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19.88KB ,
资源ID:93617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617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应届班.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应届班.docx

1、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应届班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应届班) 撰写人:_ 部 门:_ 时 间:_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

2、的分封制 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2.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3.下图是山东省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3、.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4.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盛行反映了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 B.辅助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C.士族有强大的社会政治影响 D.宗法关系是划分权力的依据5.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6.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

4、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有关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记载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赵匡胤劝守信等部将“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B.宴会次日,赵匡胤等部将“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C.几个朝中大将唯命交权主要迫于赵匡胤已牢控中央禁军D.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7.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8.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物的机

5、构。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材料表明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 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9.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10.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

6、述“农家之言”。以下对题干材料的相关理解和认识明显有误的是A.可以折射出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B.可看出此时期实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划时代革新C.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利于提高生产效率D.可以看出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农业科学发展1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土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贵族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12.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

7、以佐证唐代地区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汉代1819451114111唐代321132245151812442029471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13.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14.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

8、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15.图6和图7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据此可知儒家文化(注:颜色越深,数量越多)A.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 B.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C.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D.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16.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

9、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此举A.意在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体现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17.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 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18.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

10、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19.北宋时期,张择端措画清明上河图、瓦含出现、柳水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城市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C.文化的平民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0.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据此可知A.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多样化 B.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数量增加C.明清时期印刷手段多样化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21.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

11、出时期15世纪16世纪17世纪前半期18世纪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75.1146.4431.0731.7827.3715.9212.32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22.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

12、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2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现解是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C.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24.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A.有利于实现自强和求富 B.

13、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C.表明近代海权意识增强 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25.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26.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

14、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27.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不谓近日衅起,团教不和,变生仓猝,竟致震惊九庙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8.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

15、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C.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29.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30.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

16、。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31.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1867年1894年1873年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32.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

17、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33.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入股以“示信于众商”。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出A.清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B.“官”与“商”的矛盾越来与尖锐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34.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

18、投资变化年代工业部门投资中心19世纪4060年代船舶修造业广州、香港、上海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汉口、九江、福州19世纪8090年代中期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A.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B.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C.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35.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机制棉布占全国棉布产量的比重变化情况。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推行顺应时代的实业政策 B.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封建障碍C.民众救亡图存爱国运动的推动 D.列强对华的经

19、济侵略有所放松36.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粱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这从侧面反映了A.维新变法影响较小 B.实业救国渐成风尚C.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 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37.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诉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38.19

20、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这反映了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 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 D.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39.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40.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

21、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C.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共40分)41.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

22、代了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宋代标志着独裁的增长,这在内藤对唐宋转型的阐释中是核心内容,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事实上没有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独裁应该受到谴责的观念为解决中国的落后问题提供了一个办法: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让别的国家来指导中国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中国早在我们之前就实现了我们当代西方人所重视的东西。 摘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材料二 与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这不是中国人的错,西方列强为主角的竞争和战争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列强

23、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形成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激化了中国的阶级和社会矛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自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表现(2分),分析“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原因。(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19031911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律一览表时间出台律法备 注1903年重订铁路简明章程规范铁路修建管理,对外资筑路提出某些限制。1904年商会简明章程大力劝办商会,中国第一部关于商会的法律文件。学堂章程规定

24、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任务和管理细则。1906年破产律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奖给商勋章程奖励工商业发展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条款。主要内容分“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时间出台律法备 注1909年法院编制法规定了法院司法审判权的独立1910年大清新刑律废除“凌迟、枭首”等苛刑,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大清矿务章程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矿业法规。大清著作权律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民法与刑法分离并独立出来,中固第一部民法典。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晴法律移植研究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

25、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分)材料: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规定官员子弟及民俊秀、年十五以上,读过四书者充任府州县学舍生员。其学科有经、吏、礼、律、乐、射、算等内容,按月考试,满三年大比。生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由行省选拔,迸往京师,再由皇帝召见,予以亲试,然后分科擢用。学校因此兴盛,明代府、州、县、卫所均建有儒学,教官达四千一百余员,弟子无数。洪武二十六年,擢升国子生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四方大吏,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摘自吕伟

26、明论中国改革的不确定性(1)据材料概括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贡举制度的影响。(6分)射洪中学高2016级高三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B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这破坏了周礼,不能说明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故A错误;材料“鲁国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反映了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西周的分封制之前已经存在姓氏,故C错误;鲁姓的起源反映了鲁国被楚国所灭的背景,并不能体现宗法制的兴衰,故D错误。故选B。2.A根据“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说明自

27、先秦到秦汉史籍编写追本于黄帝,具有华夏统一的意识,A正确;重视血缘关系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3.B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

28、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4.C东晋南朝时期是士族的兴盛时期,“挽救衰亡”说法不科学,排除A;“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此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仍是门第的高低,排除BD;东晋南朝时,士族注重家谱、

29、谱学盛行说明士族有强大的社会政治影响,故选C。5.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强君权,符合材料主旨,C正确;A属于地方制度;B属于监察机构;D没有丞相。6.C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如C项中的“赵匡胤已牢控中央禁军”带来的结果是“朝中大将唯命交权”,故答案为C项。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记载,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如本题的A、B两项;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事件“是什么性质,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判断,如本题的D项。7.C据材料“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法度虽严,非议四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而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大权独揽,不符合明朝制度,故“非议四起”,故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张居正自身不正贪污腐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说明张居正善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