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一、金融行业概述金融业的组织体系结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是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的信用机构,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进行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因此,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是真正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开发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储蓄银行、信托公司及其他专业银行、财务公司等。(一)证券业务的特点和内容1.特点证券业务是指有价证券买卖的业务,主要包括股票业务和债券业务。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它是代表投资人股份的证书,是股票分红的凭证。股票种类很多,按股东权益不同可以划分为普通股、优先股
2、、后配股和混合股;按股票面额形态不同可以分为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实体股票和记帐股票;按股票的持有主体不同又可以分成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债券是由债务人按照法定程序向社会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借款凭证,它也是有价证券的一种重要形式。债券的品种较多,我国目前主要有政府债券(国家和地方)、金融债券(国家和地方)及企业债券,按照期限不同又可以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短期债券。股票和债券涉及面广,投资者可以来之各个方面,可以是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政府、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等机构投资者。任何国家的证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具有品种日益增多、数量日益增大、用户面越来越广
3、、交易量不稳定等特点,而且任何投资考往往都对系统交易的响应时间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各国纷纷先后建立起电脑化信息系统,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以实现更公平、合理,更安全、可靠,更规范、高效的证券交易。2.内容证券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自营买卖证券业务、发行业务和国债回购业务以及信息咨询业务。1).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证券商接受客户的委托,代理客户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将客户委托信息传递到证券交易所参与撮合配对,交易实现后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客户。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主要负责资金管理、保证金管理、证券管理、客户委托报单及清算交割。 资金管理完成客户用于证券交易的资
4、金帐户的管理。 保证金管理是对客户用于买卖证券的保证金实行管理。 证券管理是对客户持有的证券进行管理,如分红、派息、风险管理等。 客户委托报单就是根据客户各种不同形式的委托,如当面委托、电报委托、委托等,及时将信息传递到证券交易所内的计算机系统参加撮合配对。 清算交割是根据证券交易所的配对结果,对客户资金帐户和证券进行清算。2)自营买卖业务 自营买卖业务是指证券商运用自有资金或自有营运资金,以机构形式入市参与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买卖业务。3)发行业务和国债回购业务 发行业务是指证券商代理股票、债券的发行,包括A股、B股和各类国债、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等。国债回购业务实际上就是短期融资融券业务。4
5、)信息咨询业务 信息咨询业务主要包括行情、交割情况的显示、公布,客户自身的帐户资料、上市公司资料的查询,行情分析,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国际金融行情咨询以及专家评论、国内外新闻报道等等。(二)我国保险业务的特点 我国的保险业务具有险种多、数据量大,保险条款变化大以及保险业务网点分散、数据保存时间长等特点。1.保险险种多、数据量大 保险业务按保险对象不同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人身保险和财产与责任综合保险。目前,我国已开办的保险险种达300多种。2.保险条款变化大 随着我国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保险业务更是发展迅速,随着与保险业相关的一些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保险条款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
6、和完善过程中,造 成了业务可变性大、规范性差。这种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使得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无法适应,更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要求。3.网点分散、数据保存时间长 保险业务的专设机构网点往往比较分散,可位于全市的各个地区,再加上目前大量直销员的推销网点使得业务覆盖面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手工集中处理则根本无法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对所有投保户的及时出单处理。同时,保险业务的数据根据业务种类的不同,其保存期限也有所不同,而往往有大量数据的保存期相当长(如30年),这样,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处理机构来说数据保存的压力非常大,传统的方法也同样无法满足其要求。(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分类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电
7、脑化信息系统主要有: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业务信息系统BOIS(Bank Operationallnformation System)有柜面业务信息系统,包括对公业务信息系统、储蓄业务信息系统;有新型自动服务信息系统,包括ATM自动柜员机处理系统、POS销售点终端处理系统、HB家庭银行系统、TB电话银行系统、FB企业银行系统及信用卡业务处理系统等;还有清算转帐系统,包括同城清算系统、全国清算系统和国际清算系统以及各类转帐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二、金融企业信息系统的特点 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通过对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了
8、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此系统中处理的数据往往与一般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有很大差异。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中代表数据的电子符号往往对应着一定量的货币,因此,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一)及时性有效性由于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依托的是高新科技,因此能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各项资金融通服务。人们都知道,资金融通时间的长短意味着资金成本的高低,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的有效手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高精度、高速度、高容量的最新技木设备作为物质基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不仅能实现本行业、本地区内的资金及时融通
