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3.70KB ,
资源ID:93206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206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香版教育学第五章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香版教育学第五章课程.docx

1、山香版教育学第五章课程第五章 课 程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内涵词源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唐朝孔颖为诗经做注。 宋朝朱熹:“紧着课程,宽着期限” 我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一文中。美国学者博比特 1918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 领域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活动分析法”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 (Race Course) 。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的意义(有印象就好)1.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

2、活动的基本依据3. 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 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 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二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匹配选择)固有属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课程任务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表现形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一)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按固有属性)1. 学科课程知识 又称“分科课程”,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将所选出的知识 组织作为学科的课程类型。他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

3、士七艺” ( 即骑马、游泳、投枪、 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 都是学科课程。2. 分科课程经验 也称“经验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杜威是活动 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知识本位儿里本位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活强调理论和间接知识的学习(书本)强调实践和直接经验的学习 (亲身实践)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按照儿童心理逻辑组织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主张综合设置课程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只问过程,不问结果(二)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按组织方式)1.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科目课程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美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他们的

4、 教学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2.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畅通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 组合两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 成的一门学科。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三)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按学习要求)3. 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指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它 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4. 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 长而开设的课程。(四)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按管理主体、层次)1.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

5、的教育意志;2. 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3.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五) 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按课程任务)一一(非 常重要)1. 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掌握,同时或得智力发展核能力的培养谢谢很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师兄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 础性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2.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 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变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是以选修课的 形式出

6、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3.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 设计和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有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六)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按变现形式)1. 显性课程又称公開課程、官方课程等,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 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2.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等,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 课程。不在课程计划中,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隐性课程”首次提出一一杰克逊一一1968班级生活3. 制约课程的因素(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一) 社会一一一定历史时期是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

7、能性(社 会需求)(二) 知识一一一定世道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特征)(三) 儿童一一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儿童发展)4.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二)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三)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一)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杜威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1. 经验论2.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3. 主动作业论4. 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优点:(1) 重视学生活动的心理准备,满足儿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2) 强调实践活动,重视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强调围绕现实社会各个领域赖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

8、得对世界的完整 认知。局限性:(1) 过分夸大经验,忽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和顺序,随机性大,知 识零散(2) 限制学生主体的发展(3) 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二)学科(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一一布鲁纳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是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一一巴格莱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一一赫钦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永和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优点:(1) 知识系统,继承人类文化遗产(2) 系统学习,知识的掌握(3) 为教师所熟悉(4) 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育评价局限性:(1) 容易

9、巴尔哥们知识割裂开来(2) 不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3) 各学科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认为课程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优点:(1) 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2) 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 局限性(1) 片面强调社会需要(2) 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3) 夸大教育的作用第二节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 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特别重

10、要的单 选题)2. 课程目标取向的分类(不用背,理解就好)1. 普遍性目标取向2. 行为目标取向3. 生成性目标取向4. 表现性目标取向3.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上一层次目标制约着下一层次的目标,而下一层次的目标的对上一层次的目标的具体和落实4.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一) 儿童一一学习的需要一一基本依据(二) 社会一一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三) 知识一一学科知识及其发展5. 三维课程目标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一一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

11、一情感共鸣、态度体验、正确的价值观第三节课程内容考试注意: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的基础。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每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 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信息媒介。1. 课程计划(一) 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 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

12、问题。不经上级批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二)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特征(出题频率特别高、多选题)1. 强制性2. 普遍性3. 基础性(三)中小学课程设置1. 小学课程设置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2. 初中课程设置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3. 高中课程设置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发展性2.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概念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各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 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实习学科教学的分科展开。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 的重要标准。(二)课程标准设计的原则1. 关注的对象是学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2.

13、 涉及的范围是学生综合的发展领域3. 要求是所有学生基=基本要达到的要求,而非最高要求4. 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5. 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开发者三教材(一)概念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可以使印刷 品也可以是声像制品。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跳板”而不是“圣经”(二)教材的编排的原则与要求(简答语选择)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首要原则)。2.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试用性3.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 理论与实践统一5.

14、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第四节课程结构1. 课程结构概述(一)课程结构的概念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 方式。(二)课程内容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课程内容的横向结构一一课程范围课程内容的横向结构一一课程序列 (直线式和螺旋式)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一)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二)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三)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重要的多选)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1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 教育(四) 农村中学课程腰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五节课程管理1. 新课程的管理政策1.1985年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2.1999年中国中央国务院感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试行3.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2. 三级课程管理(一) 国家课程一一由中央制定(二) 地方课程一一省级、市级、县级教育机关(三)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一一名词解释)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3. 校本课程的开发

16、与实践(一)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1. “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4. “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5.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善于利用现场课程6.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个性化7. 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国家课程的补充8. 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同一目标的追求(二)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三)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1.合作开发:与一切可以合作的人和机构合作2课题研究与实践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1.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 促进教师

17、知识结构的完善3. 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4. 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 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考试集中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和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 泰勒的目标模式(简答,多选,非常重要)泰勒,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领域的圣经。目标模式:(非常重要)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内容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方法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评价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

18、“过程”的缺陷 而提出。所谓的过程模式是指,课程的开发不是为了生产出一套“计划”,然后 予以实施和评价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 程的评价和修正。二、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是指把已经编订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二)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征(1)合理性(2)和谐性(3)明确性(4)简约性(5)可传播性(6)可操作性2. 学区的特征3. 学校的特征4. 校外环境5. 课程改革本身的特点第七节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 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课程本身

19、、学生学业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二.主要模式(重要啊)(一) 目标评价模式(二)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三) CIPP评价模式(四) CSE评价模式(一) 目标评价模式由“课程评价之父”泰勒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提出,评价原理所包含的 7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就是确定目标,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二)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 认为评价除了关注预 期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三) CIPP评价模式1. 背景评价3. 过程评价记忆推荐:2. 输入评价4. 成果评价背书过程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

20、导的课程评价模式。包含四个步骤(四)CSE评价模式由斯泰克提出,实施步骤为:1. 需要评定 2. 方案计划3. 形成性评价 4. 总结性评价3. 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三级考点,看下就好)1. 把焦点自重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 搜集信息3. 组织材料4. 分析材料5. 报告结果第八节课程资源一.课程资源的概念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 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二.课程资源的类型(一) 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按空间分布划分(二) 素材型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一一按功能特点划分(三) 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一一按表现形式划分3. 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1. 优先性原则2. 适应性原则特别应该关注的课程资源1.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2.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 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有事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 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三级考点,看下就好)1. 进行社会调查2. 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3. 开发实施条件4. 研究学生情况5. 鉴别利用校外资源6. 建立资源数据库7. 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