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5.52KB ,
资源ID:92227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227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开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开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部分.docx

1、南开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部分政治学原理导论一、政治的概念(一)形形色色的政治概念 道德政治论 权术政治论 权力政治论 阶级斗争论 公共管理论 资源分配论 道德政治论论语颜渊:“政者,正也;治者,理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不仅以为道德是政治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还是政治的目的。认为理想的政治就是道德的政治。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理想国就是“公道和正义之国”,人类最高的生活就是正义的生活。理想国的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被后人称为“西方政治学之父”,著有政治学一书。亚氏认为,所谓知识,

2、就是关于“善”的学问。“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伦理学),家庭和村落之善(经济学),还有集体(城邦和国家)之善(政治学)。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使其符合所谓的“正义”原则。城邦的目的就是要过有道德的生活。权术政治论马基雅维里(14691527),意大利思想家,西方现代政治学之父,其名作君主论被称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面旗帜。他以研究现实政治为核心,提出政治的目的不是神而是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并不构成政治的基础,权力以及为维护权力而运用权术才是政治成败(就个人而言)与政治变迁(就国家而言)的根本。“目的总是证

3、明手段是正确的。”“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君主既要有狮子的勇猛,又要有狐狸的狡猾。”(德)俾斯麦:政治是政治家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活动。权力政治论(美)哈罗德拉斯维尔,(19021978)“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政治是人们为了获取权力而采取的行为。”“政治主要指的是权力的形成和分配。”(德)马克斯韦伯(18641920)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和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阶级斗争论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毛泽东:“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人的行为。” 公共管理论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4、”(英)麦肯齐: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部的管理进程。” 资源分配论(美籍加拿大学着)戴维伊斯顿:“为社会做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和相互交往”。政治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哈罗德拉斯维尔:(19021978)政治学的副标题:谁(Who)得到什么(What)? 何时得到(When)和如何得到(How)?政治即政府的政策过程。即是由国家的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价值):如经济财富、权力、机会、荣誉等,进行分配。(二)对“政治”概念的理论分析我国传统教科书对政治的界定:“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此经典说法源自列宁,但非列宁的完整意思)此说的弊端:一是理论上:限制、缩小了政治

5、的实际范围;二是实践上:可能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对政治概念的重新梳理:首先:把政治是阶级斗争扩展为政治是阶级关系。阶级关系:斗争、合作、同盟其次: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政治的内涵。一是:政治是利益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经济问题说到底是利益问题。利益关系:包括经济利益关系、非经济利益关系等,利益关系具有多样性,其中阶级关系是最典型、最尖锐的利益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大量存在的是除阶级关系以外的其他大量的利益关系。如阶层关系、民族关系、政府和政党的关系、国家和公民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都在政治中居于突出的地位。二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区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

6、的关键,是看一种利益关系是否借助于国家政权或国家政权的延伸部分力量来实现。所谓政权的延伸部分是指“政教合一”国家的教权,某些国际组织的权力,某些受国家机关或政党影响较大社会自治组织的权力等。 三是:政治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社会实践: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政治:就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民族等社会集团和政党、利益团体等社会政治的存在形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建立或巩固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处理社会关系,统治和管理社会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教材P13)二、政治学概略(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和国家机构以及它们的延伸部分被看作政治现象的主要

7、内容,从而成为大多数政治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然而,政治现象本身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显然并不限于国家本身。国家和国家机构及其延伸部分所涉及、衍生的其他重要社会现象,诸如政治过程、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团体、政治环境、人民、民族、自由、人权、国际关系等,也都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定义:研究以国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治现象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教材P17)(二)政治学的分支学科(按知识部门分类)五大骨干分支学科:政治学理论(即狭义的政治学)揭示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定性,是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本国政治是政治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突出该国政治中的当代部分和实践、实体部分。比较政治狭义:跨

8、国家、跨文化的政治比较研究;广义:比较意义上的对国家政治的“国别研究”。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学与公共政策学具有政治学与管理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政治格局、国家战略研究、国际法等。现代政治学分支学科: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政治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即在一定的社会之中是如何产出政治权威的,产出的政治权威又是如何影响和制约社会的。政治地理学:主要是从地理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三)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按研究角度和层次分类) 比较向度: 研究角度 ; 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宏观政

9、治学:研究角度:大范围、整体上(即从政治群体以上的对象入手);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系统分析、演绎分析;研究重点:国家、民主、社会、国际政治、政治发展等;微观政治学:研究角度:小范围、个体(即以个体政治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类型分析、心理分析、个案研究、归纳分析;研究重点:公共政策制定、大众参与、选区划分等。(四)政治学的“科学性”和学科特点问题一门学科成为科学须具备的条件:一是有公认的属于自己的特定研究领域。二是能揭示出该领域的某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五)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学方法论分为三个层次: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方法论世界观、哲学方法论(总体意义的方法);研究工作基本思路上的方法论(

