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99.85KB ,
资源ID:93071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071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鞍山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鞍山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

1、辽宁鞍山中考化学试题解析2010年辽宁鞍山中考化学试题解析一、选择题l.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解析:司马光砸缸只是缸的形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凿壁偷光没有生成新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火烧赤壁是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铁杵磨成针只是形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答案:C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验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氢气解析: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故A错;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

2、棒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故C错;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答案:B3.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B.五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解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不能说几个元素,故A错;井水等也是无色、无臭、清流通透明的,但属于混合物,故B错;纯净水中无矿质元素,长期饮用对婴幼儿、青少年有害,故D错。C正确。答案:C4.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

3、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泪”是指液态石蜡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解析:根据蜡炬成灰说明蜡炬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蚕丝属于蛋白质,故B错;泪是指熔化的液态蜡,灰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故C、D正确。答案:B5.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解析: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

4、符合氧化反应的概念,故A正确;氧气的水溶性是微溶于水,故B错;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C、D正确。答案:B6.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Ti4+核外有26个电子C.Ti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属于金属氧化物解析:Ti表示Ti元素,也表示1个钛原子,故A正确;Ti4是Ti失去4个电子形成的,核外有18个电子,故B借;TiO2中没有氧分子,只能说一个TiO2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C错;CaTiO3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D错。答案:A7.右图是某个

5、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解析: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分子,故A、B、C正确;该示意图表示反应物为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答案:D8.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简称V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6H8O6表示Vc这种物质 B. Vc是有机物C.一个V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Vc分子中C、H、O的质

6、量比是3:4:3解析: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可以知道它表示Vc这种物质,每个Vc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68620,故A、C正确;Vc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Vv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3:4:3而不是质量比,故D错。答案:D9.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NaNO3溶液 D.稀盐酸解析:KC1溶液与上述三种不反应,故A错;K2CO3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与CaC1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与KOH溶液不反应,故B能鉴别;NaNO3溶液和上述三种溶液不反应,故C无法鉴别;稀盐酸与KOH溶液发生

7、反应,但无现象,与稀硫酸、CaC12溶液不反应,故D无法鉴别。答案:B10.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设计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中的原子100转移到产物中B.将垃圾分类回收后用于发电,并将尾气无害化处理后排放C.将污染较大的企业全部迁到无人海岛,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D.提高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解析:“绿色化学”的理念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全部原料转化成产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移到产物中,故A正确;垃圾分类回收用于发电,并将尾气无害化处理符合节能、降耗、减少城市污染等“低碳”理念,故B正确;污染较大的企业全部迁到无人海岛,没有从根本上

8、消除污染,故C错;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可防止水的污染,故D正确。答案:C1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B.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素,但会导致水体污染C.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水净化过程中,可用活性碳吸附水中的杂质和异味D.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因为烹调的食物中会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解析:唾液淀粉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淀粉水解,并不是催化体内所有物质,故A错;氮、磷是植物的营养元素,生活污水中含有这些营养素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故B正确;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吸附杂质和异味,故C正确;铁进入人体与

9、胃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故D正确。答案:A1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错误的是( )A.常温下,在空气中金属镁比铁容易氧化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C.与同种盐酸反应时,锌片比铁片反应剧烈D.铜活动性不强,故铜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银解析:由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常温下镁比铁易被氧化,A正确;由于铁比铜活泼,在氧气中,铁丝和铜丝燃烧剧烈,故B正确;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在同种盐酸中,锌比铁反应剧烈,故C正确;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故D错。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16分)1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

10、相关。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几个问题:(1)为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应施加的化肥种类是 。(2)吃柑橘等水果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3)为改良酸性土壤,可向土壤中施加适量的 (填俗称)。(4)厨房洗涤剂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5)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采取这一措施的原理是 。解析:(1)磷肥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的作用;(2)柑橘中含有维生素;(3)利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4)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除去餐具上的油污;(5)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答案:(1)磷肥 (2)维生素 (3)熟石灰 (4)乳化

11、(5)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14.(右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可知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 (填得失几个电子),而变成 (用符号表示)。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所以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其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变成Na。答案:(3分)11 失去1个电子 Na+15.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1)当温度为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

12、认为图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知在4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利用蒸发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B;“冬天捞碱”说明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故A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相似。答案:(1)40 (2)加热蒸发 (3)A16.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

13、)和氧气;海水的吸收。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 、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解析:(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砍伐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些都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2)光后作用是利用CO2和H2O为反应物,光为反应条件,生成物为C6H12O6和O2,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海水吸收CO2和H2O和CO2反应生成了H2CO3,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3)根据反应物为CO2和H2,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和“”,生成物为CH4和H

14、2O,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4)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措施进行“节能减排”。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砍伐 (4)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其它答案合理也可)三、简答与推断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0分)17.(4分)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其中的铁锁经常会生锈。(1)铁锁在哪种情况下使用易生锈? 。(2)铁锁的各个部分通常采取了怎样的防锈措施?(例举两个不同部位的不同措施) 。(3)铁锁锁身生锈可用化学试剂除去,试写出除锈的反应方程式 。(4)锁芯因生锈转动不灵活,可向其中加 使其润滑而转动灵活。解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铁

