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6.15KB ,
资源ID:92319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319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docx

1、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第五章 18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 概 述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资产阶级经过三四百年的惨淡经营,到了18世纪,一些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也空前高涨、激烈,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受当时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欧洲各国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主要思潮。它起始于英国,后来发展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国。启蒙运动在法国表现最为突出,影响最为深远,它直接导致了1789年的资产阶

2、级大革命。所谓“启蒙”,指的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偏见,用近代文化去“照亮”被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迷信和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状态,恢复“理性”的权威。但实质上,启蒙运动是一场极为深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并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提出了更鲜明、更完整的纲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高举文艺复兴的反封建、反教会的两面大旗,竭力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和社会理想,为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大喊大叫。他们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反对神权统治,用“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反

3、对扼杀个性的封建专制制度。他们用以反对封建专制的理论武器就是“理性”,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在那里,“迷信、偏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意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这些理论和主张,无疑都是“非常革命的”,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生气勃勃的战斗姿态和乐观精神。但他们并“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他们的自然观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们轻视群众,过分强调意识的力量,夸大教育的作用,对君主制存有幻想。他们宣扬的“理性”是资产阶级的“悟性”,他们向往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

4、国”。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口号,带有抽象的、空幻的、欺骗的性质。从根本上讲,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启蒙运动作为一个广泛的思想革命运动,也影响到文学的发展。因此,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产物,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它继承和发扬了人文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浓郁的战斗气息,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学。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虽不尽相同,但由于其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战斗任务决定了启蒙文学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第一,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民主性。启蒙作家往往都是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把文学看成是宣传启蒙思想

5、和参与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和战斗武器。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揭露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他们主张文学面向广大平民,注重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把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胜利者;而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了被嘲笑、批判的对象,是失败者。第二,具有强烈的政论性和哲理性。启蒙作家为宣传自己的启蒙思想,在他们的创作中,不仅真实地反映生活,具体地描绘生活,而且十分重视通过文学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和议论,力图使文学成为“道德的学校”。他们喜欢用深刻的寓意阐明自己的理想,用滔滔的雄辩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和强烈的

6、论辩色彩。但他们所塑造的人物,也因此而往往缺乏鲜明的个性,显得抽象化、概念化,成为作者思想的代言人和“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第三,具有传统的继承性和时代的创造性。启蒙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表现出自己新的特点。启蒙作家更强调真实性,他们不象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作家那样,借用传统的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注意社会问题的探讨,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来表现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塑造资产阶级的英雄典型和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时,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他们大胆摒弃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革新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样式,如哲理小说、游记体小说、冒险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

7、小说、自传体小说、教育小说、日记体小说和市民正剧等。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1. 英国文学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它的主要任务是扫除封建残余势力,全面揭露社会弊端,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鸣锣开道,摇旗呐喊。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启蒙作家们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优良传统,比较广泛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并使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臻于完善,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代表作家有: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等。但尼尔笛福(16611731)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出身平民,早年做过贩货商人,经营过窑厂,参加过1688年反查理二世的斗争。因写诗讽刺贵族和

8、教会被罚款、坐牢,1704年以后,还办过报。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生活使他获得了各种知识。他50岁以后开始写小说,以鲁滨逊飘流记最为著名。鲁滨逊飘流记(1719)是一部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作之一。作品以一名苏格兰水手航海遇险,飘流荒岛独自为生的故事为蓝本,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成。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他反对因循守旧,不安于平庸安分的小康之家的舒适生活,决心出海经商,通过冒险手段去追求个人发财致富的捷径。他在航海遇险,独自流落荒岛,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双手,依靠个人的智慧和劳动,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病魔作斗争,终于战胜了种种