9、,而且能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瞬时间的资金融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信息瞬息万变,人们对信息传递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金融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建立了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就能实现全球金融信息的及时共享,能通过快速传递所得到的信息指导经营管理活动、支持经营者的决策。(二)准确性可靠性在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中,货币流变成了电子流,因此系统中电子数据的可靠就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一定量的货币的安全可靠,为确保金融业的信誉,必须使得所有数据的采集、录入、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全过程的安全可靠。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采用了自动化的处理方法,减少了人工干预,避免了由于各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10、不安全的可能。高精度的运算工具避免了人工计算所造成的差错,自动化的通信线路能快捷准确地确保信息顺利通畅地到达目的地,各种加密防伪技术也能避免各种干扰和破坏。 (三)连续性可扩性所谓连续性可扩性是指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保持以往所有传统业务向电脑化信息系统处理方式的顺利过渡,确保连续性,而且在必要时还能随时扩充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容量。 金融业务有其特殊性,当以手工方式向计算机处理方式转换或从初级计算机系统向高级计算机系统转换时,都必须保持业务的连续性。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具有批量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的能力,能将以往所有的数据信息在短时间内移入计算机的数据文件中,确保业务能及时连续处理。
11、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应用促进了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一个有生命力的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不仅能适应现时业务的需要,满足现时客户的要求,更要有发展潜力,能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要求。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在软件上往往采用先进的结构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使得功能上的扩充简便容易实现,在硬件上主机系统往往选择容量大、功能强、速度快的设备,使其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冗余量以满足今后扩充的需要。(四)开放性多功能性金融业是面向广大客户的行业,其经营管理活动不仅涉及到金融业内部的活动情息,同时也受来自金融业外部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大量吸收来自方方面面的数据信息。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具
12、有广泛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大量数据信息的能力,具有开放性,而且其系统开放性越强越能提供管理决策有用可靠的依据。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与以往传统处理方式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功能,不仅能处理传统方式所能处理的一切业务,而且能为客户办理各种新颖的业务如开办自助银行、证券的自动交易、资金的瞬时清算等;不仅能满足业务部门的要求,而且能为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并进一步为社会其他部门、政府部门等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五)安全性和保密性金融业所掌握的信息往往会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维护客尸信息的安全保密是金融业的职责,因此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在做到开放性的同时又能保证客户信息的保密性。运用计算机的特殊
13、功能可以对客户信息资料进行各种加密处理,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保密,维护金融业的信誉。三、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一)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历程我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从70年代开始至今尽管只有二十多年的短短历程,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业电脑化信息系统已基本上接近了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计算机进入我国银行业,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但是计算机在我国银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是从70年代开始的,因此,我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起步阶段 从70年代中
14、国银行引进了第一套理光8型(RICOH8)主机系统开始,揭开了我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发展的序幕,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效率高、准确性强、功能丰富的特点,对银行的部分手工业务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主要软件采用COBOL语言编写,实现了诸如对公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帐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尽管在当时只在某些地区的某几个分行着手试点,但试点的成功为后来的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处理方式也是采用脱机批处理的方式,解决了大量琐卒、重复的劳动。 第二阶段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 80年代我国银行业相继引进了日本的M150、美国IBM公司的436l、4381型主机系完,
15、进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各行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联网系统,实现了同城各专业银行自身问的活期储蓄通存通兑,基本实现了各专业行、各营业网点之间业务的联网处理。计算机已应用于银行门市业务、资金清算业务、金融计划统计业务、信贷管理等多项业务中。与此同时,1985年中国银行率先加入了SWIFT环球金融通信网络系统,为我国银行业电脑化信息系统同国际接轨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三阶段90年代完善提高阶段 90年代各大专业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纷纷升级,如引进美国IBM公司的大型机ES9000系列主机,用以扩大业务处理范围、增强业务处理能力。1991年4月1日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上电子联行
