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4 ,大小:57.73KB ,
资源ID:92176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176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SH历史会考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SH历史会考材料.docx

1、届SH历史会考材料第一分册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邻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汉穆拉比法典B 第2课 古代埃及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

2、河三角洲。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金字塔的象征意义:1)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2)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3)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4)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第3课 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

3、、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的名称: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玛雅文化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玛雅人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地理位置: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

4、一。它的地域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C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1)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2)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

5、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3)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4)全盛时期是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典型代表: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式结构造型为基本特点。典型代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古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欧洲语言中“哲学”一词就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冲破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苏

6、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希罗多德及历史:希罗多德有“史学之父”的美誉,著有历史一书。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的开始: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成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

7、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基督教时间:公元1世纪上半叶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创立者:相传为耶稣经典:圣经 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第9课 罗马法体系“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51年至450年,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2个法表,并将全部条文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

8、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公民法”和“万民法”的概念: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何所赋予的权力,统称为“公民法”。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古代罗马法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1)是古代最完备的法律体系;2)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3)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所体现的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局限性:在于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

9、。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公元7世纪前后 2、伊斯兰教产生的地点:阿拉伯半岛3、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 4、伊斯兰教的经典:7世纪中叶古兰经第12、13、15课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发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采邑改革”及影响: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在采邑制度下,国王实际权力有限,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

10、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影响:1)背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2)内涵: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3)特征:贵族和平民等阶级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

11、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4)影响: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加强王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大学 第二分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标志:学会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意义:1)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2)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12、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姜寨遗址的特征: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部落,呈现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中国早期农业特征: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南稻北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早起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口耳相传。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夏王朝的基本特征: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是“小康之世”,即“天下为家”的社会;3)“大人世及以为礼

13、”的世袭制。国家的基本特征:1)设官分职;2)一定数量的军队;3)设置监狱;4)制定刑法。二里头社会的分化:二里头遗址中的宫殿式建筑表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制的铲、镰、斧等,饲养猪、狗、鸡、羊等,已进入青铜时代,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礼记礼运中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从传世文献和考古看夏朝国家、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成为信史。内外服制的内容:“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

14、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和地下之新材料(考古遗迹)互相印证。司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商朝青铜器的特征:1)主要是礼器;2)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3)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甲骨文:1)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2)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3)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4)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1

15、)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2)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意义:1)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2)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3)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影响最大的)。见PPT38礼乐文化的内容: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与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

16、家争鸣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影响):1)经济: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产生,大量开垦荒地(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2)政治: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3)文化: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1)儒家:孔子(核心“仁”,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孟子(由“

17、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2)法家:韩非子、李斯(正面肯定社会变革,提倡“法治”、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欢迎);3)道家:老子(绝对否定现实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时代,鄙视世俗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商鞅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与其他各国改革的“人亡政息”不同,商鞅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秦国因此由

18、弱变强,后来居上。大一统帝国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皇帝: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中央集权制(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1)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百官之长)、御史大夫、太尉,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九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2)地方设郡、县;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4)建造驰道和直道,保证政令畅通;5)建筑长城,抵御匈奴侵扰;6)开边移民,充实边地实力7)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秦短命而亡的原因:1)秦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民怨沸腾的局面(根本原因);2)横征暴敛,滥用民

19、力(建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3)法律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4)秦二世夺位,统治者忙于宫廷斗争,大肆诛杀宗室朝臣,加速秦的灭亡。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时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原因:秦的暴政;结果:揭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秦的灭亡: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刘邦进驻霸上,公元前206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楚汉战争:秦亡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汉承秦制的内容:1)虽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

20、然不同;2)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汉初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1)符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2)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文景之治的内容: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减田租,废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史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第9课 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为”的主要表现:1)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宫廷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2)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3)颁布“推恩令”,大

21、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4)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1)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设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2)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3)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实质:儒表法里。第10课 东汉的兴衰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称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拥有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组建私人武装,有些名门望族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

22、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中央更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腐朽黑暗,各地豪强纷纷起兵,演变为一场军阀大混战。第11课 割据与分立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击败曹操,迫使它北还;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史称“孙吴”。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南北朝的政权更替:见材料1)北朝: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百年后,分裂成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2)南朝:东晋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孝文帝改革内容:1)冯太后时期:仿照汉制,

23、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孝文帝时期:全面推行汉化;迁都洛阳;通用汉语、汉服;仿效汉族体制改定管制和律令;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促进胡汉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影响:加快民族融合,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篡周建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589年,隋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唐朝的建立:618年,隋灭,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建

24、都长安。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中央设中书(草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唐朝科举考试(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的常设科目:明经、进士两科。1)秦汉:推举;2)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凭借显赫的声望把持选举大全;3)隋唐: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唐太宗李世民借鉴隋亡的教训,实行疏缓刑法、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25、广招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勇于改过,开明的民族政策。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唐蕃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 公主嫁往吐蕃,增进了汉蕃两族友谊。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的发展。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唐玄宗李隆基继承唐太宗的基本国策,锐意革新,实行宽简、慎刑的法制原则。1)政治上,精简机构,重用贤臣,鼓励直言极谏;2)经济上,重视生产,减免徭役。表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朝廷政治日益败坏,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安史之乱),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

26、转衰。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1、开通:西汉张骞2、全盛:唐朝(原因:唐朝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对外的开放、疆域的辽阔、国力的强盛)3、范围: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4、文明交流:(1)中国输往西方:丝绸、纸张、瓷器、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2)西方输往中国: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5、人员往来:大食、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贾、僧侣、使节,尤其是粟特人6、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7、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唐与日本的外交: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

27、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东亚文化圈: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第三分册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文官体制原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内容:1)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2)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3)采取更

28、戍法,轮流变换驻地;4)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5)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6)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1)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2)宋太祖时,增设“殿试”;3)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创设“弥封”、“誉录”等制度规则。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宋初进士考试,承唐代,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辽、西夏鼎立的局面 见地图册靖康之变:11

29、27年,攻入宋都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登基,为宋高宗,定都临安,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大蒙古帝国的建立者: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年号,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南宋灭亡的时间:1279年,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海上丝绸之路:1)背景: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2)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3)表现: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设有专

30、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贸易的“番市”。4)大宗贸易商品:香料、丝织品和瓷器。5)路线: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6)影响:不仅是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由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到宋代,设有专门的作坊,制作各种火药武器火器。南宋时创制“突火枪”,宋元年间发明“火铳”。火药

31、武器使用的影响:1)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2)13世纪,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记载了许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创造,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第22课 元朝的统一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1)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2)地方行政创置行省制度,派遣官员管辖;3)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4)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是为明太祖,同年,被上攻灭元朝。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中央: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2)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3)明成祖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