9、困难,改变了生存条件,积累了财富。鲁滨逊冒险致富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坚定的事业心和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通过这一人物,作品形象地肯定了个人的力量和劳动的价值。但同时应该看到,鲁滨逊既是一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他的一切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私人占有,“为致富的希望所鼓舞”。他落难前的三次航海和最后一次远航非洲,贩运黑奴,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利赚钱,增加他的财富,扩大私人占有的范围。在荒岛上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黑人,无偿占有土人的劳动成果,使“星期五”甘心情愿做他的忠实奴仆,更是体现了资产者殖民者剥削掠夺的本性。因此,恩格斯称鲁滨逊为“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

10、,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它的真实性和具体性。作者用生动、具体、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使虚构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小说的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它虽然在艺术上还存在着叙述方式单调,人物刻划较为粗糙,形象不够丰满等缺陷,但它开辟了英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约拿旦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启蒙文学中最杰出的讽刺作家,激进民主派的代表,他的小说、散文、诗歌和书简是英国18世纪社会的一幅色彩鲜明的讽刺画。代表作是长篇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17211726)。全书共4卷,记叙外科医生格列佛乘船飘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等几个幻想国家的故

11、事。作者说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在于“教导世人而不是取悦于人”,可见长篇的启蒙性质。这部作品从表面上看是一部幻想非常丰富,非常诙谐有趣的儿童读物;然而从本质上看,乃是一部非常富于战斗性的讽刺作品 。小说通过格列佛的亲身遭遇及所见所闻,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现实,有力地讽刺、嘲笑、抨击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腐败政治、虚伪法律、党派斗争、不义战争以及种种社会弊端,同时还通过对“大人国”“慧 国”理想境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追求。格列佛游记把艺术虚构与现实描写巧妙结合,把夸张、对比、反语、影射等多种讽刺手法融为一体,既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表现出高度的讽刺技巧和

12、巨大的艺术魅力。亨利菲尔丁(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中富有民主倾向的一位作家。他出身破落贵族家庭,一生受着疾病、贫穷和家庭纠纷这一切人世痛苦的折磨。最初在贵族的伊顿学校受教育,1728年进入荷兰莱顿大学学习语言,1730年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回国。此后的整个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靠自己的一双手劳动”,即在艰苦紧张的创作中度过的。菲尔丁的创作生活是从戏剧开始的。从17281737年10年间,共写出25个剧本,大胆地抨击当代社会上的一切罪恶现象。40年代以后,完成了几部颇有社会影响的长篇小说,用人性论、抽象道德观、揭露批判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拜金主义和道德堕落,并对中、下层人民

13、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其代表作是汤姆琼斯汤姆琼斯(1749)标志着18世纪英国小说发展的最高成就,就其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位作家。这部小说是作家观察和思考所得的全部丰富经验的结晶。全书共分18卷,兼有家庭小说、游记小说和冒险小说的内容和特点。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琼斯是一个弃儿,乡绅奥尔华绥把他收为养子,让他和外甥布力菲一起受家庭教师的教育。琼斯心地善良,布力菲则诡计多端。后来琼斯爱上了乡坤的女儿苏菲亚,为布力菲所嫉恨,便在奥尔华绥面前诋毁琼斯,终致琼斯被主人赶出家门而到处流浪。后到了伦敦,被一贵妇所纠缠,落入圈套,并因打伤一个流氓而入狱。苏菲亚不愿听从父命嫁给布力菲,也带着

14、侍女到伦敦寻找琼斯,几次险遭坏人暗算。但几经周折,琼斯和苏菲亚终于苦尽甘来,结为夫妻。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和流浪生活的描写,广泛地反映了英国18世纪的社会生活,对英国贵族阶级的虚伪欺诈,道德堕落以及门第观念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对青年男女追求以纯洁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和平民阶级诚实正直的美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美,表现出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小说内容丰富复杂,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多变而结构完整,布局精巧严密,创立了近代小说的完备形式,被誉为“小说中的伊利亚特”。18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感伤主义。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是贬抑理

