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08.41KB ,
资源ID:92631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63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中考物理辅导物态变化白气现象.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中考物理辅导物态变化白气现象.docx

1、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中考物理辅导物态变化白气现象中考物理辅导物态变化:白气现象白气现象种种不少同学认为白气是水蒸气。可你一旦这样去想,水蒸气能被人看见吗?不能,所以水蒸气是人所看不到的,而现在你却看到了白气,这说明白气并不是水蒸气。那它是什么呢?其实它是小液滴,是经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所组成的。现象1: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哈出白气。解释:这是因为冬天室外的温度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液滴而形成的。现象2:早晨,有时会有大雾,这雾是如何形成的?解释:早晨,空气中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而形成的。现象3:掀开锅盖时,锅内会有大量的白气涌出,这白气是如何形成

2、的?解释:掀开锅盖时,锅内的水蒸气会遇到室外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的。现象4:夏天吃冰棒时,常看到冰棒上在冒白烟,这白烟是如何形成的?解释:夏天,室外的温度高,冰棒的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会在冰棒上方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白烟。现象5: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发现有白气产生,这是为什么?解释: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低的空气时,会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白气。现象6:舞台上,为渲染气氛,有时常有许多的白气产生,这些白气是如何产生的?解释:这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的。现象7:冬天,汽车排气管上常有白气产生,这

3、是为什么?解释:冬天,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空气时,会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白气。现象8:有时我们会看到空中白云朵朵,这些白云是如何形成的?解释:地表面,由于水蒸气的蒸发,大量的水蒸气被蒸发到空中,这些水蒸气遇到高空中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会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白云。以上现象表明,白气的确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在现象解释中,首先要找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水蒸气会在这个物体上放热而液化成小液滴。物态变化的几个误区在学习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多、原理相似的特点,对关键的知识要及时加以区分。一、对几对关键字的误写1、熔和溶固体由

4、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如对海波加热,海波由因态变成了液态;固体溶于另一种液态物质中的现象叫溶化,如海波放入水中变成了海波溶液。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要用到火,故用火旁;而溶解时不需要加热,只不过有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液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是放热过程,液体的温度会升高,但必须有液体物质,故用水旁。如食盐溶于水,白糖溶于水等。2、汽和气汽是指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也特指水蒸气。如汽油、汽水等,由于它身上有水,所以常与液态有关,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而气是指某种气体,如空气、水蒸气等,所以常与气态有关。3、凝固和凝结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固在一起就成了固态;而凝结是物质由

5、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将分散的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水滴。如常说的凝结成小水滴,就是水蒸气变为液体的过程。二、对白气状态的误解能飘浮在空气中的都认为是气态,如对白气的误解,形成白气时,它在空中也能飘浮,表面上与气体的状态是一样的,但它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不能被人所看到的,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处不存在水蒸气,但我们却看不到它,可白气却能被我们所看到,说明白气不是水蒸气,那么它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白气都是由一些细小的小水滴组成的,它们的平均直径只有几个微米,因此它们能够在空中悬浮成为白色的气状物质。如生活中的雾、吃冰棒时冰棒上冒的白烟、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后出现的白气、冬天嘴里哈出的

6、白气等,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小液滴。所以学习时我们不但要善于比较,更要善于归纳、总结、善于举一反三。三、对吸、放热记忆的误区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关于物体的吸、放热过程极易产生混淆,有时死记硬背的效果又不好,所以这部分有时被认为是学习的难点。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图示来描述,如图1所示,凡是向上的变化,都是吸热的,向下的变化都是放热的。这种将六个物态变化立起来的直观方式很适合我们的记忆。同时也可以从状态来记忆,凡是向体积变大、没有形状的方向转变的变化都是需要能量的,要吸热;凡是向体积变小,越来越稳固方向转变的都需要将能量释放出来的,应该放热。现象易错题剖析一、熔化和凝固1、(20

7、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盆中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分析:室外冻得冰冷冻梨的温度是较低的,假设是15,浸没在冷水盆中,冷水的温度假设为0,这样冻梨与水之间就存在温度差,它们要发生热传递,冷水要向梨传热,使梨的温度升高,水要结冰,所以应该选A。该题易错选为B,认为水结冰、冰熔化成水时温度都是不变的,但该题的冻梨是在北方寒冷冬季的室外,其本身的温度远远低于0,它吸热,温度自然会升高,但它不会超过0。2、(200

