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新教材寒假提前学4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19-2020高一历史新教材寒假提前学4: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讲解,助学助记知识点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71966年)(图1)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
2、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其原因是: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4.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知识点二、“文化大革命”1.1966年春夏,在“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后,成立了由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2.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
3、和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3.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4.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1972年和1975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5.“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知识点三、伟大的建设成就(一)社
4、会主义建设成就1.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表1)领域建设成就作用和意义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一五”到“四五”建设计划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国防科技两弹一星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农业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育、医疗等教育
5、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二)打开外交新局面1.70年代取得的外交新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
6、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70年代,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第二次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2.打开外交新局面的意义: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三)历史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即学即练1.毛泽东在八大会后
7、说:“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B动摇了国营经济的主体地位C纠正了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影响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队企业是由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社队企业大规模出现。1965年至1976年期间,其产值由53亿元增长到123 9亿元。到改革开放前,社队企业发展到152万个,总产值达到493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这一现象A阻
8、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B说明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C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D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指中美两国A维护现有国际秩 B和平解决台湾问C建立新的国际平衡D共同应对苏联威胁4.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B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
9、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最终确定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课题,计划完成的时间也一再提前,由最初的五年改为四年、三年、二年,最后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该课题最终完成于20世纪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6.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A缺乏人才 B缺少技术 C开局不利 D迎难而上7.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
10、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8.图6、图7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图6 图7 A加强国防建设以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先学检测1.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11、盾。”其主要依据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C.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2.温州人朱永贵口述:“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刺激着,铁门栓、锄头、秤砣、秤钩,甚至连灶台上的铁罐都被敲下来,钢铁厂一下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铁器”。该口述反映的历史事件()A.助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C.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 D.为工业化体系打下良好基础3.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 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财政形势依然
12、严峻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D.“八字方针”的推行4.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30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5.20世纪5070年代,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人们衣着朴素, 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上比较拥挤,这表明了这一时期我国()A.经济发展未向苏联看齐 B.城市化进程进一步
13、放慢C.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中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大6.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
14、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 (1968年)差不多在尼克松提出其以“收缩”为主要特点的“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提出了旨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进行干涉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战略方针。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材料四 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同盟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一边倒”政策对新中
15、国发展的不利影响。(3)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调整外交战略方针的原因。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方针的出发点。答案与解析即学即练1.【解析】由材料“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可知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允许私人经营,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故选A项;国民经济的主体以国有制经济为主,“动摇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5年至1976年期间社
16、队企业发展迅速,对解决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问题,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根据材料“社队企业是由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兴办的集体所有制”可知社队企业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排除A项;人民公社体制既有优点又有弊端,排除B项;1978年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时间1965年至1976年期间不符,排除C项。【答案】D3.【解析】由材料“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可知联手应对苏联的对抗,故选D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目标而非积极影响,排除B项;“新的国际平衡”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答案】D4
17、.【解析】根据材料“1972年底达到88个”,中国积极改善同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B项;1972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根据所学,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答案】A5.【解析】根据所学,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故选B项,排除A.C.D项。【答案】B6.【解析】依据材料,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也对中国实行技术上的严密封锁,从而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在顶着严峻的压力下,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迎难
18、而上,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研制原子弹没有国际社会的帮助,在严峻的外部条件下开始自主研发,没有涉及中国原子弹研制缺乏人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研制原子弹缺乏外来的技术援助,但并不意味中国就缺少技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研制原子弹是遭遇了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从而逼出了自主研发计划,体现不了开局之后是否不利,排除C项。【答案】D7.【解析】题干中提及新中国前期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认同新中国政权,故选B项;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排除A项;高科技水平需要大学科研人员的钻研,排除C项;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支撑,排除D项。【答案】B8
19、.【解析】据所学,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据图片可知重工业的工业中心从东北靠近苏联和沿海到转移到西南和西北的内地,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加强国防建设以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故选A项;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是五十年代,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是农轻重的比例不是重工业的分布,排除C项;材料表明重工业分布变化不是农轻重的均衡发展,排除D项。【答案】A先学检测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
20、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A项符合题意。【答案】A2.【解析】从材料“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刺激着”,可知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2年进行的,故A项错误;大炼钢铁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B项正确;大炼钢铁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挫伤了人们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大炼钢铁运动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生产的钢铁并不完全合格,故不能为工业化体系打下良好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形势的信息,且财政形势严峻不是商业机构人员调整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21、材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故B项错误;产业结构趋于均衡属于结果,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 万人减少到30.2万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是“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结果,故D项正确。【答案】D4.【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故B错误。“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发展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故C正确。“一边倒”不是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而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
22、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中国愿意在平等的前提下同西方国家发展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就是其中的范例,故D错误。【答案】C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中“进一步”与史实不相符,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水平低,因此国家致力于实现工业化,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涉及中国人生活水平前后或者地区之间的差距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6.新【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可得出维护国防安全,
23、巩固新生政权,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同盟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等。第(2)问,解题时首先准确理解“一边倒”,其次要紧扣“不利影响”回答,依据材料二,由“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可得出使中国过多依赖苏联,由“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得出照搬苏联经验,带来许多弊端,由“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得出限制了中国外交的发展。第(3)问,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三,由“(1968年)差不多在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勃列日涅夫主义”可知,美苏分别进行了战略调整,苏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的干涉导致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依据材料四“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可知,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答案】(1)维护国防安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巩固新生政权。(2)使中国过多依赖苏联;照搬苏联经验,带来许多弊端;限制了中国外交的发展。(3)原因:美苏分别进行了战略调整;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出发点:和平与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