15、性,崇尚感情,强调主观性,塑造多愁善感的人物,突出人物的不幸与痛苦,表现哀怨和忧伤的感情,追求新奇的表现形式和幽默和情趣。其代表作家是斯特恩(17131768)和哥尔特斯密斯(17301774)。感伤主义这一名称就是来自斯特恩的代表作感伤旅行(1768)。感伤主义曾流传到法、德、俄等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流派的形成作了准备。2. 法国文学18世纪的法国,封建王朝腐朽透顶,资产阶级日益壮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终于导致了震惊世界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在大革命前长期激烈的斗争中,法国产生了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不仅积极著书立说,为资产阶

16、级夺取政权提供理论依据,大造革命舆论,而且自觉地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直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在法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哲理小说,其代表作家有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等。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以启蒙思想为武器,坚持不懈地同封建王权和天主教会展开斗争,主张君主立宪制和自然神论,因而多次受迫害被捕入狱。他学识渊博,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被誉为“思想界的泰斗”和“科学与艺术共和国的无冕国王”。在文学创作方面,伏尔泰以悲剧诗人和史诗诗人闻名于世,但倾向性最鲜明、战斗性最强、价值最高的还是

17、他的哲理小说。所谓哲理小说,就是以阐明某种哲理为目的的小说,它是适应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和任务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经伏尔泰之手,这种文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它的战斗作用,并成了法国启蒙文学作家手中的有力武器。伏尔泰写过26部哲理小说,著名的有查第格(1747)、老实人(1759)和天真汉(1759)等。老实人是他的哲理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主人公老实人是一个男爵的养子,开初,他十分相信家庭教师、乐观主义者邦葛罗斯的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和男爵的女儿自由恋爱,却被男爵赶出家门。他到处流浪,遭到无数打击,险些丧命。家庭教师邦葛罗斯所看的也到处是战乱

18、、苦役、火刑和抢劫,自己也很不幸,他染上了脏病,烂掉半截鼻子,后来又被宗教裁判所施以火刑,险些被烧死。最后老实人和他的爱人与邦葛罗斯在海地团聚。作品通过老实人及其老师的经历,彻底否定了“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信条,揭露了专制统治和教会的罪行,足以引起人们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不满,启发人民的革命要求。作者在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盲目乐观的同时,还怀有对未来社会的乐观信念,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黄金国”。在那里,黄金遍地,科学昌明,在贤明君主的统治下,没有牢狱,没有压迫,人人丰衣足食,一派自由、平等、博爱的升平景象。这就是启蒙者“理性王国”的理想模式。它虽然是乌托邦式的,但对于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激发人

19、们的反封建热情,无疑具有积极作用。老实人以丰富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来说明哲理,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小说充分发挥作者的特长,运用嘲笑揶揄、嘻笑怒骂的手法来达到讽刺的目的,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唯物主义和战斗的无神论的杰出代表,著名的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他是18世纪卓越的哲学家、艺术家、戏剧家和小说家,也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艺术理论体现了启蒙主义艺术理论的最高成就。在文学创作上,他的主要贡献是三部哲理小说,即修女(1760)、宿命论者雅克(1773)和拉摩的侄儿(1762)。后者是他的代表作。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哲理小说

20、。狄德罗在小说中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简洁、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愤世疾俗、富有才华,但又寡廉鲜耻、自甘堕落的资产阶级无形文人的复杂形象。主人公是当时一位名叫拉摩的音乐家的侄儿,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具有深刻的思想见解,但穷困潦倒,常常充当富人之家的食客。为了达到享乐的目的,一点不顾廉耻,他虽然认识到自己生活的肮脏,诅咒自己“不识羞耻”,“是一个极端的无赖”、“可怜虫”和“骗子”,但又不能自拔,继续过着卑污的生活。拉摩的侄儿是时代的产物,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扭曲了他的性格。作品正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控诉了那个畸形社会现存制度的极不合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毒害人、腐蚀人的罪恶本质

