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2.66KB ,
资源ID:94137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4137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复习.docx

1、高一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复习历史必修()经济成长历程 单元复习第一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 重农抑商 ” “ 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一) 农业的起源1、时间:远古时代;2、地域: 流域、 流域;3、起源:从 经济向 经济发展而来;4、特点:以 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各地区各民族发展 。(二)农具

2、的变革1、农具: 远古时期: (木耒、骨耜); 春秋: 、 ; 唐代:曲辕犁。2、灌溉工具: 东汉、三国时期有了 ;唐朝时期有了水转 。(三)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战国: ;西域: (四)耕作方式的演变1、 (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商周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2、 (春秋时期开始) 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 、 。 评价:优点:比较稳定;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弊端:比较劳苦;比较脆弱;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二、土地制度的变迁(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 所有。2、夏商周时期:土地归 所有,一切土地属于 。这种土地制度称为“ ”。3、 :井田制瓦

3、解。4、战国以来: 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二)封建土地所有制1、秦汉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国有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是主要形态)。2、大土地所有者获得土地的途径:“公田” 私田;军功等 ;买卖等土地 方式。 (三)土地兼并1、原因: 和 制度。2、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 ”、鼓励小农垦荒,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3、影响:农民破产; 膨胀;危及统治。(四)租佃关系的发展1、根源: 。2、历程: 时期已经产生;汉代比较普遍;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甚至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3、内容:农民租种土地,缴纳地租。4、影响:逐步发展为

4、 。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汉代区域经济1、四大经济区域: 、 、江南、龙门碣石以北。2、经济重心: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 的地位; 以后,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二)中原人口外迁1、原因:天、官、军、钱、愚。2、三次高潮: 之际、 后、 之际。3、影响: ;民族融合。(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北方战乱、经济破坏;中原人口的南迁,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优越的自然条件。2、历程: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全面开发;宋代以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3、影响: 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 。 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 。 带来了新的 。 促进了江南的 。 也带来了 的南移

5、。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冶金业:商:青铜铸造、司母戊鼎-技术臻于成熟春秋:块炼铁和生铁、块炼钢-世界冶铁史上奇迹汉:最早发现、使用 南宋末到明:世界上最早使用 (二)纺织业1、丝织技术:世界领先2、棉织技术:宋元:“捍、弹、纺、织”之具;元明: 流行 (三)陶瓷业1、烧陶技术(人类共有):上古时期:彩陶、黑白陶;商代中期:从陶器向瓷器过渡。2、制瓷技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唐朝: 成熟;元代: 和釉里红;明代:斗彩和 ;清代:粉彩和 ;3、制瓷业概况: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开始大量出口;宋:出现地方瓷窑体系。 (四)手工业经营方式 手工业: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对稳定小农经济

6、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技艺的提高;但产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唐朝出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手工业: 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五、农耕时代的商业1、各时期发展概貌原始社会末:产生原始商业商周:出现职业 和最早的 宋元: 出现交子; 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明清: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成为商品;钱、银并行;形成 ;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2、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新石器夏:天然贝壳秦汉隋唐:秦统一货币;通宝反映货币地位的确立宋: 是世界上最早纸币明清:银为主币3、古代城

7、市布局的发展变化宋代:突破了 限制;做买卖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明清: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4、商路的变化与对外贸易(1)丝绸之路(西汉 )形成原因:张骞通西域;设西域都护;农业、手工业发达影响:丝绸之路经过的要地,兴起了繁盛的城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 交流。(2)陶瓷之路( ):形成原因: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重心南移;造船、航海技术提高影响:日益繁荣的对外贸易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刺激了沿海商埠城市的兴起和繁盛。5、政府对商业的政策 (1)发展历程: 产生;秦汉隋唐时期 ; 时期强化(2)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 的基础。这一政策在实施的初期,促进了社会经济发

8、展,巩固了 政权。从根本上讲重视农业是正确的。到 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6、“海禁”及“闭关”政策(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上): 决定;思想上:统治者 ;军事政治上: 和沿海人民。(2)评价: “海禁”政策对外来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 作用; “闭关”政策则给中国航海业和外贸带来沉重 ;使中国失去利用贸易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刺激资本扩张、推进 的契机; 同时,它也无法阻挡西方的殖民侵略,相反却妨碍了中国社会发展, 了为中国近代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六、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1、发展的原因: 水平提高; 发

