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2 ,大小:94.23KB ,
资源ID:930446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04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docx

1、最新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五) 63字说听毁誉劝 居登临过 称量 鬻市假 离合 因改 作为 取求奉致得 益竭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 已必 一参什伯晦朔时世期 官吏爵 权衡 果实 聪明功名 北中下253.【说】(一)说明,解释。论语八佾:“成事不。”(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又名词。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二)学说,主张,说法。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三)读shu。说服。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四)读yu。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

2、,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254.【听】(一)读tng,又读tng。听。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引申为理会。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二)旧读tng。听从。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汉书张骞传:“其势宜。”(三)读tng。旧又读tng。治理,判断。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事(1)治理政事。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2)名词。中堂叫“事”。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晋书陶侃传作“厅事”。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四)读tng。任从,由着,放任。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

3、今成语有“其自然”。255.【毁】(一)损坏,伤害。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跟“誉”相对。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256.【誉】称赞。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引申为好名声。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现代变为双音词“名”。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名词的誉读去声(y)。257.【劝】鼓励,奖励。与“惩”,“沮”相对。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事君者。”又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有功也。”又表示奋勉。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引申作劝说(说明道理使

4、人听从)的意思(后起义)。王维渭城曲:“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意:在上古汉语里“劝”字用於积极的鼓励,而不用於消极的劝阻。直到中古还是这样。杜甫遣兴:“足以元凶”,意思是说:这足以劝使那些最大的恶人不再作坏事。在古代汉语中“劝”字后面不用否定词。258.【居】(一)坐。论语阳货:“,吾语女!”引申为居住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又为处在。孟子离娄上:“下位而不获於上。”又名词,住处。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不告而退。”又为当或任。老子二章:“功成而弗。”今成语有“之不疑”。(二)用於“有顷”,“久之”,“顷之”的前面,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

5、意义比较虚。战国策齐策四:“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史记李将军列传:“久之,孝景崩。”又:“顷之,石建卒。”259.【登】(一)从低处走上高处。荀子劝学:“故不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今成语有“一步天”。(二)成,特指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260.【临】(一)从高处往低处看。荀子劝学:“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诗秦风黄鸟:“其穴,惴惴其栗。”今成语有“居高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诗大雅大明:“上帝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这个意义往往被用作敬词。左传襄公三年:“请君之。”后代双音词有“莅”,“光”。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遇到。论语述而:“必也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二)对着书画

6、的范本进行摹仿(后起义),如说“摹”,“帖”。(三)众人相聚而哭。左传宣公十二年:“卜于大宫。”又:“国人大,守陴者皆哭。”(陴:读p。城上的短墙。)又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汉书霍光传:“朝暮。”按:这个意义旧读ln。261.【过】(一)走过,经过。论语微子:“孔子之,使子路问津焉。”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卫。”引申为超过,胜过。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参国之一。”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我。”又为过分。战国策齐策四:“王闻之矣。”(二)名词,过错。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又动词,犯错误。论语学而:“则勿惮改。”左传宣公二年:“而能改,善莫大焉。”注意:第一义读平声(gu)或去声(gu)

7、,第二义只读去声。262.【称】(一)称量物体的轻重。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之。”(二)举。诗豳风七月:“彼兕觥,万寿无疆。”引申为举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解狐。”(三)称颂,称道。国语周语:“君子不自也。”礼记檀弓:“其仁不足也。”引申为称述,述说。史记淮阴侯列传:“常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四)读chn。相称,适合,配得上。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朝臣莫不力而去。”今双音词有“职”,“相”。263.【量】(一)读ling。动词,计算物体容积。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之。”引申为量长短。枚乘上书谏吴王:“石称丈,径而寡失。”(二)读ling。名词。斗斛之类的量器。论语尧曰:

