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82.75KB ,
资源ID:92563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56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52.5分)1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符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2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管子乘马中说:“是固夜寝起早,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尔不倦,民不惮劳苦”,西方有学者甚至指出:“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封建小农经营效率高,可与资本主义

2、农业比肩B小农经济的困顿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C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D小农经济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3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并,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4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3、”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5图1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6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加迷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 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ABCD7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扰车)、弹、纺、织之具”,全面更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

4、,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种植面积已遍及南方8下表是战国时期考工记的有关记载,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类别 原文 铜 锡 铜% 锡% 钟鼎之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6/7 1/7 8571 1429 斧斤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 5/6 1/6 8333 1667 戈戢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 4/5 1/5 8000 2000 A铁器铸造技术达到相当高水平B青铜器合金技术得到较好总结C青铜器铸造技术领先世界水平D铁器成为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9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

5、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D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10费正清在传统与变迁中谈到:“明朝中后期,手工艺制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机户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以下对材料解读有误的

6、是()A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B手工业品种类多,技术水平高C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1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浙直丝客、江西陶人前往福建沿海参加海上贸易。十七世纪初年,在海上贸易中有手工业者的参加并提供商品。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沿海自然经济解体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融合D长途贩运贸易出现12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A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13

7、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14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由表可以推知北宋()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农业经济的衰退B财政收入超过了前代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

8、1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商人,秉承这样一个传统,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千方百计想从官方获取捕鼠的特权。在这些商人看来,如果没有获取捕鼠的特权,再高效的捕鼠器,都无法工作。材料说明了()A古代商人有独立的经商意识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工商食官”C古代商业对官府的依赖性强 D古代商人深受特权社会剥削16清朝时,民间流传一首武夷山采茶歌,歌词曰:“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材料说明() 清代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9、,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清代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福建茶叶主要从江西销往海外 制茶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A B C D17明朝万历六年胡肴指出:“四民固最次商,此在古民鲜而用简则然,世日降民日众而用繁,必有无相通,民用有所资,匪商能坐致乎?守令固当加意于民,使商旅而愿藏于市,此恤商之道可见耶!”由此可知,胡肴主张()A稳固四民秩序 B实行海禁政策C重视商人作用D限制人口增长18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A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B商人政治地

10、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D商品经济空前活19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这反映了()A盐铁官营严重损害了商人利益 B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汉代恤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D工商业发展冲击了农业主体地位20据南海沉船考古资料显示,14世纪之前,中国在东南亚的陶瓷贸易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明朝前期的沉船中,中国瓷器的数量却急剧减少,出现贸易上的“空白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前期()A商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B政府厉行“海禁”政策C瓷器业已失去技术优势D社

11、会经济结构发生变革21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901年荣宗敬与弟荣德生等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两者都()A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B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2上海乡土志记载本邑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这反映了()A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B农村奢侈之风开始盛行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 D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23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可能的合理原因是() A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中国棉纺企业的产生与

12、发展D中国卷入西方市场体系24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必然会失败B是在清政府的财力支持下产生的C在设厂经营上遭封建官府的压迫D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先天软弱性25下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8951899年发展状况,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行业 1895 1899 发展速度(189519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

13、7 6766 3305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A轻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B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6以下为某著作的目录截图,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囯民政府的主要对策是() A实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实行法币改革C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 D维持银本位制271940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私人银行不得兼营商业,不得罔积货物及代客买卖等。该办法还规定一般银行须将其存款总额的2作为准备金,转存于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的财力更加充实。这一做法()A是应

14、对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措施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C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是为了准备全面抗战的需要2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 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A B CD29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对表中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信息,解

