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7.70KB ,
资源ID:93507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507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烛之武退秦师 同步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烛之武退秦师 同步测试.docx

1、烛之武退秦师 同步测试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测试一. 基础知识: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B.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C.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许之(答应)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2、.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4. 选出对下列多义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2)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教) 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3)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4)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偏僻)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5)微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6)之 辍耕

3、之垄上(到,往) 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亦去之7. 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 )(1)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4、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A.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 4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5、,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B. 越国以鄙(边邑)远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9.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 以为得之矣10. 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

6、些您是知道的啊 。 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 来源:学,科,网Z,X,X,K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

7、西边扩展疆土。11.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 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1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D. 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1

8、3.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A.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B.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C.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D.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将F.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14. 用原文填空: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二、三层次中又可各分两小层意义: 第一小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 第二小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a. 亡郑,对晋有利: b. 存郑,对秦有利: 第三小层: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a. 过去,晋国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b. 将来,晋国必贪得无厌,进犯秦国:三. 课外阅读:晋文公昔晋文公将与楚人

9、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蘩礼之君,不足于文;蘩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 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不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 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 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

10、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敌众我寡,奈何而可 奈何:怎么办 B.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田:打猎 C. 反而尊贤 反:与诈术相反 D.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乃:仅仅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意义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繁战之君,不足于战 其成毁,其胜败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处其一A.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B. 两个“君”字不同,两个“

11、其”字相同C. 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D.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B.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C. 足以霸矣 D.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4. 下列各句中的“所以“与文中句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胜而不知胜之所以成A.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B.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C. 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 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

12、久之计。 B. 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 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 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D. 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6.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 A.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B.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C.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D.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 ,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7. 以下分

13、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和雍季、晋文公、孔子等四人的观点完全一致。 B. 四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作者更接近雍季,孔子更接近晋文公。 C. 四人的观点在基本相同之外各有一些差异。 D. 作者、晋文公、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与雍季则有一些差异。8. 本文的中心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对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否则胜了也会很快失败。 B. 主张行赏要从百世之利着眼,而不要从一时之务着眼。 C. 主张战争可用诈术,但治国要着眼于王道。 D. 主张战争以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取胜原因,否则胜与不胜一个样。【参考答案】一.1. B 2. B 3. C4.(1) (2) (3) (4) (5

14、) (6)5. C 6. D7.(1)A (2)D二.8. B 9. A 10. D 11. B 12. D 13. BCE14.第一小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第二小层: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第三小层:a.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b.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三.1. C (考查学生对文言常用虚、实词掌握情况。其中C项错,“反”是通假字,通“返”, 作“回来”解。)

15、2. C (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C项是对的。前一“君”作“君主”解,后一“君”作“您”解,前一“其”作指示代词那”讲。后一“其”作“其中之一”解。)3. D (考查对词类活用掌握情况。A“竭”作使动。B“先”形作动。C “霸 ”名作动; D“后”作意动用,与题干中“先”用法相同。)4. D (考查对固定结构“所以”和所字结构中“所”的指代意义理解掌握情况。A项、作“的根据”解。B项,作“用来的”解。C项,作:“的办法”解。D项,作“的原因”解,与题于中“所”字同义。)5. A (考查对文言句子理解翻译能力。“虽”应解释为“即使”(情况尚未发生,表推测 性的假定),“偷”可作“现在勉强

16、可行”解。B、C、D均有错,故选A项。)6. C (考查目的同上;题干中“以为”应作“认为”解,“非独外也”,联系上下文作“不单单来自国外”解妥贴合理。A、B、D项均有错,故选C项。)7. B (考查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雍季反对对敌作战用诈术,作者也说“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两人观点一致。文公采用咎犯行诈的建议,回来行赏又把雍季列在首位,孔子对此作了充分肯定,可见孔子与晋文公观点完全一致。故应选B项) 8. B (考查能力同上。全文中心是一个赏字,其他均是派生的内容,故文章原名为“义 赏”,应选B项。)译文:晋文公 从前,晋文公要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

17、么办才能取胜?”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盛的君主,对于文礼仪从不感到满足,频繁作战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也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的水弄干来捉鱼,难道不能获得鱼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的草木烧光来打猎,难道不能获得野兽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久长之计。”晋文公采钠了咎犯的意见。在城濮战败了楚国人。回来后论功行赏,雍季被列为首位。晋文公身边的人进谏说:“城濮之战的成功,是因为用了咎犯的谋略,主公采纳他的谋略而论功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合适吧?”晋文公说:“雍季的

18、话,可以百世获利;咎犯的话,不过是应付一时之急,哪有将一时之急务放在百世之利前面的道理呢?”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面临危难采用诈术,足可使敌兵退却,退敌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始终如一,却也足以成为霸主啊。”重赏贤人,人民就会转向正道,人民转向正道功业就能成功了。靠诈术来取得成功,那成功最终必定毁坏,那胜利必定变为失败。天下取得胜利的人很多,而成就霸业的只有五个,晋文公是其中的一个,他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胜利了却不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与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西戎却在崤山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诸国但也在柏举打了败仗。周武王懂得取胜的道理,所以取得一次胜利便称王天

19、下了。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可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单单来自国外啊。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20、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1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情况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宾语前置A越国以鄙远 B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C夫晋,何厌之有 D夜缒而出 2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A亡郑以陪邻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B“焉用亡郑以陪邻?”“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C“君之所知也”“所

21、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D“阙秦 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4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参考答案】1ABCDA项“鄙”边邑,这时作动词,当作边邑。B项“军”动词,驻军C项正常语序为“有何厌”。D项“缒”用绳子拴住(人、物)往下送。2D 3B 4B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为 主谓之间,无实义。1选出音、形、义有误的一组 A汜(fn)南 缒(zhu) 鄙(当作边邑)B佚(y)狐 不知(知道) 共(gng,供给)其乏困C瑕(xi) 何厌(满

22、足)之有 逢(png)孙D阙(qu,损害) 行李(出使的人) 失其所与(结交)2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河 曲智叟亡以应。D失其所与,不知。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 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晋军函陵 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军队 对对方的敬称 改变 替B驻军 执掌事务 交换 被C驻军 对对方的敬称 改变 给予D军队 管理事务 交换 是【参考答案】1B 2A 3C阅读下文,回答14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23、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而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 )从 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 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3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24、,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

25、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参考答案】1B 2A 3D阅读下文,回答14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上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

26、程。1下面对加粗词的解释都错的一组是 恃恩自恣(放肆)不得永奉陛下(奉承)眦睚杀人(瞪眼,发怒,指极小的仇怨)乐将作(演奏)以是为恨(怨恨)ABCD2对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3下列例句中加粗的“以”字与“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中的“以”字在含义和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A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B欲以动上意C徒以吾两人在也D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4下列例句中加粗的“负”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罗程负陛下 宁许以负秦 曲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闻之,肉袒负荆秦贪,负其强A. B. C. D. 、【参考答案】1C(解析:中的“奉”应释作“侍奉”;中的“恨”应释作“遗憾”。)2D(解析:“幸”在中释作“宠爱”,动词;在中释作“皇帝驾临”,动词。“为”在中释作“弹奏”,动词;在中释作“替”,介词。)3C(解析:题干和C中的“以”都释作“因为”,介词。“以”在A、B、D中分别释作“凭”,介词;“用”,介词;“来”,连词。)4B(解析:“负”在中都释作“对不起,辜负”;在中分别释作“使承担”;“背着”;“倚仗”。)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扫。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关于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A. 这首诗题目是“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