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30.50KB ,
资源ID:93003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3003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恒星特点: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巨大;距离遥远。彗星 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 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C河外星系 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 地月系广太阳系 月球其他行星系L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 巨行星 木星

2、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广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 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 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 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3.太阳辐射的影响: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

3、无关4.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内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 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 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 受到影响甚至中断2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 磁暴现象3两极地区产生 极光”现象4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类型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由赤道向南北两极恒星日(23时56分4自转地轴自北其他各地均相等递减,南北极点为秒)地球

4、自转的真正周西逆(15 / 时)零(同一纬度海拔期太阳日(24小时)向南越高,线速度越日常作息时间东顺大)公转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 (1月初),远日点 ( 7月初),,速度大小不等角速度、线速度快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 顺时针。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南北纬 60 勺线速度约为赤道的 1/2。赤道(1670km/h ), 30度1447km/h , 60 度 837km/h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 ) 黄

5、赤交角赤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道(平)面(23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小(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温带面积变大1移动方向夏至日f冬至日 向南移动冬至日f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2.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 .晨昏线: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B.特

6、点: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 0.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 ,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如果昼弧 夜弧f昼长夜短,昼弧v夜弧f昼短夜长,昼弧=夜弧f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 长,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c只有在二分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点日出, 18点日落。d二至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e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3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昼夜交替的时间 24时光照图的判读判断

7、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 ,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 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 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决定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 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

8、经线为 18点。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 日出时间)X2 =(日落时间12)X2 (昼长夜长的计算)(2)时差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规律:A.经度相差360,地方时相差24小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B.东早西晚C.东加西减D.东大西小F.同经同时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15 东加西减)2.区时:1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 同一个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相差1小时。2区时的计算步骤a.求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余数部分7.5 0取商;余数部

9、分7.5 ,取商+1)b.求时差侗区相减,异区相加。c.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的选择,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日界线(1)人为日界线: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 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把 这条分界线叫做 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 国际日界线”,简称 日界线 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2)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结束和新的 一天开始的经线注意:顺着地球转动,从点到180。为新的一天,180。到点为旧的一天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 (右图)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向。(左

10、右手定则)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北半球收最短區月夏至22 H(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书19页)1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 、北两侧递减2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简便计算:太阳高度=90 0-两地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3) 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的划分1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四立2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二分二至日3气候四季的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2.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11、地球的内部圈1.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分类特点传播物质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横波(s波)较慢固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纵波(p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质变化而改变2.分层圈层范围特 点地壳莫霍面以 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 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莫霍与古 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 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 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咼温度和咼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

12、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岩石圈一一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地震波的波速变化: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 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分层: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 ,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

13、密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原因是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1受热过程示意图r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co?吸收红外线;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T地面T 大气逆辐 T大气T T宇宙空间2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 (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二、热力环流1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成因: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地球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3.形成过程:结论:1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2高空和近地

14、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4.几种现象的解释:(注意结合图)海陆风 山谷风3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三种情况:一力: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三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这种情况在彳氐空中出现。3.风力大小的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4.识记: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从图上可知:(一)形成:(1)气压带1分布规律:共

15、7个气压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原2.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 (原因:气体受热膨胀上升)极地高气压带因: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 风带:共6个风带,0-30为信风带;30-60为西风带;60-90为极地东风带(3) 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随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 移,冬季南移。(二)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流状况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美大陆北大西洋1 月(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7 月(夏亚洲低压夏威夷咼压低压亚速尔咼压季)备注:1.总的而言,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的原

16、因在于 :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 ;而南半球气压带呈条带状分布就在于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性质比较单一(均匀)。2.亚洲低压形成的原因: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亚洲高压形成的原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补充:季风:1.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称为季风。2分布地区夏季冬季成因东亚地区东南风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南亚地区西南风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球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 、亚洲印度尼西