8、“谨权。”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豆、区、釜、钟。”引申为容积,分量。论语乡党:“唯酒无,不及乱。”又子张:“多见其不知也。”又为度量衡的规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器械一。”(甲胄戈矛之类的大小长短轻重都有统一规定。)(三)读ling。才具,才华抱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又吴志周瑜传注:“瑜雅高致。”又特指宽容人的限度,度量。晋书武帝纪:“帝宇弘厚,容纳谠正。”(谠dng:直言。)南史宋高帝纪:“上少有大。”(四)读ling。审察,揣度。孟子公孙丑上:“敌而后进。”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而某不敌寡众。”今成语有“力而行”。264.【鬻】读y。卖。庄子逍遥游:

9、“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265.【市】(一)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贾不贰。”韩非子五蠹:“奸财货贾得用於,则商人不少矣。”按,“城市”、“市镇”由此意义发展而来。(二)买。战国策齐策四:“责毕收,以何而反?”又:“窃以为君义。”266.【假】(一)借。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道於虞以伐虢。”引申作凭藉的意思。荀子劝学:“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又:“君子生非异也,善於物也。”又“假寐”二字连用,指不脱衣冠睡觉。左传宣公二年:“坐而寐。”(二)不是真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注意:在“真假”这个意义上,先秦一般只用“伪”,两汉

10、以后才用“假”。(三)如果。史记淮阴侯列传:“令韩信学道谦让。”辨假,借。在上古汉语中表示“借用”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只用“假”,不用“借”。“假道於虞”不能说“借道於虞”。中古以后,则多用“借”而少用“假”。267.【离】(一)分散,分离。跟“合”相对,又跟“即”相对。论语季氏:“邦分崩析而不能守也。”楚辞哀郢:“民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今成语有“若即若”,“悲欢合”。(二)遭受。触犯。离骚:“进不入以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韩非子五蠹:“夫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在这个意义上,又写作“罹”。268.【合】(一)闭,合拢。跟“开”相对。战国策燕策二:“蚌而钳其喙。”汉乐府上邪:“冬

11、雷震震,夏雨雪,天地,乃敢与君绝!”引申为对合,符合。战国策齐策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券。”又为会合。论语宪问:“桓公九诸侯。”(二)两军接触(交战)。左传成公二年:“自始而矢贯馀手及肘。”史记萧相国世家:“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近代双音词“回”由此发展而来。(三)应该(后起义)。杜甫岁晏行:“好恶不长相蒙。”白居易与元九书:“始知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四)全(后起义)。旧唐书陆德明传:“朝赏叹。”269.【因】(一)动词。依靠,凭藉。左传僖公三十年:“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楚辞卜居:“余有所疑,愿先生决之。”引申为顺着。庄子养生主:“其固然。”又为接着。论语先进:“加之以师

12、旅,之以饥馑。”又为因袭。论语为政:“殷於夏礼。”而趁此,就此。史记陈涉世家:“不如而立之。”(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三)介词。表示“由於”的意思。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绝国:辽远的国家。骞:指张骞。)注意:这是介词,后面跟着的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和现代汉语连词“因为”不同。但连词“因为”由此发展而来。(四)名词。缘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而至前。”(五)副词。于是。战国策齐策四:“以责赐诸民,烧其券。”史记陈涉世家:“婴后闻陈王已立,杀襄强。”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得观

13、所谓石钟者。”270.【改】变更 更换。论语雍也:“回也不其乐。”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辨更,改。在古代汉语中,“更”除了有“改变”的意义之外,还有“调换”,“替代”,“交替”的意思,而“改”却没有。例如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的“更”,不能换成“改”。271.【作】(一)起来。论语先进:“舍瑟而。”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兴起”。孟子公孙丑上:“贤圣之君六七。”今成语有“精神振”,“掌声大”。(二)创造,制作。论语述而:“述而不。”孟子梁惠王上:“始俑者,其无后乎!”272.【为】(一)做,造作。战国策齐策四:“王使人冠。”按,“为”字是一个动词,是“做”的意思,但古人

14、“做”的含义非常广泛,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论语先进:“国以礼。”又阳货:“女周南召南矣乎?”又微子:“杀鸡黍而食之。”孟子告子下:“固哉高叟之诗也!”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之所。”又僖公三十年:“且君尝晋君赐矣。”我们可以随文译为“治”,“学”,“煮”,“解”,“给”.但是不能认为“为”字本身有这些意义。引申为当作,作为。庄子逍遥游:“世世以洴澼絖事。”又为变成,成为。庄子逍遥游:“化而鸟。”又为叫作。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鲲。”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芷。”又为算做,算是。论语为政:“知之知之,不知不知。”孟子梁惠王上:“不不多矣。”“以为”连用相当於现代说:“把.当作.

