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3.13KB ,
资源ID:91866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866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学免疫学名解和解答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学免疫学名解和解答题.docx

1、医学免疫学名解和解答题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名词解释题1 医学免疫学2 固有性免疫 3 适应性免疫参考答案1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免疫应答的产物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生物科学。 2 固有性免疫:机体遇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作用的免疫应答,也称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其执行者是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非特异性抗菌物质。 3 适应性免疫:T及B细胞识别病原体成分后被活化,形成效应细胞,对已被识别的病原体施加特异性的杀伤,也称特异性免疫。 问答题 1 简述免疫的基本慨念和功能 2 简述免疫功能失调的异常表现 3 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参

2、考答案 1 简述免疫的基本慨念和功能基本慨念: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成分形成自我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疾病。功能:免疫防御 机体抵抗传染因子的能力,正常时发挥抗感染作用,异常时导致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免疫稳定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正常时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及免疫复合物,异常时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该功能失调,易导致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2简述免疫功能失调的异常表现:参见问答题1。3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它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特异性:是适应性免

3、疫应答的基本特征。T、B细胞能针对每一个特定的抗原或组分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高度特异性是由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受体决定的。(2)多样性:淋巴细胞克隆可针对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别产生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记忆性:免疫系统初次接受外来抗原后产生记忆性T、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后能够迅速活化、增殖并形成大量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产生更迅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称为再次免疫应答。(4)自限性:正常的免疫应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原的清除而逐渐减弱,并恢复至免疫应答前的初始静止状态。(5)耐受性:机体免疫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表现为对自身抗原免疫不应答,自身耐受的维持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具有

4、重要保护作用。第二章 免疫器官一、名词解释题 1 胸腺微环境 2 淋巴细胞再循环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 胸腺微环境: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葡糖胺等)和细胞因子(如IL-1.IL-2.IL-7.GM-CSF等)组成,该微环境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提供微环境。 2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运行并在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 问答题 1 简述淋巴结的免疫作用 2 试述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的微环境及成熟过程 3 试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简述淋巴结的免疫作用答:1)

5、过滤淋巴液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局部淋巴结中的病原体及异物。2)成熟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3)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1)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在吞噬病原体及降解病原体成分后,向B及T细胞区迁移,使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成分活化B细胞,或以抗原肽:MHC分子形式,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使之活化(2)受抗原活化后,T细胞数增加,Th细胞向B细胞区迁移,进行T-B协同,促进B细胞增生,形成生发中心,内含众多的生发中心细胞(3)生发中心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4)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2.试述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的微环境及成熟过程答: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部位。胸

6、腺为T细胞分化发育提供微环境。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葡糖胺等)和细胞因子(如IL-1.IL-2.IL-7.GM-CSF等)组成。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是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从被膜下区.皮质区到髓质区的移行成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胸腺细胞受到胸腺不同区域微环境的作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不同细胞发育状态的变化和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1)主要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来自骨髓的T祖细胞(有特定向T细胞系分化能力的淋巴样干细胞)进入胸腺后迅速分化,首先表达CD2分子,但TCR,CD3,CD4,CD8

7、均为阴性,此为发育早期阶段的T细胞,称“双阴性” (CD4.CD8)胸腺细胞,主要存在于被膜下区。 “双阴性”细胞随着向皮质移行,继续发育,表达有TCR(.CD3.CD4和CD8分子,此时称为“双阳性”(CD4.CD8)胸腺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质区。 “双阳性”胸腺细胞到达皮质深区,继续发育,经历一个自身选择(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变成TCR.CD3.CD4成TCR+.CD3.CD8的“单阳性”(CD4或CD8)胸腺细胞,即为发育成熟的T细胞。成熟T细胞经髓质进人血流到达其他外周淋巴组织。(2)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阳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

8、类或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就可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具有TCR的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反之,则会发生细胞调亡(apotiB),此即为阳性选择过程。通过这一选择,CD4或CD8T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类或I类分于复合物的能力,即决定T细胞应答的MHC限制性。阴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该处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或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应答状态。反之,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已抗原能力的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此即阴性选择过程。阴性选择决定自身耐受性。3试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答:(1)参与再循环的淋巴

9、细胞主要是T细胞,约占80%以上。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加合理;(2)淋巴组织可不断地从循环池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带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包括记忆细胞,通过在循环,增加了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这些细胞接触相应抗原后,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4)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第三

10、章 抗原一、名词解释 1 抗原(Ag) 2 免疫原性 3 抗原性 4 完全抗原 5 半抗原 6 超抗原 7 抗原决定簇 8 共同抗原 9 异嗜性抗原 10 同种异型抗原 11 自身抗原 12 TD-Ag 13 TI-Ag 14 佐剂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 Ag:即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2 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诱导产生抗体及效应T细胞的性能。 3 抗原性: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

11、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4 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抗原物质。如异种血清和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等。 5 半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如多糖、类脂、某些药物、简单的化学物质等。 6 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就可以激活2%20%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7 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和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又称 表位。 8 共同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带有这种相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 9 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

