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74KB ,
资源ID:92030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2030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1第4章第4节教案44.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1第4章第4节教案44.docx

1、高中地理必修1第4章第4节教案44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从容说课本研究课是在本章学习了内力和外力作用后以崇明岛的形成和发展为例,让学生初步学会综合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与变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按照教材上建议的探究步骤即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是,崇明岛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也是明显的,进而预测崇明岛的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样子。从而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因也是多样性的。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学会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演变。三维目标

2、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技巧和能力。2.了解崇明岛的过去、现在,进而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发展。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4.培养动手能力,用实验的方法模拟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2.实验模拟,观察分析河口冲积岛的形成。3.用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教学重点1.了解崇明岛的形成和发展。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3.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崇明岛未来的预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到的关于崇

3、明岛发展演化的资料1.盖房子的钢模板(水槽)一片2.泥土、砂石、细沙若干3.砖块三块4.细的塑料水管、喷水头5.实验室水龙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三节中了解了河流地貌的发育类型及其对人类聚落分布的影响,特别是河流的堆积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尤为明显。世界的绝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冲积平原上,我们今天就来以崇明岛为例,进一步认识河流地貌的发育规律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教师精讲师:崇明岛是一个长江口的冲积岛,课前我们大家都分别搜集了一些资料,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资料现在分析整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样形成的。(生展示资料)(师总结)冲积

4、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也称沙岛。冲积岛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资料1分析) 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模拟试验) 在准备好的水槽中,用沙土堆成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然后将水管接在水龙头上让一定量的水从喷嘴喷出,模仿下雨,让水流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直到有冲积岛形成。师: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长江口的沙岛是由

5、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阻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

6、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而位居第三位,亦是我国几个大岛中唯一的由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岛。综上所述,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是在侵蚀、搬运、沉积等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资料2分析)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对该资料的分析有一定难度。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可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

7、。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资料3分析)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形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上,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周围港口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这一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活动探究)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1)引发赤潮。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海水自净能

8、力减弱,水质趋于恶化,加之围海造陆的陆地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污染物较多,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的发生机会增加,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2)引发洪灾。围海造陆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同时,洪水造成的内涝,使地表水下渗到地下。同时,围海造陆也会导致某些天然泄出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广州、深圳近年来发现不少楼房基础受地下水浸泡,甚至导致楼房开裂、地下室进水等现象都与地下水位上升有关。(3)破坏海岸生态。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被改变,严

9、重损害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使原有生物群落结构遭破坏,物种减少。(分析预测) 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会和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在北半球流水向右偏,所以崇明岛右(南)侧水道通过了主要的长江水量,北侧水道水流变小变缓,泥沙沉积,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对于崇明岛的未来,可引导学生结合崇明岛的变迁历史和发展现状来分析。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动通常都是比较缓慢的,超出人类历史的范畴,而这个问题研究所选择的崇明岛,其发生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甚至是有文字记载的,这就为学生展开研究活动提供了方便。在研究过程中要大量应用到本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特别是有关流水作用

10、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培养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最后对地理事物的发展作出预测,这是问题研究的较高层次。备课资料一、崇明岛崇明岛,形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在它的旁边还有横沙、长兴两岛。崇明岛的形成与长江江口的演变相连在一起。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且口门沙岛有不断北靠的趋势,因此,从前的崇明岛与现在的位置和形状相差甚远。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口门在今扬州、镇江一带,那时的口门沙岛只是江中的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面积亦甚小,约数十平方千米。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鱼为生。到了唐神龙

11、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镇于西沙,大概这是最早“崇明”两字的出现。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下涨上坍,于宋朝已在西沙西北面涨出了姚刘沙,东北面堆积而成了三沙,而原来的东沙和西沙则渐渐被崩塌冲走。接下来,三沙的命运亦和东沙、西沙一样,逐渐地被冲涨,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沙岛依次北靠或被冲坍消失了,然崇明岛发展到今日,正处于其顶峰时期。崇明岛亦是不稳定的,就连其县城亦是一再迁移。至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此前崇明县城已经有了五次大搬家。到了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长沙南岸迅速地淤涨起来。后