9、展2、发展概况:时间: 中期 地点: (苏州) 领域: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乃至农业生产领域 标志:出现 , 的手工业工场 状况: 、 3、发展缓慢的原因:经济: 阻碍政治: 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思想文化: ,固步自封,鄙薄科技。第二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 ,

10、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占领中国市场2、表现:(1)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步瓦解- 开始解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2)中国逐步依附于 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影响: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成为新的社会阶层; 诞生二、洋务与官办(洋务运动)1、背景:(1) 的统治危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派要“ ”、“ ”(目的)2、具体实践-创办 、 (官僚资本)(1)军事工业:曾国藩: (第一家;标志近代工业起步);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2)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结果:(1)未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腐败、技术落后) (2)对中国早期 起了推动作用。

11、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一)产生1、背景: 的瓦解; 的刺激; 的诱导。2、时间: 前后3、代表: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地域特点:沿海)4、特点:集中于 ;结构畸形: 薄弱,以轻工业为主;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二)初步发展1、时间: 后2、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进一步解体; (2) 的鼓励(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3)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3、表现:代表人物张謇、荣宗敬、荣德生4、发展缓慢的原因: (1) 的重税、官吏勒索 (2) 的压制排挤 四、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时间: 时期2、黄金时期形成的原因:(1) 忙于

12、一战,减少对华资本商品输出;(2)民国建立,实行有利(倡导国货)的 (3)群众性 斗争的影响(抵制日货)3、表现:(1)纺织、面粉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2)新兴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的北范南吴。4、结束: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五、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日本将占领区经济纳入其战争需要,进行经济掠夺,垄断金融和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劳动力等2、 时期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打击民族工业手段:依靠国家政权;强大的资本渗透;制造通货膨胀3、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综合因素:三座大山(1)帝: (资本和技术优势)(2)官: (20世纪30年代以后,依赖国家政权四大家族)(

13、3)封: (清朝官员的敲诈勒索)六、建国后初期(1) 工商业(1949年-1952年)原因:私营工商业占有重要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以恢复经济。影响:使民族资本得以 发展。(2)对工商业的 (1953年-1956年)原因:国家工业化建设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意义:民族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1、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发展,为 运动和 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 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

14、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 ,地区分布 ,在一定程度上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

15、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建国以来重大历史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49-1956年:过渡时期(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其中 1949至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期 1956-1966年: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491952年)1、背景: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2、内容:农村:完成 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产,组建 ;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3、意义:为社会主义 的实施创造

16、了条件(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1.时间: 年2.背景:(1)国民经济恢复完成,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基础差,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3.工业化决策:(1) 总路线(一化三改)1953年 (2)“ ” (一化三改)19531957年4.效果:(1)初步建立了独立的 ;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 (3)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改造的原因 (1)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分散经营不利于大规模快速经济建设 (2)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经过:(1) :合作社;(2) :合作社;(3) :公私合营3.实质:生产资料的 转变为社会主义 4.意义:(1)社会主义 体制在中国确立;

17、(2)为我国社会主义 开辟了道路。 (四)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二十年(1956年1976年)成就1:1956年中共“八大”的决议 基本依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实质是先进的 与落后的 的矛盾)。 主要任务: 经济方针:在 中稳步前进,既反 又反 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违背了 。 “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以“一大二公”为特点成就2:

18、 1、“八字方针”: 、巩固、 、提高 2、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教训2:十年文革对经济的破坏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 年12月2、基本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3)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和 ; (4)拨乱反正。3、意义: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二)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78年; 2、概念: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3、改革的前提:坚持 制度4、根本目的:解放 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 6

19、、改革的内容:农村、城市(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前提: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 特征: (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打破分配领域的大锅饭) 性质: 的变革 意义: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发展乡镇企业 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土地改革(1949-1952年)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以后)(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1)高度集中的体制使企业失去活力; (2)农业改革已取得成效。2.中心环节: 。3

