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601.65KB ,
资源ID:92441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44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研究院初中历史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七年级上册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研究院初中历史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七年级上册解析版.docx

1、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研究院初中历史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七年级上册解析版初中历史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 2016年2月,陕西省官方向全球发布下图标识。从中可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A.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人文始祖”B.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桥山之巅C.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D. 炎帝和黄帝共同缔造了华夏族【答案】A【解析】根据标识信息“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黄帝陵”可提取的历史信息是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黄帝陵的位置,炎帝等信息从标识中无法获得。故选A。2.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

2、原始居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活3.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河姆渡和半坡

3、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生活趋于稳定。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4.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创造指南车,和炎帝一起平定蚩尤,被誉为“轩辕氏”,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5.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答案】A【考

4、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6.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C. 周朝 D. 秦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是最繁盛的阶段,图中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化7. 羊年说羊,下图文物中,以 “羊”命名的青铜器精品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可知,A为商朝的司母戊鼎,B为商朝时期的四羊

5、方尊,C为汉朝青铜器马踏飞燕,D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牛尊。故选B。8. 下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C. 小篆 D. 隶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时期的甲骨文,题干图片是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锲刻的文字,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9. 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

6、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B是商周时期的,C是秦朝的,D起源于秦朝,盛行于东汉。题目中有龟甲,兽骨等词语可知答案选A。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10. 我国第一个有出土文字可考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末出土的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选B。11. 根据下图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7、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西周的兴亡的相关内容。分析图片,可以看到途中的行政区域有齐、鲁、燕、晋、宋、卫等,以及镐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项为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B项在夏朝建立后,取代了禅让制的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D项是元朝时期实现的一种行政制度。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12. “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答案】B【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而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郡县制是秦统一全国之后,废除分封制后而实行的地方行政建制,在地方设郡、县;行省制度是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建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13.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 )A. 道家学派 B. 儒家学派C. 墨家学派 D. 法家学派【答案】B【

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学派的了解和掌握,依据所学可以知道,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主张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韩非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主张。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5. 在学习“

10、诸子百家”的活动课上,其中一组阐述了“仁”、“爱人”的观点。该组代表的学派是( )A. 墨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兵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诸子百家中提出“仁”的学说的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的思想核心就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兵家的思想与军事有关。故选C。16.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语句赞颂的伟大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诗中赞颂的伟大工程是秦国时修建,所处地点是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成都。由此可知,该工程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

11、都江堰,都江堰的修建造福子孙后代,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灵渠开凿于秦朝,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大运河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石拱桥,此三项工程均与题干描述不符,故选A。17.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长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的能力。成都平原修建的水利工程是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18. 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12、)A. 都江堰 B. 灵渠C. 大运河 D. 赵州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右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平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水利工程,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李冰修建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农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19. 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通惠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江堰位于四川省

13、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20.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

14、( )A. 夏 B. 商 C. 西周 D. 秦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封建王朝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21.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歌曲出自电视剧( )A. 秦始皇 B. 大汉天子 C. 贞观之治 D. 成吉思汗【答案】A【解析】根据歌曲信息“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可知,灭六国统一中国的人物是秦朝的建立者秦王嬴政,即秦始皇。BCD三部电视剧中的人

15、物汉武帝、唐太宗、铁木真的事迹与题干无关,故选A。22. 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 加强文化控制 B. 加强经济管理C. 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 巩固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上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措施,其中统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控制,统一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因此这两项措施体现的中心主题是巩固国家统一。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6、。23. 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制 D. 大兴文字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相关知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24. 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A. 都江堰 B. 长城C. 大运河 D. 北京故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城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

17、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的骚扰,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对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5. 广告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两汉”指( )A. 西汉东汉 B. 西汉蜀汉 C. 蜀汉后汉 D. 后汉南汉【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与三国相衔接的应是三国前的两汉,即西汉和东汉。B项中蜀汉即西汉,C项中的后汉和D项中的南汉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故选A。26. 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18、 D. 宋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的目的是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27. 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将儒家思想奉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C。28. 2016年3月,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汉武帝之孙)的墓中出土了一件绘有孔子像的漆器屏风