15、在与水和氧气(或空气)接触,或与酸、碱、盐的溶液接触时易生锈;(2)锁芯通常是用活泼性较弱的金属铜制的,锁身通常喷漆可隔绝铁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锁勾是不锈钢或镀铬镍,从而改善钢的结构,防止钢铁生锈;(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利用Fe2O3与盐酸反应可除去铁锈;(4)利用石墨有滑腻感,可以向锁芯中加入铅笔芯粉或石墨粉或向锁芯中加入植物油等有油腻感的物质,使锁芯灵活。答案:(1)雨淋(或在潮湿空气中,或接触酸碱盐的溶液等) (2)锁芯通常是铜制的;锁身通常喷漆;锁勾通常是不锈钢或镀铬镍(答出两种即可,各0.5分)(3)Fe2O3+6HCl2FeCl3+3H2O(4)注入铅笔芯粉末(或石墨粉、

16、植物油、汽油等其它答案合理也可)18.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

17、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加入铜丝量太少;加入铜丝量太多(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解析:(1)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成分充分反应;(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u和O2,生成物为CuO,反应条件为“加热”或“”;(3)根据表中数据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3mL,其体积分数100%12%21%,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氧气没有充分反应掉,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加入的铜丝量不足;(4)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从而得出该成分的含量。答

18、案:(1)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2Cu+O2加热2CuO (3) (4)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 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含量。(其它答案合理也可)19.氯化钠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饱和NaCl溶液。欲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

19、NaOH溶液、 、 ;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 ;(2)用提纯的NaCl配制2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 g。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如果配制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任写一个)解析:(1)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MgC12,但又混入了NaOH杂质;然后加入过量的BaC12,除去Na2SO4,同时溶液中又混入了BaC12溶液,最后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还剩余NaOH和Na2CO3溶液,加入过量的HC1可除去NaOH和Na2CO3;(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求出需NaC1质量200g0.9%1.8g,需要的玻璃仪器

20、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配制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9g%,可能是称量的NaC1偏少了,也可能是量取的液体偏多了。答案:(1)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2)1.8 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答出前三种即可) 称量NaCl的操作错 误,如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 中有水等;氯化钠中混有杂质(其它答案合理也可)20.(2010年辽宁省鞍山)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成盐,于是她构建了甲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甲 乙(1)请你把甲图中处补充完整,要

21、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 。(2)乙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乙图所示。请回答:物质B的化学式为 。写出E+FG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能实现G+HD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化学性质,可找出能生成盐的化学反应,除知识网络中所示的生成盐的反应外,还有酸和盐的反应,金属和盐的反应;(2)根据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故D为Cu,C为CO2;CO2与C在高温下生成CO,故A为C,E为CO;CO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G,故G为Fe,Fe和CuSO4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22、故B为CuO。答案:(1)酸+盐 金属+盐(、无顺序要求)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2l.(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 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然后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23、),反应方程式是 。如果用该装置制取气体,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解析:(2)根据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可写出化学方程式;(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固固 气”的装置,故选A;在停止加热时应先撤导管,后移去酒精灯,从而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4)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知应选用B作反应装置,又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应选用C作收集方法;如果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可能是由于制取装置B中长颈漏斗末端未插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末端跑掉了。答案:(1)试管 集气瓶 (2)2

24、H2O2MnO22H2O十O2 2KMnO4加热K2MnO4+MnO2十O2 (3)A 把导气管从水中移出 熄灭酒精灯 (4)BC CaCO3+2HCl=CaCl2+CO2+H2O 制气装置(或B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未插入液面以下(其它答案合理也可)22.(10分)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 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

25、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答案:(10分)(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NaCl 氢氧化钠【实验设计】小亮 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兰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刚(实验

26、现象和猜想合理对应即可)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解析:(2)由于NaOH溶液与CO2反应,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胀大;(4)将甲、乙丙三瓶溶液混合后,由于甲中发生反应:NaOHHC1NaC1H2O,故废液中一定有NaC1;又由于废液呈红色,故可能存在使废液显碱性的物质,除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外,还有可能废液中只有NaOH。实验设计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说明废液中有Na2C

27、O3和NaOH;小亮的猜想正常;若只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说明废液中只有Na2CO3,故小兰的猜想正确;若无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碱性,但无Na2CO3,故小刚的猜想正确。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的物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加入的反应物量的多少。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23.(2010年辽宁省鞍山)据鞍山日报报道:由于鞍山市多年来一直强制销售碘盐(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现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至0.1)解析:(1)KIO

28、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39:127:(163)39:127:48;(2)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3%答案:(1)39:127:48 (2)59.324;(2010年辽宁省鞍山)我国钢铁产量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某兴趣小组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取钢样(假设只含铁和碳)进行实验。他们向组成完全相同的四份钢样粉末中分别加入100g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l实验2实验3 实验4钢样粉末质量2.84g 4.26g6.23g7.5lg生成H2的质量0.10g0.15g0.20g0.20g请计算:稀硫酸完全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至0.1)解析:由表中数据最终产生0.2g氢气,根据0.2g氢气可求出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及生成FeSO4质量,生成Fe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