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6.37KB ,
资源ID:93267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267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此郑学案例分析第二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此郑学案例分析第二部分.docx

1、此郑学案例分析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财政支出部分案例一: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的一个观点官僚行为增长论 这种理论从制度角度解释了财政支出规模与官僚行为的关系。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经济学家们经常假设个人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最大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官僚的行为追求的是什么目标最大化?尼斯克南认为,官僚竭力追求机构最大化,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由于交易成本很高,拨款机构很

2、难控制官僚行为。因此,官僚机构通常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第一,如上所述,他们千方百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第二,利用低效率的生产技术来增加生产既定的产出量所必需的投入量(增加预算、附加福利、工作保障,减少工作负荷),这时的效率损失不是由于官僚服务的过度提供,而是由投入的滥用所致。由此可见,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 参考资料:中国财政理论前沿 主编:刘溶沧 赵志耘 简要分析:自瓦格纳以来,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问题为各国经济学家所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官僚行为增长论,是西方国家关于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四大实证性理论之一,这一理论

3、将官僚作为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来看待,指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和权力最大化为目标,并因此通过其特殊地位对政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公共支出规模不断膨胀。这种理论,尽管是对西方国家官僚制度的分析,但对研究公共支出的增长与控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思考题:你认为影响公共支出增长还有哪些因素? 案例二:财政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的数据分析 简要分析: 1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交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可以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 2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

4、的比重,受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政府较少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财政收入比较充裕,财政职能侧重于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因而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或与购买性支出相当,或较购买支出增长更快。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较多地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财政收入相对匮乏,购买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转移支出的比重较小。如表1所示 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发展中国家一般的特征,总体上表现为转移支出所占比例较低(如表2所示),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财政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期面临的支出压力。但从表2的数据变化来分析,也说明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财政支出结

5、构的变化。表现为在全部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这种变化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的资源配置能力减弱,收入分配能力增强。其间转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虽然有所回落,但转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仍将是一个总的趋势。这是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相一致的。思考题:你认为我国政府应怎样合理安排与使用财政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为什么? 案例三: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历史变动情况 简要分析:上表的数据概括了我国建国后的财政支出在几十年间的巨大变化,这既反映出财政支出总额的大幅度增长,也表现出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从而表现出几个特点: 1.经济建设费用一直是我

6、国财政支出的主体。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比重通常在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比重有所下降,这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及政府逐渐从一些生产领域退出有直接的关系。(国家的经济建设开支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拨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等等。其中基本建设费用支出又在经济建设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1951年、1956年、1960年、1970年,基本建设拨款占到经济建设开支的7678。) 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比重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仅次于经济建设支出的第二大支出项目。这反映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

7、社会文教费用支出是国家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抚恤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 3.国防费用,稳中有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防支出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随财政支出总量的增长,其绝对额仍然有较大增加,并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的开支在改革以后呈增长趋势,甚至超过了同期国防费用开支,成为中国财政支出的第三大支出。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行政机构过度膨胀的原因。 因此,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考查,反映出我国财政基本上还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的财政。其为社会职能实现的支出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比起为经济建设提供支出仍然比较小。但是,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8、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方式必须改变,政府应从原来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和直接参与者变为经济的间接调控者,完成从直接行政管理到间接调控的转变。财政支出结构中的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应进一步下降,体现公共财政职能需要的其他支出项目将会上升。 思考题: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为什么? 案例四:美国扶持农业发展的财政经济政策 由于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统一,而自然条件的变化对农产品供求与价格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农业的稳定,这使美国政府自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对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的教

9、育、科研工作。美国联邦政府举办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大型综合开发项目,最为典型的是田纳西流域工程计划。1933年,联邦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进行了以修筑水库堤坝、综合利用水资源为主的大型公共工程,并在与各州及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共修建了29个大坝,控制了洪水,疏通了干余公里的航道,改善了水源供应,发展了鱼类及野生动物的繁养,还开辟出优美的游览区。这一大规模综合开发试验区取得的成功,使田纳西流域的收入增长了4倍,并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在农业教育和科研方面,每个州都建立一个州立农业学院,或者在州立大学设立农学院,各州赠地给学院建立农业试验站,联邦政府的农业部设研究试验局,组织农业科研工作

