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1.68KB ,
资源ID:9350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50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套题与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套题与总结.docx

1、一套题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 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B)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

2、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D)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D) A、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 B、经济收入的多少 C、人们在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 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C、能保存资本价值 D、能转移资本价值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

3、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B)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 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D )A、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B、消除经济危机C、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

4、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新生事物是 (CDE)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E、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BE ) A、客观需要决定的 B、实践特点决定的 C、主观需要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 E、真理本性决定的 3、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 BCD ) 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 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E、体现了回到

5、出发点的周而复始的运动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BCDE)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在于 (BCDE )A、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B、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它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 D、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环节 E、它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措施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ABCE) 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C、贯

6、穿于人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7、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E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8、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 (ACE)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D、流动资本E、固定资本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E)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

7、存在具有反作用E、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CDE)A、国家资本的输出 B、私人资本的输出 C、商品资本的输出D、生产资本的输出 E、借贷资本的输出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1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2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分)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答:错。(1分)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

8、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分)(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3分)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答:错误。(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

9、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3分)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错误。(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分)四、简答题(任选两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三题全做,计分以前两题为准)1、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10、2分)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任何事物之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力求对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3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分)总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把发挥意识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11、规律结合起来,把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否认客观规律的意志决定论,也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2分)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答:(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5分)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5分)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会主义

12、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

13、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6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4分)五、论述题(任选一题作答,共14分,如二题全做,计分以第一题为准)1、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1、答:(1)资本循环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为了保证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单个产

14、业资本,必须按其再生产过程所要求的一定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在时间上相继转化。(4分)这一理论除开它的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也是适用的。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也必须根据再生产要求分为三个部分,也必须使三部分资金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和在时间上相继转化,即做到人、财、物合理配置和产、供、销三者互相连接,保持平衡,才能使资金循环连续不断。这也是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只有自觉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才能加速资金运动,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3分)(2)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

15、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而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以及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快资本周转,因为加快资本周转,一方面可以节省投入的资本数量,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换句话说,可以更少的资本投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4分)除开资本主义形式,资本周转的上述原理,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因为它反映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原理。资金周转速度是影响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省资金,提高资

16、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3分)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答: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分)科技革命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4分(4分)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4分)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4分)总之,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六、材料题(12分)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

17、;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答:(1)材料1具有重民、贵

18、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考,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4分)(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4分)(3)材料2和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4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

19、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2.

20、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 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2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

22、质的产物和反映。7. 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8.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造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条

23、件的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都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答:对立统一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24、方法矛盾分析法。10.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答: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食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11.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12.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在时间上的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1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三、同一性规定着事

26、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1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

27、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15.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两点论

28、与重点论关系 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与均衡论相对立。旨在研究复杂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人和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16. 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17. 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证食物的质的相对

29、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转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无形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18.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都顶,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30、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得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答: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相互关系。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4.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时间为认识提高哦你好了可能(3)时间使认识得以产

31、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型的唯一标准。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生物的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7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