15、读正确的是()A“文革”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B50年代末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了挫折C60年代初“左”倾错误结束推动了经济发展D80年代初城市全面改革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30八届九中全会后,党的各级领导响应毛泽东“1961年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的号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毛泽东带三个调查组到了浙江、湖南和广东的农村;刘少奇到了湖南长沙和宁乡;周恩来去了河北邯郸地区;朱德到了四川、河南和陕西。这一做法()A旨在为制定“二五”计划做准备B有力地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落实C较为彻底地纠正了“左”倾错误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尝试31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16、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321959年,人民日报某文章说,北京居民的生活“已经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七件事,而是几十件,几百件亊。甚至一些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像呢绒、手表、收音机、缝纫机,现在也成了他们家庭里不很稀罕的家当了”。这说明()A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居民生活质量大有提升B要抵制“大跃进”时期北京出现的浮夸C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髙D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开

17、始向小康迈进33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34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三大改造的实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D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3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人民民主专政一

18、文中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材料阅读36(13分)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

19、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使用国货”的原因。(6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3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 商代城邑中已有“市”。西周的市场多设在王宫的后面,并由“市司”管理。战国时,商品交换在市内进行,“过午则散”。汉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市”与居民区“里”是分开的,市场的启闭时间亦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市在大城市和各州、县都有设置,“大小市场皆有专官管理”,对擅自翻

20、越坊市间的篱笆、围墙者处重刑。北宋初年,市场不再以墙垣围圈,也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的长距离流通推动跨区域市场的形成,商业城镇逐渐增加。 根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国内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接轨。在近代海运和陆运工具变革的推动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交易成为各贸易口岸城市商品市场的主要内容。沿海、铁路沿线等城市商品流通的主线,已经不限于以调剂本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而是洋货、机制品、土货等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土货和洋货并存,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以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为主的多元的商品流通结构。这就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藩篱,逐渐建立与世界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殖民性质的市场

21、格局。 根据李颖中国近代市场变迁及市场经济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市”的发展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的市场与古代的“市”有何不同?并简析近代市场发展的影响。(10分)3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4分)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

22、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性质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8分) (2)读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6分) 参考答

23、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眼“烈山”、“柱”等可知,烈山氏时期的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耒耜骨石的阶段,而这很明显是一种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描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铁器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烈山氏是神农氏而非轩辕氏的别称,故C项错误;“其子曰柱”并不能直接佐证是神农氏创造了耒耜,只能说在这之前耒耜已然出现,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这个观点强调从经济人的角度相比较,而不是突出其小农的效率,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小农的本身有些先天的弱点,如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生存能力弱等,故B项正确;“小农作为经

24、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强调其从“经济人”的角度,而不是泛指一切,故C项错误;效率是投入和产出决定的,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坚持重农抑商,放弃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呈现的经济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分布专业化特征,可能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同的区域,产棉区、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和花乡,即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农业生产,如: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并不代表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得出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

25、“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得出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得出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耕农是国家徭役和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牛耕技术的演进来看,始终都是耦犁,采用直辕犁,而并没有发展到曲辕犁阶段,技术尚未发生革命性变革,故A项错误;从材料图片来看,始终都采用二牛耕作,耦犁并没有被取代,故B项错误;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

26、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耦犁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关于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既有北方的原因,也有南方的因素。7【答案】D 【解析】元朝黄道婆改进的棉纺织技术主要应用于民营手工业,而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是不可能大力推广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变化本身就是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故B项不可能构成材料中变化的前提条件,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能推动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但不是必需的前提条件,故C项错误;南宋时棉花广泛种植,遍及南方,棉花产量的大大提高要求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因而出现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27、故D项构成材料中变化的前提条件,故D项正确。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金属元素的组成可知,考工记记载的是青铜器合金技术,而非铁器铸造技术,故A项错误;钟鼎、斧斤、戈戢中铜、锡都有明确的比例,反映出青铜器合金技术得到较好总结,故B项正确;材料只介绍青铜器技术,没有反映出它的世界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介绍的是青铜器合金技术,而且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不是农具,故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材料对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由“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可知,明朝时苏州民营丝织业发展快于官营手工业,由“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可知,清初苏州复置的官营丝织业到康熙六年发展弱于民间手工业,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弱于民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