21、。拉摩的侄儿自始至终通过“侄儿”和“我”的对话进行论争,在激烈的论争中展示人物的复杂性格,揭示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恩格斯称它是“辩证法的杰作”。马克思也认为它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领袖。他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从小丧母,寄人篱下。自14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仆人、秘书、教师等职,进过宗教收容所。由于他的不幸遭遇,使他没能受到多少正规的学校教育,广阔的社会成为他学习的课堂。他靠自学而获得广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49年,卢梭应第戎学院的征文论科学与艺术 中选而崭露头角,蜚声法国,博得世界声誉。几年后

22、又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从而奠定了他在欧洲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两部作品和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一起,被公认是卢梭三部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卢梭在这些著作中,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民权等民主思想。这些思想观点,顺应历史发展,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行动纲领。卢梭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三部各具特色的小说:新爱洛绮斯(1761)、爱弥尔(1762)和忏悔录(1778)。爱弥尔是一部探讨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主要描写爱弥尔从出生到结婚及其所受教育的过程。卢梭从他的“返回自然”的哲学思想出发,认为教育要顺乎天性、合乎自然,使儿童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

23、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小说中,他还对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教育态度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忏悔录是卢梭受迫害的流亡年月写成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它记录了作者从出生到1766年五十余年的生活经历。作者对“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的社会进行了愤怒的揭露。小说名为“忏悔”,实际是自我剖白,为自己辩护,作者自信要比那些攻击他的大人先生们高尚得多,纯洁得多,诚实得多。自称“我以同样的坦率,讲述我的美德与罪过完全按本来面目把自己表现出来。”作品语言雄辩,感情真挚,文笔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欧洲传记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爱洛绮斯是卢梭文学成

24、就较高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小说以12世纪青年女子爱洛绮斯与其老师阿贝拉尔相爱的故事为题,展现了一幕当代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小说主人公朱丽是一个贵族小姐,他和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真心相爱,一往深情。但朱丽的父亲是一个等级偏见很深的贵族,他反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出身低微的家庭教师而强迫也与贵族服尔玛成婚。婚后朱丽虽成了贵族之家的贤妻良母,但仍不忘旧情,便主动向丈夫坦白了她与圣普乐的恋爱经过,得到服尔玛的信任,便又请回圣普乐作她女儿的家庭教师。朱丽和圣普乐朝夕相见,但不能倾吐衷肠,彼此都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一直处于理智和感情的矛盾之中。最后朱丽因偶然原因死去。卢梭对这个恋爱悲剧倾注了全部同情,在他笔下

25、,圣普乐是一个品学兼优、才貌俱佳的有为青年,朱丽是一个心地善良、温柔娴淑的妙龄少女。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纯洁、合乎自然、合乎道德的,既没有金钱势力的霉臭,也不受邪恶淫乱的玷污,有的只是真心诚意,志同道合。但是,他们这种自然而纯真的爱情,不仅得不到朱丽父亲的允许和社会的承认,反而遭到无情的扼杀,造成两人感情上的极度痛苦,以至酿成悲剧。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描写了“自然道德与陷入偏见的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指出封建等级制度是扼杀人类天性、造成男女婚姻不幸的根源。作者直露锋芒,无视封建门第观念,把纯真的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优美感情来讴歌,表现了启蒙思想家昂扬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26、新爱洛绮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是注意感情因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卢梭一反古典主义的理性说教,把表现感情提高到重要地位。作品采用书信体,让主人公尽情倾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心灵深处的创伤与痛苦,并把恋人之间的离愁别绪、悲伤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哀婉动人,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情调。二是自然风光的描写在作品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小说的地域自然背景以瑞士湖和卫伟名山为主体,其风景优美,气势雄壮。在作者的笔下,雄奇的群峰、奔腾的河流、晴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柔和的月色、芬芳的草地,构成了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令人陶醉。作者还巧妙地把优美的自然风景与主人公凄楚悲凉的心境相互映衬,收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人心魄的艺术效

