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4 ,大小:83.13KB ,
资源ID:92401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401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等教育概念与历史.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等教育概念与历史.docx

1、高等教育概念与历史第一章 高等教育是什么“高等教育是什么”长期以来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必须上的第一课。回答“高等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既是一个对高等教育概念厘清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高等学校组织和职能及人才培养目标演变的过程。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异的变化,呈现出相应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在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则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多种方法,本节内容以历史为轴线,从形式、目的及内

2、容、对象、管理四个维度来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涵义。一、高深学问教育(Higher learning Education)在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国家的古代文明社会中,很早就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经典,即当时的高深学问,如印度的吠陀经、中国的“六艺”、“四书”、“五经”,希腊的“七艺”等,并纷纷建立了各式学校作为传播和探究这些高深学问的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机构建成后逐渐发展成为高深学问的学术中心,促进了高深学问的传播和研究。因而,古代的高等教育表现为一种“高深学问的教育”。(一)古埃及的高等教育公元前6000年前,古埃及出现了学校教育活动。在公元前3787年公元前1580年间形成了系统的学校教

3、育制度。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也随之产生,既有以培养官吏和专业人才的宫廷学校,通过学习撰写公文、函札、契约、记事、巴比伦外邦文字以培养官吏,通过学习天文、水利、建筑、医学以培养专业人才;也有培养宗教人才的寺庙或神庙,当时著名的神庙有海里普利斯、卡拉克和孟菲斯等,其教育内容包括宗教、道德、文学、数学、天文、物理、医学、农业、雕刻和防腐术等。(二)古印度的高等教育公元前16世纪开始,在古印度产生了传授高深学问的学术中心,其中著名的有两个,即“塔克西拉”(公元前1000500)和“那烂陀”(4251205)。“塔克西拉” 最初以传播婆罗门教义为主,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随着佛教的兴起,又逐渐成为传授

4、和研究佛教教义的学术中心。其后教学的内容日益广泛,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吠陀经为代表的宗教和文学,另一类则是各种实用技艺和职业性课程,包括传统习俗和世俗法、逻辑、星云学、算术、音乐、医学、军事、记账、农业、商业、养牛、魔术、冶金术、养蛇术以及绘画和舞蹈等。授课教师具有绝对的学术权力,他可以选择学生、规定修业年限、学习内容及结业标准。 “塔克西拉”衰落之后,“那烂陀”成为古印度新的高等教育学术中心。公元5世纪初,印度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在“那烂陀”建立,其后国王、印度教和佛教徒都相继在附近建校舍,使之成为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著名高等学府。聚有僧徒万人,僧师1500余人,中国的玄奘法师曾在此留学5年。

5、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吠陀经,还有逻辑学、辩证法、医学、文法、语文学、法律、哲学、绘画和音乐等。(三)古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公元前2700年前,中国就有了高等教育的雏形。虞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等,西周的“辟雍”、“泮宫”和“射庐”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称谓。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各有鲜明特色。在官学中,太学和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自汉代后历朝均设。除此之外,东汉末出现了鸿都门学,传授艺术。南朝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进行分馆授业,开启了分科教育;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专科学校进行专业训练。在私学中,以孔子开办的私学最为著名

6、。他开门办学,门徒三千,传授周礼之学。唐宋时期,书院兴起,成为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学术中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嵩阳书院等;到清朝时期,书院官学化,绝大部分书院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古代中国的官学和私学主要进行的是儒学教育,以经史为根本,以“明人伦”为中心,通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学习,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之用人才。古代儒学教育本质上说是一种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虽然唐宋以后出现了“六学”,但这不是古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被淹没在儒学传统文化和教育中,古代中国

7、医学、天文学更多地体现出经验性特征。(四)古希腊的高等教育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先河。古希腊高等教育分为哲学教育和修辞学教育,因此产生了哲学学校和修辞学校。哲学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8),修辞学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爱苏格拉底(Isocrate,公元前393前338)。一般而言,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世纪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最早进行哲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该学派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毕达哥拉斯与其学生过着平静而神秘的宗教和学术生活。弟子入学前需保持年的沉默,在此期间过着极端简朴的生活。入派后,弟子分为核心弟子和外围弟子两个级别,分别接受高深

