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35.57KB ,
资源ID:92520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520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docx

1、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第十五章 圆口纲概述:最早出现的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1. 外形特征:身体鳗形,身体分部:头、躯体、尾单鼻孔:头背中央松果眼:具有水晶体和视网膜顶体:松果眼腹面眼、口漏斗、侧线、背鳍(12个)、尾鳍皮肤和骨骼系统: 内部结构特征1. 皮肤和骨骼系统: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其间分布很多单细胞黏液腺,骨骼由结缔组织和软骨构成。2. 肌肉系统:体壁肌肉分节明显,尚无水平横隔发生。口漏斗有辐射状肌肉,舌由复杂的肌肉操作。3. 消化系统:口漏斗深处有口,无上下颌,口内具舌,舌上有胶质锉齿,口后为咽,咽分为背腹两管,背管为食管,食管后接肠管,无胃。腹管为呼吸管

2、。4. 呼吸系统:5. 循环系统:七鳃鳗出现了心脏和红血细胞,使运输氧气的能力大为增强。循环途径6. 泄殖系统排泄系统:肾脏一对,长条形,通过系膜连于体腔背壁。输尿管沿肾脏腹面向后行走,在末端开口于泄殖乳突上的泄殖孔。生殖系统:精子、卵体腔泄殖乳突经泄殖孔到体外在水中受精,受精卵沉入水底在沙中进行孵化沙隐幼虫经过37年的变态发育而发育为成体。7.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七鳃鳗的脑已经分化为五部分(大脑、中脑、小脑、间脑、延髓),但是很原始,体积小,成一直线在一个水平面上。大脑半球小,顶部全为上皮细胞,嗅叶很大。间脑顶壁具松果眼和顶眼,前者有感光作用,后者退化。脊髓扁平带状。脑神经10对。单个鼻孔通

3、至嗅囊,嗅囊再向前延伸为鼻垂体囊,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只有内耳,两个半规管。2. 内部结构特征原始特征: 缺乏用于主动摄食的上下颌; 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原型尾-水栖无羊膜动物最原始的尾型; 终生保留脊索,外包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脊索背方的脊髓两侧出现按体节排列的成对软骨质弓片,相当于脊椎骨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 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鳃笼,围心软骨 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附着肌节前后的肌隔。无水平隔,无轴上肌与轴下肌之分原尾型:脊柱尾端平直,将尾鳍平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内外均对称。

4、歪尾型:脊柱尾端向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尾鳍上下两叶不对称。正尾型:脊柱尾端向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尾鳍的外形上下两叶是对称的。 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粘膜褶和一条纵行排列的螺旋瓣,可以增加吸收面积。 开始出现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心脏,循环系统与循环方式与文昌鱼类似。 脑的各部分排列于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延脑未分开,无视交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不发达,脊神经背根和腹根不形成混合神经。 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寄生及半寄生特征v 摄食方式v 呼吸器官呼吸管的存在和特殊的鳃结构v 唾腺的存在(分泌抗凝血剂)二、圆口纲的分类概述1. 七鳃鳗

5、目:2. 盲鳗目:三、圆口纲的生态重点难点1. 圆口纲的原始特征2. 圆口纲的寄生与半寄生特征第十七章 两栖纲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1. 概述两栖动物是一类幼体水生,成体水陆兼栖的变温动物。2. 水陆环境的差异:3. 由水生转变为陆生所面临的矛盾及解决的方式(1)生活介质和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肺的出现(2)浮力消失与动物承重的矛盾;五趾型附肢(3)空气湿度减小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身体表面的粘膜4. 五趾型附肢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1)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2)使肩带游离,前肢摆脱了头骨的制约,不但使头部获得较大的活动范围,也使前肢和头部的运动更加灵活与复杂;(3)腰带连