12、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 10 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物质,如人类的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1 自身抗原:指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细胞成分,如经感染、药物等改变了的自身成分或感染、损伤导致的隐蔽抗原的释放。 12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辅助,如细菌、病毒、细胞及各种蛋白质抗原。13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辅助,如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14 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该类物质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以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的类型。问答题

13、1 抗原的基本特性及物质基础。 2 什么是TD-Ag?什么是TI-Ag?它们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 3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抗原的基本特性及物质基础。答:抗原的基本特性为免疫原性及抗原性,免疫原性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应答的能力;抗原性指能够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包括异物性、分子量的大小及化学性质等。异物性即非己的抗原物质,种系亲缘关系愈远,其免疫原性愈强。通常分子量大于10KD以上的物质就具有了免疫原性,大于100KD则为强抗原。抗原一般都是蛋白质结构,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这种结构还应暴露于分子表面。抗原的抗

14、原性主要是由抗原决定簇引起和决定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决定一种特异性,而决定簇的本身与其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及立体构型有关,抗原决定簇包括了线形决定簇即T细胞决定簇和构象决定簇即B细胞决定簇,它们分别被T细胞和B细胞所识别。2什么是TD-Ag?什么是TI-Ag?它们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答: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含B表位和T表位,需要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如细菌、病毒、细胞及各种蛋白质抗原都是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激活的是成熟B细胞,能产生免疫记忆,既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主要产生IgG类抗体;也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只含B细胞

15、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辅助,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如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都是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激活的是未成熟B细胞,不能产生免疫记忆,一般只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仅产生IgM类抗体。3.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决定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因素包括:(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 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易接近的抗原决定簇免疫原性强; 物理形状:一

16、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2)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3)免疫方法:免疫抗原的剂量、次数、途径及免疫佐剂的选择。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问答题 1 以IgG为例,简述Ig的基本结构。2 简述Ig各功能区的作用。3 试述Ig的血清型。4 试述Ig的生物学活性。5 简述各类Ig的特性及功能。6 人工制备的抗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参考答案 1 以IgG为例,简述Ig的基本结构。答:IgG结构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进行简述) 2简述Ig各功能区的作用 答: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其中HVR(CDR)是V区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 CH

17、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 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 IgG的CH3可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IgG Fc受体(FcR)结合,发挥ADCC作用; IgE的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FcRI)结合,参与I型超敏反应; 绞链区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但它与其它客观存在功能区有关。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包括H链间二硫键,该区富含脯氨酸,不易形成-螺旋,容易发生伸展及一定程度的转动,当VL、VH与抗原结合时此区域发生扭曲,使抗体分子上两个抗原结合点更好地与两个抗原决定基发生互

18、补,该区域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敏感,当用这些蛋白酶水解免疫球蛋白分子时常在此区发生裂解。 3试述Ig的血清型。 答:同种型:系指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抗原特异性的标记,在异种体内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换句话讲,同种型抗原特指特异性因种属而异。同种型主要包括Ig的类、亚类,型和亚型。 同种异型:系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抗原性的不同,在同种异体间免疫可诱导免疫应答。同种异型抗原性的差异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编码Ig的结构基因发生点突变所导致,并被稳定地遗传下来,因此,Ig同种异型可作为一种遗传标志,这种标志主要分布于CH和CL上。 独特型:系指每一种特异性I

19、g的V区上的抗原特异性。不同抗体形成细胞克隆所产生的IgV区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这是由可变区中尤其是超变区的氨基酸组成、排列和构型所决定的。所以,在单一个体内所存在的独特型数量相当大,可达到107以上。独特型的抗原决定基称为独特位,可在异种、同种异型以及自身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抗独特型抗体,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可形成复杂的网络,在免疫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4试述Ig的生物学活性。 答:(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以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 IgG、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可经过旁路途径激活补

20、体;(3)与Fc受体结合 Ig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作用介导细胞毒性、参与免疫调节及超敏反应的发生; (4)穿过胎盘 母体IgG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为胎儿提供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5)IgE激发效应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5简述各类Ig的特性及功能。 答:IgG:血清中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分布最广;唯一能够穿过胎盘;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大多为IgG。与抗原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其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的作用。与NK细胞结合介导ADCC作用。还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SPA)结合用于检测某些抗原

21、。 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在种系发育、个体发育及免疫应答产生最早。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的能力比IgG强的多,是高效能的抗体。 IgA:血清型为单体,也可为双体,且带有分泌片,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分泌液中,是机体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可以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IgD: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为B细胞的抗原受体,SmIgD是B细胞成熟的一个标志。 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极微少,主要在某些过敏型体质人血清中查到,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6人工制备的抗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目前根据制备的原理和方

