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8.29KB ,
资源ID:93520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520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docx

1、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天星医考之中药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昧中药第一章解表药 【性能特点】 四气有偏温者,有偏凉者; 五味多味辛,辛散轻扬; 升降浮沉多升浮; 归经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 毒性多无毒。 【功效】发汗解表;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适应范围】主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使用注意事项】 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气伤阴。 2自汗、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

2、,也应慎用解表药。 3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4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配伍方法】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性能特点】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功效】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部分药物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 【适应证】 1主治风寒表证。 2部分药物可用治风疹瘙痒

3、、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麻黄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性能特点】辛散质轻,苦泄温通,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与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孔,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本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风水水肿(水肿兼有表证)。 【配伍】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 3麻黄配

4、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用法用量】煎服,1. 5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中枢兴奋等作用。 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入心、肺、膀胱经,既走里。发汗力虽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温中散寒,并能通阳化气而行水消肿,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疗阳虚、经寒血滞、水肿及痰饮诸证可投。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5、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瘕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配伍】桂枝配白芍: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扩张皮肤血管、抗菌、抗病毒、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增加冠脉流量、强心、利尿、健胃、促进胃肠蠕动及抑制肿瘤等作用。 【鉴别用药】 麻黄、桂枝: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

6、寒湿痹证。 不同1: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不同2:麻黄善宣肺平喘,治肺气不宣之喘咳;还能利水退肿,治水肿兼表。桂枝又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治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痹冷痛,阳虚水肿,痰饮眩悸及虚寒腹痛等。 紫 苏 【药性】辛,温。归肺、脾经。 【性能特点】辛温发散,入肺、脾经。既散肺经风寒,又理脾胃气滞,为治风寒感冒常用药,兼气滞胀满者尤佳。此外,还能安胎、解鱼蟹毒。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应用】 (1)风寒感冒。尤宜风寒表证兼气滞者。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气滞胎动证

7、。 (4)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虚者慎服。 生 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 【性能特点】味辛发散,微温散寒。入肺经,散风寒而发汗解表,温肺寒而化痰止咳,为治风寒感冒与咳嗽常用。入脾经,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兼解鱼蟹毒。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风寒感冒。 (2)胃寒呕吐。为“呕家圣药”。 (3)风寒客肺的咳嗽。 (4)可解生半夏、生南星、鱼蟹等中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故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用。 荆芥 【药性】辛,微温。归

8、肺、肝经。 【性能特点】辛香,微温不烈,药力平和,入肺、肝经。生用于发散,善散风解表、透疹止痒,为解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炒炭性变收敛,善止血,治各种出血可选。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使用注意】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防风 【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性能特点】辛散微温,甘缓不峻,药

9、力缓和,既入膀胱经,又入肝脾经。善祛风胜湿而发表、止痛、止痒、解痉,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应用】 (1)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表证夹湿者,均可使用。 (2)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3)破伤风证,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紫苏、生姜、荆芥、防风:均能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 不同1:紫苏性温,发汗力强,又兼理气,风寒感冒无汗或兼脾胃气滞者多用;生姜性温,发汗力弱,风寒感冒轻者多用;荆芥微温平和,生用长于散风,为

10、发表散风通用药,又治风热感冒无汗或汗少者;防风微温而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品,发汗力虽较弱而长于胜湿,凡外感表证无论寒热或夹湿与否均可投用。 不同2:紫苏又能理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治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气滞胎动及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生姜又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及半夏、南星之毒。荆芥生用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及风疹瘙痒;炒炭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防风又能胜湿止痛,治风寒湿痹、头风头痛;祛风解痊,治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 【药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性能特点】辛温苦燥,升浮发散,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药力较强。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

11、止痛,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者尤为适宜。太阳头痛引经药。 (2)风寒湿痹。尤以上半身风寒湿痹更为适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白 芷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入肺、胃经,善除手足阳明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阳明头痛最宜,牙痛鼻塞效良。 【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12、,消肿排脓。 【应用】 (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2)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4)疮疡肿毒。 (5)风湿疹痒。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辛 【药性】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 【性能特点】芳香气浓,辛温走窜,入心、肺、肾经,通彻表里上下,有小毒而力较强。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风寒、风湿所致诸痛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与牙痛。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应用】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

13、,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配伍】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用量用法】13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用。又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反藜芦。 【药理】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香薷【药性】辛,微温。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