17、亚等 地、南美亚马孙河 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下,盛行上升气流。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交 替,湿季多 雨,干季少雨南、北纬10o20o之间非洲中、南部、澳 大利亚北部和东 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T最冷月 15 C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季多雨,旱雨季分明北纬10 o25 o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受夏 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20o30 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 洲阿拉伯半岛和澳 大利亚大沙漠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亚热带T 最冷亚热带季风气候

18、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 少雨南、北纬25o35o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 美大陆、南美大陆 和澳大利亚大陆东 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月 :0 C 15 C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 雨,冬季温和 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 北美洲大陆西岸, 非洲大陆和澳大利 亚大陆西南等地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 。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带T最冷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 干燥北纬35 o55 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 俄罗斯远东地区 , 朝鲜半岛和日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月:15 C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

19、水稀少南、北纬35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距海 远水汽难以到达0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0 C)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o60。大陆西岸西欧、北美大陆和 南美大陆西海岸狭 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 寒,暖季短 促,降水少且 集中夏季北纬50 o70 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T最热 月10 C苔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少分布在极地附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冰原气候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纬度高,

20、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高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中、低纬度 的高大山地和高 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地势高,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气温、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特殊气候类型 的成因:从地形、洋流、风是否来自海洋 (主要大陆东岸考虑风)。如果形成的特殊 气候比理论上的气候降水多 ,考虑的因素(位于迎风坡、暖流、风来自海洋吹带来丰富水汽 );如果形成的特殊气候比理论上的气候降水少 ,考虑因素(位于背风坡、寒流)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 750毫米1000毫米。孟买

21、的雨季月降水量可达 600mm,而巴马科却只有 250mm。从年降水量 来看,孟买大约是巴马科的两倍 。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 5月10月,干、湿季明显。从降水过程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 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 渐变特点。 从降水的集中程度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大。(5)从最少月降水量 上看:热带季风 气候没有为零的月 份,所以,生长乔木;热带草原 气候可能 出现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

22、气 ,叫做气团。(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 ,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统称为锋(3)类型: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锋面示意图暖-暖,里冷气 冷团 气团团 冷团团锋面符号过境前天气晴朗晴朗晴朗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降温连续性降水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气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湿度升高,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降水位置锋后锋前降水时间、强度时间短,强度大时间长,强度小代表性天气夏季的暴雨、沙尘暴、寒潮一场春雨一场暖梅雨、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类型高压(反气旋)气旋(低压)气压状况气压中心高,四

23、周低气压中心低,四周咼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气流 北半球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射 下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 上流向 南半球沉升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方向辐射 下由四周向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合 上沉升控制天气晴朗阴雨我国典型天气我国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出现的台风”天气三、锋面总是出现在 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 ,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北半 球)。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 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 ,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 ,尤其 锋面上气流 上

24、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2) 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3) 锋面类型的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 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 面:如果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形成暖锋。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2森林的破坏严重火山爆发等2.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

25、水循环过程3.全球变暖可的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2.组成: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淡水f理化性质咸水(海水)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形态 I液态水:水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海洋水:最主要的 96.53% 水圈主体大气水存在空间 w 河流水地表水 湖泊水w陆地水 冰川水 2/3 淡水主体浅层地下水地下水

26、深层地下水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雨水我国以水量变化普遍,尤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具有明显的季补给夏秋两大时间集以东部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中不连续风区最典型李为王季节性季节性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积雪融春季水量稳定东北地区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 。冬季气温水补给连续性低河流封冻有明显的西北地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1、2月份径冰川融夏季季节、日变区、青藏流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C,冰川无水补给化水量较高原融水。稳定较稳定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枯水期湖泊水全年对径流有普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补

27、给调节作用泊水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稳定系:当河流、湖泊水位咼于地下水位时 ,河地下水全年一般与河普遍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补给流有互补作给河流水、湖泊水。用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分类:海陆间循环(环节)、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3.过程(图)4.意义: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分析关键词 常年 稳定 一定方向 大规模风海流成因 密度流洋流的最主要的类型 动力:风力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洋流补偿流 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画图(南、北半球,并引出暖流是从低纬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