19、构件,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它可印证当时推行的措施是( )A. 颁布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设立司隶校尉 D. 设十三州【答案】B.29. 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尊孔复古 D. “打倒孔家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有关知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

20、统治地位。A C 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30. “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是( )A. 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B. 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C. 南北经济交流的通道 D.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的航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21、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31. “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杭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大致为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再到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因此它的起点是长安。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32. 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域物产开始传人中原。这些物产有葡萄 胡萝卜 汗血马 占城稻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2、, 占城稻是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33. 广告词“丝绸之路起点,华夏文明之源”所推介的城市应是A. 河南洛阳 B. 江苏南京 C. 浙江杭州 D. 陕西西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广告中的丝绸之路起点指的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即西汉都城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洛阳、南京、杭州都与丝绸之路无关,故选D。34. 2015年3月,北京发现了千年古墓群,其中东汉晚期的墓室形制具有“胡人”(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因素。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A. 胡汉墓葬文化相似纯属巧合 B. 胡汉墓葬文化本来就相似C. 胡汉之间民族融合

23、相互学习 D. 胡汉之间相互歧视与排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人墓室具有少数民族丧葬卫华因素,说明汉人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现了胡汗之间的民族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所以不存在巧合或者相似的情况,互相歧视和排斥是不符合考古发现的。故选C。35. “曹丞非野党!孙主义真长!刘侯若好汉!卧龙智无双!周郞心不穿!英雄惜英雄,恨上苍!”诗中人物皆属于( )A. 战国时期 B. 东汉至三国时期 C. 两晋时期 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诗中的曹丞是指东汉末年的丞相曹操,孙主指的是割据江东的孙权,刘侯指的是刘备,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周郎指的是周瑜。由此可知,上

24、述人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人物。故选B。36. 2014年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现一处东汉末年古墓群,墓室的形制与北方同期的汉墓相同。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 墓葬文化南北一致 B. 经济重心向南转移C. 南方商品经济繁荣 D. 北方人口向南迁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墓葬文化南北一致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明确指出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南方商品经济繁荣与题意无关,由此分析ABC落后题意,故此题选D。37. 被鲁迅誉为“

2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论语 B. 离骚C. 史记 D. 资治通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相关内容。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38.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 B. 统治者施行仁政C. 水利设施齐全 D. 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26、对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的认识。A自然条件优越B统治者施行仁政C水利设施齐全是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是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39. 如下表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A. 改官制 B. 禁胡服C. 通婚姻 D. 改姓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鲜卑族姓氏与汉族姓氏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一大举措,即将鲜卑姓氏改为汉人姓氏,其他三项改革内容与表格内容不符。故选D。40. 北魏时期,促使鲜卑族从语言、服饰、姓氏到思想观念

27、与汉族日趋一致的改革是(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大化改新 D. 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里的“北魏、与汉族日趋一致的改革”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有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等,经过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二、辨析题(5分)41.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学说。他的学说在中围传统文化 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上表述是

28、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不正确。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政”是孟子的主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不正确;孔子的“仁”的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关系”;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42. 公元前138年,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联系,张骞出合西域,13年后他带回古兰经献给汉武帝,并介绍西域的情况。【答案】(1)错误: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联系。理由:公元前138年,为了联

29、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2)错误:古兰经理由:古兰经诞生于7世纪(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伊斯兰教兴起于7世纪)。【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联系是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2)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而伊斯兰教诞生的时间是公元7世纪,故张骞不可能带回古兰经给汉武帝。故上述两处错误判断正确,理由正确。三、材料解析题43.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

30、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材料二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地区 朝代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材料四(1)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4)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答案】(1)它将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 在一起。(2)特点:范围广;交往国家多;交往活跃等(答对一点)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或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与新罗交往频繁等。(举一例)(3)南方人口逐渐增加。(4)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丝绸之路的作用是将“诸多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2)根据材料可知,“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明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国家多,范围广;“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说明交往活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或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与新罗交往频繁等史实都是唐朝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