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2016.7.5一、名词解释题1.戏曲: 原指 戏中之曲 ,为一种 韵文样式 ,又称“剧曲” ,后人用此专指 中国传统戏剧剧 本,是一种综合运用 曲词、念白和科介 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 南戏、 杂剧和传奇 。二十 世纪初, 王国维 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 是敷衍一个故事 ;其二是 代言体 。也注意到其 综合性 的特点,即 ?以歌舞演故事也? ,点明 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2.元杂剧:
2、又称 北杂剧 ,是在 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 点:由 ?四折一楔子? 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 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 第一折前交代剧情 ,起 ?序幕? 的作用;在 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 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 只用宾白 。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 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 黄金时代。代表作家作品有: 白朴的墙头马上 、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 又称 ?永嘉杂剧? 、?南词? 、?南曲戏文? 。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 东南地区广
3、泛流行。 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 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 戏剧样式, 也成为 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艺术特点: 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用 南 方方音 演唱,音乐采取 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 ,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 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 张协状元 是今存南戏 最早 的一种,其他的代表 作品还有:号称 ?荆刘拜杀? 四大传奇的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杀狗记以及 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 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 ,是 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其名最 早见于明初 朱有燉 诚斋乐府 。散曲的分为 小令、 套数 两种形式。 散曲
4、的特点主要有: 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 。作为一种起源 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 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成 为当时极为流行的 雅俗共赏 的新诗体。代表作家作品有: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 秋 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 。5.台阁体: 指 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 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 代表文人是 杨士 奇、杨荣、杨溥 ,皆为台阁重臣。风格上以 平正典丽 为本, 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 ,讲 究诗的 声律辞采之美 ,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是 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 ;题材上以 应 制、题赠、酬应 为主,“
5、颂圣德,歌太平” ,内容空洞贫乏 ,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影 响:萎弱冗沓的文风 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 革除其流弊的呼声 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 冲击 之下,台阁体逐渐 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6.章回体: 在 宋元长篇讲史话本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其形成与讲史有直接关系,是中国古 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特点是: 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 连接;段落整齐。 【 文体特征: 艺术特征 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 述故事基本上是诉诸听觉, 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 可叙述性 。形式特征 章回小说在形式上采用 散韵结合的方式 ,保留
6、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 散文是主体,韵文 是过渡 。叙事特征 在叙述方面, 它很注意 说与听的关系 。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 有一个 入话。二是注意保存 讲说的痕迹。 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 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 ?卖 关子?、吊胃口的手法, 在情节的 关键之处戛然而止 ,以调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 】 一般分为 五种类型 :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英雄型、世情型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 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评价: 为长篇小说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可 靠的叙述方式 ,有利于小说的发展与繁荣。7.前七子: 指 明代弘治至正德年间的七位诗人 ,其中以 李梦阳、何景明 为主要