16、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银行电脑化信息系统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各大银行除先后加入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系统外,在一些大中城市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自动化的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如同城跑盘清算系统、同城网络清算系统和同城清分机处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原来资金清算时间长、可靠性差的问题,使得资金清算在各地之间能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同时,继中国银行之后,其它各大专业银行也纷纷加入SWIFT系统成为其一员,使国际结算业务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上,除了银行业务的应用外,还开发应用了全国证券报价交易系统,使全国的证券交易形成了一个统一、公平、合理的市场,使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翻开了
17、崭新的一页。随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网络系统愈加成熟完善,除了能处理传统的金融业务外,各行还纷纷推出了90年代国际上流行的新型的自助银行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方便、周到的服务,实现了全方位、全开放式、多层次,符合国际惯例经营模式的新型的金融服务体系。由此可见,业务上的应用已基本达到了较为完善的阶段,但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仍在不断努力,开拓新的业务,并重视计算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不断提高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争取早日实现理想的决策支持系统。(二)发达国家的现状发达国家金融业早在50年代就引入了计算机设备处理其具体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并创新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从发达国
18、家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其主要的特点是:使用面广、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自动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强。1.使用面广,设备先进计算机应用于金融系统中最初主要用于记帐和编制报表,自从IBM公司的702型计算机首次引入银行界被安装在美国旧金山的美洲银行中以后,各类新颖的计算机设备便不断被引入到金融业中。从目前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银行都已用计算机在处理其所有的业务和管理,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选择质量优、性能佳、功能强的计算机作为其硬件资源。因此,世界级如IBM公司、UNISYS公司的计算机品牌往往是大银行、大系统选择的对象,一些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银行往往都建立了自己规模庞大的计
19、算机中心,配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开发最新的适应银行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这些大银行往往每几年就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更新主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积极大胆地采用最新的计算机产品,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随着银行自助式服务的兴起,各类自动服务设备如CD(Cash Dispenser)、ATM、POS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些设备的普及不仅降低了银行的服务成本(其成本往往只是有人服务营业点的110),而且提供了非营业时间的服务,使银行的大众式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功能齐全,服务完善 发达国家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目前主要实现丁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第一,金融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以银行会计为依据的银行内部业务的处理
20、,即技术先进且相互协调的柜台业务服务网络以及以银行经营管理为目标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这类系统功能齐全,不仅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加强了银行的管理决策科学化。第二,金融业之间的信息系统,随着各项业务之间交往的频繁,银行间的支票、汇票等转帐结算业务急剧上升,资金清算的及时、有效处理成为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发达国家银行间纷纷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资金清算体系,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资金清算。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资金转帐系统(FEDWIRE)、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简称日银系统)、美国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环球金融通信网(SWIFT)等。这些系统
21、的建立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加快了交易速度,还能为客户提供各种新的银行服务。第三,金融业与客户之间交付的信息系统,银行推出了面向大众的各类自动服务,建立了自动客户服务系统网络,包括金融机构与企业客户建立企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与社会大众建立电话银行、家庭银行,通过各类终端为客户提供各类周详、多样的金融服务。客户则利用金融业提供的电子转帐系统完成各类金融业务(如存款、取款、转帐等)。这一信息系统的建立使银行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全开放式的完善的服务。 3自动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强目前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电脑化信息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网络化,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内部,各银行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都已经实现了不
22、同地区、不同程度的网络化、自动化。以支票为例,在美国支票是作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支付手段,对支票的处理往往有自动化的支票处理设备,通过它读取支票上信息(由磁墨水书写的数据字符)送入计算机进行联机处理,而且各类票据的结算处理也往往通过标准化、规格化的自动化票据清算所,由自动化票据清算系统自动处理完成票据的清算,使这些繁琐复杂的交易在瞬息之间就能完成,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缩短了各地间的距离,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的贸易往来。在所有业务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由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安全就成了人们关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网络信息系统中都建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有一个标准化的结帐规则
