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化学上册复习讲义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
2、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
3、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 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
4、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等 实例 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
5、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 小,难溶于水 点 燃 蜡 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白烟
6、是石蜡的蒸汽。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蒸汽燃烧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
7、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
8、的结论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滴瓶(装少量液体)、集气瓶(装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状固体)、镊子(用来取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用来取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
9、温度计、滴瓶、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 1、试管 (1)、用途: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溶解少量固体。 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用于装配成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要先预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
10、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烧杯 (1)、用途: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加热液体,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加热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2/3 5、胶头滴管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先排空再吸液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
11、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能用水冲冼。 6、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0.1毫升。 注意: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
12、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托盘天平:称量仪器,精确到0.1克。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用途:用于收集气体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先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广口瓶用途: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10、细口瓶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11、漏斗用途: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2、长颈漏斗用途: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3、试
13、管夹用途: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 手握长柄,不要把手指按在短柄上。 14、铁架台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15、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放在试验台上,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禁止用燃着的酒
14、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炸裂)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再用时不易点燃)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6、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用后及时洗干净 17、药匙用途:取用粉末或小颗粒
15、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触、不闻。 即:不准尝药品的味道不准用手接触药品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或较大颗粒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
16、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用倒,少用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 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
17、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 3、取用一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当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精确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
18、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用外焰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 液体:、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试管与桌面成45度 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
19、品部位加热。 注意: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步骤: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
20、漏斗壁; “二低”指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十、物质的溶解: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十一、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一定要用酒精灯。 、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CO2装置;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排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不需要验满(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排
21、空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需要验满。 A: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B: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十二、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某气体为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过一会儿白烟消
22、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 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6、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
23、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的用途动植
24、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炼钢宇宙航行等 氮气的用途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的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
25、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
26、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
27、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铁丝(银白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
28、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时,一般都会产生烟;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
29、、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四、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简称“多合一”)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简称:“一变多”)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注意:是“氧”而不只是限于“氧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 具体过程: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化学变化) 1、过氧化氢溶液(俗名:“双氧水”)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实验原理: 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类型,不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