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24.67KB ,
资源ID:93208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20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各类隔离预防及控制有效措施doc.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各类隔离预防及控制有效措施doc.docx

1、各类隔离预防及控制有效措施doc.各类隔离预防及控制措施隔离预防是防止医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有效措施。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技术, 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 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 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 一是隔离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是针对病人诊疗、 护理的预防措施。 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 都要执行标准预防, 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附加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主要为空气、飞沫和接触) ,根据疾病传播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二是防护技术,医

2、务人员须掌握正确的防护技能,保证自身、病人以及环境不被污染,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是建筑布局上的隔离预防, 从而切断传播途径,为所有医务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隔离预防技术。具体措施如下:一、标准预防的概念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 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二、标准预防的措施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的诊断、 治

3、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防护用品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主要如下:页脚.1、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2、戴手套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患者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 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 工作服的污染, 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需重复使用的利器, 应放在防刺的容器,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一次性使用的

4、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处理。6、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一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页脚.1、防护用品应符合相关标

5、准,在有效期使用。2、口罩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几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4)应正确佩戴口罩。3、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

6、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3)正确操作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4、手套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页脚.5、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 GB 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经接

7、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 如大面积烧伤患者、 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6、鞋套的使用(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人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3)应在规定区域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7、防水围裙的使用

8、(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页脚.及时更换。(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8、帽子的使用(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四、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1、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经(接触传播、

9、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经传播) , 临床科室应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经时,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 采取相应传播途经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传染病隔离要求。2、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皮肤感染等病人,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1)患者的隔离应限制患者的活动围;应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采

10、取有效措施,减少页脚.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2)医务人员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 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人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 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理。3、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触接经空气传播的疾病, 如肺结核、 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1)

11、患者的隔离无条件收治时, 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区收治, 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围。应严格空气消毒。(2)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 在不同的区域, 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 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人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各类传染性疾病防护要求。页脚.4、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

12、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1)患者的隔离应遵循隔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应减少转运, 当需要转运时, 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1 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2)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 在不同的区域, 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 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清洁区进人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

13、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鞋套进入污染区。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页脚.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与患者近

14、距离( 1 米以)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具体要求应遵循“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5、其它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6、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见表 1 要求采取有效隔离措施。7、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见表 2 所示。8、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见表 3 要求采取有效隔离措施。9、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隔离:特殊呼吸道传染病指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的防护隔离。见专项指南要

15、求隔离预防。10、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 6h8h ,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页脚.(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7)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 体温超过 37. 5及时就诊。(8)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9)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

16、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 。11、隔离标识:隔离病人(黄色为空气隔离、粉色为飞沫隔离,蓝色为接触隔离)应在床头牌及病历牌右上角贴上不同标识。页脚.表 1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疾病名称传 染 源传播途径隔离预防空飞接生 物口 帽 手 防 隔 防 鞋气沫触媒介罩 子 套 护 离 护 套镜衣服病毒性甲型、戊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患者+肝炎乙 型 、 丙急性和慢性病人#+型、丁型及病毒携带者麻疹麻疹患者+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苍蝇+蟑螂流行性出血热啮齿类动物、猫、狗、猪、家兔+狂犬病患者或隐性感染的犬、猫、家畜和+野兽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细菌

17、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白喉患者、恢复期和健康带菌者+百日咳患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携带者+鼠肺鼠疫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和病人+鼠骚+疫腺鼠疫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和病人+鼠骚+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病人+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SARS患者+HIV患者病毒携带者+手足口病患者病毒携带者+梅毒患者病毒携带者+淋病患者病毒携带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病禽、健康带毒的禽+感注1:在传播途径一列中,“ + ”:其中传播途径之一;“+ ”主要传播途;注2:在隔离预防一列中。“+ ”: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

18、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页脚.为性接触或接触也者分泌物的物品而传播。疾病名称表 2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潜伏期(天) 隔离时间 密切接触者观察常见 最短最长病 甲型毒 乙型性 丙型肝 丁型炎 戊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鼠疫 肺鼠疫腺鼠疫炭疽流行性感冒3015 4570308 周2 周 26周6 周 12 周3 周 12周4015 75106 2114 21 8 305 143 357 144 461 月 3 月5d 19 年7 143 608 1

19、02 151 4数 h 7d1 3数小时 7d2 5 1 724 177 10 22123 11013 数 h12d25 1815 0、 5 1413 数 h 4d自发病日起隔离4 周隔离至肝功能正常,并且HBVDNA 、 HCV甲、戊型,急性乙、丙RNA、 HDVRNA 转阴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6 周自发病日起隔离4 周自发病日期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医学观察 21天延长到出疹后 10d自发病日起至腮腺消肿为止医学观察 21天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40 天,第 1 周呼吸、消化医学观察 20天道隔离, 1 周后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至症状消失至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后 15 后或症状消失

20、后 5d、10d便培养医学观察 21天2 次阴性症状消失后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2 次阴性医学观察 7 天症状消失后 6d 并隔日一次便培养, 连续 3 次阴医学观察 5d,便培养 3性次阴性并服药预防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d ,且咽拭子培养 3 次阴性医学观察 7d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2 次(隔日1 次)阴性,医学观察 7d并至少症状消失后 7d自发病起40d 或痉咳后 30d医学观察 21d症状消失后3d ,不少于病后 7d医学观察 7d症状消失后痰培养6 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9d ,预防接种者观察12d淋巴肿大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d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医学观察 8d 12d次

21、(间隔5d)阴性体温正常 2d 或病后 7d医学观察 4d页脚.肺结核阴性感染可症状消失后连续 3 次培养结核菌阴性医学观察 70d14 70持续终生SARS45214症状消失后 5d 7d医学观察 14dHIV10 年数月 15 年终身采取血液隔离医学观察 6 个月2d手足口病27治愈完全治愈医学观察 7d梅毒1090完全治愈医学观察 90d ,90d 有过性2d3 周接触的予以青霉素治疗淋病25114感染的新生儿、青春期前儿童隔离至有效抗生医学观察 14d素治疗后 24h;成人治愈人感染高致病性3437目前尚无人传染人医学观察 21d禽流感页脚.表 3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耐甲氧

22、西林 / 苯唑西林的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其他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手部卫生遵循 WS/T313严格遵循 WS/T313遵循 WS/T313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等戴防护镜等戴防护镜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应穿一次性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衣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或灭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 或灭菌菌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用抹布用后消毒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页脚.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密闭容器运送,利器盒放器放入利器盒入利器盒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续两次培养阴性页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