6、接后肢与躯干,构成了支撑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 概述两栖动物区别于陆栖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二、体型特征1.体型分化: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2.身体分部:分为头、躯干、尾、四肢四部分。(1)头部: 外形特征 口裂宽阔,颌缘是否有齿示种类而异 外鼻孔、内鼻孔 眼,具有活动眼睑,下眼睑具有瞬膜 鼓膜,覆于中耳外壁,通过耳柱骨与内 耳相通,中耳由耳咽管与咽腔相通。 声囊:外声囊、内声囊躯干部:自颅骨后缘至泄殖孔为躯干部尾:尾形侧扁,是鲵螈类的游泳器官。附肢:2对三、皮肤 皮肤裸露,富含腺体,是两栖动物区分于其他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皮肤由表皮与真皮组成,

7、真皮底部有皮下结缔组织,并以此与体肌疏松相联。v 表皮:生发层 角质层表皮中富含有丰富的粘液腺,为多细胞构成的泡状腺,腺体的分泌部下沉到真皮层,有管道通到皮肤表面,借真皮内肌肉的收缩来排出分泌物。粘液腺功能:1.减少体内水分散失 2.利用皮肤进行呼吸 3.调节体温耳旁腺、毒腺:一般认为是由粘液腺转化而来,能分泌白色、紫红色、褐色等颜色的毒浆,是一种防御的适应。耳旁腺的结构:由5060个椭圆形的小毒腺集合而成,每个小毒腺中充满噬酸性物质,以一短管开口于皮肤表面,腺体基部有一平滑肌包绕,控制分泌物的排出。v 真皮疏松层: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间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神经细胞、血管 致密层:内层

8、,内含致密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骨骼系统 1.概述: 2.头骨: 宽而扁,脑腔狭小,无眶间隔,属于平底形,枕髁两个,由侧枕骨形成。 骨化程度低,骨块数目少。 软骨性硬骨侧枕骨、眶蝶骨和前耳骨各1对。 膜性硬骨鼻骨、额骨、顶骨(或愈合成额顶骨) 各1对 侧面鳞骨,底部副蝶骨1个,犁骨1对, 颅骨通过方骨与下颌相连自接型 舌弓背部的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为听骨耳柱骨 幼体时期鳃弓退化,其残余部分转化为成体中的支持舌和喉部的软骨3. 脊柱:由颈椎、躯干椎、荐锥、尾椎组成 颈椎1枚,又称为寰椎使头部出现上下运动的可能荐锥1枚,横突和肋骨大而且粗壮,外端与腰带的髂骨相连,使后肢获得较稳固的支持

9、。 躯干椎数目因种而异 尾椎大多数为20枚 半陆生的蛙蟾类的进化趋势为脊柱变短,而躯干椎数目减少到7枚左右,尾椎骨愈合为一根棒状的尾杆骨,这是由水生生活的波浪式摆动向陆生生活的跳跃式运动的转化。椎骨的结构:椎体、棘突和成对的前关节突、后关节突组成。大多数为前凹型或后凹型。脊柱两侧,前后相邻两椎骨间有一椎间孔是脊神经向外延伸的通道。 4.带骨和肢骨 两栖动物的肩带不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相连,是四足动物区别于鱼类的重要方面。(1)带骨:肩带不附着于头部,蛙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上乌喙骨和锁骨构成。 在胸部出现了胸骨,但不与躯干椎的横突或肋骨相连。 胸骨位于躯干腹面中央,分为前后两部分,

10、前部为肩胸骨、上胸骨,后部为中胸骨、剑胸骨。 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骨盆。肩臼组成肩带的诸骨交汇处通过肩臼与前肢相连 髋臼为腰带与后肢相关节处,耻骨位于髋臼腹面,髂骨、坐骨位于髋臼的背面,髂骨与荐椎的两侧的横突相关节。所有陆生脊椎动物均具有的特性。(2)附肢:前肢和后肢 肌肉系统1.概述2.肌肉特点(1)肌隔消失,大部分肌节发生愈合或移位,并分化为形状和功能各异的肌肉。(2)躯干背部的轴上肌比例减小,出现了起于头骨基部止于尾杆骨的背最长肌,可使脊柱向背部弯曲。轴下肌分化为腹直肌、腹斜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两部分。(3)附肢肌发达,复杂,分化出支持四肢运动的肌肉(4)幼体时的鳃弓