10、。同时,政府为农业发展与应用研究提供经费。 2.推行休耕、限耕计划,控制耕种面积。针对美国不断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为避免由此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农场主收入下降情况的出现,美国政府每年制定有偿休耕、限耕计划,以控制农产品生产,协调供求关系(这一计划目前主要适用于饲料粮食、小麦、稻谷和棉花这几种主要产品)。具体方法是:每一农场主的基本耕种面积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计划内面积、弹性面积和环保性休耕面积。计划内面积必须耕种计划作物并可得到政府的补贴,弹性面积可耕种任何计划作物和除水果、蔬菜以外的任何计划外作物,但不能获得政府补贴;环保性休耕面积是不耕种的面积。农场主是否参加政府的休耕、限耕计划

11、是自愿的,但凡是参加这一计划的农场主都可得到现金、实物或贷款补偿。 3.价格支持政策。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收入,联邦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一些主要农产品进行价格支持,即保证农民出售的农产品价格不低于官方提出的最低价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联邦政府采取了无追索权贷款和政府购买的手段。所谓无追索权贷款,就是由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发放给符合条件的、生产特定农产品的农场主的一种贷款。贷款率,即单位农产品的贷款额,是由联邦立法机构或农业部长根据立法规则确定的。如果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高于贷款率,那么农场主在出售农产品后,可以归还这一贷款加上应付利息;如果农产品价格低于贷款率,农场主可以不归还贷款而把

12、自己的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不负担任何费用或罚款。显然,贷款率就是支持价格或最低价格。如果贷款率高于市场价格,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这时,政府必须负责收购多余的农产品以维持支持价格,这就是所谓的政府购买。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政府购买是维持支持价格的基本手段,但目前这一手段只用于牛奶和糖两种产品。 4.直接收入支持政策。就是通过直接给农场主提供收入支持,保障他们收入的稳定。其具体手段包括目标价格和差额支付。目标价格,就是政府设置个用于计算支付农场主收入的价格,或者说是理沦上的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那些符合规定条件的农场主就可依法获得差额支付或补贴。支付率,

13、即单位农产品应得的支付额或补贴额,等于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和贷款率两者之高者的差额。就是说,当市价高于贷款率,则支付率就等于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如果市价低于贷款率,则支付率等于目标价格与贷款率之差。直接收入支持政策的实施范围主要是玉米、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产品。 5.为农产品的销售创造市场。 包括扩大国内消费和促进农产品出口。在扩大消费方面,美国政府在支付社会福利费用时尽量增加食品的消费,这包括向低收入者发放用于领取食品的“食品券”,向在校儿童供应有政府补贴的早、午餐等。扩大出口方面,早在1954年美国政府根据国会通过480号公法(1959年起称为“粮食用于和平计划”),以赠予和长期优惠贷款的

14、方式向第三世界大量提供粮食、奶粉等食品,以帮助解决国内的农产品过剩问题。70年代后,美国政府主要采取提供补贴和给买主以出口信贷的办法来促进农产品的出口。直到目前,联邦政府仍对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给予补贴。同时还对一些农畜产品的进口实施严格的限额制度,以保护国内的生产者。 参考资料: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主编 靳晓黎 简要分析: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这些政策使农场主的收入稳定提高,使他们应付经济危机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保证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当然,美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财政方面的负担日益加重。因此,近年来美国经济界对现行的农业政策展开了各种

15、形式的争论,有的主张取消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而代之以收入保险政策,有的主张采取“收入稳定补贴”政策等,但由于长期实行的这些支持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利益集团,改革现行政策的阻力较大,因而现行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动的可能性不大。 在我国,农业从总体上讲仍属弱势产业,其特殊的生产条件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客观上需要政府的扶持。而美国对农业的支持的多种政策中,政府财政投资、直接支出安排与政府购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美国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开发增长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其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思考题:中国发展农业的财政支出政策应如何选择? 案例五:日本政府的财政投融资制度 利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

16、按照政策需要进行投融资活动是日本的传统,但建立庞大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却是战后日本的新创造,是日本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对经济供给过程进行于预的制度保证。 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制度的前身是由邮政储蓄和大藏省存款部构成的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的国家信用制度,1952年则启动为资金筹集,资金分配和资金运用相结合财政投融资制度,即在国家预算的般会计和特别会计之外,建立具体由政府进行投融资操作的国家第二预算。其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大藏省的资金存款部改为资金运用部,负责资金分配,通过为用户提供具有政策优惠的邮政储蓄制度扩大邮政储蓄的规模,以邮政储蓄与产业投资基金资金、年金和保险基金以及