14、中,利水消肿。 【应用】 (1)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素有“夏月麻黄”之称。 (2)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用法】310g。利水退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者忌用。 【鉴别用药】 香薷、麻黄:均能发汗解表、利水退肿,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其中,香薷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寒饮冷、阳气被遏之头 痛、形寒、发热无汗及腹痛吐泻;麻黄性温,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此外,麻黄又善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等。 藁本 【药性】辛、温。 【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2)

15、风寒湿痹。 【用量】2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 【鉴别用药】 羌活、藁本:均源于伞形科而为辛温发散之品,均善发散风寒、胜湿止痛,治风寒感冒、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及头风头痛等。不同: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背肢节痛;藁本虽也主散太阳经风寒湿,但又兼归肝经而直上巅顶,善治巅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苍耳子 【药性】辛、苦、温。有小毒。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 (1)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2)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有毒

16、,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辛夷 【药性】辛、温。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 (1)风寒感冒鼻塞。 (2)鼻渊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鉴别用药】 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均为辛温发散、宣通鼻窍之品。均善散风寒、通鼻窍、止疼痛,为治风寒感冒或鼻渊之鼻塞头痛的要药。 不同:细辛入肺肾,芳香气烈,散寒止痛力强,闭塞头痛重症每用,又兼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痛、头风头痛、牙痛;还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白芷主入阳明胃经,芳香味浓,药力较强,

17、又兼治眉棱骨痛、牙痛还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治风寒湿痹痛、寒湿带下、疮痒肿毒及风湿痒疹。辛夷主入肺经,芳香而力弱,专治风寒头痛鼻塞。苍耳子有小毒,主入肺经,又能除湿止痒,治表症夹湿、风寒湿痹、风湿痒疹及疥癣瘙痒等。 西河柳 【药性】辛、微温。 【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应用】 (1)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用量过大能令人心烦,故内服不宜过量。麻疹己透及体虚汗多者忌用。 典型例题 【A型题】例题1下面哪两药合用,善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治咳喘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者为: A麻黄配石膏

18、 B麻黄配杏仁 C杏仁配桂枝 D麻黄配薏茹仁 E石膏配杏仁 【答案】B 【A型题】例题2叶长于发表散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的药物是 A防风 B羌活 C生姜 D半夏 E紫苏 【答案】E【A型题】例题3既能温肺止咳,又善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A白芷 B桂枝 C紫苏 D生姜 E香薷 【答案】D 【A型题】例题4善治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的是 A紫苏 B香薷 C羌活 D防风 E细辛 【答案】C 【A型题】例题5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 A羌活 B薄荷 C蝉蜕 D菊花 E香薷 【答案】E 【X型题】例题6下面关于桂枝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归心、肺、膀胱经 B发汗力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 C能温

19、通胸阳 D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 E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答案】ABCDE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性能特点】性味多辛凉。 【功效】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 【适应证】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辛凉,气味芳香,质轻上浮,疏泄清利,入肺、肝经。既善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喉,又能透发疹毒和疏肝。治风热诸疾最宜,治肝郁化热可投。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证。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

20、)肝气郁滞,胸闷胁胀。【用量用法】210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耗气,故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牛蒡子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经,能升能降。外散风热而解表透疹,内解热毒而消肿,上清宣肺气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导热毒外出。发汗不如薄荷,长于清解热毒与滑利二便。主治风热或热毒所致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热疹痒。 (4)热毒疮肿,痄腮。 【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入散剂。入煎剂

21、宜打碎,炒用寒性减。 【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蝉蜕 【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功在肺肝二经。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如牛蒡,长于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主治风热、肝热或肝风所致诸疾。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 (4)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配伍】蝉蜕配胖大海:蝉蜕甘寒质轻,疏散风热,宣肺疗哑;胖大海甘寒,清宣肺气,利咽开音。两药相合,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用量用法】310g。煎服

22、或作丸散服。止痉宜大量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鉴别用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均能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 不同1:薄荷辛凉,芳香轻清,主散上焦风热,发汗力强,无汗者用之;牛蒡子辛苦性寒,宣透清降,发汗力较薄荷弱,但长于清泄热邪,兼利二便,热度较重者或兼有二便不利者用之;蝉蜕甘寒质轻,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如牛蒡子,但长于祛风解痉止痒,感冒和麻疹高热抽搐、风疹瘙痒者用之。 不同2:薄荷善清利头目、利咽,治疗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兼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胸闷胁胀。牛蒡子宣肺利咽,治风热咳嗽咳痰及咽喉肿痛;解毒消肿,治热毒疮肿痄腮。蝉蜕宣肺疗哑