15、”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东道主。”(二)略等於“是”。孟子公孙丑上:“尔尔,我我。”(三)介词。被。韩非子五蠹:“必鲧禹笑矣。”(四)读wi。动词。为了某人的利益,站在某人的一方面。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论语述而:“夫子卫君乎?”(五)读wi。介词。替,给。庄子养生主:“庖丁文惠君解牛。”又因为。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象人而用之也。”庄子养生主:“之四顾。”介词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庄子养生主:“怵然戒,视止,行迟。”(六)语气词,常跟疑问代词相呼应,表示疑问语气。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又季氏:“何以伐?”辨作,为。“作”的本义是站起来,因此,当“作

16、”用於“做”的意义的时候,也常常含有“兴起”,“创造”,“建立”的意思。至於“为”字,一般只表示“做”,有时也表示“治理”等,所以跟“作”是有区别的。273.【取】(一)拿,拿来占有。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阙秦,将焉之?”引申为采取。孟子尽心下:“吾於武成,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书中的一篇)又为从中取出。荀子劝学:“青之於蓝,而青於蓝。”注意:“取”的反面是“舍”(舍),所以“取舍”对举(取:要;舍:不要);又和“与”(予)相对,故又有所谓“取与”(取:拿人家的东西;与:拿东西给人家);又是“去”的反面,故还有所谓“去取”(去:抛弃;取:要)。(二)攻取,攻下,占领。左传文公八年:“秦人伐

17、晋,武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破之,阳晋。”(三)娶妻。诗经齐风南山:“妻如之何?”论语述而:“君於吴为同姓。”(鲁和吴都是姬姓国。)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娶”。274.【求】(一)找,寻找。孟子梁惠王上:“犹缘木而鱼也。”又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之。”求的结果是“得”(找到),所以常和“得”字相应。战国策楚策一:“虎百兽而食之,得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引申为要求,责求。论语学而:“君子食无饱,居无安。”又微子:“无备於一人。”今成语有“全责备”。(二)向别人求得利益。战国策齐策一:“四境之内莫不有於王。”又赵策三:“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於平原君也。”引申

18、为请求。战国策赵策四:“赵氏救於齐。”辨请,求。在古汉语中,“请”和“求”不是同义词。在“请求”的意义上,二者也有细微差别。“请”多表示请对方让我做某事,“求”则多表示请对方做某事。“求救於齐”一般不说“请救於齐”。275.【奉】(一)两手恭敬地捧着。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觞加璧以进。”引申为恭敬地接受下来(抽象意义)。如说“命”。(二)陪从在上位者。左传庄公八年:“管夷吾、召忽公子纠来奔。”(三)供养。老子七十七章:“损不足以有余。”又为侍奉。孟子告子上:“妻妾之。”(四)通“俸”。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厚而无劳。”276.【致】(一)给与,送给,献出。左传文公六年:“尽具其帑,与

19、其器用财贿,.送诸竟。”(竟:通“境”。)论语子张:“士见危命。”双音词有“敬”,“意”。(二)使至,导致。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韩非子五蠹:“而尊过耕战之士。”又:“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今成语有“学以用”。辨至,致。“至”是“到”,“致”是“使到来”。“至”字是不及物动词,“致”是及物动词。“招致”,“导致”的意义不写作“至”,“到来”的意义不写作“致”。孟子万章上:“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致”与“至”不可以互换,因为前者是及物动词而后者是不及物动词的缘故。277.【得】(一)获得,得到。跟“失”相对。左传襄公十五年:“楚人或玉。”孟子梁惠王上:“虽不鱼,无后灾。”