11、和鳃肌转化为支持喉头、舌的软骨以及节制咽喉部和舌活动的肌肉。五、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1. 消化管: 口腔除牙齿和舌外,还有内鼻孔、耳咽孔、喉门和食管等的开口,分别与外界、中耳、呼吸道、消化管相通。蛙类的口腔中具有分泌粘液的颌间腺,分泌物只具有湿润口腔和食物的功能。 咽食管胃肠肠分为了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各消化管的内壁具有发达程度不同和数目不等的纵褶;小肠绒毛为单层柱状细胞,粘膜下层中具有肠腺2.消化腺:肝脏和胰腺六、呼吸系统1. 概述2.组成:鼻、口腔、喉气管室、肺脏等部分 肺为一中空的半透明富有弹性的薄壁囊状结构,肺内被网状隔膜分成许多小室,称为肺泡。 皮肤为

12、辅助呼吸的器官 喉气管室:以狭小的裂缝开口于咽部,形成喉门。喉气管室由一块环状软骨和一对勺状软骨所支持。呼吸动作口咽式呼吸。P428七、循环系统循环方式双循环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一)血管系统1. 心脏心房、心室和静脉窦构成,两心房一心室。右心房以窦房孔与静脉窦相通,孔的前后各具一瓣膜;左心房背壁有一孔与肺静脉相通;左右心房通过房室孔与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静脉窦两条前大静脉和一条后大静脉开口于其上。动脉圆锥与心室间有3个半月瓣,蛙类还有螺旋瓣2. 腹大动脉颈动脉弓、体动脉弓、肺皮动脉弓。(二)动脉系统(三)静脉系统四)淋巴系统 开始出现了比较完整的淋巴系统,几乎遍布皮下组织,这与防止

13、皮肤干燥和进行皮肤呼吸有关。淋巴管、淋巴腔、淋巴心等结构。八、排泄系统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为肾脏、皮肤和肺鲵螈类的肾脏为一对长变形的带状器官,蛙蟾类的为一对结实的椭圆形分叶器官。左右肾脏的外缘分别连接一条输尿管,即中肾管,分别通入泄殖腔背面。雄性个体肾脏前部失去泌尿功能,有一些肾小管与精巢伸出的精细管相连通,并借输尿管输送精子;雌性个体的肾脏与输尿管只有泌尿、输尿功能,与生殖无任何关系。膀胱由泄殖腔的腹壁突出形成,故称泄殖腔膀胱。肾脏的功能:排出代谢产物、调节体内水分、维持渗透压。九、神经系统(一)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1.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以矢状裂相隔,两半球内有脑室,即第一脑室、

14、第二脑室;腹面有纹状体,顶部和侧面出现零星的神经细胞,称为原脑皮,与嗅觉有关。2.间脑顶部盖有前脉络丛,背面正中为松果体,松果体内腔与第三脑室相通。间脑背侧部为视丘,视丘前下方为下丘脑,包括视交叉、脑漏斗及脑垂体等。3.中脑腹面增厚为大脑脚,背面发育为圆形的视叶,既是两栖动物的视觉中枢,由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4.小脑呈带状,横跨延脑菱形窝前缘,紧贴视叶之后,这种状况与两栖动物进化简单有关。5.延脑有一三角形第四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相通,脑室顶壁下陷形成菱形窝。盖有后脉络膜。(二)脊髓 具有背正中沟,还具有脊椎动物首次出现的腹正中裂,出现了颈膨大和腰膨大。(三)脑神经(四)脊神经 臂神经丛、腰荐

