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48KB ,
资源ID:937034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703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docx

1、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社区管辖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体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制定本预案:一、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 长

2、: 成 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 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组长报告,由组长在2小时内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3、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上级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

4、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九、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

5、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各类传染病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病属于中医的“时疫”和“温病”范畴。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时医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前驱期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方用:连翘9克、金银花9克、桔梗9克、薄荷9克、竹叶4克、荆芥穗9克、淡豆豉6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治疗患

6、者30例,用药3剂,治愈14例,好转16例,疗效满意。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地进行加减治疗,为使疱疹早透,可加升麻6克、葛根10克;若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3克、浮萍6克解肌透表;发热高者,可加野菊花10克清热解毒。除此之外,对于手足口病早期以外感表证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疱疹的患者,可以采用托疹透毒外出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邪有所出,热毒得泄,疾病得愈。发疹期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疏散风热,托毒外出 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

7、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方用金银花10克、连翘5克、栀子8克、防风8克、蝉蜕6克、紫草8克、桔梗8克、滑石10克、车前子6克。发热咽痛者加柴胡、玄参;口唇干燥加芦根。用解毒透疹汤治疗手足口病,方药组成: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蜕、浮萍各10克,黄芩6克,木通3克,滑石9克,生甘草3克。发热咽痛者加柴胡、桔梗;便秘者加生大黄;津伤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清热解毒除湿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

8、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祛湿药,随证加减,自拟卤地菊汤治疗手足口病。方药组成:卤地菊15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蚤休、萆薢各9克,荆芥6克,防风、苍白术各4.5克,黄连、蝉蜕各3克。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采用经方葛根芩连汤,基本方为葛根12克15克、黄芩6克9克、黄连2克4克、甘草3克5克、升麻3克5克、赤芍7克9克、浮萍7克9克、薏苡仁12克15克、白茅根12克15克、竹叶7克9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克5克(后下);发热无汗加青蒿5克6克(后下)、荆芥5克6克(后下

9、);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克45克、羚羊角1克2克、水牛角12克15克。选用银翘藿茵汤,其组方为金银花9克、连翘9克、藿香9克、茵陈6克、薏苡仁12克、厚朴9克、石菖蒲9克、黄芩6克、板蓝根10克、野菊花10克。咽痛明显者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便泻热;口渴明显者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基本方药为栀子50克,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各100克,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各40克,朱砂、冰片各25克。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服3次,温水送服。2月1岁者0.125

10、克0.5克;1岁3岁者0.5克0.75克;4岁12岁者0.75克1克清泄心火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部分临床医家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使用凉膈散合导赤散。其组方为:芒硝3克(冲服)、大黄5克(后下)、甘草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竹叶10克、细辛3克、黄连3克、生地黄15克、薄荷10克(后下)。如病儿有发热加石膏50克(先煎)、柴胡10克、知母10克。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生地黄、滑石、板蓝根各15克,金银花、白鲜皮

11、、苦参各10克,牡丹皮、竹叶、通草各6克,黄连5克,灯心草5扎,生甘草3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青天葵;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解毒泻心汤加减,方用黄连、竹叶各5克,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大青叶15克,滑石12克,苦参8克,生甘草3克。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佩兰、薏苡仁;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此外,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若邪毒炽盛,内陷厥阴而见壮热、神昏、抽搐者,宜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恢复期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

12、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使用陈皮6克、厚朴6克、苍术6克、砂仁(后下)2克、神曲6克、麦门冬9克、芦根9克。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00毫升,早晚分服。但是至目前为止,关于手足口病在恢复期的治疗报道甚少,笔者认为手足口病患者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外治方法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尚有不少医生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内服药

13、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外治,可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另外对手足疱疹还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采用舌疮散治疗口咽峡部的疱疹。方药组成:生石膏10克、冰片1克、青黛3克、生蒲黄1克。上药共研细末,先取金银花20克、甘草10克,加开水100毫升浸泡,待冷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清洗患处或含漱口腔,而后将以上药末涂于患处,每日34次,治疗后患者口腔疱疹明显好转,能进饮食。中成药治疗用穿琥宁静脉点滴治疗手足口病,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对病毒、细菌均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尤其对病毒感染疗效显著,临床试验证

14、实其治疗作用优于病毒唑。等采用以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为主要成分的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用“金莲清热冲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同时外用“金喉健喷剂”加强清热泻火之力,直接作用在水疱上使之明显消退,既经济又方便。清开灵注射液、炉甘石洗剂、金黄散中成药等也逐渐用于临床进行辅助治疗。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

15、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以下治疗方案。轻症辨证治疗方案(1).风热犯卫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杭菊花10g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咽痛重加锦灯笼。常用中成药:

16、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2).热毒袭肺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基本方药: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甘草1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5g 黄芩15g 柴胡15g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加减: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重症与危

17、重症辨证治疗方案(1).热毒壅肺主症: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基本方药:炙麻黄5g 生石膏(先煎)30g 杏仁10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金荞麦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10g 丹皮10g 青蒿15g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常用中成药:喜炎平、痰热清、清开灵注射液。(2).气营两燔

18、主症: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治法:清气凉营基本方药: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丹参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瓜蒌30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加减:便秘加生大黄;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血必净、醒脑静注射液等。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