7、代表。主 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守古而尺尺寸寸之? ; 反对粉饰现实的台阁体 。创作上以 模仿 古人为能 ,缺乏个人独创 。题材上除反映时政外,也关注到庶民生活甚至下层的市井人物, 反映出其文学观念 由雅向俗 转变的特征, 散发出强烈的 庶民化气息 。评价: 在复古的旗帜 下,努力为文学寻求一席独立之地位,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 冲破?台阁体 ?文风的统治地位 有积极意义; 但是,前七子从复古入手来改变文学现状的态度也包含着 弊端 ,表现为过多地注 重古人诗文法度格调 ,束缚 了创作 思维 ,影响作品中作家情感的自由充分地表达。8.后七子: 指明代中期的七位诗人 ,其中 以李攀龙、
8、王世贞 为代表。主张 ?文须西汉, 诗须盛唐, 大历以后书勿读? ;对法度和格调 的讲究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表达出 反对重 ?理? 轻?辞? 的文学态度。评价: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在明中期文坛掀起一场波澜,其中 激进与保守交错,创新与蹈袭 相杂,显示了这股文学思潮自身的 复杂性 :一方面在复古的旗帜下, 努力为文学寻求一席独立之地位, 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 冲破?台阁体? 文风 的统治 地位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其 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 ,过多地注重古人诗文法 度格调,束缚了创作思维,因而 缺乏情感真实 。9.唐宋派: 指 明代嘉靖年间 文坛中以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为代表
9、的散文创作流 派。该派 将李梦阳、何景明 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 反拨的对象 , 提倡唐宋文风 ,主 张?文从字顺? 、?文以明道? ,因而其文学作品 注重抒情性 ,多表现作者的 真实感受 ,富于 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评价:该派反对前后七子所推崇的“佶屈 聱牙”文风,对当时的文坛有着一定的影响。10.公安派: 指 明代万历年间 ,以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 因其籍贯湖北公安,故名。文学主张: 一是反对剿袭,提倡通变;二是独抒性灵,不拘 格套;三是推重民歌小说,倡导通俗文学 。艺术特色:写诗 冲口而出,浅易率直 ,宁取 俚俗,不为陈套,因而
10、呈现 清新洒脱 的艺术风格。影响: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 ?一扫 王、李云雾? ,游记、尺牍、小品颇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表现出 一种开放的心态; 但是, 有些作品由于过于率直浅俗而 丧失了应有的美感 ,且在一定程度上 其主张的 理论意义超过了他们的创作实践 。11.竟陵派: 指 明代末期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因其籍贯为湖北竟陵,故名。文学主张: 提倡抒写 ?性灵? ,反对格套,既批判复古派的千篇一律,又批评公安派之末 流俚僻的毛病,追求一种 ?幽深孤峭 ?的文风。 编选诗归 (单行称古诗归 、唐诗归)评价:在重视自我精神的表现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二者审美趣味不
11、同,竟陵派更 注重表现一种 内敛的心态 ,故 诗文生涩拗折、色彩阴暗 ,呈现出一种 主观性强、偏重心理 感觉的气息 ,因而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 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12.晚明小品文: 小品,原指节略本佛经,后世所称之小品文多指一种特定文体 , 体裁、题材多样 ,可为书信、序跋、铭赞、传记、游记、杂感等等。晚明小品散文,是传统散文的 一个发展,是 公安、竟陵文学革新的直接产物 。代表作家作品有: 袁宏道的高梁桥游 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西湖七月半 。艺术特色: 一是玲珑剔透,自然清新 ; 二 是通俗朴素 ;三是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小而活泼生动,小而奇曲隽永,小而雅有情趣
12、。 评价:小品文是 公安、竟陵文学主张的产物 ,体现了他们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的创 作理论, 在晚明文坛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 时代特色 ,堪称晚明散 文的典范。13.性灵诗派: 指 清代乾隆年间 以袁枚 为代表的诗派,因其在文学主张方面提倡 ?独抒性灵?,故名。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 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该派 继承了晚明以来的主情传 统,生动清新,富有个性,甚至放言无忌,敢于冲破传统观念 ,显示挑战世俗精神和不凡 胆识;文学史观上 主张文学进化,是对清代以来占据强大权威的道统文学观的挑战 ,为 冲 破桐城派一统天下 作出了应有的 努力 。代表作品有 袁枚的随园记
13、、策秀才文五道 , 沈复的浮生六记 、钱大昕的弈喻 等。14.桐城派: 指 清代中期 以 方苞、刘大櫆、姚鼐 为代表的一个 重要散文流派 ,因其籍贯皆 为安徽桐城,故名。代表作家作品有 方苞的狱中杂记 、刘大櫆的游晋祠记 、姚鼐 的登泰山记 。文学主张:一是 为文须有?义法? ,即?言有物? 、?言有序? ;二是 为文 须内容醇正,文辞凝练 ?雅洁? 。评价:桐城派散文理论以 程朱理学 为思想根基,以 ?义 法? 为创作基础,以 为清王朝政权服务 为目的,以 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 的古文为楷模, 因而在 文章体制和作法 上极为 系统化 ,遂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影响后世深远 。15.神