15、神经丛(五)植物性神经以交感神经为主,其主体为一对纵行于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干,由神经将一系列交感神经节串联而成。副交感神经出现于中枢神经的前段和后段,前段的中枢位于中脑和延脑,后段的中枢位于脊髓的荐部,由此发出神经分布到盆腔内的脏器。十、感觉器官(一)侧线器官(二)视觉器官(三)嗅觉器官:鼻腔内出现鼻黏膜,(四)听觉器官十一、生殖系统(一)生殖器官雄性精巢一对,精液通过输精小管与输尿小管相通,然后借输尿管通过泄殖孔排出体外。还保留有细小而明显的输卵管退化状态的缪勒氏器。雌性一对囊状的卵巢 卵 腹腔 卵漏斗 子宫 输卵管输卵管分泌物是两栖动物成熟卵子受精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脂肪体生殖腺前方,是供

16、生殖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结构。(二)生殖方式 多数为卵生,个别种类为卵胎生 受精卵为多黄卵,动物极含有丰富的细胞质,表面又含有黑色素微粒而呈现深褐色或黑色。(三)胚胎发育与变态1.胚胎发育2.变态特点:出现成对的附肢;幼体的鳃被肺所代替;心脏出现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有单循环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由水生转化为两栖;食性转化为动物性消化道发生了变化。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分类自学第四节 两栖动物的经济意义自学重点、难点1.两栖动物的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矛盾及解决方式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外形内部结构皮肤、骨骼、肌肉、循环、呼吸、消化3.总结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及其不完善的表现4.五趾型附肢的

17、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5. 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过程中外形和内部结构变化的表现。讨论两栖类对陆地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要点)一、初步适应(主要从两栖类的器官系统发生的变化来讨论):1.五趾型附肢的出现解决了支撑身体和地上运动的矛盾.它的出现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上的第二次里程碑。2.出现了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由呼吸引起循环系统的改变。3.神经系统比鱼类发达得多,能够初步适应陆地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了中耳,中耳腔中有耳柱骨,中耳可以传导空气中的声波。4.脊柱除增加坚固程度外,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二、不完善性 1.肺的结构简单,以皮肤和鳃作为辅助的呼吸器官。2.未解决在陆地上

18、繁殖的问题,还必须回到水中繁殖。3.未解决在陆地上水分蒸发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表皮开始角质化,但角质化程度不深,仅表层轻微角质化。4.仍是变温动物,还必须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制约。概述: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上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开始。第一节 爬行纲的基本特征一、羊膜卵及其在演化史上的意义1. 概述2. 羊膜卵的结构:卵黄、卵黄膜、蛋白、内、外壳膜、卵壳3. 羊膜卵的发育与特点:v 羊膜卵一般外包一层石灰质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变形、防止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病原体的侵袭。(卵壳仍透气,保证呼吸)v 羊膜卵具有卵黄囊,储存大量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营

19、养。v 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的胚膜是羊膜动物的共性,是保证羊膜动物在陆地上完成发育的重要适应。v 羊膜动物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在胚胎周围开始突起环状褶皱,环状褶皱不断生长,逐渐向中间愈合成围绕着胚胎的两层保护膜,羊膜和绒毛膜;羊膜围成羊膜腔,绒毛膜围成胚外体腔;羊膜腔内充满羊水,胚胎浸浴在羊水中,舒适又安全,得到很好的保护,且为其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胚胎原肠后部向胚外体腔突出囊状结构,为尿囊;尿囊外壁和绒毛膜紧贴,为胚胎的呼吸和排泄器官。4. 羊膜卵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使动物实现真正陆生。2)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

20、。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因此,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有了羊膜卵,可完全解除了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上对水的依赖,确保陆上繁殖的可能。摆脱了两栖类的两栖生活,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向陆地纵深发展、遍布陆地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可能。 二、爬行纲的躯体结构特征(一)外形: 1. 体型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2.身体分部头、颈、躯干、尾 3.鳞片、活动的眼睑、外耳道、强健的四肢。(二)皮肤1.表皮高度角质化,且外被角质鳞片,构成完整的鳞被,角质鳞片相交处角质层较薄,使鳞片稍能活动。 树栖或善于攀爬种类