8、5年柳州市中考题)图1是某种物质熔化图像,它的熔点是 ,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 _ min,这一过程是 _ 热过程。分析:在熔化图像中,平直的那段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晶体开始熔化的时刻为10min,完全熔化的时刻为25 min,其间持续了15min;这一过程是吸热过程。该题的第二空易填35min,认为图像所对应的所有时间才是晶体熔化时间,其实图像中倾斜的曲线分别代表固态和液态,它们不属于熔化过程,平直的那段才是熔化过程。二、汽化与液化1、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 ( )A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形成的小液滴

9、C空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小液滴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分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白气是小液滴而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而这些白气却是能被我们看到的。然后还要弄明白这些白气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在冰棒周围形成的,所以是冰棒将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应选D。该题易错选为A或C,老是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或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我们知道,空气是很不容易被液化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2、(2005年攀技花市中考题)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分析

10、:一碗水,如果其表面没有油层,它的温度主要靠水的蒸发来降低,大家都有边向水面吹气边喝热水的经验,这也是靠增加空气的流动来提高水蒸发的实例。所以应选D。该题易错选为C,认为是油阻碍了水的导热,其实油层很薄,油层上、下的温度没什么区别。三、升华与凝华1、(2005年泰安市中考题)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初春,早晨出现浓雾C夏天,洒在室内地上的水不见了 D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分析:凝华是指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最后要有固态这种上物质。A、C选项都是不见了,这明变成了气态;B的浓雾是指小液滴,也不是固态,而D的霜是固态的冰,它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

11、故选D。该题易错选为A,将凝华与升华混为一谈,这可以通过最后结果的状态来判断。2、(2005年贵阳市中考题)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 ,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分析: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应该叫升华,它是个吸热过程,干冰的升华会使其周围的温度降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小液滴,这就是舞台上由干冰所产生的白雾。该题环环相扣,只要前后相互搭配,不易使人产生错解。但第二空易填错,认为这些白雾就是干冰升华后的CO2。怎样解答简答题简答题,也叫说理题,是物理学中一种常见的题型。由于日

12、常现象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叙述都离不开简答题,近几年的中考对简答题的考察越来越多,为了答好这种习题,我们有必要将简答题的叙述方式简单介绍一下。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一般有三个环节:用一句简要的话,先介绍一下题中的大致情况;根据相应的物理原理对问题进行解释,这是回答问答题最主要的地方;最后通过一句话还要回归到本题上来。这就像向别人说明一个道理一样,你只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让别人看懂才行。自我修正问答题的好办法就是写完后多读几遍,看是否通顺,是否能让别人明白。例1 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见,这是为什么?分析 冬天与夏天,人呼出的气体是一样的,但冬

13、天户外的温度低,温度低时可以见到白气,而在温度高却看不见,说明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气体液化而成的,是口中呼出的什么气体液化而成的呢?是二氧化碳、水蒸气还是其它气体,由于使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液化的温度非常低,所以只能是由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答案 冬天,户外的温度低(介绍题中的情况),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白气;夏天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成小液滴(应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所以,在冬天可以看到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到(回归到本题上来)。例2、观察新买的白炽灯和日光灯与用久了的白炽灯和日光灯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颜色上的不同?分析 白炽灯和日光灯丝是金属钨,

14、它在发光时温度会达到2500左右,在这么高的温度下,钨丝会升华,遇冷后,这些钨蒸汽又会在玻璃壁上凝华,而呈现黑色。答案 白炽灯和日光灯用久后会发黑。因为使用较长时间的白炽灯和日光灯(介绍题中的情况),其中部分钨丝升华后又会凝华为固体钨而附着在玻璃壁上(应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所以玻璃壁会发黑(回归到本题上来)。下面我们练习一下1、为什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2、使用体温计前为什么要用力甩几下?参考解答:1、答: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会感到冷()。2、答:使用体温计前(),水银柱中的水银如果没有回到玻璃泡内,再次测量时,有可能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测量前要将体温计的示数