20、用於抽象意义时表示得到某种好处。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养生焉。”孟子公孙丑下:“道多助,失道寡助。”引申为事情做对了,得当。扬雄解嘲:“叔孙通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也。”汉书叙传:“历古今之失。”(二)表示情况容许,有“能做到”的意思。论语颜渊:“虽有粟,吾而食诸?”孟子滕文公上:“虽欲耕,乎?”战国策燕策二:“渔者而并禽之。”278.【益】(一)水漫出来,涨。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荆人弗知。”注意:在这个意义上,后来都写作“溢”,但在先秦许多古籍中都作“益”。引申为多或富裕。吕氏春秋贵当:“其家必日。”(二)增加。跟“损”相对。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

21、;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孟子告子下:“曾其所不能。”(曾:增。)(三)副词。更加。孟子梁惠王下:“如水深,如火热。”(四)利益,好处。跟“损”相对。伪古文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不如学也。”又形容词,有益的。论语季氏:“者三友,损者三友。”279.【竭】枯竭。跟“盈”相对。左传庄公十年:“彼我盈,故克之。”引申为尽,把所有的都用上。左传成公三年:“其力致死,无有二心。”楚辞卜居:“智尽忠。”280.【坚】硬,结实。跟“脆”相对。庄子逍遥游:“以盛水浆,其不能自举也。”注意:古代没有“硬”字,“坚”就是“硬”。用作状语时,表示紧紧

22、地。如“守”,“持”。用作动词时,表示使牢固。史记淮阴侯列传:“营勿与战。”今成语有“壁清野”。又用如名词。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披执锐。”后汉书光武帝纪:“冲其中。”281.【利】(一)锐利,快。一般指兵器或工具的锐利。跟“钝”相对。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也。”注意:古代对於刀刃锋利这个意义只用“利”,不用“快”。引申为言语锋利,会说话。论语阳货:“恶口之覆邦家者。”今成语有“谈锋犀”。(二)利益。跟“害”相对。论语宪问:“见思义。”又动词。墨子非攻上:“以亏人自也。”又形容词。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亡,子亦有不焉。”辨锐,利。“锐”指锋芒尖锐,“利”指刃口快。泛

23、指则没有分别。282.【完】(一)完整,完善,没有损坏。荀子劝学:“巢非不也。”杜甫石壕吏:“出入无裙。”现代变成为双音词“完整”,“完全”,“完善”,“完美”等。用如动词时表示使之完整。(二)修缮,修葺。左传隐公元年:“大叔聚,缮甲兵。”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廪。”(廪ln:仓房。)注意:古代汉语中的“完”没有“完了”,“完毕”的意义。“完了”,“完毕”这种引申义是后起的。283.【备】(一)完备,齐备。论语微子:“无求於一人。”荀子劝学:“而神明自得,圣心焉。”战国策齐策四:“世无骐驎騄耳,王驷已矣。”现代变为双音词“完”,“具”。(二)防备。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劳力竭,远主之。”庄子胠

24、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辨完,备。两者都含“全”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备”着重在数量,有“什么都有”的意思,所以“求全责备”不能改作“求全责完”。“完”着重在完整,所以“完卵”,“完裙”都不能说成“备”。284.【陈】(一)陈列。左传隐公五年:“鱼而观之。”论语季氏:“力就列。”下宾主相见陈列礼品之处,位在堂下,故称“下陈”。古代统治阶级将剥削所得的财物、婢妾填充内庭,叫做“充下陈”。战国策齐策四:“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二)陈述,陈说。孟子公孙丑下:“吾非尧舜之道,不敢以於王前。”楚辞离骚:“跪敷衽以词兮。”(敷衽:平展衣襟。)古诗十九首:“欢乐难具。”(三)通“阵”。