10、学科意义的方法);研究工作的技术手段的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六)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1. 学派体系格局。2. 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新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3. 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开始应用于政治问题的研究。本章参考书:1. 孙关宏主编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 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3.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大出版社4.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政治现象的起源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一)氏族是原始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氏族:是原始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集团,是原始社会组织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单位。氏族是原始

11、社会“整个社会的根本细胞”。(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摩尔根氏族的有机系列: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二)氏族组织和制度的政治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只有一个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酋长议事会;中期有两个酋长议事会和军事指挥官;后期有三个人民大会、军事指挥官和酋长议事会。二、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生产力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劳动工具的改进以及个体家庭取代氏族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具备了物质前提(二)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现实分工商品交换经常化私有制阶级三、奴隶主和奴隶的产生方式奴隶主的产生:一是社会职能的独立化 ; 二是家族内部的自然分工。 奴隶的产生:一是来源于战俘;二

12、是来源于债务奴隶。四、国家的产生(一)政治性的社会管理机构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职业活动、商品交换活动、土地等财产的转让、杂居的出现地域性的管理机构出现。(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非暴力的、充满人情味的关系难以维继了,血缘关系的天然力量在财产关系面前退却了。为了把社会冲突控制在秩序所允许的范围以内。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就产生了。五、国家起源的几种理论神权政治论 契约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论神权政治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托马斯阿奎那(1224一1274) “除上帝外,别无权力”。上帝之国高于地上之国,统治者的权力是由上帝赋予的。神权政治论在东西方

13、的封建社会都很发达。契约论社会契约说假定,国家存在之前是人类的无政府的自然状态,所有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都占有因自然法而产生的自然权利(如生存、自由、财产私有)。因人们滥用自然权利,而使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得不到保障。为此,人们订立一种契约,出让一部分权力,国家由此产生。代表人物:(荷兰)格老秀斯(15831645)、(英国)霍布斯(15881679)、洛克(16321704)、(法国)卢梭(17121778)。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私有财产阶级阶级斗争国家 生产发展剩余产品交换杂居地域性的公共管理机构国家(历史顺序和逻辑顺序)六、 (西方)国家产生的三种方式雅典国家的产生方式

14、 国家主要从由氏族社会发展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罗马国家的产生方式通过氏族之外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加速氏族解体而产生。德意志国家的产生方式在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直接形成了封建制国家。七、关于东方国家产生的特殊性问题村社制度(教材P54):古代印度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国王们常常将整个村社的土地,连同村社成员一道封赐给封建贵族和寺院。转化为依附农民的村社成员继续生活在农村公社的体制框架之中。宗法(教材P53):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宗法制萌生于殷商,定型于周。在西周,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在政治上是全国的共主。其

15、余嫡出诸子与庶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这样既是一套国家机构,又是以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大宗族,成为巩固贵族世袭统治的有力工具。宗法制度是天子至庶人都必须遵循的维系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八、法律的产生(一)强制性的共同规则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共同的社会规则的发展表现为:由非强制性(表现为习惯、习俗、道德行为)强制性(法律)(二)法律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法律是在经济强制和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三)法律与国家相伴而生阶级国家法律九、国家与氏族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按地域而非血缘划分其居民。国家建立起了特殊的公共权力。A为统治阶级服务;B以强制力、暴力为后盾;

16、C以职业的专门化为标志;国家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要向它的居民征税。 (国家主权的体现)第二章 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概念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阶级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教材P58)阶级的特征:(教材P59)(1) 按照人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划分(最基本的依据):占有不占有(2) 按照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划分: 支配 被支配(3) 按照人们取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不同划分: 多(取得剩余价值) 少(换取工资收入)(4)按照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17、划分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5)“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从阶级的定义及特征总结出:(1)阶级是在经济领域中形成的,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实体,所以阶级首先是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2)划分阶级的基本依据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3)不能根据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划分阶级。阶级的政治属性: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但阶级产生之后,就必然要有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特点。即阶级的政治属性。必须注意,阶级的政治属性是以该阶级的经济特性为基础的。阶级划分与阶级分析:阶级划分的的唯一标准是它的经济地位;阶级分析是建立在对阶级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多角度、多方面的一种思考政治问题的方法。 二、阶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

18、学中的地位阶级的形成是政治现象产生的基础。(基础和起点)(政府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即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决策的施行,其中,意见表达是基础环节。意见表达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群的划分,也即阶级、阶层和其他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以及在他们之间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主要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更不是根本动力,生产力才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政治的主要内容,从阶级角度分析政治现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视角。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将消亡,政治现象也将消亡。三、阶级关系与阶层等“非阶级关系”问题(一)阶级关系及其主要表现形

19、态:1.阶级关系:是指各阶级之间及其内部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联合、阶级渗透等。2.阶级关系的主要表现形态:(1)阶级之间的对立的关系(政治倾向、意识形态、生活方式)(2)阶级之间的相互渗透的关系(二)非阶级关系:(阶层、等级、非阶级分子)1.非阶级关系:与阶级关系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同于阶级关系的社会关系。2.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划分阶层的依据:所有制、劳动方式、收入方式、收入水平等。3.等级:是指由于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朱光磊)等级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由国家所直接确认的在政治法律制度中地位相同的人的集合体。(王浦劬)4.非阶级分子:娼妓、乞丐