12、经当地百姓建石塘石坝等,制止了淤涨的势头,县城才得以保持并稳定下来。目前的崇明岛北靠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北支水道最宽处仅1.5千米左右,且水深甚浅,江底已日益淤死,估计不久的将来,随着北支的淤死,崇明岛将成为启东的一部分,而不再成为岛屿了。只是到那时候,今日的长兴、横沙两岛要取代崇明岛了。崇明岛上,地势平坦,景观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岛的人,甚至感觉不到已到了岛上。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布,道路交错,并无一般海岛的荒凉感觉。但是,作为海岛,崇明岛当然有其一些独特的资源与景观。大致有三样特别之景:一是蟹多。崇明岛上,尤其在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蟹,几乎黑压压的布满滩面。崇

13、明岛的第二大特色是海滩芦苇成林,可称其为“环岛绿色长城”了。由于芦苇适宜于滩地生长,且长势甚猛,在崇明岛北岸及东南岸团结沙一带,我们曾看到宽达数千米的芦苇带。人行其中,似觉无边无际,可能当年沙家浜的芦苇荡之规模亦不过此。芦苇之初用,不仅可护岸促淤,而且可做造纸之原料。第三大特色是岛身形状迁徙无常,始终处于迅速的演变过程中。不像基岩岛屿,千百年来基本上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崇明岛却自始至终演变不断。现在还在酝酿着堵塞北支等工程。看来我国这个第三大岛演变成为长江口北岸陆地那个日子的到来要比预见得更早些。崇明岛还有一个美丽的古称“东海瀛洲”。相传在远古东海之中有一瀛洲侧境,是神仙居处,但这个仙岛没有

14、稳固下来,一直飘忽不定。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东海之上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岛。从此,崇明岛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一)成岛 崇明岛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它的原处是长江口外浅海。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比降减小、流速变缓等原因,所挟大量泥沙于此逐渐沉积。一面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这样一来,崇明岛便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它从露出水面到最后形成大岛,经历了千余年的涨坍变化。618626年(唐武德年间),在东布洲(今吕四一带)南面水中涨出两个沙洲。两洲隔水70余里,时名东沙、西

15、沙(又名顾俊沙),这就是岛的前身。1025年(宋天圣三年),于东沙西北续涨姚刘沙(因姚、刘两姓先居而得名),并与东沙接壤。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涨出三沙(因三次叠涨而成,故名;又说因句容朱、陈、张三姓先居而得名)。12711368年(元朝),先后涨出营前沙、马驮沙、张蒲沙等10余沙。元末明初,东沙坍没,西沙坍存无几,三沙北涨,姚刘沙南坍北涨,渐与三沙连壤。13991644年(明建文初年至明末)先后涨出马鞍沙、陈恩沙、高明沙、小阴沙、长沙、袁家沙、响沙、高头沙等30余沙。15221722年(明嘉靖初年至清康熙末年),诸沙涨坍频繁。姚刘沙与三沙坍没,西沙、陈恩沙、樊濂

16、沙等先后陷于水中,平洋沙先大涨而后大坍,而长沙却与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围的袁家沙、吴家沙、响沙、南沙诸沙涨连成片。1644年左右(明末清初),崇明岛在涨中连成东起高头沙、西至平洋沙,长200里、宽40里的一个大岛。16441722年(清顺治、康熙年间),又涨出日隆沙、永安沙、平安沙、东三沙等30余沙。清末,全岛上已有长沙、响沙、吴家沙、新灶沙、日兴沙、日旺沙、永丰沙、永隆沙、永福沙、沈阜沙、终兴沙、仙景沙、永宁沙、龙珠沙、洪勋沙、永盛沙、利民沙、箔沙、高头沙、七滧小阴沙、向阳沙、永寿沙、东旺沙、小团沙、烂沙、孙家沙、东大阜沙、长安沙、协安沙、袁家沙、太平日隆沙、永安沙、胁里沙、永庆沙、新镇沙、定成