23、体系,都有各类软、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如主机系统、通信系统的硬件备份、软件加密等,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类不安全的因素。四、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处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其管理水平,提高其服务质量,加速资金周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融电脑化的发展,使传统的金融业务的操作、处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其发展过程来看,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从传统、封闭的经营模式走向全方位、开放式的经营模式 到了90年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金融业普遍建立了客户服务系统,主要包
24、括ATM、F()S、HB、TB、FB等系统,并逐渐加以丰富、完善、提高,利用这些系统,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跨越空间(跨行、跨地区、跨国界)、跨越时间(全天候24小时)的全方位的服务,既方便了客户又可以降低金融业的经营成本,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金融业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是金融业经营业务国际化的需要,是金融业风险防范的需要,是金融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也是金融业竞争发展的需要。今后传统的金融业务必然向全方位的电子化服务迈进,金融业务必然从内部向外部延伸,延伸到各个公共场所,延伸到客户的家里,延伸到客户的办公室。为此,传统的封闭的经营模式、经营手段、技术支持将越来越无
25、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更无法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立足和发展,而开放系统则是顺应了未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的潮流,未来金融业的电子化将建立在开放的系统之上。(二)从实物交易向无纸化交易方向发展 传统的金融业的交易方式是以凭证为主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金融业务扩大、金融产品增多及复杂性增强的要求,无纸化交易必然是金融业经营的方向之一。今后将通过各种计算机的终端设备、电话终端设备及其它智能终端代替传统的金融业务经营网点,用各种电子信息替代原有的各类凭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瞬时的处理、存储、传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安全性、可靠性,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的自动化、自助化和
26、网络化。(三)从完善业务处理走向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从各国金融业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银行业还是各类金融机构,其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传统业务处理的落后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解决新业务新品种用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矛盾。但随着金融业电脑化信息系统的深入运用,对信息的利用、对信息技术的大量投入则成了今后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据统计,至1990年止,美国银行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累计投资2000亿美元,这种支出大约占其非利息开支的25,而欧洲这个费用开支高达银行非利息支出的5左右。由此可见,各发达国家银行的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借化费大量的投资,以期采用最新的信息技
27、术手段,借助快速的技术更新,依据最新的信息,强化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银行经营的国际化。为此,金融业必须首先全面准确地掌握客户信息,并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信息完备而准确、操作方便而安全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管理、监督的自动化、网络化,建立以风险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是国际金融业迈向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 (四)从建立独立的处理系统向标准化、国际化系统迈进 、 金融业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金融业加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标准化的建立则是金融业实现其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金融业电脑的运用从最初的单机处理业务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化处
28、理,从最初的单个银行内部的单一业务的处理发展到现在的跨国界、跨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预示着其必然向标准化、国际化系统迈进。随着金融业务的国际化以及现代跨国金融业务的日益频繁,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发展项目,而要实现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国际化,则必须实现金融业务的标准化,否则将无法实现信息的正确、可靠、及时的交流。在这方面,环球金融通信网(SWIFT)则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这个系统在建立初始便制定了一系列国际通信标准,使国际问银行资金清算、国际间金融信息的传递在瞬息之间得以方便地实现。同样,世界着名的国际信用卡集团如vISA、MASTERCARD等组织也都制定了一系列国际金融业务
29、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其“一卡在于,走遍天下”从理想变为现实。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能否在一定的标准、规范、法律和规程的约束下规范化、科学化地进行,是关系到金融业实现国际化的关键,只有实现了标准化才能使金融业朝着更为有序、高效率、高效益的方向发展。五、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主要是在世纪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30、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第一、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第二、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和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
31、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第三、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第四、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我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使得网上金融的认证标准没有统一。而外资金融企业又虎视耽耽,一旦外资进入,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将在中国大地上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认为,网上认证中心不解决,那么网上金融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第五、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数据大集中意味着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数据集中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