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 , 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注】效:贡献,呈献,倍:通“背”,背向,背着。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士大夫:指
2、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
3、“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D项,第一个“今”:这次。第二个“今”:如今、现在。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
4、,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启示在于,遇到逆境,要迎难而上,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A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启示: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句子意思的理
5、解,考生要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附参考译文】 将领们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都向韩信祝贺,并趁势问韩信说:“兵法上提出:布军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这次您却反而让我们背水布阵,还说什么待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颇不信服,但是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说:“这战术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
6、战不可;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走了,那样一来,难道还能够用他们去冲锋陷阵吗!”将领们于是都心悦诚服地说:“对啊!您的谋略的确非我们所能比呀!”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夷
7、吾/举于/士B.曾益/其所/不能C.必/先苦/其心志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休祲降于天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
8、说服力。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答案】 (1)A(2)C(3)B(4)C 【解析】【分析】B项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停顿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停顿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停顿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A项正确,故选:A。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于”意思是“在”。A动词,到;C在;D比。故选
9、:C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句意: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A项有误,“苦恼”错误;“坚持思考”错误;C项有误,“振作起来”错误;D项有误,“苦恼”错误;“平衡”错误;“表现出来”错误。B项正确,故选:B C项有误,文章列举了六个人生平的事例证明了在艰苦环境中造就人才的观点。 故答案为:A;C;B;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断句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各个选项断句的情况,判断正误即可。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
10、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
11、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12、,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
13、,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1)解
14、释下面划线的词。 伛偻提携 伛偻:_泉香而酒洌 洌:_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2)下列各组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2)B(3)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
15、)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即”靠近。 (2)A表修饰。B在;比。C的。D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苍颜:容颜苍老。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这是一个判断句,
16、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其:大概。谓:称得上;与: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分析,【甲】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以看出“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从“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可以看出“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B; 脸色
17、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
18、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个人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并概括答题。 【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
19、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
20、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
21、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 吾欲汝曹
22、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汝曹:你等。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
23、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杜季良:名保,字季良。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谨敕:谨慎端整。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非学无以广才_意与日去_乐人之乐_数郡毕至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答案】 (1)申/父母之戒(2)使增长
24、;离开;以为乐;全,都(3)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5)【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
25、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父母之戒”做“申”的宾语,动宾之间
26、应该停顿,故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方法是: 申/父母之戒 。 (2)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广”“乐”属于词类活用,“广”, 使增长 ;“乐”,以为乐 “;去”属于古今异义词,离开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才:才干。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为:替;是以:因此,所以;效:效仿。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
27、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4)结合有关“静”的语句分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恬静寡欲能让人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说明静心学习可以增长才干。据此理解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5)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理技巧,【甲】把“静”和“躁”对人的修身和学习产生的结果作对比,通过对比,让人领悟到“静”对 治学修身的重要性。 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珍借时间的重要性。【乙】举龙伯高和杜季良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而且把龙伯高的敦厚
28、诚实与杜季良的豪侠好义,有正义感进行对比,这样通过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的观点,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故答案为: 申/父母之戒 使增长;离开;以为乐;全,都 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
29、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 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
30、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