14、韵说: 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 ?妙悟说 ?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 所在,提出了“神韵说” 。所谓“神韵说” ,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 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 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 从而更加 强调诗歌 排闲解愁 的消遣 娱乐功能 。竭力 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16.才子佳人小说: 是 在金瓶梅等 ?人情小说 ?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风格的古代 白话小说 ,盛行于 明末至清代中期 ,蔚为大宗。 题材上基本一致 ,多为 青年男女爱情婚 恋 ,情节模式多为: 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 ;并且 题目在形式上 多为主
15、人公名字 的组合。创作倾向上 主张存情去 欲。代表作品有 玉娇梨、平山冷燕 、 好逑传 等。评价:清初才子佳人小说 将晚明世情小说的纷繁世界转向文人、淑女一 角,文人们的 风流韵事变为 求偶择婚的 庄语 反映了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具有 ?顺乎情而不悖乎礼? 的思想特征。但是也存在 公式化的情节结构、概念化的人物形象的艺术缺陷 , 故?千部共出一套? 实为确评。总之,这种倾向一方面是对明末主情思潮的修正,另一方面 又对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 正反两方的经验 。17.“剪灯系列 ”:明洪武年间 ,瞿佑编创剪灯新话 ,嗣后有李桢剪灯余话 、邵景詹 觅灯因话 。内容多为胭粉灵怪故事 ,有 歌颂男女自由爱情
16、 ,也有宣扬封建道德 成分; 形式 上韵散相间、骈散相间 。它们的出现上 使传奇小说重新振兴 ,也 为聊斋志异 的 出现作了 铺垫 。二、论述题1.试述南戏与杂剧的不同。1)杂剧 的基本体制是四折一楔子 ,篇幅比较紧凑,情节比较集中 ;南戏没有固定的出数, 长短自由 ,如琵琶记分四十二出。2)杂剧一般由 一人【正旦或正末 】独唱;南戏不是一人独唱, 各种角色都可以唱 ,也可以 对唱、合唱。3)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之中不限用同一个宫调,可以换韵。4) 杂剧的题目正名在剧本末 ;南戏的题目在剧本前面 ; 南戏在正戏之前,先由副末报告剧 情概况 【明人一般称之为 ?开场? 】,从
17、第二出起 才是 正戏 ;杂剧没有开场 。杂剧无下场诗, 南戏出末有下场诗 。5)杂剧的音乐 主要是 在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 的;南戏则是在东南沿海民歌的基础上形成 的, 另外还 吸收了一些宋代流行词体歌曲 。风格上杂剧高亢 ,表现出威武豪放的气概; 南戏轻 柔婉转 ,宜于演唱情意绵绵的故事。2.试述董西厢的贡献。1 )是 今存宋金诸宫调中最完整的作品 ,标志着那个时代民间文艺的最高水平。 董西厢将元稹所著之 莺莺传 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使人物形象 【成功地塑造了两组有着复杂联系 而又互相对立的人物形象, 对他们从外貌到内心都作了刻画, 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特别是将 红娘这一个居于奴婢地位的少女形
18、象写得富有光采,尤为难得。 】 与情节发展趋于完整 ,揭 露了 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的不得人心 ,歌颂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斗争, 凸显了反封 建的价值。2)结构宏伟。董西厢 以爱情发展为主线 ,用 交叉描写 男女主人公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在 相爱过程中的性格发展,同时 巧妙而自然地穿插其他人物的活动 。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 中采用了夸张、比喻、烘托、倒叙等种种表现手法, 心理描写也相当细腻 ,因而能在平常生 活的细节描写中获得不平常的效果。3 )董西厢 有说有唱,曲多白少,语言优美 。作者植根于民间文艺,吸取诗词中富有表 现力的词汇,把它 和民间口语熔为一炉,形成为一种朴实浑成的风格 。4)充分
19、 发挥了诸宫调说和唱相辅相成的特点 ,将 叙事与抒情 结合起来,既曲尽其妙的叙述 了男女主人公波澜起伏、好事多磨的恋爱故事 ,又深刻地描画出 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 动。5)所用之 语言既不太深,又不太俗 ,呈现出质朴奇俊的独特风格, 影响 了后世 王实甫西 厢记 创作的语言风格。3.试述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 思想内容方面 :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的主题思想和莺莺最后悲惨的结局 ,将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 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并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得 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 这一改动,使剧本呈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凸显了 ?愿普天下 有情人都成眷属 ?的主题思想。
20、因之,“西厢记天下夺魁”实为确评。2)体制方面: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模式 , 避免了 一些由于剧本短小而造成的 剧情简单化和模式化 的缺点。 以五本二十一折的宏大体制 ,并且几乎 每一本 都有属于 自己的高潮 【 如第一本 张 君瑞闹道场 ,就是以第四折为其高潮的。在这一折中,作家以像魔杖似的笔,对莺莺的美 貌、众僧的颠倒作了非常出色的描写,使大家感到张生之爱莺莺, 完全是应当的。 这就为整 个故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演绎了崔张二人的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场的通例 。【 如第一本第四折, 张生唱了许多首词后, 【锦上花】 一曲 由莺莺唱,【幺篇】由红娘唱。 】3)人物塑