21、棱鳞 鳄类角质鳞下尚埋有真皮发生的骨板和腹膜肋 龟甲表皮形成的角质盾和真皮来源的骨板共同愈合而成。2. 皮肤腺:皮肤腺不发达,皮肤干燥 股腺与繁殖有关 臭腺与繁殖有关3. 蜕皮:4. 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色素细胞,蜥蜴的色素细胞在植物性神经或脑垂体等内分泌腺作用下,控制其扩展和收缩。皮肤变色的作用:保护、吸收辐射热、调温(三)骨骼系统 大多数由硬骨构成,骨骼的骨化程度高,很少保留软骨成分。1. 中轴骨骼: 颅骨高颅型 由单枚枕髁,与第一颈椎相连 颅底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的腭突、腭骨等的突起共同合成雏形的次生腭,使口腔中的内鼻孔后移。 颅骨两侧在眼眶后方出现12个颞孔,位于眶后骨、颧

22、骨、鳞骨、方轭骨和顶骨之间,由上颞弓和下颞弓组成据颞孔的位置及有无可将爬行动物分为:无颞孔类、上颞孔类、合颞孔类、双颞孔类出现眶间隔下颌组成:除关节骨外,还有齿骨、夹板骨、隅骨、上隅骨、冠状骨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肋骨、胸骨、胸廓、肋间肌2. 附肢骨骼肩带内有一十字形的上胸骨(锁间骨),在龟鳖类中转化为腹甲的内板四肢与身体的长轴呈横出的直角相交,且其肩臼浅小因此不少爬行动物在停息或爬行时,多保持着腹部贴地的姿势。(四)肌肉系统1. 皮肌一般起于躯干肌、附肢肌或咽部肌肉,止于皮肤。(蛇的皮肌、肋皮肌)2. 咬肌始于颞部和上颌后部止于下颌部 咬肌、颞肌闭口肌,二腹肌为开口肌 翼肌可

23、使下颌作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运动,增强捕食能力3. 肋间肌为胸腹式呼吸的陆生种类动物所特有4. 躯干肌背最长肌、髂肋肌、腹肌5. 附肢肌:(五)消化系统1. 口腔与咽有明显的分界,出现了发达的口腔腺(唇腺、腭腺、舌腺、舌下腺)。2.舌:示警器、感觉器、捕食器3.齿: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 毒牙(六)呼吸系统1. 内鼻孔成裂缝状,开口于腭顶的中部或咽喉附近2. 出现了气管、支气管,并分别通入左右肺3. 肺的结构更为复杂4. 呼吸方式胸腹式呼吸(P460)5. 喉头与两栖类相似水栖龟鳖类能较长时间潜伏于水底,原因是:此时可以借助咽壁和突出在泄殖腔两侧的副膀胱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七)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为

24、不完全的双循环1. 心脏: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不发达,动脉圆锥退化消失 蜥蜴类、蛇类、龟鳖类有不完全的室间隔 鳄类有完整的室间隔,仅在左右体动脉的基部有一个沟通两心室的潘氏孔。2. 离心血液的导出:肺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右体动脉弓3. 动脉系:4. 静脉系:前大静脉、后大静脉、肝门静脉、肾门静脉5. 血液循环途径: 不完全双循环:经过肺循环和体循环后才能够完成营养物质和气体的运输,在动脉血管中多氧血和缺氧血未完全分开的循环方式。(八)排泄系统: 后肾 其结构与机能和两栖类相似,但肾单位数目远多于后者,使得泌尿机能大为增加,并有专用导管输出尿液。膀胱尿囊膀胱,由胚胎时期尿囊发育而来。代谢产物为