23、,治喑哑咽痛;明目退翳,治风热上攻之目赤、翳障;祛风止痉,治小儿惊风夜啼及破伤风。 桑叶 【药性】甘、苦,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质轻疏散,苦寒清泄,甘而兼润。入肺经,能疏散风热、清润肺燥;入肝经,能清火益阴而明目,并兼凉血而止血,主治风热、燥热、血热所致诸疾。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 (2)肺热燥咳。 (3)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4)血热吐衄轻证。 【配伍】桑叶配菊花:桑叶苦甘寒,菊花辛甘苦微寒,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力更强,善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肝热目赤、肝阳眩晕及肝肾亏虚目暗不明

24、。 桑叶配黑芝麻:桑叶平肝益阴明目,黑芝麻补精血润肠,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虚视物昏花效佳,兼肠燥便秘者尤宜。 【用量用法】5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润肺止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菊花 【药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辛香轻散,苦寒清泄,甘而略兼益阴,疏散清降并能。入肺经,善疏散风热而清理头目。入肝经,善泄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治疮肿。主治风热、肝热、热毒所致诸疾。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 (2)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 (3)肝阴虚的眼目昏

25、花证。 (4)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证。 (5)热毒疮肿。 【配伍】菊花配枸杞子:菊花辛甘微寒,清肝明目,益阴平肝;枸杞子甘平,滋补肝肾明目。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用之效佳。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使用注意】本品寒凉,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鉴别用药】 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不同1: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较菊花强;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菊花性微寒,作用偏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兼治肝风头痛。 不同2:桑叶能

26、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还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菊花又善清热解毒,治痈肿疮毒。 柴胡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性能特点】苦辛微寒,芳香疏泄,轻清升散,入肝胆经。既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和解退热,又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且能升发清阳而举陷,为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调经及升阳举陷之要药。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 (1)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 (2)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3)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配伍】柴胡配黄芩: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散退热;黄芩苦寒,善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

27、热往来效著。 【用量用法】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用。 【药理】本品有解热、镇静、镇痛、镇咳、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降血脂及抗消化道溃疡等作用。 葛根 【药性】甘、辛,凉。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辛甘而凉,性善升散,入脾胃经。既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能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又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及透发疹毒,为治麻疹、烦渴、泻痢所常用。 【功效】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病证】 (1)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2)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3)热病烦渴,消渴证。 (

28、4)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配伍】生葛根配黄芩、黄连:生葛根甘辛性凉,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苦寒,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合用,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用量用法】1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宜生用。【药理】本品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镇静、抗过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循环、抗缺氧及降血压等作用。 升麻 【药性】辛,微甘,微寒。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主治病证】 (1)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 (3)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

29、垂等。 【用量用法】36g。升举阳气多用炙升麻。 【使用注意】本品具升浮之性,凡阴虚阳浮、气逆不降及麻疹己透者,均当忌用。 【鉴别用药】 柴胡、升麻、葛根:均为解表升阳之品。 不同1:虽均能解表,但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而解表,主治风热头痛而少用;葛根甘辛性凉,主入脾胃经,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不同2:虽均能升阳,柴胡、升麻能升清阳而举陷,多与黄芪、人参等相伍,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泻痢,属脾气虚者常配参、术,属热痢初起,常配芩、连。 不

30、同3:升麻、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而柴胡不能。 不同4:柴胡又善疏肝解郁,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又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葛根又能生津止渴,治热病伤津及内热消渴。 蔓荆子 【药性】辛、苦,微寒。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 (1)风热头痛头昏,牙痛。 (2)风热目赤肿痛或目昏多泪。 (3)风湿痹痛,肢体挛急。 【用量用法】612g。煎服或浸酒,或入丸散用。 淡豆豉 (1)药性:辛、寒。归肺、膀胱经。 (2)功效:解表,除烦。 (3)用法:煎汤,1015g。(4)使用注意:胃气虚弱而又易作恶心者慎服。浮 萍(1)药性:辛、寒。归肺、膀胱经。(2)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3)用法:煎汤,310g。(4)使用注意:发汗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慎服。木贼(1)药性:苦、微寒。(2)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3)用法:煎汤,310g。(4)使用注意:疏散清泄,故气血亏虚者慎服。典型例题 【A型题】例题1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药物是A葛根 B升麻C柴胡 D蝉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