8、学问教育和基础哲学教育。学生们一天的生活是上午在神庙边散步沉思、学习,下午学习,晚上散步沉思,睡前听音乐。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数学教育和音乐教育,他们相信,通过数学学习,尤其是体现数学原理的音乐教育,可以慰籍心灵的创伤,解除烦恼。在毕达哥拉斯的影响下,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开始建立哲学学校和修辞学校,聚徒讲学、传播和研究自己的学说。从公元前世纪起,由柏拉图的“学园”、爱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亚里斯多德的“吕克昂”、伊壁鸠鲁和芝诺的哲学学校,共同构成了西方历史上的“雅典大学”。哲学学校进行的是哲学教育,修辞学校进行的是修辞学教育。柏拉图把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主张在初、中等教育阶段教授算术

9、、几何、天文、音乐“四艺”,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数学和哲学或辩证法的学习研究,学习时间为10年,培养掌握绝对真理的,追求最高“善的理念”的人。柏拉图的哲学教育是一种培养哲学王或领导者的教育。与柏拉图不同,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1)和芝诺(Zeno,公元前336前264)以伦理学为作为哲学教育的重点。伊壁鸠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快乐的多少成正比,倡导和传授以快乐和幸福为核心的伦理学知识,把古希腊传统的四美德爱智、公正、节制和勇敢,纳入其伦理学说,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芝诺则主张“人必须依照本性而生活”,伦理的生活是一种理性的生活,即个人以理性衡量、分析和批判一切。据此,在哲学

10、学校要学习文法、辩证法、修辞、诗歌和音乐 增加知识,丰富理性生活。修辞学教育开始于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哥拉和高尔吉亚。他们密切联系古雅典民主社会生活的实际,传授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培养能有效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公民和管理者。爱苏格拉底建立的修辞学校把古希腊修辞学教育推到高峰。他推崇身心一体的和谐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文学教育和数学教育。文学教育有体操、音乐、文法、历史、文学等课程,数学教育包括数学和辩证法。主张教育面向一切公民,通过理论学习、学习范文和实操演讲与辩论,培养掌握辩论艺术、敏锐判断力和良好文化素养的人。从爱苏格拉底开始,修辞学教育的影响已远远超过哲学教育,成为古希腊高

11、等教育的主流,雄辩文化不仅成为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和社会生活。(五)古罗马的高等教育公元前3世纪起,古罗马帝国征服古希腊,西方高等教育的中心转移到罗马,开启了古罗马高等教育辉煌的时代。之前,古罗马没有正规的教育制度,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占领了古希腊后,希腊文化和高等教育深深地影响了古罗马的文化教育,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后的古罗马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修辞学教育,医学和法学教育从哲学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古罗马高等教育的本土特色,并对中世纪大学的医学法学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古罗马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公元前1世纪后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晚期

12、,二是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3世纪拜占庭帝国灭亡。在第一阶段,直接移植希腊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开设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历史、音乐课程,培养雄辩家。这一时期修辞学教育的代表人物有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和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3595)。除修辞学教育外,医学教育在古罗马发展了起来,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已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元前219年,希腊人在罗马开办了第一所外科学校,此后越来越多的医学学校在罗马建立。一般来说,学生在学完“七艺”预备课程后,进入医学学校学习医学。在第二阶段

13、,带有拉丁特色的古罗马高等教育形成。首先,建立了注重实用的拉丁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学习算术是为了经商,学习天文是为了制订日历,由此可见,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不仅远离了柏拉图的真理追求,也远离了爱苏格拉底的文化素养教育。其次,开办了法律学校,开启法律教育,传授民法,培养法律人才。最后,公元425年在东罗马建立了康斯坦丁堡帝国大学,这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20名文法、10名希腊语、10名拉丁语、8名修辞学、1名哲学和2名法律等教师职位。这所大学开设了除医学和辩证法之外的其他西方主要学科。直到13世纪,君士坦丁堡被阿拉伯人占领,这座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的宝藏又在随后的东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中绽放出奇光异彩。

14、(六)高深学问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上述历史梳理,这一时期的高深学问教育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 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2) 从目的或内容上说, 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 从对象上说, 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4) 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

15、表现为私学为主。二、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1213世纪,中世纪大学产生。此后直到19世纪,西方高等教育机构只有大学这个单一组织。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形成了欧洲大学的传统,是近现代世界高度教育制度的直接先驱,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型态。因此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概念与大学教育是同义词,高等教育体现为大学教育。(一)传统大学教育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迅速衰落,罗马时代的城市几乎完全没落,古代的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也都荡然无存。在此背景下,罗马基督教会就成了古代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并在教会学