17、沙、保定沙、平安沙、日升沙、南沙、满洋沙、长兴沙、协兴沙、北沙、永旺沙、杨家沙、惠安沙、永兴沙、日盈沙、连珠沙、西庆升沙、南连升沙、北连升沙、永泰沙、永昌沙、协旺沙、固安沙、合隆沙、定安沙、永定沙等60处。元朝至清同治涨沙表元朝:营前沙(至元中涨在狼山营前故名)樊濂沙(永乐中涨)马驮沙(至元中涨)下山沙(洪熙元年涨在狼山下,故名)顾俊沙(至元中涨)中阴沙(宣德初涨)张蒲沙(至元中涨)伏龙沙(宣德初涨)龙珠沙(元贞初涨)三爿沙(景泰初涨)北蒲沙(元贞中涨)老阴沙(景泰初涨)安民沙(大德初涨)管家沙(景泰初涨)胡椒沙(大德初涨)高家沙(景泰末涨)陆台沙(至大初涨)无名沙(成化中涨)黄鱼朵沙(延祐初

18、涨)高明沙(成化中涨)王真沙(泰定初涨)四爿沙(成化中涨)复德沙(至和初涨)永安沙(成化中涨)毛京沙(至顺初涨)和尚沙(弘治中涨)明朝:大安沙(洪武初涨)阜安沙(弘治中涨)马鞍沙(建文中涨)小阴沙(正德中涨)含珠沙(建文中涨)南蒲沙(正德中涨)黄连沙(建文中涨)长沙(正德中涨,今建县治)县后沙陈恩沙(永乐初涨)太平沙(顺治中涨)蛋沙(嘉靖初涨)永安沙(顺治中涨)联福沙(即稗沙)永盛沙(顺治中涨)定兴沙阜平沙野鹅沙日兴沙(顺治中涨)山前沙(万历初涨)施吉沙永兴沙(万历中涨)平安沙(在东阜沙西)新兴沙(万历中涨)保平沙袁家沙(万历中涨)永阜沙吴家沙(万历中涨)登舟沙响沙(万历中涨又名享沙,知县张世

19、臣改响沙)东三沙新灶沙(万历中涨)扁担沙(康熙时涨)洪勋沙(万历中涨)大年沙(康熙时涨)南沙(万历中涨)小年沙(康熙时涨)沈阜沙(万历中涨)万盛沙(康熙时涨)仙景沙(万历中涨)龙珠沙(康熙时涨)终兴沙(万历中涨)三角沙(康熙时涨)升成沙(万历中涨)丁角沙(康熙时涨)永宁沙(万历初涨,即虾沙)藤盘沙箔沙(万历中涨)杨桩沙(康熙时涨)高头沙(万历中涨)汤家沙(康熙四十五年涨)小团沙(万历中涨)半洋沙(康熙时涨)孙家沙(万历中涨)富民沙(康熙时涨)新镇沙(万历中涨)太平沙(康熙时涨)东阜沙(万历中涨)乌桂沙(康熙时涨)县前沙复兴沙(康熙时涨)西阜沙(崇祯中涨)大洪沙(康熙时涨)月升沙(崇祯中涨)大安