22、法,人工抗体可分为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三大类:(1)多克隆抗体:为第一代抗体。系将一种天然抗原经各种途径免疫动物,由于抗原具有多种抗原决定基,故可刺激产生多种抗体形成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针对各种抗原决定基的抗体分泌到血清或体液中,故在其血清中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由于该类抗体是不均一的,无论是对抗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或是临床应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能获得均一性抗体成为关注的问题。(2)单克隆抗体:它是1975年由kohler和milstein利用杂交瘤技术,采用抗原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进行HAT培养基的选择,得到融合的细胞,该类细胞具有

23、大量无限繁殖生长的特性,又具有抗体形成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能力。它们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基的浆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称为第二代抗体。该类抗体结构高度均一,其抗原结合部位和同种型都相同,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少或无血清交叉反应等特点。由于单克隆抗体多为双价抗体,与抗原结合不易交联为大分子集团,故不容易出现沉淀反应。该抗体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各种传染病和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3)基因工程抗体:目前绝大多数单克隆抗体是鼠源性的,在临床上重复给药时体内产生抗鼠抗体,使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因此最理想的单克隆抗体应该是人源的,但人-人杂交瘤技术目前尚未突破,即使研制成功,也存在体外传代不稳定

24、,抗体亲合力低及产量不高等问题。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有望解决该类难题。这一技术是将对Ig基因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与DNA重组技术结合,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产生新型抗体,也称为第三代抗体,包括嵌合抗体、重构抗体、单链抗体及抗体库等。第五章 补体系统一、名词解释题 1 补体 2 过敏毒素 3 免疫粘附 4 膜攻击复合物 5 C3b正反馈途径 6 MBL途径 7 补体的调理作用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 补体:系指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其他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

25、和补体受体。 2 过敏毒素:包括C3a、C4a和C5a,该类毒素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介质,从而增强血管通透性、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强度为C5aC3aC4a。 3 免疫黏附:系指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或C4b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则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从而容易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4 膜攻击复合物: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最终的共同通路的形成C5转化酶,裂解C5生成C5b,固定于靶细胞膜上,进而结合C6、C7、C8和C9,形成的C56789 即膜攻击复合物,打穿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溶解

26、。 5 C3b正反馈途径:正常情况下,机体内不断产生低水平的C3b,其中少数C3b可与B因子形成稳定的、具有酶活性的C3bBb,即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而该酶又催化更多的C3b分子,再形成更多的C3转化酶,在此C3转化酶的形成过程中,C3b既是C3转化酶作用的产物,又是C3转化酶的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旁路途径的正反馈放大机制。 6 MBL途径:是由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细菌甘露糖残基和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启动激活补体的途径。MBL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其分子结构与C1q类似,可与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MASP具有与活化的C1q同

27、样的生物学活性,可水解C4与C2分子,继而形成C3转化酶,后继反应同于经典途径。 7 MBL途径:是由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细菌甘露糖残基和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启动激活补体的途径。MBL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其分子结构与C1q类似,可与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MASP具有与活化的C1q同样的生物学活性,可水解C4与C2分子,继而形成C3转化酶,后继反应同于经典途径。 问答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2 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3 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早期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答:补体系统是由存

28、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根据功能可将补体系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酶促连锁反应的固有成分,包括C1至C9及D、B、P因子共12种14个蛋白分子。第二类成分是补体活化的调节分子,其中存在于体液中属于可溶性蛋白分子的有:C1酯酶抑制剂、C4bp、I因子、S蛋白、血清羧基肽酶N等;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膜结合蛋白分子的有:膜辅助蛋白、促衰变因子和同种限制因子等。第三类是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各种受体,如C1q受体、C3b/C4b受体、C3d受体、H因子受体、C3a和C5a受体等。

29、2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答: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1)三条途径都是补体各成分的连锁反应;(2) 许多成分在相继活化后被裂解成一大一小的两个片段;(3) 不同的片段或其复合物可在靶细胞表面向前移动,在激活部位就地形成复合物;(4)最后都统一于膜攻击复合物(MAC)阶段,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途径的不同点:(见下表)比较补体系统活化三条途径的不同点比较项目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质抗原与抗体形成复合物MBL与病原体结合细菌脂多糖、凝集素IgG4参与补体成分C1C9MBL、C反应蛋白、C2C9C3、C5C9、B、D、P因子起始分子C1qC2、C4C3所需离子Ca2+ 、

30、Mg2+Ca2+Mg2+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C3bnB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阶段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3. 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早期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答: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补体可通过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的级联反应发挥溶菌作用,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2)补体具有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的作用,抗体和补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阻止病毒对宿主 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对某些病毒如RNA肿瘤病毒和C型RNA病毒有直接溶解

31、灭活作用。(3)补体通过C3b、C4b的免疫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可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消除作用。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则可以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容易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称为免疫黏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以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67、C5a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游走和积聚,增强其炎症作用。第六章 细胞因子一、名词解释题 1 细胞因子 2 旁分泌效应 3 自分泌效应 4 内分泌效应 5 IL 6 CSF 7 TNF 8 IFN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 细胞因子:系指主要体内多种活化细胞合成、分泌,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和参与肿瘤消长等功能活性分子。 2 旁分泌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