15、甩到35以下()。透过怪现象,认清真本质在物态变化现象中,有许多看似不合理的怪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进一步认识,会大大增强我们对物态变化本质的理解。一、白气不是气例1、(2007年北京)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形成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分析:要判断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我们首先要认识白气是什么?是气体还是液体?由于气体的水蒸气人眼是看不到的,故白气不是水蒸气,用手白气中停一会儿,手上有湿漉漉的感觉,说明它是由雾状的小液滴组成的,是液体。由于小液滴的体积非常小,能悬浮于空中,好像气一样,但它不是气体。所以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16、故选C。二、出汗并不热例2、(2005年桂林)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分析:冰箱中矿泉水的温度相对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说是较低的,取出矿泉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而附着在瓶壁上,形成了出汗现象,故选B。可见,出汗的物体本身并不热,而是温度较低。三、多包几层是为降温例3、(2005年益阳)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查有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杯牛奶给他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

17、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分析:由题意可知,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地把瓦罐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可以加快湿毛巾中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会使瓦罐中牛奶的温度降低,故选A。该题表面看好像会使牛奶的温度升高,但其实是在加快水分蒸发而为牛奶降温。四、80的水也能沸腾例5、80的水能不能沸腾?为什么?分析:由于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在压强较低的情况下,80的水也可以沸腾。高山上的气压低,水在低于100时就沸腾,所

18、以在高山上煮饭需用高压锅。五、冷水化冻快例5、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使冰快速化开常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分析:将冷冻食品放在冷水中时,由于食品的温度低于水,食品吸热,水放出热量,冷水由于放出热量而使自己变成冰,当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说明食品与水都达到了0,食品己化开;如果在热水中浸泡,热水很容易将食品外表烫熟,烫熟的外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进行传热,所以不能用热水。六、电冰箱并不降室温例6、一位同学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

19、温,他先将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这样做,能否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什么?分析:电冰箱工作时,实际上是将冰箱内的热搬运到冰箱外的过程,冰箱内的温度是变低了,但它却升高了冰箱外的温度。所以在室内将冰箱门打开,接通电源,是不能降低室温的,相反,由于压缩机在电流的作用下工作,室内的温度还有可能升高。但如果把冰箱的冷凝器放在室外,蒸发器放在室内,就可以达到将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的目的,起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其实这就是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图像能直观展示物理过程,其中包含的信息是丰富的。不少习题就常以图像为载体,将众多的知识整合到图像上,而解题的过程就是从图像上解读信息的过程。例1、如图1所示为某晶体的温度随时

20、间变化关系图像,试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晶体熔点为_,它可能是_,初始温度为_。(2)该晶体在1min时所处的状态是_态,第4min时处于_态,在第7min时处于_态。(3)该晶体熔化用了_min。分析:一个图像中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解读:一是温度信息,二是状态信息,三是时间信息。在该题中,这三方面都考查到了。(1)温度信息:晶体的熔点就是平直的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值,如果我们将图像整体连贯起来看,会发现BC段与时间轴是重合的,温度对应于0,所以它的熔点是0,则可以判定这种物质可能是冰;初始温度为线段起始时A点对应的温度,为5;(2)状态信息:时间为1min时对应于AB段,是固态;4mi

21、n时对应于BC段,晶体正在熔化,是固、液混合态;7min时对应于CD段,是液态;(3)时间信息:晶体熔化是指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即BC段对应的时间,为6min2 min =4min。该题容易把BC段对应的信息忽略,容易把AD的整段时间看成是熔化时间。避免的方法是多用整体的观点去观察整个图像。例2、如图2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信息的有:信息一:海波的初始温度为25;信息二:_;信息三:_;分析:该题是一道开放题,图像中的每个点及各点间的线段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信息,如通过整体图像的形状我们可以判断(1)海波是晶体;通过BC段对应的温度值,可以确定(2)海波的熔点是48;

22、通过线段所对应的时间,可以看出(3)熔化时间是5min等等答出其中的两项即可。例3、在个一铁壶内盛有多半壶20的水,放在火炉上加热,在图3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分析:当对初始温度为20的水进行加热时,随着加热的进行,水的温度也会不断上升,但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水开始沸腾,这时水的温度就不再上升了,反映在图像中,应该有一段不超过100的曲线,通过观察可知,只有D图反映了水温的这种变化,故D是正确的。所以,图像是一个立体的信息库,解读时最好分类进行,通过比较鉴别,将图像与实际物理过程相结合,多方位地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注意信息给予的特点一、通过生活情景给予例1、(