20、沙(康熙时涨)定成沙(崇祯中涨)戏台沙(康熙时涨)保定沙(崇祯中涨)唐沙(康熙中复涨)清朝:日隆沙(顺治中涨)崇宝沙(同治时涨)(二)主要沙洲涨坍 崇明岛的发展演变,千余年来,经历了无数沙洲涨坍。今择要记述。东沙于618626年(唐武德年间)露出水面。位置在东布洲(今吕四一带)南面江中,东临大海,西涉江至太仓洲,南涉江至吴淞港,东南到佘山,西南涉江到嘉定县,西北涉江为狼山。1025年(宋天圣三年),东沙与新涨成的姚刘沙接壤,元末明初坍没。对照今图,东沙的一部分约在今向化乡六滧大队和汲浜乡滧西、七滧、滧南村一带。西沙呈带状,与东沙同时露出水面,它在东沙的西面,与东沙隔水70余里。南与常熟、太仓、

21、嘉定隔水20余里。沙洲上旧有平等、道安、释乐3村。五代初置崇明镇于此。元末明初始坍,15061521年(明正德年间)仅存道安一村。该沙在明正德时涨出之长沙(今县城所在地)东南一水之隔处。对照今图,其位置约在今城桥镇南门外三四里处的江中。姚刘沙于1025年(宋天圣三年)左右露出水面,与东沙北部接壤。初为盐场,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在该沙建崇明州城。以后该沙不断南坍北涨,15061521年(明正德年间)与西北三沙连成一片。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左右坍没。对照今图,其位置约在今前进农场、富民农场至启东县西南一带。三沙于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左右露出水面,位于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15

22、061521年(明正德年间),与姚刘沙涨连。1529年(明嘉靖八年),县城曾迁移三沙马家浜。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三沙始坍。至1662年(清康熙元年)左右已无存。对照今图,其位置约在今三沙洪一带。平洋沙涨于明建文中。1507年(明正德二年)定名为平洋沙,在三沙西南,隔水30余里,南与白茆港隔水相望。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县城四迁于此。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平洋沙始坍,而后,坍存部分渐与长沙接壤。对照今图,其位置约在今三星乡以西直至海门县三和镇一带。长沙于15061521年(明正德年间)露出水面,在姚刘沙西南,隔水60余里,平洋沙东南。该沙成陆后,位置基本未产生过迁移,大致在今城

23、桥镇周围一带。15831588年(明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县城五迁于此。而后,渐与万历中涨出的吴家沙、袁家沙、响沙等连成一片,开始形成大岛。崇明岛的变迁崇明岛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唐朝初年(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西两个沙洲,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的由来。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11世纪时,西沙西北又出现了一个新沙,叫姚刘沙,东北也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则坍没被江水冲走。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

24、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同时在它的东面,先后出现了平洋沙和长沙。1583年,县城又迁至长沙,也就是现在崇明城的前身。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二、滩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金忠贤)摘要:河口滩涂湿地、河口岛屿湿地、湖泊河流低洼湿地、人工湿地构成了上海湿地的总和。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有着得天独厚的河口滩涂湿地资源,建国后上海共圈围滩涂840平方千米(126万亩),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近几年来,上海市的滩涂资源一直保持在吴淞

25、基面0米以上667平方千米(100万亩)、5米以上2400平方千米(360万亩)的数量上。上海的滩涂资源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把上海河口地区丰富的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来增强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首先根据长江河口的特点,分析了圈围河口滩涂与一般围河和围湖工程的不同之处,揭示了历史上长江河口泥沙淤积成陆的规律。其次分别就合理圈围滩涂对上海国际航空港建设、上海航运中心深水港后方基地建设、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治理长江河口等方面的贡献展开了讨论。最后,从河

26、口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出发,针对当前河口滩涂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的矛盾,分别就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保护意识;确立合理利用的动态保护原则;编制开发利用规划,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促淤力度,优化生态环境;实行河口滩涂资源的长效管理,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共同提高;加强科研工作,减小负面影响等方面作了论述。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今天;充分发挥河口滩涂资源的区位优势,去建设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1.上海地区的河口滩涂资源不同于一般的滩涂资源长江河口与东海直接相连,因此上海地区的河口滩涂圈围工程不同于内陆地区的围河或围湖工程。内陆地