19、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非典型肺炎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符合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论述,属于中医学瘟疫、热病的范畴。其病因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也可累及其他脏腑;基本病机为邪毒壅肺、湿痰瘀阻、肺气郁闭、气阴亏虚。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早治疗、重祛邪、早扶正、防传变。1辨证论治: 疫毒犯肺证:多见于早期。症状:初起发热,或有恶寒; 头痛,身痛,肢困; 干咳,少痰,或有咽痛; 气短,乏力,口干。舌苔白或黄,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化湿透邪。基本方及参考剂量:银花15 g连翘15 g黄芩10 g柴胡10 g 青蒿15

20、 g白蔻 6 g(打)(炒)杏仁9 g 生薏苡仁15 g沙参 15 g 芦根15 g 加减:无汗者加薄荷;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苔腻者加藿香、佩兰;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炮姜;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竹茹。 疫毒壅肺证:多见于早期、进展期。症状:高热,汗出热不解,身痛;咳嗽,少痰,胸闷,气促;腹泻,恶心呕吐,或脘腹胀满,或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干不欲饮,气短,乏力;甚则烦躁不安。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湿。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生石膏45 g(先煎)知母10 g炙麻黄6 g 银花20 g炒杏仁10 g生薏苡仁15 g 浙贝10 g太子参10 g生甘草10 g 加减: 烦躁不安、舌

21、绛口干者加生地、赤芍、丹皮;气短、乏力、口干重者去太子参,加西洋参;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便秘者加全瓜蒌、生大黄;脘腹胀满、便溏不爽者加焦槟榔、木香。 肺闭喘憋证:多见于进展期及重症SARS。症状:高热不退或开始减退; 呼吸困难,憋气胸闷,喘息气促; 或有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气短,疲乏无力。口唇紫暗,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治法:清热泻肺,祛瘀化浊,佐以扶正。基本方及参考剂量:葶苈子15 g桑白皮15 g黄芩10 g郁金10 g 全瓜蒌30 g蚕砂10 g(包)萆薢12 g丹参15 g 败酱草30 g西洋参15 g 加减: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脘腹胀满、纳差者加厚朴、麦芽;口唇发绀者

22、加三七、益母草。 内闭外脱证:见于重症SARS。症状:呼吸窘迫,憋气喘促,呼多吸少;语声低微,躁扰不安,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化浊开闭。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红参1030 g(另煎兑服)炮附子10 g山萸肉30 g 麦冬15 g郁金10 g三七6 g 加减: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冷汗淋漓者加煅龙牡;肢冷者加桂枝、干姜;喉间痰鸣者加用猴枣散。 气阴亏虚、痰瘀阻络证:多见于恢复期。症状: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气喘; 或见咳嗽; 自觉发热或低热,自汗,焦虑不安,失眠,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舌苔黄或腻,脉象多见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

23、阴,化痰通络。基本方及参考剂量:党参15 g沙参15 g麦冬15 g生地15 g 赤芍12 g紫菀15 g浙贝10 g麦芽15 g 加减:气短气喘较重、舌质暗者加三七、五味子、山萸肉;自觉发热或心中烦热、舌暗者加青蒿、山栀、丹皮;大便偏溏者加茯苓、白术;焦虑不安者加醋柴胡、香附;失眠者加炒枣仁、远志;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者加茵陈、五味子。 2中成药的应用: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可与中药汤剂联合应用。 退热类:适用于早期、进展期发热,可选用瓜霜退热灵胶囊、紫雪、新雪颗粒、小柴胡片(或颗粒)、柴银口服液等。 清热解毒类:适用于早期、进展期的疫毒犯肺证、疫毒壅肺证、肺闭喘憋证。注射剂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

24、、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复方苦参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金莲清热颗粒、苦甘颗粒、葛根芩连微丸、梅花点舌丹、紫金锭等。 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类:适用于进展期和重症SARS的肺闭喘憋证。注射剂可选用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颗粒)、复方丹参滴丸、藿香正气口服液(或胶囊)、猴枣散等。 扶正类:适用于各期有正气亏虚者。注射剂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生脉饮、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宁心宝胶囊、诺迪康胶囊、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人禽流感

25、中医药治疗1、辨证治疗毒邪犯肺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脉浮滑数。病机:毒邪袭于肺卫,致肺卫蕴邪,肺失宣降。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基本方及参考剂量:柴 胡10g 黄 芩12g 炙麻黄6g 炒杏仁10g银 花10g 连 翘15g 牛蒡子15g 羌 活10g茅芦根各15g 生甘草6g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毒犯肺胃症状:发热,或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病机:毒邪犯及肺胃,湿浊内蕴,胃肠失于和降。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基本方及参考剂量:葛 根20g 黄 芩10g 黄 连6g 鱼腥

26、草30g苍 术10g 藿 香10g 姜半夏10g 厚 朴6g连 翘15g 白 芷10g 白茅根20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毒邪壅肺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病机: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热,咳嗽;痰瘀闭肺,故口唇紫暗,气短喘促。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瘀。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炙麻黄9g 生石膏30g先下 炒杏仁10g 黄 芩10g 知 母10g 浙贝母10g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草河车10g 赤 芍10g 丹 皮10g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

27、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也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口唇紫绀者加黄芪、三七、当归尾;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内闭外脱主症:高热或低热,咳嗽,憋气喘促,手足不温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绀,脉沉细或脉微欲绝。病机:邪毒内陷,气脱,阳脱,阴竭。治法:扶正固脱。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生晒参15g 麦 冬15g 五味子10g 炮附子10g(先下)干姜10g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加减:汗出甚多者加煅龙牡;痰多,喉中痰鸣,苔腻者,加金荞麦、苏合香丸、猴枣散。注射剂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2、中成药应用: 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清热开窍化瘀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