27、果。由于卢梭在他的小说中突出地表现了崇尚“自我”,以情感人和热爱自然等特点,因而为法国文学带来新的因素,尤其是对本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 德国文学18世纪的德国,仍是诸侯割剧,国内四分五裂,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贫困异常。资产阶级力量虽有所发展,但仍然软弱无力。这样的政治形势也就决定了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进行一次革命,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的统一,从而发展资本主义。在创建统一的民族戏剧和民族文化方面,莱辛(17291781)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毕生喜爱戏剧,同时也从事美学

28、研究。他以自己的美学理论,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为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的美学理论著作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1766),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画与诗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17671769),从理论上否定了古典主义文学僵死的教条和一系列清规戒律,要求戏剧反映当代德国现实,提倡写自己的“民族戏剧”,即市民剧。主张舞台要表现中产阶级,强调戏剧要用道德行为和崇高的思想感情来感动观众。这部论著是德国戏剧理论的重要文献。莱辛写有一系列优秀的剧本,代表作是他的一部“市民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意大利,赫托勒公爵看上了上校沃多雅多之女爱米丽雅,便抛弃情妇,

29、千方百计引诱她。但未能达到目的。于是施展诡计,在爱米丽雅结婚那天,公爵买通一伙人假扮“强盗”杀死新郎,并将爱米丽雅劫至行宫中,企图霸占她。沃多雅多及时赶到,杀死女儿,保全了她的贞操。剧本对德国专制君主的荒淫暴虐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强烈的控诉。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软弱性。这部剧作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到了七十年代,在德国启蒙思想运动的基础上又发生了“狂飚突进”运动。它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飚突进(1776)而得名。“狂飚突进”运动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对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要求。这次运动充分肯

30、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强调“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反抗情绪。它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了强烈影响。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没有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又由于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所以也未能持久,到八十年代中期便告衰落。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席勒(17591805)是18世纪德国的杰出诗人和戏剧家。他与歌德一起把德国的古典文学推向高峰,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出身医生家庭,曾学过法律和医学。在他青年时期,受“狂飚突进”运动精神的影响,写出了成名作强盗(1780),表现了反封建、反专制的思想。作者在剧本

31、的扉页上公开写上“打倒暴君”的口号,引用了古希腊名医希波拉特斯的名言:“药不能治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突出了反对专制暴政的主题,表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所以恩格斯说这部剧作“歌颂了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阴谋与爱情(1784)是席勒的代表作。它是作者以激烈的反封建的“狂飚突进”精神抨击18世纪德国“鄙陋”现实的伟大剧作。恩格斯称赞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剧中故事发生在符腾堡小公国,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穷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并准备与她结婚。瓦尔特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和讨好公爵,强令儿子与被公爵遗弃的情妇米尔佛特夫人结婚,斐迪南坚决不从,对露伊斯深爱不移

32、。宰相秘书伍尔牧,早想占有露伊斯,便与瓦尔特合谋,制造借口秘密逮捕了露伊斯的父亲,并要挟露伊斯给宫廷侍卫长写一封假情书,作为释放她父亲的交换条件,露伊斯被迫照办后,伍尔牧拿着这封假情书,故意让它掉到斐迪南手中。斐迪南妒恨交加,失望之余,决意毒死露伊斯,自己也服毒自杀。露伊斯临终前道出了真情,斐迪南后悔莫及。剧本通过贵族阶级与市民阶级两大集团的尖锐对立和一对情人的恋爱悲剧的描写,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充分揭露了宫廷贵族的阴险、狠毒和争权夺利的丑行,热情宣扬了市民阶级的思想与道德,表达了他们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同时也反映出德国市民阶级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无能为力的悲愤情绪,整部剧作带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在剧中,作者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深为读者称道。露伊斯是德国市民阶级中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女性。她聪明美丽,正直善良,感情炽烈,不畏权势,有胆有识。她爱上斐迪南,并非要“高攀”名门,而是建立在渴望自由、平等这一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的,纯属真挚的爱情。正由于此,当封建恶势力压到她和斐迪南头上,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