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724.77KB ,
资源ID:92232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232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检测16.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检测16.docx

1、高中生物检测16生物检测 (90分钟 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滚动单独考查)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A.GC变为T=A B.A=T变为CG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2.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

2、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3.(2012黄山模拟)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 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如果环境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4.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

3、内的能量之和C.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5.(滚动单独考查)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会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属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脂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6.(滚动交汇考查)下列四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变化情况与图中走势一定不相

4、符的是( )选项横坐标纵坐标A温度或pH酶活性B生长素浓度根生长情况C时间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D杀虫剂使用次数害虫的种群密度7.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8.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若D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将会增大D.E和

5、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9.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10.将具有竞争关系的甲、乙两种水生动物,共同培养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a所示;而共同培养在有一定铜浓度的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J”型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S”型增长B.

6、乙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S”型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J”型增长C.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将发生改变D.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保持稳定不变11.(2012巢湖模拟)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现在我国农村正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12.如图A、B、C分

7、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200 m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13.我国一些农产品因为农药、化肥残留较高而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禁止进口,“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突破“绿

8、色壁垒”的是( )A.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使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延长B.普及推广生物防治,大量引入害虫的天敌C.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高品质的绿色产品D.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农作物14.(2012吉林模拟)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 )A. B. C. D.15. (2012黄山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16.(2012阜阳

9、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产者的物质合成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7.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18.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

10、。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关山崩形成的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集群一般是( )A.个体体型比较大,且环境适应性较强的类型B.个体体型比较小,且环境适应性较弱的类型C.地衣首先在土石堆上定居D.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且通常以种子繁殖19.线虫与昆虫病原体可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寄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昆虫,最后线虫以分解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C.同一寄主可同时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20.“冬天已经来了,

11、春天还会远吗?”在人们期盼的春天提前到来的时候,许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开始出现生殖发育等不同步地危险变化。如图所示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出现的一些现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生物的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B.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主要是气温上升C.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可造成鸟的数量增多D.全球变暖可使生物多样性减少21.(2012合肥模拟)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C.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D.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22.某生物兴趣小组

12、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小鱼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第卷(非选择题 共56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6分)23.(14分)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

13、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该污染物通过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_。(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

14、分为:蛋白胨、_、NaCl、H2O和琼脂。24.(16分)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类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_。(2)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_所示。(3)该鱼塘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_。(4)如图是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

15、03 kJ/m2a)。请据图分析:图中c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25.(16分)(滚动交汇考查)2010年在“坎昆气候会议上”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图1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2)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_,绿色植物消耗CO2的场所是_。(3)若图1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

16、08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4)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图中的A表示蛙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C、_D、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 (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_。26.(10分)(2012皖南八校联考)如图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相关内容示意图,其中图1所示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图2为图1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图3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1中丙所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应对应图2中的_(填序号)。(2)图3所示的C中碳元素主

17、要以_的形式存在,若甲的有机物干重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要消耗丁的有机物干重_千克。(3)随着人口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若甲、乙、丙、丁均可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最好以_作为主要食物来源。(4)图3中_(填字母)为分解者,其包含的生物种类除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进行采集。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学校植物园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下列问题:提出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_。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前者一般适用于_的群落。答案解析1.

18、【解析】选A。由题中信息可知,决定脯氨酸的密码子为CCU、CCC、CCA、CCG,决定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CAC,由此可以判断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GC变为T=A。2.【解析】选C。由于17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为正值,即种群的数量都在增长,年龄组成应该为增长型;第7年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A、D错误;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3. 【解析】选C。由图可以得出:在高纬度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低纬度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较高,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温度引起的。如果环境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下降。4.【解析】选B。A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C项碳元

19、素进入生物群落只能借助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项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A、C、D三项是正确的。B项中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定大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之和,因为每一种生物总有相当多的能量用于呼吸消耗,B项是不正确的。5.【解析】选A。外毒素相对于人体而言是异己成分,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是抗原;抗毒素是人体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细菌外毒素的化学成分复杂,不单一;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该免疫过程是否属于细胞免疫。6.【解析】选D。害虫的种群密度随着杀虫剂使用次数增多而先减小后增加。7.【解析】选A。由图中曲线

