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7.67KB ,
资源ID:94171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17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时间:90分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 忠孝有道

2、,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礼”的思想。孔子崇尚周礼,即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故答案为B。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排除AC;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2.下表通过对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的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道德观道6367次169%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8234次362%法观念法、刑4648次205%财富观念利、财、富5395次238%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95%A. 主流价值儒学化B.

3、 法家大行其道C. 重利轻义观盛行D. 伦理脱离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仁、礼、信”出现比例最高等信息来看,说明当时的主流价值已经儒学化。故答案为A项。“法、刑”所占比例较小,排除B项;从“利、财、富”所占比例来看,难以得出重利轻义观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儒家鼓吹的伦理观念也是为政治服务的,排除D项。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A. 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C. 思想大一统的趋势D. 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不管是

4、否受到重视,都与当时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关。秦始皇“焚书坑儒”,重视法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了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汉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变化的原因4.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 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 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 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 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说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5、,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是心学家的主张;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理学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A. 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 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C. 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D. 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D

6、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这都是顾炎武的主张;C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顾炎武本身既是儒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点评:顾炎武的主张:(1)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其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

7、2)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6.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首先阅读题干,题中强调的是美术剧场等文学艺术对教育的作用,故本题实质上是考察这些对教育的辅助作用,也就是答案中的C选项。故本题选择C。

8、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的思想内容7.古人认为,猴子有善变多计、狡猾伪善的天性,与古时代诸侯性质很相近,古时候诸侯们各据一方,个个多计谋善变,狡猾欺诈,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由此可见A. 我国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 中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可以看出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A项正确。文字的出现,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

9、会知识的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我国的汉字的组成结构,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8.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重视实用技术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理论体系完整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取信息:题目总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形成的一些条件,其中没有包括出现的实验探索。“化学并不突出”一句表明了不正确,排除;建筑、水利、机械、

10、纺织、农业表明重视实用技术。物理成就不多,生物学理论和化学不突出的例子说明理论体系不完整,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的特点9.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 统治者的提倡C. 民间文化的发展D. 画家的性格【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能力。在分析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时,需从经济角度或生产力角度去思考。题中风俗画即为反映民间生活之画,这说明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根本原因

11、是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B C D为次要原因,所以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绘画风俗画兴起的原因10.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 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 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 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 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A。B不正确,通俗化不能说明素养的低

12、下。C明显错误。D是原因,材料中无法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11.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A. 李鸿章B. 郑观应C. 康有为D. 孙中山【答案】A【解析】“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意指清政府没有看到列强综合国力的强大,而仅仅看到了其军事实力的强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洋务派的主张,故选A;BCD中的人物都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技术都先进,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

13、读懂材料中的“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中的“强壮如牛”和“漂亮的拳击手套”的含义。12.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B.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C.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D.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答案】C【解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均在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均是以资产阶级代议制为政治目标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

14、,正确;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只适合孙中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只适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实业救国的是张謇,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康有为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这一“处方”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A. 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B. 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C.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D. 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是洋务运动;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是辛亥革命;C促进了

15、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洋务运动,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维新思潮点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大大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具有爱国意义。1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

16、方政治思想B. 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 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D. 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即指阻碍国人觉醒的是传统伦理,符合题意的是B项,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排除A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15.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

17、适A. 坚决否定儒家思想B. 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C. 否定的是专制思想D. 是新文学革命的代表【答案】C【解析】由胡适看中儒家思想来看,胡适没有否定儒家思想,排除A;胡适崇敬儒学人物,并非说明要复兴儒学,排除B;D和题意无关,排除;胡适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并非一概否定儒学,批判儒学中为封建专制服务的部分,故选C。16.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A. 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B. 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C. 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D. 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

18、的政治革命思想,即要实现民主政治,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权革命而非民族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在强调三民主义是否顺应了时代潮流的问题,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旧三民主义说明革命派尚未对三民主义做全新解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7.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B.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C. 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

19、力不同D.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西方是先启蒙在现代化,启蒙是原动力,而中国却是先现代化再启蒙,救亡的现代化是原动力,即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导致了上述差异,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西方政治制度的问题,也未涉及中西方传统文化,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

20、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A. 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C.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D.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新文化运动是在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的任务,即是在强调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继续发展而非全面批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9.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

21、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部分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

22、30年”,故A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可知此应为“城市中心论”,它未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当时中国的国情不符。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BC两项,故选D。20.1956年1月,中央召开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批评了那种自以为是的“老革命”。他指出:“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是革技术的命,是革文化的命,要搞科学,革愚昧无知的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你也行啊,没有他们(知识分子)就不行了。”这反映出党的政策取向是A. 依靠知识分子

23、发动文化大革命B. 缓和老干部与知识分子的关系C. 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 依靠知识分子治理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即将到来,为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中央召开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确立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故答案为C项。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只能反映党中央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排除。【点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新中国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4、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影响,我国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某些“左”的管理方式,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对于知识分子的政策进行反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2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A. “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B. “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 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 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

25、,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百家争鸣”表现在不同学术观点上的争鸣,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贯彻22.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A

26、.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B.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C.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D.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没有知识真可怕,无知会导致罪恶,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极端个人主义的问题,材料也未提到客观的评判标准、永恒的真理之类的信息,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知识的价值而非人的价值等,材料也未体现出提倡怀疑精神之类的字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苍蝇的无知导致罪恶的发生,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23.苏格拉底率先“

27、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A. 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 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的主张,体现的是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这也为18世纪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选D。考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的思想24.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

28、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D.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答案】D【解析】达芬奇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是绘画的需要,他是在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达芬奇是画家不是科学家,不是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达芬奇人文主义的代表,这样做是刻意表现人性而非表现奔放情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天主教神学理论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是为了更好的作画。25.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

29、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A. 否定教会的作用 B.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C. 肯定人的作用 D. 宣扬了等级观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十日谈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从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26.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 与“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基本一致B. 使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C. 把人们从繁琐的

30、宗教仪式中解脱出来D. 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体现的是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故D项正确;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抨击专制,而“陆王心学”维护封建专制,本质不同,故A项错误;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不符合史实,仍存在,可以婚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宗教仪式的信息,故C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7.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

31、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 促进思想解放B. 批判宗教神学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D.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答案】D【解析】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是指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限制统治者权力的民主制度构想,让统治者有权也不能任性,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C均无法解释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的含义,所以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D。28.有学者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说明A. 欧洲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 商品输出是世界市场的纽带D. 科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