16、校教育中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文艺学科教育)的学习课程。到11世纪末,西欧的经济开始发展,城市和贸易的复兴,十字军东征后与穆斯林和拜占廷帝国的联系,提高了欧洲的文化和智力水平。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使得原有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中世纪大学产生了。12世纪,在意大利先后产生了波隆纳大学和萨莱诺大学,随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相继产生,到了13、14世纪,中世纪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在文艺复兴之初,欧洲的大学已达80所。中世纪大学是市民社会的直接产物,它的组织形式来自城市和行会的组织形式,最初的大学机构,也就是学生行会与教师行会。大学(university)一词由拉丁语univ

17、ersitas而来,而universitas本意为“共同体”。大学这一学者行会(共同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如组成了系(faculty)和学院(college),开设了规定的课程,实施正式的考试,雇佣了稳定的教学人员,颁发被认可的毕业文凭或学位等等。早期的中世纪大学享有较多的自治权利,这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内部事务都由教授和学生管理,还表现在各大学都争取了程度不同的特殊权利。主要有: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审理裁判权,大学自设法庭,教师与学生与外人发生争讼时,不受城市法庭和教会法庭审理,由大学法庭审理裁判;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这种豁免权不只对大学的学生和教师有效,而且还包括打钟的、订书的、装

18、饰图书的、制造羊皮纸的工人、往来信使。中世纪大学规定,必须设立文科以及医科、法科、神科三个高级学科的一种,才可称之为大学。不久,大学的学科设置就包括了上述四种学科,涵盖了当时可以称得上是高深学问的所有知识。如巴黎大学就设有四个学院:文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其中文学院为低级学院,进行“七艺”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学院,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其他三个学院为高级学院,进行专业教育,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传统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内容在19世纪前的不同时期随着文化科学的发展及社会要求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演变的基本线索是12世纪以古希腊罗马文法为中心,1315世纪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为中心,161

19、8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中心。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各有侧重。例如,巴黎大学文学院,12世纪课程主要是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体现自然科学的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四艺”则极少涉及。1315世纪,巴黎大学的课程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哲学和伦理学。1618世纪,主要开设逻辑学、形而上学(笛卡尔的)、牛顿的物理学。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在1215世纪,也设四个学院,课程主要是“七艺”,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主。1617世纪,两所大学推行人文主义教育和绅士教育,课程以古希腊罗马著作为核心,强调古典人文学科的训练,培养具有智慧、谦逊、高尚和自由的绅士。1819世纪,牛津大学继续沿袭传统模式,培养学生的

20、辩论和演说能力,课程内容以古典学科为主。剑桥大学引进新知识和新学科,设置了46个教授职位和相应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生理学、历史等所有近代科学和文化知识。但一直到19世纪中期,两所大学都没有冲破传统大学模式和价值。德国到14世纪才出现大学,模仿巴黎大学建立四学院型的大学,其课程主要是“七艺”,文艺复兴后增加了人文主义课程。(二)近代大学教育近代大学是因传统大学因循守旧,不能反映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要求而应势产生。欧洲大学的近代化主要通过建立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而得以实现。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关闭了所有现存的中世纪大学及其四学院模式,成立了十几个以不同学科为基准的专门学院,即

21、大学校。表一 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国民议会设置的各种专门学科学院名称主要课程设置数学、物理纯数学、应用数学、天文学、化学、物理学伦理、政治一般伦理、文法、历史、地理、统计学、政治经济学、立法、外交文学东方语言学、希腊文学、拉丁文学、近代文学机械机械学、应用化学、制图军事基础战术、战略战术、军事行政农业农业、林业、葡萄园艺、面包制造兽医不详医学生理解剖、外科、内科制图绘图、数学、建筑、雕塑、装饰、解剖、古代艺术音乐简谱、各种乐器的演奏法由表一可见,这些新型的大学开设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文、理、工、农、医等专业和课程。拿破仑时期,法国建立帝国大学制度,把教育置于国家控制之下,所有的大学均为国立

22、,每个学区都建立学院。学院分为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培养医师、教师、法官、律师、土木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化时期,法国大学教育完成了近代化。例如,高等师范学校由过去的培养中学教师转型为科学教育的中心机构,培养科学研究人员。理学院从考试和发文凭的机构演变成进行实用科学教育和研究的机构。工学院如物理化学工学院既强调学习化学理论,又重视理论应用和实验。1826年建立的伦敦大学启动了英国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随后在纽卡斯、伯明翰、诺丁汉、利物浦等地建立了城市大学,以区别于传统大学。城市大学突破了四学院制大学模式,取消了神学院。伦敦大学除了设置了反映了时代