25、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於孔子。”史记淮阴侯列传:“出,背水。”注意:古代文献中,“阵”多作“陈”。(四)旧。跟“新”相对。诗小雅甫田:“我取其。”285.【故】(一)原因。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墨子非攻上:“此何也。”又用作连词,表示“所以”,“因此”。论语先进:“求也退,进之;由也兼人,退之。”孟子公孙丑上:“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二)事变,事故。国语郑语:“王室多。”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现代有双音词“事”。(三)旧的,历史悠久的。论语为政:“温而知新。”战国策齐策四:“以相为上将军。”孟子梁惠王下:“所谓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旧平日有接触的人,朋友。论语泰伯:“旧

26、不遗,则民不偷。”(偷:薄。)人旧友。孟浩然过故人庄:“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今成语有“非亲非”。(四)故意。伪古文尚书大禹谟:“刑无小。”(故意犯罪的人,就是情节轻也要惩处。)今成语有“明知犯”。286.【穷】(一)阻塞不通。跟“通”或“达”相对。楚辞天问:“阻西征,岩何越焉?”(传说禹的父亲鲧被舜流放于羽山,西行度越险阻,坠崖而死。)庄子列御寇:“夫处闾厄巷。”王勃滕王阁序:“岂效途之哭?”引申为到尽头。山海经大荒南经:“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焉。”(赤水:水名。穷焉:源头到此山为止。)陶潜桃花源记:“欲其源。”又为走投无路。史记项羽本纪:“来从我,不忍杀之。”三国志魏志邴原传:“鸟入

27、怀。”(二)极,尽。礼记乐记:“高极远而测深厚。”王勃滕王阁序:“睇眄於中天。”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故卒死於裔。”今熟语有“无无尽”。(三)生活困难,无依靠。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民而无告者。”战国策齐策四:“振困,补不足。”(四)不得仕进,不能显贵。跟“通”、“达”相对。这是由第一义发展而来。孟子尽心上:“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庄子德充符:“达贫富。”又让王:“古之得道者,亦乐,通亦乐。”王勃滕王阁序:“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辨贫,穷。在古代(特别是上古),“贫”和“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缺乏衣食金钱,叫“贫”不叫“

28、穷”,不能显贵只能叫“穷”,决不叫“贫”。从它们的反义词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贫”的对面是“富”,“穷”的对面是“通”或“达”。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穷达”对举,“贫富”对举,是很明显的。“困穷”连用时,包括有“贫困”的意思,后来“穷”单用也渐渐能表示“贫”了。不过这是很晚的事情了。287.【难】(一)不容易,困难。跟“易”相对。老子二章:“故有无相生,易相成。”又十二章:“得之货,令人行妨。”论语宪问:“贫而无怨,富而无骄易。”(二)读nn。责备。孟子离娄下:“於禽兽又何焉?”又为诘问,反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奢不能。”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壬人。”(壬人:佞人,巧

29、言谄媚之人。)今有双音词“责”、“非”。又为名词。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又公孙贺等传赞:“桓宽极其论,著数万言。”(三)读nn。祸乱,乱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利吾有狄。”庄子逍遥游:“越有,吴王使之将。”起事叫“发”。汉书项籍传:“天下初发。”又为灾难,患难。左传庄公三十年:“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纾:解除。)杜甫登楼诗:“万方多此登临。”288.【夷】(一)平,平坦。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而民好径。”韩非子五蠹:“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也。”(牂zng:母羊。)用如动词,表示铲平,挖平。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灶,陈於军中。”国语周语下:“是以人其宗庙。”(二)铲除。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蕴崇,绝其本根,勿使能殖。”(芟shn:割除。蕴崇:堆积。)引申为灭族。史记秦本纪:“诛三父等而三族。”汉书李广传:“大臣无罪灭者数十家。”(三)我国古代东部地区的种族名。孟子离娄下:“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都是我国东部古地名。)又泛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和“夏”相对。论语八佾:“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狄:古代北部的种族名。)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者,未闻变於者也。”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夏之交。”289.【平】(一)平坦。汉书李广传:“尚四五十里,得地。”引申为公正,公平。诗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