21、造方面: 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画 。作品不仅以 抒情的词曲 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且说白也常常 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充分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 如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折中写张生在佛殿 撞见莺莺 ,猛然惊乎: ?我死也! ? 这三个字,活画出他 魂飞魄散 的 情态。】除了以长于抒情的词曲和富于表现力的宾白进行正面描写内心活动之外,作品的侧面描 写也比较成功 ,使人物形象得到 立体化的展现 。【 如 ?张生跳墙? 这一行为的生动描写,显 示出了张生在爱情的驱动下痴迷冒失的性格特征,惟妙惟肖。 】4)语言艺术方面:善于 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 ,适当 融入前人的诗词佳句 ,熔铸成自然而华
22、美的曲词, 表现了特定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 形成了一种 既明白通 畅又清丽华美的 语言风格。【如张 君瑞害相思一折中的 【小梁州】 写道:?他为你梦里成双觉后单,废寝忘食。罗衣不耐五 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剧中 唱词具有浓郁的诗意 ,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力, 使人感受到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缠绵之 情, 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共鸣。 【长亭送别一折最能体现这方面的特色。如【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一曲里, 作者用几个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 衬托出离人的悲伤情绪, 便把读者引向富有 诗情画意的情境里。 】4.试述马致远天净沙
23、 秋思的艺术特色。1)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在情景交融 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2)使用众多 密集的意象 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 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3)善于加工提炼, 用极其简练的 白描手法 ,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将断肠人游 子置于冷落黯淡的羁旅荒郊图之中,表现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情思。 】5.试述琵琶记的艺术特色。1)善于 多角度刻画人物心理 。琵琶记中塑造出了 蔡伯喈软弱的性格和复杂的心理 ,同 时又刻画出 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的性格形象 。
24、2)戏剧结构别具匠心,采用 双线交错 的手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 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既集中笔力写蔡伯喈在荣华富贵的罗网中辗转无奈, 又酣畅地写赵 五娘饥寒交迫, 陷入绝境, 比较广阔地展示出生活画面 。在关目安排上, 特别注意让两条线 索交叉进行, 让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衔接, 形成强烈的反差 【 如前边写蔡伯喈中秋赏月, ?长 空万里,见婵娟可爱? ,后边接着写赵五娘剪发买葬、罗裙包土埋葬公婆后,背着琵琶上京 寻夫 】,使观众 加深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认识 。这些巧妙的安排,有助于加强整部戏的 悲剧气氛,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3)熟练 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以配合人物
25、的处境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朴素 ,蔡伯喈一线, 辞藻华丽 ,表面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 系。另外, 语言亦富于动作性 ,不少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结合,成为 蕴味深厚的潜台 词。【如?琴诉荷池 ?一出,演蔡伯喈弹错了曲调借新弦、旧弦暗示旧妇与新妇,对白中话 中有话,细腻地传达出他们的性格以及在规定情景中的神态。 】6.举例说明三国演义中的 “ 七实三虚 ” 的特点。1)所谓“七实三虚” ,是指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的史料处理原则。 “七分实事”是指作 品的主要框架、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从而 给人以基本
26、的历史真实感。 “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 中的精彩片段, 而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 使得小说虚实结合, 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 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2)艺术虚构的三种方式:1一是正史所无、纯属虚构的情节。 在诸葛亮的有关故事中, 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七星 坛借东风、柴桑祭吊周瑜皆于史无征 ;失街亭虽为史事,空城计却属虚无。在关羽故事中, “暂归曹操”是实, “秉烛达旦” 、?过五关斩六将? 、?华容道义释曹操 ”为虚。此外,最为 著名的“桃园结义” ,则更属 子虚乌有 。这些虚构的故事,在刻画人物方面,皆属精妙之笔, 因而引人入胜,流传最
