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30.13KB ,
资源ID:93858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858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docx

1、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据此推论,这些官员A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C分管着国家和皇室的各

2、种事务D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2学者冯天瑜在“封建论”考论中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所以又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A废除了血缘政治关系B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范围C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该机构是( )A总理衙门 B同文馆C军机处 D外务部4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

3、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5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实行南北不同比例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A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B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C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D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6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C地方自

4、主权受到了压制D这一做法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7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这主要表明了A卫国的专制君权面临冲击B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C诸侯可在本国再行分封D孔子的正名主张得以实施8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历代封建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都是尽可能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下列哪些举措是分割了相权的?秦设御史大夫唐设三省六部北宋设转运使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BCD9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兽骨或龟壳。殷人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

5、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伐、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形成卜辞,这一现象说明A神权决定一切国家大事B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C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D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10“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1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中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B交通空前发达C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D皇

6、权至高无上1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钱穆评价的这一制度其特点是A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占统治地位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C“家”“国”不分,等级依旧森严D最高统治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13西周时,“审判中不具引法律条文,而是有司法官依据有关礼的原则为指导判定是非、决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执行刑罚”。这表明西周时期A依法治国B寓法于礼C等级森严D审判规范14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期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奏权,雍正帝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

7、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A利于皇帝更有效控制官僚队伍B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增加C提高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效率D解决了皇帝决策和指挥的问题15唐高宗时,三朝元老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颁布前的草拟政令首先出自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皇帝1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C疆域的拓展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7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赚得英雄尽白头”的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制18中国古代

8、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最能直接反映出A分封制的消亡B小农经济产生C郡县制的确立D宗法制的衰落19明太祖朱元璋为减轻处理国事负担,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20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B促进了政府的

9、科学管理C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21“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中央集权B削弱相权C君主专制D监察制度22虞云国先生指出,在南宋初期“主张削兵权的决不仅仅是投降派文臣,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这说明当时A文官与武将矛盾已不可调和B统治者与文官的利益较一致C文官要求掌握兵权的必然性D重视防范武将强化中央集权23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防止宗

10、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24唐初,中书省负责诏敕的制定;安史之乱后,唐德宗以翰林学士(被天子视为“私人”)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中书省则负责草拟日常政令。这种变化A使三省职责更加清晰B是皇权对相权的侵夺C表明中央集权的减弱D旨提升行政办事效率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简答题25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请回答:(1)明清君主如何加强君主专制?(2)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举出明清小说中一部代表

11、作。26选官、用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请回答:(1)我国隋唐以前出现过的选官、用官制度有哪些?(至少举出两种)(2)从隋唐开始,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选官、用官制度是什么?请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27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

12、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

13、年7月4日)(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4)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28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1)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

14、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2)填空:(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郡县官员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A选项符合题意。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B选项排除。郡县长官负责地方的行政事务,C选项排除。材料反映的郡县长官,与三公九卿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专制制度的象征。2D【解析】【详解】根据

15、材料“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的对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分封制是建在血缘政治基础之上的,A选项排除。扩大西周疆域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秦朝郡县制在全国推广,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C选项排除。故选:D。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就是找到关键词。首先就是外交事务,另外就是现代化项目。外交事务就排出了同文馆;现代化项目就排出了外务部。因为时间是晚晴,所以排除了军机处。因此本题选择总理衙门,A选项。【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4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土赐民”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是世卿世禄

16、的,世代为官即可世代享受俸禄。但官僚制度兴起后,皇帝任用他,他就是官员,不任用他,他就是百姓,因此动摇了世卿世禄制度,B选项符合题意。题目涉及到的是官僚制度,尚未涉及到小农经济,A选项排除。“防止”一词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分封制废除并不能巩固宗法制,D选项排除。5C【解析】【详解】材料中“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实行南北不同比例分配”表明,明朝的“南北分榜”是为了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故答案为C项。A项,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与“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排除;D项

17、,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不是主要目的,维护统治才是主要目的,排除。6B【解析】【详解】材料中“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表明,自秦以后地方主官由中央任命成为定制,这反映出在统一政权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答案为B项。A项,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的表述与材料中“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主官的任命,不是地方自主权受到了压制,排除;D项,“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导致的,只要是在封建社会就不可能消除,排除。7B【解析】【详解】从材料“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中分析出

18、,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已经逐渐瓦解,故B项正确;春秋战时期的诸侯国并未形成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可在本国内分封卿大夫,但不符合“拒绝国君分封城邑”,故C项排除;材料“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表明孔子看重“器与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正名的主张得以实施,故D项排除。【点睛】“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详解】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削弱了相权;唐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宰相权力分散,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北宋设转运使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清设

