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4.74KB ,
资源ID:92095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09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展心理学知识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展心理学知识梳理.docx

1、发展心理学知识梳理发展心理学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发展的内涵: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心理发展”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是学习发展心理学首先需要弄清的。心理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 心理的种系发展 2. 心理的种族发展 3. 个体心理发展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2、性婴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 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4、“关键期”问题: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过

3、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它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称为发展性。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设计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结性 组群效应2、纵向研究设计一一优点: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时效性较差 被试容易流失 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这是横向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研究方法的整合 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单元 心理发

4、展的动因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1、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寒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任何学习都存在着最佳期限,如果在这个最佳时期提供教学,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1、以个体的发展成熟为前提。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心理发展是主体

5、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 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化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连续论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前运算阶段26、7岁)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泛灵论 自我中心主义 不能理

6、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的不可逆性 缺乏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

7、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敏感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口”。关键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一段时间的“窄窗口”。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获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者。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发展心理学界把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公认为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经典著作。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8、从此更为明确起来。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获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被认为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它们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被称为生存反射。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有抓我反射、行走反射、游

9、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它们会在出生后的4一6个月内自行消退。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新生儿的心理发生1、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2、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3、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2、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3、 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 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

10、展的大小原则。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模仿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的发展 听觉技能的发展。婴儿知觉的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 模式知觉 深度知觉(六个月开始有)。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在12个月之前:以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为主导。在12个月之后:以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的水平。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

11、语发展婴儿发音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 连续音节阶段 学话萌芽。词汇量的发展: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至60个左右。3岁儿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句到多词句 简单句到复合句。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第六单元 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婴儿的气质1、按活动特性划分:情绪性 活动性 冲动性 社交性2、按三种类型划分:容易抚养型 抚养困难型 发展缓慢型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社会现象婴儿兴趣的发展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2、相似性物体再

12、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婴儿的社会性微笑1. 自发性微笑阶段 2.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 3.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婴儿的社会性哭泣1自发性的哭 2. 应答性的哭 3. 主动操作性的哭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 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2. 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3.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婴儿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 情绪性 社会性刺激婴儿自我的发展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在8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识。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约在两周岁前后,婴

13、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识。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幼儿期是指3岁至6、7岁的儿童时期,相当于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心理的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1.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2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3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游戏的发展1.机能游戏:主要是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3规则性游戏:童年期及以后,主要规则性游戏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1以主题游戏为主 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游戏的社会性

14、发展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主要是指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第二阶段,平行游戏。平行游戏可视为非社会性游戏向社会性的过渡形式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 合作游戏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幼儿思维的发展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1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1)由近及远2由表及里(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4)由浅入深3.自我中心现象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逻辑思维初步发展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2.幼儿概括能力发展(1)实物概念的发展

15、(2)类概念的发展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1)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2)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幼儿想象的发展1.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曰益丰富2.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 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新颖性 神奇性 超越性 未来指向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言语发展对儿童的重要意义1. 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2. 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3. 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4. 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3岁儿童的词汇量为一千个左右;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6岁儿童的词汇量为三千个左右,7岁

16、儿童的词汇可多达四千个左右。其中34岁儿童的词汇量发展最快,幼儿期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 词义所指非常具体 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级增加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 词序策略 非言语策略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个性的初步形成: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 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 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 同

17、伴关系因素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1. 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2. 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1.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2.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3.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4.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5.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大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复诵策略 组织策略 系统化策略 巧妙加工策略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新的思维结构形成:掌握守恒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

18、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1.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等 、这些都是小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2.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3. 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认知和策略 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

19、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 (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 第四阶段(约12岁左右: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1.相互接近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父母控制(6岁前) 共同控制612岁) 儿童控制12岁以后青年发育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青年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生活空间扩大开始恋爱、结婚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20、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二元论阶段2、相对性阶段3、约定性阶段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做出正确的反应。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 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1.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

21、解能力。2.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包括三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品行成分。自我概念的特点 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自我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

22、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自我同一感就是自我认同感。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自我接纳,对自我积极肯定的心理倾向;自我排斥,对自我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即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己的心理倾向。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马西亚归纳出解决青年同一感危机的四种方式:同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同一性混乱(扩散2.同一性征候群小此木启吾把同一性征候群的特点归纳为:同一性意识过剩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令他人距离失调时间前景的扩散勤奋感的扩散

23、否定的同一性选择3.延缓偿付期延缓偿付期:青年在青年期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所以也称“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2.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3.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思維发展的抽象逻辑水平,辩证逻辑思维幵始发展并逐步提高.自我意识迅速

24、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并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相互制约.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达到趋于成熟的水平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社会历史时间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时间的影响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柯尔伯格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2:功利取向水平二:习俗水平华夏心埋阶段3:“好孩子”取向阶段4:“好公民”取向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归纳为:1.道德发展有固定不变的顺序。2.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而第6阶段的道德准则是抽象的,适于全人类,但却是难以

25、实现的。3.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只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序。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和男性之分。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女性更年期:多数妇女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女性更年期的特征:1.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會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2.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现为“妇女更年斯综合症”,症状多匕多样。男性更年期的特征:1.性功能降低2.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

26、能障碍,精神状态和情绪失常变化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中年转换期莱文森把人生的4060岁划分为中年期:4045岁为中年转换期,5560岁为中年高峰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中年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这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2.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中年期的智力发展1.早期对中老年期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2.特殊智力学说:卡特尔提出成人智力的两种基本形式:液态智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

27、过程的能力。晶态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人格发展的基础。1.关于自我的概念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是第一“组织者”。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尊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3.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年龄、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中年期的人格特征1.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包含两重基本含义: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

28、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曰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控制理论认为,控制是人类发展的中心主题,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初级控制: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次级控制:人类透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老化只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个体出发2.个体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遗传学说、行为老学说等。强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理论:疏离学说、适应学说。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人之变化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1

29、.老年期视觉减退。2.老年期听觉减退。3.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老年期的记忆减退持点1.老年人极力衰退的年龄趋势。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4.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建立良好的日常生话秩序、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有意识的进行改善记忆的训练注重运用记忆效果、增强记得住的信心。老年期的智力减退1.老年期智力水平的衰退。2.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第四单元老年期的人格特征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1.不安全感. 2.孤独感 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 5.回忆往事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1.生物学的衰老2.心理上的老化3.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第五单元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的模式:成熟型、安乐型、防御型、愤怒型、自怨自艾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