23、江西省2006)通过观察图1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液体的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分析:通过三幅图展示的情景,从左到右依次是表面积越大,衣服干得越快;阳光下温度越高,衣服干得越快;有风的天气,空气流动越快,衣服干得越快。所以应填表面积和温度。信息从生活情景给予可以增加学生的熟悉程度,提高做题的兴趣,降低审题难度。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二、通过表格给予例2、(2006年眉山)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C酒精

24、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三、通过图像给予例3、(2006年北京)为了探究热水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之间的关系,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和保温性能完全相同的热水瓶(容积均为2L),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他们在7个热水瓶中装入不同水量但初温相同的热水,经过相同的时间,测量各个热水瓶中的水温,并根据所得数据经计算绘出图2所示的图像。(1)该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盛水量、初温和 。(2)由图像可知,本次实验中保温瓶的盛水量为_ L时,保温效果最好。 分析:由图像可知,盛水量是横坐标,温度差是纵坐标。所以,(1)该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还有末温;(2)当盛水量是1.9L时,温度差最小,即保温效果最好。信息通过图像给予有

25、清晰简约的风格,它能使人产生整体过程感,但同时对审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审题不细,存在思维定势,也是容易出错的。四、通过原理图给予例4、(2004年济南)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如图3所示,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B杯中的水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分析: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在给容器加热时,由于热传递,A玻璃杯内水的温度始终与容器中水的温度相同,也就是A玻璃杯内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达到沸点后A容器中的水温与杯外的水温相等,这时A玻璃杯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26、因此它就不能继续沸腾了;而B玻璃杯中随着温度的升高,B内的空气压强会不断增加,B内液体沸点也随之增加,但容器中水温只能达到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低于B内水的沸点,因此也不能沸腾。所以应依次填不能、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不能、达不到沸点。信息通过原理图给予时要多使题意与原理图对应起来,达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何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共有六种,虽然每种单独理解起来都不难,可一旦将它们放在一起,综合起来再去认识,它们之间的名称就容易混淆了。近年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的习题多了起来,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先明确两个问题。一、选准研究对象题目中是研究谁的,是谁的物态发生了变化,这

27、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如夏天,吃冰棒能解热,这是为什么?该问题的研究对象就是冰棒,它在嘴里熔化时要吸热,所以能解热;但有的研究对象不好选择,容易发生思维的混乱,如向手上哈气和吹气时,手的感觉为什么会不同?哈气时,是呼出的水蒸气在手掌上液化放热而使人手感到暖和的;而吹气时,是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加快而使手感到凉爽的。可见,它们的做法虽然相似,但由于手上感觉的不同,就推出了发生变化的对象不同,致使物态变化的过程也不同。二、正确把握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物态变化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所以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一旦确定了,那变化的名称也就可以确定了。但在确定前后两种状

28、态时,题目中常常有干扰因素的出现,如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人眼看不到的气体常隐含起来而不说出,像水变没了、樟脑球变小了等;有的物质状态还有容易使人混淆的字眼,如白气、白雾等,明辩它们所处的状态也是一个关键,由于白气能被人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由小液滴组成的雾状物,由于小液滴的体积非常小,它能悬浮于空中,好像气一样,但它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同理白雾也是由小液滴组成的。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题,看如何选定研究对象和把握前后两种状态。例1 (2005年宜昌)夏天,将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分析与解答:由于白气是液态,那么是谁变成了液态呢?是冰棒由固态变成的吗?如果固态冰棒变成了液态应该附于冰棒上,而不能在其周围冒白气,那是周围空气变成的吗?如果是空气变成的,使空气液化的温度应该是很低的,所以应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研究的对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它由气态变成了液态,所以进行的是液化现象。应该选C。例2 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层美丽的冰花,这是由于(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的,冰花在玻璃窗的外壁B室内的热气向玻璃窗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的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窗放热凝华而成的,冰花在玻璃的内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