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25KB ,
资源ID:920697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069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简答.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简答.docx

1、教育学简答第一章1、为什么说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2、学校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4、(可能论述)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大教育观即“泛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落脚于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那种把人的前半期看成是教育期,后半期当作工作期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的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因此,从他自身的教育而言,它将基本上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地位。5、社会教育的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6、原始教育的特点。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7、学校产生的原因。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里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9、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

4、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10、现代教育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呢?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11、教育学的理论建设的任务。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12、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学科

5、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13、(简答)教育学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方法、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第二章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人力资本理论。4、为什么

6、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提高劳动者对生产过程要求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和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的损坏率。提高劳动者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提高劳动者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和能力。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

7、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只是结构和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简述教育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文化内容和教育内容存在在范围与形式上的区别。文化活动和教育活动存在着活动对象与活动功能的差别。9、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10、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

8、和融合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1、(填空)学校文化的特征。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型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2、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13、学生文化的特征。学生文化具有过度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4、(填空)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1、(填空/选择)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

9、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2、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美国坦莱霍尔的遗传决定论)。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填空/选择)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即对人价值的发现、对人潜力的发掘、对人力量的发挥、对人个性的发展。5、(04、05、06年考过简答)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

10、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四章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

11、发展的内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3、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5、(可能论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致力于薄弱学校的扶持、改造和提高,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

12、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反对为提高升学率而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的教育,而放弃或放松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儿童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每于、

13、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体育是向受教育教授健康的知识、技能,增强体制,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能力与习惯的教育。美育就是指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美学教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

14、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所谓“个性发展”,指的是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体现个体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是全面发展的个性。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为能力。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它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是一种人格特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必须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的任务,以培养青少年

15、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时代呼唤创新,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发现和开发蕴含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五章1、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人的一生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青少年学生已处于成熟之前的成长发展期,这一时期有以下一些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

16、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4、(选择/填空/论述)青少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和受教育权(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P1045、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6、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

1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7、教师职业的特点。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示范者的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9、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方法论。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1、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

18、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12、(07年考过,论述)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13、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14、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5、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伦理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情感关系: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

19、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第六章1、学科课程的优点: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接受过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易编订教材,也易于评价)。2、学科课程的缺点:学科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的编排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不利于学

20、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阻碍它们的全面发展;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为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它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3、活动课程的优点:它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关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课程题材的选择与组织在学习情景中进行,尊重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和兴趣,课程编排灵活性大;教学方法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强调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有较大的学习

21、自主性,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活动课程的缺点:以活动而不是教材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忽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不利于系统传授知识,学生学到的只是零散、片面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有的学校的设备和条件不适宜施行活动课程,也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教学带有极大的偶发性和随意性,降低了教学质量;课程缺乏明确的社会方向,完全的直接经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新情况,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也难以使儿童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5、综合课程的优点:打破了旧有的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内在联系,使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整体上去认知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

22、减少学科数目,减轻学习负担。6、综合课程缺点:教科书编写难度大,怎样有机地将几门学科知识综合在一起,让人颇费心思;这种课程的逻辑体系比较松散,不利于学生获得某一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7、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社会、知识、儿童)。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8、课程设计的意义: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断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9、课程设计的基

23、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10、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方能实现这些目标?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实现?11、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12、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

24、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3、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分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考虑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及任务对课程的要求;研究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调查了解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研究社会对人的素质客观要求,并就将来社会对人的质量、规格的需求作出预测;分析比较研究国外相关的教学计划,总结历史上我们曾有的教学计划的得失,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研究课程设置,这是教学计划的主体部分。14

25、、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内容上,要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及内容范围来确定教材的基本框架;在编制形式上,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适当的教材编排方法,科学设计教材的结构和顺序,增强教材的可操作性、实践性;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设计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参考材料,给师生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线索;教材的版式、印刷、装帧等技术问题要符合卫生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要求。15、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6、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

26、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1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点是什么?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以任何名义排名公布考试成绩)。18、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19、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20、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结构存在哪些问题?科目设置太多。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必修课,轻选修课。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21、基础教育课

27、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改革。课程管理改革。2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课程体系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趋势;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23、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24、学生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28、第七章1、作为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3、中学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4、教学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5、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的客观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

29、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6、论述P1607、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8、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9、怎样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要根

30、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引发学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10、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充分运用语言直观。11、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12、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

31、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3、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14、中学教学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第八章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标准)是什么?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作用。3、班级授课制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4、分组教学制的优点在于: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较好地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5、分组教学制的缺点:要科学、客观、全面地对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非常困难;对学生个性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