27、区围河或围湖工程最为明显的后果是造成排洪通道不畅、破坏调蓄洪水的能力而引发水灾,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禁此类滩涂的围垦(已围垦的还得还湖还泽);而上海地区的长江河口处在长江的末端,不存在影响泄洪的问题,只要科学规划、适度圈围、协调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便可取得土地资源来扩展弹丸之地上海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根据历史资料,约4000年前,宝山、浦东、南汇的全部及嘉定、闵行、奉贤的大部分都不存在,崇明岛的形成则距今更近,上海滩上海滩,顾名思义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就是建立在河口滩涂上的。上海市土地面积的62%是近2000年来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上海城区这个地理位置,两三千年前还是汪洋一片,潮起潮落

28、的水流运动,使长江挟带的泥沙淤积下来形成了滩涂,前人渔民发现了这块“新大陆”,便通过圈围滩涂安营扎寨,从小渔村的形成至解放前成为了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今天上海已建成繁荣昌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有着悠久的滩涂文化。长江河口有着其本身的发育模式和演变规律,长江入海口从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因深厚爱情而大闹金山寺,使海水猛涨的所在地镇江一带移到今天的上海,长江河口滩涂发育处在大自然的动态变化之中,历代劳动人民根据长江河口这一演变规律,把淤涨的滩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围垦,形成一道又一道的海塘,由此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使不毛的荒滩成为富饶的黄金海岸,上海大陆海岸线的变迁便是最好的佐证。因此,上海的发展史,在

29、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十分壮观的围垦史。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2.建国后特别是“九五”期间本市的滩涂资源在上海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国以来本市共圈围滩涂131万亩(873平方千米),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圈围的滩涂面积约是嘉定、闵行二区的土地面积总和。其中“九五”期间圈围滩涂约18万亩(120平方千米)、促淤滩涂25万亩(167平方千米)。上海利用圈围的滩涂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垦区、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滩涂对缓解上海市土地紧缺矛盾(计入圈围滩涂面积,上海还净减少耕地约160万亩)、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后劲、繁荣上海市场、配合市政府产业

30、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产值增长、稳定长江口河势、改善长江口航行条件、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仅举以下几例,便可略见一斑。2.1 航空港建设离不开滩涂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是以浦东开发为龙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宏伟目标的需要,“九五”期间本市先后利用滩涂资源为机场圈围造陆28000亩(近20平方千米),构筑起15千米长的安全屏障海塘,及时为机场建设提供了用地资源,如今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已列入了本市第十个五年计划,正在建设之中。2.2 深水港、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滩涂上海港是世界第三大港,其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4, 2001

31、年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4万标箱,跃居世界第6位。目前上海港多数集装箱码头就是利用黄金海岸的滩涂资源建造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是实现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目标的基础,为了配合洋山深水港区建设,以超前的意识,“九五”期间及时对南汇汇角处滩涂进行了促淤工程,以加快滩涂的淤涨,目前已圈围成陆土地约2万亩(13平方千米),计划今年在南汇边滩上再圈围滩涂10多万亩(67平方千米),为洋山深水港的后方基地海港新城建设作好了准备,为洋山港区建设奠定了基础。2.3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滩涂上海市区化工老企业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本市的环境,结合市区污染企业的搬迁进行改造,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美化上海的生活环境,力争创建生态城市,全面提升上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是市政府的既定方针。70年代,上海利用杭州湾北沿滩涂,建造了产值超百亿元的上海石化厂;“九五”期间,上海又利用杭州湾北岸漕泾地区的滩涂造地1.5万亩(10平方千米),为兴建一个世界级的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提供了基地。另外,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基地和我国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的大型船舶修造基地也是分别在长兴岛南岸滩涂、浦东外高桥滩涂上建造的。2.4 为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净土崇明岛土地一半左右是建国后通过围垦滩涂形成的,这里具有土净、水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