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0.72KB ,
资源ID:937697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769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docx

1、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二)(12分)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良田美池之属( )(2)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便要还家(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 19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答:20“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答: (二)(12分)17(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18其余的人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9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2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

3、10年山东省青岛市)(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为7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4、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下列四个选项中及“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口技)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问

5、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卷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6、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D处处志之 志:记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6下

7、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及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

8、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2227题(2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

9、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渔人甚异之 ( ) (2)悉如外人( )(3)阡陌交通( ) (4)便要还家(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

10、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4翻译句子(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C桃源中人及渔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 27请就文中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10分)桃花源记陶

11、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

12、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

13、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答:12.(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13B (2分)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14、”即可)(2分)(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一)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15、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1.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3分) 林尽水源

16、,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林尽水,便得一山 所识穷乏者得我及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7、橘生淮南则为橘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11.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 答: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及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2)选文及链接材料表现了两

18、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6分)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始四望惨淡 予: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14.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1)风渐劲时: (2)猛风大起时: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

19、分) 答: (二)(13分)9.(3分)C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及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12.(4分) (1)(2分)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三)(6分)13(2分)(1)我(2)停止14(2分)亦甚雄快(愉快) 愀然以悲,泫然不

20、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

21、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 (2)向:( )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其中往来种作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既出,得其船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极狭,才通人

22、译文:(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 10(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答:(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10分)7(2分)(1)阡陌:田间小路 (2)向:从前的、旧的8(2分)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2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24、), (朝代)诗人(1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 怡然自乐( )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答:1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答: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9 陶渊明 东晋10(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愉快的样子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及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20104年湖南省邵阳市)四)(甲)土地平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