27、广。2二是正史记载简略, 三国演义 又加夸张与渲染。 如刘备之访孔明 ,三国志 只云:“先 主诣亮,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乃据“三往”二字,敷衍为曲折跌宕的“三顾茅庐” 故事。三国志有建兴三年诸葛亮 ?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的记载,裴注所引汉晋春秋 对此事只略有补充, 三国演义却因此衍成颇富戏剧色彩的 ?七擒七纵? 的故事。三国演 义绝大多数情节,皆属此类。三是把正史所记某人之事, 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如三国志先主传载: “(先主 )除 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裴注所引典略 ,记 载更为详切。但在三国演义 , 鞭鞑督邮者变为张飞,且敷衍设色,描绘得有
28、声有色。 之所以如此,乃在于这类行为,有损于刘备的宽厚形象,却更符合张飞的暴烈性格。又如三 国志孙破虏传载, 孙坚 ?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但在三国演义里,却 变为 关羽 ?温酒斩华雄? 。 之所以如此,亦意在表现关羽的英勇豪迈,武艺绝伦,讽刺袁绍、袁 术的狭隘和偏见。3)三国演义的事件主干, “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自然无悖于史实。其调 动多种艺术手段,敷衍情节,刻画人物,则属虚构的成分。7.试述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1)在 创作题材上 ,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 金瓶梅之前,中国古代小说四种类型中其它三种类型的小说典范已经相继问世, 金瓶梅的
29、出现 为世情 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旗帜 ,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2)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 金瓶梅 之前的小说, 题材决定了它们的审美取向是 正面的和理 想的事物 ,而金瓶梅则把自己的 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 。3) 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 题材的变化带来了人物塑造方法的转变。在金瓶梅之 前,所采用的是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而金瓶梅则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 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 金瓶梅巧妙地 以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为圆心 , 通过西门庆一 个家庭的际遇和内外关系的描写,对十六世纪我
30、国社会生活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 它的网 状结构,不只是网结的一面,而是 全方位的结网方式 ,可以称之为圆形网状结构。5) 口语化的市井语言。 金瓶梅继承 说书艺人的口语化传统 ,将其发扬光大。6)总的说来, 金瓶梅开始 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 为古代 小说的发展作出了 历史性的贡献 ,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8.试述西门庆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1)金瓶梅 以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等几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为中 心,对明中期后社会的黑暗、封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的丑恶、腐朽本质作了较为全面的暴 露,形象地勾勒出当时社会的 市井众生相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
31、小说反映的 金钱与权力 的交易, 以及书中主要人物 物欲横流、纵欲无度 的生活态度。这两点,正是明代后期 ?好货 ?和?好 色? 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2)西门庆是一个 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富 ,在他身上体现了 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 成的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 正是由于金钱的力量如此迅速膨胀,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 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3)然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使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 缺乏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那种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 。因此,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9.试述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1)题材 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生活化、个人化 ,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 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2)从 平常与细琐处透露体察生活涵义 、领悟人生趣味的精旨妙意,情趣盎然,耐人寻味。3)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 。在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时胸臆直露,跃然纸上。10.试述宋元话本与拟话本的重要区别。1) 拟话本虽然在形式上还保留了宋元话本中说话人讲述故事的痕迹 ,但实质上与宋元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它的主要目的 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而是向社会普通读 者提供阅读用的书面文学 。2) 宋元话本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具有浓厚的市民生活气息,情节上也简明单纯。 而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