20、可以看出,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种群密度最大;对海洋食用生物进行捕捞,应该在大于K/2时,并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最大,所以B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从O点到B点,种内斗争很小,B点之后,因为食物、空间等生活条件的限制,种内斗争不断加剧,从而使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8.【解析】选C。生物群落只包括一定自然区域中全部的生物,图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没有分解者;能量流动是在营养级间进行的,B、C、F同为第二营养级,三者共同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如果D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D种群数量会不断增大,E因为食物丰富

21、,数量也会增大;图中E和F为两个物种,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但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9.【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N1和N2曲线所代表的是属于生态位重叠的两种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当环境条件稳定时,N1所代表的生物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故N2若不改变生态位,则势必被N1排挤掉,故A项正确;而在环境条件频繁变化的情况下,N1与N2所代表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占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出现将另一方完全排除的结果,故B项正确;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该处发生竞争排除现象的几率较小,而若这些水体中环境因素较为稳定,则从图中可知,易发生竞争排除现象,故C项分析错误;由于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故存在

22、竞争关系的几种生物不可能有较多的竞争排除现象,所以D选项正确。10.【解析】选C。由图示看出,甲适于在无铜环境中生长,在有铜环境中则开始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可生长,而乙适于在有铜环境中生长,但均不可能呈“J”型增长;由此可知,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中,甲、乙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要发生变化,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将发生变化。11.【解析】选A。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一般食物链比现代农业多,抵抗力稳定性较高,但营养级不会太多,否则难以获得经济效益。12.【解析】选C。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阔叶

23、林和针叶林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13.【解析】选C。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延长,会造成能量大量损失;大量引入害虫天敌和引进国外农作物,都可能造成生物入侵。14.【解析】选C。由图可以看出农作物是生产者,鸡、猪、牛是初级消费者,人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能量由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再流向次级消费者,故只有这三个箭头才能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故C正确。15.【解析】选C。由图示生态系统中不同成分在碳循环

24、中的关系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故甲、乙、丙、丁共同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缺少分解者甲,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表示含碳的有机物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由于丁中的粪便没有被同化,导致丁同化量远小于其摄入量。16.【解析】选C。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产者的物质合成作用是连接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桥梁;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人类充分多级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7.【

25、解析】选D。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的生长有害,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却起促进作用。虽然生长素类似物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18.【解析】选D。群落的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土石堆积处首先出现的生物集群大多为一年生,能产生大量种子的草本植物,这些生物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出现地衣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19.【解析】选C。题干事实说明昆虫被线虫和细菌寄生,线虫又被细菌寄生。一种寄主可以被多种寄生物寄生,一种寄生物也可能侵入多种寄主(但也有专一寄生的),寄生链是生物链之一,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A项中的基因工程、B项中的捕食者、D项

26、中的防止环境污染等内容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20.【解析】选C。由图可知,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原因是气温上升,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毛虫峰值数量提前,但鸟类哺育期时间不变,在哺育幼鸟时期鸟类缺少食物,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从而使鸟的数量减少;某些植物的发芽长叶时间提前,造成相关动物因生殖发育与之不同步,无法适应新变化而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21.【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使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其对生态系统所起的调节功能。22.【解

27、析】选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23.【解析】(1)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动物产卵,所以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会引起雌性动物繁殖功能下降,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导致不能产生T细胞,所以失去全部的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2)根据数量金字塔的前后对比,可得出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将下降。(3)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4)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

28、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应用三丁基锡作为筛选菌株的关键物质。答案:(1)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3)群落(4)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24.【解析】调查鱼类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增加到a后,环境并不能承受,资源不能满足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在b位置左右保持稳定,因此池塘的承载量(K值)为b。A、B两种鱼的食性相同,对同一种浮游藻类的竞争激烈,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对应图;A、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对应图;A、C两种鱼的食性不同,对空间资源的竞争程度小,

29、可达到各自的K值,对应图。第二营养级鱼A传递给第三营养级鱼D的能量为2.15.10.05-5=2.25(103 kJ/m2a),鱼A同化的总能量为490.52.25=15.75(103 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2.2515.75)100%14.3%。答案:(1)标志重捕法(2)b (3)C、D(4)呼吸作用 14.3%25.【解析】(1)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其次是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2)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酒精发酵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CO2。(3)E种群流入C的总能量是20%11010-2.5108-2108=15.5108kJ,因此A的能量值是15.510820%=3.1108kJ。(4)C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此时增长率为0。答案:(1)保护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