17、政府担保借款作为资金来源,并通过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二行十公库等政府金融机构,按政策性、诱导性、公共性和有偿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这些资金,并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政府对社会间接资本,特别是对产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极大地缓解了产业迅速发展而引起的交通运输设施和用水用地的瓶颈制约,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支出中用于基础设施部分(道路+港湾十废弃物处理+工业用水十铁路)的支出额,1956年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1965年这一比例上到到3.5以上。 2.通过财政投融资,对电力、海运和铁道提供了低利贷款,降低了这些产业的成本。日本的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属

18、于有偿资金,其运用也按有偿原则进行,但这些资金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利率比商业银行的利率低。据估计,从1961年到1973年的年平均水平看,使用财政低息贷款而降低的利息负担约占整个制造业设备投资额的1,其中的一些产业又远远高出这一比例。例如,机械工业达5,电力工业6,汽车工业7,海运业则高达22。 参考资料: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主编 靳晓黎 简要分析:日本政府对产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是日本财政制度运行中最成功的内容,也是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得以维持良好的经济环境的重要原因。概括而言,日本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有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投融资将通过国家信用筹集的资金按照政策目标统一进行分配

19、和使用,实现资源的直接配置,诱导民间资金按政策方向配置。二是通过财政投融资调节经济周期。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同财政预算一样,都是根据经济周期的动向进行编制的,而且比一般预算会计更有弹性,可以压缩或追加。第三,财政投融资的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均按有偿原则进行,既发挥了调节经济的作用,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财政投融资是日本兼顾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维持政府较大的支出规模、又维护其均衡财政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实践,并对日本产业政策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尽管如此,日本运用财政手段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对经济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即为了维持社会安定等社会目标,日本财政在保护落后产业方面也起了

20、很大作用。特别是战后财政支出用于补贴的部分,大多数被用于衰退的煤炭工业等,从而也造成了资源的较大浪费。 思考题: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财政投融资来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案例六:新加坡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与政府投资 新加坡不仅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且政府也对经济生活进行强有力地干预,这使新加坡有自身独特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政府投资在这一管理模式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政府拥有重要的经济资源。 新加坡政府拥有大量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调节和管理。在新加坡,全国土地的75归政府所有,其余25的土地政府仍有权力随时征用,而且征用价格比市场价格低30。政府又是人力的最

21、大雇主,全国就业人口的20是政府雇员。政府还是最大的资本占有者,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公共机构收入和中央公积金等渠道,控制了国民收入的较大部分,特别是国内建设资金的主要部分 2.政府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新加坡政府的投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基本途径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一是投资于企业,二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 (1)投资于某些企业。其目的在于:第一,填补民间资本的投资空白,促使经济全面发展。在新加坡,政府的投资方向首先是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或者由于利润较少,民间资本不愿投资的部门,或者由于投资批量的起点高,民间资本无力投资的部门。政府通过对这些部门的投资,

22、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创造条件。第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是新加坡政府的投资重点之一。政府通过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并为民间资本投资提供心理保证,对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动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领导作用,从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实现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第三,为了打破垄断、保护自由竞争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而投资于企业。外国资本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柱作用,跨国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新加坡本地的私人企业很难与之竞争和抗衡,在某些经济领域有可能形成外国资本的垄断。为此,新加坡政府在

23、某些有可能形成外国资本垄断的重要经济领域进行投资,发展国家资本,造就出能够与外国资本相匹敌的国营企业,以保护自由竞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维护国家主权。 新加坡政府向企业投资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是通过政府的控股公司(淡马锚控股公司、胜利控股公司和国家发展部控股公司)向企业投资取得企业的股份,间接投资是通过政府参与部分投资的新加坡开发银行或国际贸易公司取得企业的股份。目前政府投资参与的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贸易旅游等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其中国家资本在金融业发展最为迅速。 (2)投资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其目的在于:第一,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国资本的投资。新加坡独立后,

24、政府就意识到,要尽快实现新加坡的工业化,本地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上都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必须吸引外国投资者前来开办企业,为此必须改善投资环境。于是,新加坡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特别是那些投资需要量大、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周转慢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码头、机场等交通设施,水电、电仪设施,工业区所需的各种设施等等。新加坡政府还将大量资金投入于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和建造公用住宅等方面,极力推动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这些都使新加坡对外资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第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进行,形成良性的相互推动,避免了某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而社会停滞不