20、.目标:建立 制度。4.意义:(1)增强了企业竞争力;(2)形成了大企业集团;(3)国有资产增加;(4)经济发展。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公有制, (从建国初三中全会后)2、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为主, 为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社会主义 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经济体制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原因: 体制的弊端;为了进一步 。2、确立:中共 (1992年)指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重大措施:最根本的转变就是 的转变,由 为主变为 为主。4、发展:中共十五大(1997年)指出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21、要组成部分。5、意义: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现代化模式:以 为主体的 经济共同发展。 体制与国家 相结合。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特殊的 和 。2.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的决策。3.第一批特区选在哪里?为什么? 、 、 、 。原因:(1) 便利;(2)离港、澳、台近;(3) ,海外联系密切。4.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有何意义? 格局:沿海 (5)沿海 (14)沿海 (4) 内地 。 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2)顺应了 趋势。(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性质:

22、统一市场。2、过程:(1)创始国之一;(2)申请恢复(1986);(3)正式加入( 年)3、意义:(1)全面接轨; (2) ,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3)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4) 与 并存第四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近代1.变化原因: 在通商口岸发展工商业;租界里西方人生活方式;清政府开办商

23、埠,发展近代工商业;西方 思想的影响。2.表现:(1)衣:中西合璧的 、旗袍出现。(2)食:西餐和西式糖果逐渐成为时尚。 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一品香”(3)住:西式住宅逐渐成为时尚。西方建筑范围也很有限,但导致了中西合璧的 住宅的出现,以上海为代表。(4)社会习俗: ,废止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简约婚丧礼仪。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历法改用阳历。增加国庆和元旦等节日。(二)现代1变化原因:新中国的成立; 。2 表现: (1)衣:衣服数量增多,颜色、款色多样化。(2)食:解决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3)住:改革开放以来,住房状况空前改善。人们开始追求拥

24、有现代化设备、环境优雅的舒适住宅。(4)社会风俗: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婚姻法。新婚姻制度形成。提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改变。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方面:(1)航运业:1872年,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 正式成立,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近代时期航运业在列强的压制下求生艰难。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较快地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

25、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发展,航运业呈现 状态。(2)铁路运输: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从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 。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 铁路通车-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民国以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营运里程逐渐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3)民航业: 旅美华侨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20年,京沪线上的 段试飞成功。标志航空业拉开序幕。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世界民航大国。2.通讯方面:(1)电报:19世纪70年代, 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 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2)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 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

26、话。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通讯网络形成。三、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1)19C出现近代报刊,1873年中国人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最早报纸:昭文新报。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2)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前后,报刊成为 的武器。(3) 运动后,报刊成为人们的生活内容。(4)改革开放以后:报刊业恢复了生机。2.影视事业:(1)电影:1905年 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1931年 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历史;1935年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 影片。(2)电视:1958年 电视台首播,电视事业诞生。3.

27、“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的优势,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第五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程标准:(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一、新航路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l)经济根源:西欧 的发展和 的萌芽。(2)社会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用作货币的 需求量

28、增加,很多西欧人希望到东方“寻金”。(3)直接原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 。西欧人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4)宗教原因:传播 的热情,促使人们寻求前往东方的新航路。(5)条件: 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权,统治者积极支持 活动;欧洲 技术和 技术的发展以及 知识的提高,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时间率队航海家航海家的国籍支持的国家开辟的航路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从欧洲沿非洲西海岸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路。1492年哥伦布意

29、大利西班牙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葡萄牙葡萄牙从欧洲渡过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到达欧洲的航路。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使世界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使 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使 发生变化。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贸易量大增,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 地区转移到 沿岸,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4)促进了 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们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运回欧洲,这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殖民扩张与掠夺(一)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1.葡萄牙早期殖民活动(1)重点地区:在东方- ,及美洲的巴西(2)殖民活动方式:建立商站;暴力掠夺、欺诈勒索;垄断亚欧贸易1个世纪。2.西班牙殖民活动(1)重点地区:在西方- ,及亚洲的菲律宾(2)殖民活动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