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102.06KB ,
资源ID:93495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495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1、高考历史复习提纲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朝代表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春秋战国-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魏西晋十六国439北魏东魏北齐隋唐蜀西魏北周吴东晋宋 齐 梁 陈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元明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知识网络】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汉朝:中外朝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中 央 官 僚 机 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秦始

2、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汉: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官明:设置按察司,掌管地方的监察唐:在全国设立10个道作为监察区秦: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中央职能部门地方行政机构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

3、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4、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

5、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分 封 制宗 法 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

6、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

7、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影响:A.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 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

8、心的行政体制。 【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郡县制 实行原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 县:县尉(军事和治安),县丞(司法) 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专题纵横: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

9、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

10、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主要政治制度 汉朝郡国并行制(了解)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唐朝三省六部制 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

11、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补充: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元朝的行省制 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从

12、地方来看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评价:废丞相: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君主专

13、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设内阁: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

14、化繁荣。 (2)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主要区别: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专题知识整合】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形成秦朝; 巩固、发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 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 结

15、束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B、中央制度:秦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元: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C、地方制度:秦:郡县制;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使地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影

16、响: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B、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D、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专题二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主权但不完整。19191949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近代后期

17、,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主要矛盾:1.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新旧民主革命分期界标:五四运动1.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2.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五、中国近代化的主题:1. 政治民主化: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民主革命。2. 经济工业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 思想科学化: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 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六、两大任务:1

18、.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七、四条线索:1.列强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屈辱史)2.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抗争史)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纵观列强侵华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 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 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开放广州、

19、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主权。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 原因:主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因:列强修约遭到拒绝 经过(略) 抗争:1859年,直隶提督史荣椿在大沽炮台壮烈牺牲 结果:签订了和 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18

20、941895):黄海大战(日本控制了黄海海域)、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果: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与辛丑条约(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结果: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

21、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发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和探索。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也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思想文化

22、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领导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历史意义: A、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B、在中国人民

23、的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兴起的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经过:口号,“扶清灭洋”;地区:山东京津地区。 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辱,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列强之间的矛盾.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根本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陷入极端困难的局面,为了摆脱危机(直接原因);中国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趁之机。国际因素:欧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侵华日军

24、的罪行:发动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标志着日本大举侵华的开始。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3)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被害。 日军侵华罪行(分类):A、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B、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C、进行经济掠夺(实行殖民统治,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D、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目的是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5、 背景: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 形成过程:(了解) A、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1937年秋,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E、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意义:有效地孤立了日本侵略者,充分动员了全国亿万军民,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

26、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取得) 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李宗仁指挥) 共产党敌后抗日斗争 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成立陕甘宁边区 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巩固根据地的措施:政治

27、:在民主政权中,团结抗日各阶级,阶层;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伟大胜利。 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祖国统一。 专题三 近代中国

28、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 2、进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其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1853年,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失败.为西征胜利牵制了大量敌军. 西征,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分配方式: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方式: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29、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过程: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 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二、辛亥革命 【拓展: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