25、前的不良状况。 3.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与法令规范和调控社会经济生活 首先,新加坡政府通过调整和替换经济发展战略,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新加坡实行自治以来,已实行过诸如“发展劳动密集型替代进口工业的战略”、“发展出口工业为主的经济战略”、“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战略”、“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际服务业的战略”等等,在政府有力的调控下,这些战略基本上都得以实现。其次,政府制定财政金融政策、外资政策、工资政策等调控经济活动,实现政府的意图。最后,新加坡的财政支出按照用途分为两部分,即经常性支出和发展支出,经常性支出主要用于国防、安全、文化教育,公务员薪金等国家活动的日常支出,

26、发展支出主要用于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从1966年到1990年、新加坡发展支出从18亿新元增加到4617亿新元,增长了2565倍,同期经常性支出从44亿新元增加到9519亿新元,增加了2163倍。发展支出的更快增长,反映出新加坡政府极为重视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 参考资料: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是主编 靳晓黎 简要分析:在新加坡,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控几乎涉及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即使是对某些自由度较高的经济活动,政府的政策也以其特定的方式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例如,新加坡实行自由价格制度,但决不可就此认为政府对价格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恰恰相反,新加坡政府虽然不直接干预价格的形成,却通过控

27、制货币的发行、利率的调整和消费基金的支出等积极地影响价格总水平,使之保持稳定的状态。这使新加坡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中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国家,而且跻身于世界范围内物价稳定国家的前列。 新加坡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政府投资对企业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为新加坡经济的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动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领导作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实现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在防止外国资本垄断,发展国家资本,保护自由竞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维护国家主权等方面均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新加坡政府通过投资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事业,推动社

28、会的进步,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进行,形成良性的相互推动,又避免了某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而社会停滞不前的不良状况。 可以说,新加坡政府投资不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需要说明的是,新加坡财政支出的政策重心并不是成不变的,总体上说,在新加坡独立后的一段时间内,财政支出的重点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新加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渐转向教育和科技事业。 思考题:中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案例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理论与现实思考 (一)行政管理费的影响 行政管理费以及它所支持的国家各项行政

29、管理活动,对经济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考察: 1.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社会财富的“虚耗”,因为,行政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从而与生产性劳动相对立。就此而言,这类支出越小越好。 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政府的行政活动维持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秩序,因而用于行政活动的费用又不是在“虚耗”社会财富。 3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消费是产品的实现,若无消费,生产不仅是一种无内容的概念,而且也不能正常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正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完全吸收掉同期的产出时,行政支出的增加

30、,有增加消费和支持生产的作用;而当社会的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增加行政费,则有通货膨胀的效果。 (二)行政管理费的控制 从上述影响考虑,应当说,对行政费支出的控制,是一个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决定的问题。而社会经济管理的需要以及社会总供求的对比关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如果考虑到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那么,至少在目前的一段时期中,对于我国的行政费是应当严加约束的。那么究竟该怎样约束行政费用呢? 1.通过某种政治程序来实现政府需要哪些职能些部门,各部门应有多大规模,通过某种政治程序来确定,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因为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权衡与选择的过程,它需要特定的政治程序来表达人民大众的意

31、愿。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是这样的政治程序,人民大众可以通过这一政治程序来表达自己对包括行政事业费支出在内的财政支出的意见,从而决定行政管理费用的规模以及支持这一规模的资金来源。如果这政治程序能充分实施,公民也能得到充分的信息,行政机构的规模以及行政费的规模当可得到适当的确定。 2.对行政费支出的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司法和民意机关对之施行严格监督。 这是各国在控制行政管理费上的一个可行的的经验,但这种方法还有待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权力过分集中问题的解决。 3.加强行政机关的设置和合理的法制建设,为各机构的设置和活动规定基本的规

32、范和程序,严格定员定编管理,控制差旅费、会议费等行政费用开支标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抑制社会集团的实力,也能有效地约束行政费用的膨胀。 参考资料:现代财政制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 魏杰 于同申 主编 简要分析:行政管理费支出对财政的压力,是现代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其问题的产生原因众多,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客观评价合理的行政管理支出的需要,以保障国家管理与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实现,又要有严格的政治程序与法律制度来管理、约束与监督政府行政管理经费的确定与使用,管理监督制度的缺失,将难以控制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这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思考题:怎样有效确定与控制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 案例八:政府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政府为什么要为提供教育服务? 在许多国家,政府积极和广泛地参与了教育这一公共品的提供。除某些私立学校之外,各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经费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实际上,与国防相比较,教育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公共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完全可以由个人或私人部门来提供。但实际情况是公共部门在为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其原因如下: 1.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它使整个社会因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