19、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权力受到限制。不是分割相权的措施,排除含有或的A、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9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殷人大小事情都通过占卜决策,在结合所学商代所学,可知体现的是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故答案为C选项。神权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太绝对,A选项排除。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0、,B选项排除。占卜属于迷信,与民主色彩无关,D选项排除。10B【解析】【详解】材料引文是对清朝军机大臣职责的形象评述,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翼“把葫芦仔细看”,可以判断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即“跪受笔录”。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共治国政,其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与材料中“军机大臣”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11C【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

21、可知当时对文书紧急的必须马上送走,不急的也要一天内处理完毕,不能久留,否则要按照法律论处,可见秦朝有着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答案为C。材料无法体现ABD的内容,排除。12B【解析】【详解】材料的主要意思是贵族与平常人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差异,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官僚机制发生了改变,在选官时,血缘关系逐步淡化,贵族政治逐步演变为官僚政治,故B正确;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指的是贵族依靠血缘关系获得权位,与材料描述不符,故A错误;首先,材料中未涉及到家、国知识点,其次,中国古代一直实行的是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度,与“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不符,故排除C;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22、的转变过程中,实现了任命官吏从世家大族手中转移到中央政府,强化了中央集权,故D错误。13B【解析】【详解】材料“审判中不具引法律条文”,说明西周时期并非依法治国,排除A;由材料“司法官依据有关礼的原则为指导判定是非、决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执行刑罚”,体现了寓法于礼,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等级森严的信息,排除C;由“不具引法律条文,而是有司法官依据有关礼的原则为指导”,可见审判具有随意性、伸缩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14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密折制度是皇帝监督和控制官员的手段。在皇帝的特许下,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密折奏事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意志,利于控制官僚队伍,A选

23、项符合题意。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官员不可能有民主权利,B选项说法错误。提高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效率说法过于片面,C选项排除。密折制度是君主集权的手段,D选项说法错误。【点睛】所谓密折,是指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皆由臣僚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密折制度的出现,利于皇帝更有效控制官僚队伍和提高行政效率。15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草拟权,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为执行机构,因此,唐律疏议颁布前的草拟政令首先出自中书省,故C项正确;A项负责执行,排除;B项负责审议,排除;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负责决

24、策,故D项排除。【点睛】“唐高宗”“草拟”是关键信息。16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出现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17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其选官制度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故答案为C项。察举制出现在汉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出现在魏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分封制是周朝政治制度,时间不符,排除D项。【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

25、其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8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可见,宗法制的等级观念逐渐消失,D选项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提及小农经济,B选项排除;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C选项排除。19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为减轻处理国事负担,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故C正确;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图籍章奏等,排除A;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排除

26、B;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排除D。20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的做法,使位高者未必权重,这有助于防止官员权力膨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一做法仍存在很多弊端,不是科学的管理方式;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未有效解决吏治腐败问题;D选项错误,职位和实权的分离会造成官员职责不明确。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1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国家要建立,一定要根本强大,末梢弱小,这样才能巩固治理天下就应该像运用身体使唤手臂,运用手臂使唤手指,从大到小管理,大小适称不违背常理。这是在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即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削弱相权是专制主义的内容,

27、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至高无上,而材料强调的是根与本、身与臂、臂与指的关系,即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监察制度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22D【解析】【详解】由材料“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可知南宋文官注重对武将的防范,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矛盾不可调和,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统治者与文官利益一致,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官要求削弱武将兵权,未体现文官要求掌握兵权,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可得出答案。23C【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将王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其目

28、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故答案为C项。宗法制的目的是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材料所述为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西周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可,排除D项。【点睛】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

29、实施。24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唐初三省之一的中书省负责诏书的草拟;而到了唐德宗时期,则由原只是亲信顾问的翰林学士负责军国大事诏令的草拟,而中书省的职权则有所下降,这种变化反映的是皇帝通过重用亲信来侵夺相权以加强皇权专制,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翰林学士和中书省,没有涉及尚书省和门下省,A项错误;中央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材料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这种变化旨在加强皇权,D项错误。【点睛】三省六部制度目的是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的统治。25(1)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八股取士;设军机处。(2)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君主专制(3)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30、【解析】【详解】(1)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明清君主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主要有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八股取士;设军机处。(2)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自明清以来重农抑商的影响,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和君主专制加强的阻碍。(3)代表作:根据所学可知明清小说主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26(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袭制(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征召制等。(2)制度:科举制。进步性: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教育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等。局限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成为统治阶级强化专制主义的工具等。【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秦朝以前是世袭制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