23、特征的自然科学和工科课程外,还非常重视人文主义课程;新建的城市大学则直接面向当地工商业发展的各行业需要,设置工商农业等专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不过到20世纪初,新大学为了获得大学地位渐渐与传统大学靠拢,发展人文教育和自由教育。与此相适应,传统大学也逐渐开始一些应用专业和课程,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德国,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和1737年建立的哥廷根大学被誉为德国乃至于世界高等教育史上近代大学的开端。而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学则开启了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它不仅影响了德国其他大学,而且影响了世界各地大学的发展模式。这三所近代大学,在形式上保留了传统大学的四学院制,但在大学办学价值取向和课程设

24、置上进行了具有革命性的改革。前两所大学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首先,把哲学院(或称文学院)由低级预备学院提高到与其他三学院相等的地位;其次,大大扩展了四个学院的课程,包括心理学、自然法、政治学、物理学、自然历史、应用数学、历史、现代语言、地理、德国法、欧洲宪法等;最后,提出教学与研究自由的原则。柏林大学在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比前两所大学更为创造性的改革。一是把哲学院提高到过去神学院那样高于其他学院的地位,将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哲学作为一切知识和学科的根本和评价标准,并开设尽可能广泛的各类课程;二是提出大学负有研究的责任,设置“习明纳”(Seminar)和研究所,培养学生的对

25、真理的探求精神和研究能力、方法。(见表二,P140)此后,柏林大学大学成为德国其他大学的样板,但是由于其注重人文和自然科学理论教育与研究,拒绝技术教育,也催生出了德国另外一种大学形式即工科大学的出现,开设服务于工业和企业的专业和课程,并设置研究所进行应用性研究,适应了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表二 18101909年柏林大学哲学研究所和研究班(a)理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物理学研究所天文计算研究所工业技术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气象学研究所数学研讨班地理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计算研讨训练班矿物学、石油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植物学研究所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药物学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动物学研究所(b)文

26、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语言研讨班国家、统计学研讨班哲学研讨班古代史研究所拉丁语研讨班印度学研讨班日耳曼研究所英国语言研讨班东欧研讨班东方语言研讨班历史、地理研讨班音乐史研讨班历史学研讨班心理学研究所(c)医学学 科学 科学 科解剖学研究所病理学研究所X光线近代生物实验室药物学研究所解剖、生物研究所生物实验室生理学研究所卫生学研究所(d)神学和法学学科(神学系)学科(法律系)神学研讨班法学研讨班基督教考古研讨班德国法研讨班圣经解释学研讨班犯罪学研讨班美国的近代大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当时美国大学效仿德国大学改革,建立了一批研究型大学,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代表,全面引进德国大学的做法,强调纯粹的

27、科学研究。与此同时,随着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在美国还出现了一批增地学院和州立大学,强调大学应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注重培养当地社会发展所需的实用性人才,并开展与工农业发展相关的实验室研究项目。在课程上,以当时成立的康奈尔大学为例,教授内容从文学名著到自然科学,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无一不包,以实现“办成一所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任何学科教育的学校”的目标。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期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的建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维新变法。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7月3日,光绪批准了由梁

28、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曾出任多国公使的许景澄和长期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分别出任中学和西学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1898年9月百日维新失败后,京师大学堂举步维艰,于1900年8月3日被下令停办。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并于同年12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各个方面开始步入正轨。大学堂首先举办速成科和预备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后者即是今天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l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

29、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全面借鉴德国大学模式,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办学方针,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科为重点的综合大学,将商科并入法科、工科归并北洋大学,并于1919年改门为系,全校设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哲学、史学、国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教育学等系。1917年底,创办文、理、法科研究所,招收研究生,1921年改组开办研究所国学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三)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上述历史梳理,这一时期大学教育

30、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 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型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2) 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3) 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确保其优越的素质;(4) 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预,尤其是来自宗教或政治的束缚或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Tertiary Educatio

31、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建立了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如德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立的高等专科大学,法国于60年代中期成立的技术学院等。这些机构之间虽然有着很多的差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密切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鲜明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社会的急剧变迁迫使高等教育改变自己的性质,以纯学术研究为核心的大学已不能再独占高等教育的园地,专业的、技术的、师范的教育机构均侪身于高等教育之列,各有其目标。高等教育由少数人的教育逐渐转变为多数人的 (Mass ),甚至全民的 (Universal ) 教育。原有的大学教育概念已不能涵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现状,第三级教育概念由此应运而生,成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代名词。(一)二战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二战后,世界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社会包括高等教育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显标志就是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转变,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还是在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办学理念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国二战后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大学生数1939年是55479人,1959年增加到192128人,1977年发展为837776人。法国现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20多万人。高等院校可分为四类,即:综合大学、高等专业学院、工程学院大学和一些高级技师学校。前两种高校提供的是大学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