20、、游民、食利者游民:一般指脱离原归属阶层,以群体的方式到处游荡,并且得不到工作机会的人口。食利者:完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依靠利息、股息收入为生的人。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1、经济加速发展。战后各主要西方国家经济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10年前的1870年增长了42倍,同期德国增长了23倍、日本增长了55.5倍。20世纪90年代后仍保持了很强的增长势头。2、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很少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经济产值下降近一半那样的大起大落,经济衰退主要是增长型衰退

21、。3、产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上。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不到3,美国只有2%;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1、在产权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在坚持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对财产所有形式进行了调整,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资本的社会化是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的:一是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从1984年到1993年的10年间,国家在国内总固定资本形成中所占的比重,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分别保持在12%至23%之

22、间。二是企业股权的分散化。在早期的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家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而战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社会个人购买股票和企业法人之间互相购买股票的现象越来越多,出现了所谓股权分散化、社会化的趋向。这种趋向既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国家政策主动调节的产物。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就大力推行国有股权私有化的运动,这在客观上对股权的分散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股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很快风靡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股权的分散化、社会化,意味着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传统的资本家开始从生产领域中退出来。新型的经理资本家的人数迅速增加,作用日益巨大,形成了所谓的“专家集团”、“经理阶层”。2、在劳资

23、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企业民主管理。如欧共体各国普遍实行共同决定制度。按规定,企业必须吸收一定比例的工人代表进入董事会,否则将属违法行为。如德国企业是监事会领导制,监事会中工人代表约占三分之一。3、在分配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以剥削为特征的按资分配的前提下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收入分配完全是资本家的事,国家没有实质性干预。工人阶级的生活在一个很低的生产力水平上完全依靠由资本家决定

24、的初次分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全面介入个人收入分配。在企业层面的初次分配上,很多国家都积极调和资方与劳方的矛盾。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国民收入二次分配调节的力度。在本世纪初,美国政府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左右,而现在一般都保持在35%左右。目前,西方国家每年通过税收能够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一般都在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欧盟国家已接近50%。在以国家财政形式集中起来的这一部分国民财富中,大约有60%要用于贫困救济、免费医疗、失业补贴、养老金发放、教育等社会福利开支。这样,在发达国家的工人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费用中,来自国家财政收入再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了。如瑞典工人收入就有三分之

25、一来自社会福利。(三)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在坚持资产阶级统治不变的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上层建筑的若干环节进行了调整,这突出地表现在:1.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西方政治制度通常由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组成。二战以后,这些制度的运行已经实现了法律化。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使国家权力的构成、权力结构中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和活动,官员的任免、提升、奖励和监督等,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大大增强。对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活动的渗透空前增强,国家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事务。与此相应,国家在调节社会各阶层矛盾方面的作用也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

26、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在消除选举的种族、性别歧视并实现较为完整意义上的普选制的基础上,西方国家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又有新的拓展,公民权利相应地得到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资产阶级政党党纲的差别也日趋缩小,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上述变化,都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这些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关系及其与无产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调整与变革仍然是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总的框架内进行的,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其固有的种种矛盾。二、

27、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阶层构成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一)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已经瓦解二元社会结构:指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的生产体系同时并存,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了城乡分割且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化:是人类逐渐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以及更高文明的一个过程。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反城市化:指欧美国家的城市发展向郊区推进的这一客观历史进程。更准确地说是郊区化。即指城市人口、工厂、商店从城市中心移出,分散到郊区及广阔的乡村地区的一种状态。(二)工人阶级出现了分化由蓝领和白领两个部分组成了复合型的社会集团。(三)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西方国家:住行型相对贫困中国: 吃穿型绝对贫困(中国

28、2004年绝对贫困人口达2610万,占农村人口比重的2.8%)相对贫困:指相对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绝对贫困:也称“赤贫”指缺乏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四)资本所有者的变化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经理阶层出现。(五)劳动者的国际流动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到发达国家充当蓝领工人,发达国家的白领工人到发展中国家担任技术顾问等管理工作。三、关于白领工人阶层的若干理论分析(一)“白领”及其范围(教材P70)白领:是一个由多种职业身份、多种收入分配状况、多种劳动方式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群体。范围:最小范围: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即“白领工人”。最大范围:是上述人员,再加上国家公务员及政府雇员中的其他脑力劳动者和在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专业人员。如何理解中间阶级“不是一个垂直概念”?(教材P71)(二)白领阶层的出现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显著变化白领阶层的阶级归属: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白领阶层的特点:文化水平较高、社会心里和政治行为方式比较稳健、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工人。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成员构成的流动性同代流动:社会成员彼此交换其位置,改变各自的阶级或阶层。其实质是社会成员经常处于利益的重新分配中。异代流动:社会成员的职业继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