25、尿酸或尿酸盐。盐腺用于排除体内多余的盐分,盐腺的位置因种而异。(九)神经系统中枢神经:1. 脑的各部分并非排列于同于平面上,延脑出现颈曲;2. 大脑体积明显增大, 大脑半球顶壁及其两侧基本上还是原脑皮,但出现了锥体细胞层,形成了新脑皮。3. 间脑背面难于辨认,由此发出细小的脑上腺和顶器。4. 中脑,为中枢,神经活动已出现向大脑逐渐集中趋势。5. 小脑不发达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鳄类、龟鳖类的脊副神经从迷走神经中分离出来,蛇类、蜥蜴类未分出,为11对。为舌下神经。(十)感觉器官1.嗅觉出现鼻甲骨,鼻甲骨上覆有嗅上皮 蛇类、蜥蜴类犁鼻器,内壁覆有感觉上皮和嗅粘膜,司嗅觉2. 视觉:视觉的调节

26、靠改变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及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控制,晶状体受睫状体内的睫状肌支配。锥状突后眼房内的脉络膜突出所形成,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营养眼球的功能。巩膜骨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为巩膜骨,这是某些古爬行动物遗留下来的性状。也是现代鸟类所具有的特征。3. 听觉: 出现外耳道 出现正圆窗4. 红外线感受器(十一)生殖系统生殖器官:生殖方式:卵生、亚卵胎生概念:亚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输卵管内已初步发育,至产卵前可进入器官形成阶段,且出现脑泡和眼点等结构,是介于卵生和卵胎生之间的过渡类型。卵胎生:胚胎虽然在母体内发育,但仍依靠卵内营养物质,待发育到与成体

27、形态相近时,从母体产出。第二节 爬行纲分类一、喙头蜥目二、龟鳖目三、蜥蜴目四、蛇目五、鳄目第三节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爬行动物的益处1.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食用3. 工艺品4. 医药用5. 其他方面的用途二、毒蛇的危害及蛇伤防治1.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分2. 蛇伤及防治重点难点:1.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2. 爬行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3. 爬行动物的分类、主要特征及重要的代表动物4. 爬行类比两栖类进步性特征的体现5. 概念:亚卵胎生、不完全双循环,羊膜卵、羊膜、次生腭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开始,列举适应陆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1. 羊膜卵的出现,使胚胎发育

28、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2. 表皮高度角质化,形成角质鳞被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 荐椎数目的增多及与腰带的紧密结合,加强了后肢的承重能力;4. 出现了肋间肌,使呼吸方式变为胸腹式,提高了氧气摄入量;5. 肺脏的结构更为复杂,气体交换的能力更强,提高了机体代谢能力; 6. 心室出现了不完全或近乎完全的室间膈,使多氧血与少氧血可以较好的分开;7. 肾单位数量明显增多,泌尿机能增强,可以更好的排出体内代谢产物;8. 大脑出现了新脑皮,神经中枢开始向大脑转移;9. 嗅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更灵敏,对外界的反映更敏感。水陆空三栖的鸟类鸟类凭借飞行本能,能轻易地克服高山、海洋、沙漠等地理障碍,

29、分布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占据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不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城市,白雪皑皑的高山,莽莽苍苍的丛林,还是烟波浩渺的海洋,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天寒地冻的南北极,我们都可以看到鸟类的踪影。鸟类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是仅次于鱼类的大家族。全世界现存的鸟类共有9021 种。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经记录到鸟类1260 种。第十九章 鸟 纲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概述:被覆羽毛、恒温、有翼、卵生脊椎动物鸟纲与爬行纲相比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助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3.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各种复杂行为,能有效

30、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筑巢、产卵、孵化、抚育)一、恒温及其在演化史上的意义1.恒温动物的特征2. 恒温的意义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提高了捕食和避敌的能力;(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3. 恒定体温的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二、鸟纲的躯体结构特征(一)外形(二)皮肤概述1. 皮肤薄、松且缺乏腺体2. 尾脂腺:唯一的皮肤腺3.鸟类的外耳道能分泌一种蜡质物,其中含有脱磷细胞。4.角质物羽毛、角质喙、爪、鳞片等5. 冠和垂肉为加厚的、富于血管真皮所构成的,其中含有动静脉吻合结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