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文 小说 议论文 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类一、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
2、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
3、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
4、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
5、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
6、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
7、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二、 小说阅读应试策略(一)文体常识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8、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A、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B、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题的答题步骤:.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
9、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出现问题:.缺要素.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原因分析:.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C、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或推动情节发展。6.使主题更为突出
10、、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D、理解标题的含义。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4. 以主要人物为题。5. 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E、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
11、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评价对人、事的看法。F、关于写法的问题。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倒叙、插叙的作用。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三)考点透彻解读欣赏文学作品,要侧重主观体验。小说的欣赏重点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故事情节的梳理、环境描写的分析
12、,其次还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有下列题型: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与主题。2.结合语言环境,准确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情等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4.能结合文章内容和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5.能准确简明地谈出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三、语文阅读题常识及答题技巧归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
13、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
14、: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其他: 24.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
15、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xx的情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25.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26.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16、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7.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28.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
17、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29.比较阅读答题技巧给两段文字 要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两段文字的不同等先回答这两段话的相同点,比如,这两段话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方式,都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回答这两段话的不同点,回答不同点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这道题就差不多了。三、议论文常见考点和解题思路:(一)寻找或提炼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完整的陈述句。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因何而发议论的,看法是什么。然后,看文中有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个完整的陈
18、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但是否准确,还需进一步验证。我们可以分析论据,看它是否证明了我们确定的那句话,如果是,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但不能误把分论点当作全文的中心论点。方法归纳: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中心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我们就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词句,但一定要观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准确完整。(二)分析论据 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1区分事实论据和
19、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2概括事实论据。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也是常见的题型。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3分析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在阅读时,我们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
20、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材料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5.明确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6.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
21、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论证 常见题型有: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怎样论证论点。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采用事实论据论证的就属于举例论证,分析作用时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握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运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就属于道理论证。其特殊作用是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为人接受。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阅读时要分析什么和什么对比,再分析这样对比是为了证明什么。其作用是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
22、确,给人以深刻印象。分析如何论证论点,一般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入手,针对论述的内容做简要分析即可。( 四)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常见题型是:写出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内容。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部分。按思维角度分,有横式和纵式。横式一般是并列式。纵式可分为“总分总”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论述,结尾则归纳总结),“总分”式(即提出中心论点,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分总”式(先分说社会经历或生活实例,后提出中心论点)。分析结构时,还应注意弄清各段间的内在联系,如文中起过渡作用的段、句、词语等。概括层意时语言力求
23、简洁准确。(五)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严密性,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阅读时,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常见题型为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这类题必须联系文章内容作答,而非简单解释。体味鉴赏语言风格是又一种常见题型。 (六)开放性试题:常见题型如下。1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此类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领悟能力。2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考生进行自主创作。此类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3由阅读材料引出相关诗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自主评论。 4要求考生对所供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
24、的见解和主张。 5联想想象型。 这些开放型试题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经典再现:连云港市2010年中考原题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
25、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
26、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着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13请说出第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3分)14请分别说出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作者对他们的观点持什么态度(3分)15请结合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4分) 答案:13“隐身”表面上是指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这里指读书
27、时不需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可以随意翻阅。(表面意1分,深层意2分。)14林语堂的观点是: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的观点是: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作者同意林语堂的观点,认为黄山谷的观点有点过头。(二人观点各1分,作者态度1分。如作者态度只说一个方面不给分。)15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也对)。杨绛的例子是正面的,古人今人的例子是反面的,通过正反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论证方法2分,分析2分。)实践演练: 敬重“里子” 张峰 爱因斯坦尚未成名时,在纽约大街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见他衣着寒碜,便不解地问道:“你怎么穿得这样破旧”爱因斯坦笑了笑,说:“反正这里没
28、有人认识我。”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了科学界的大名人,他又遇见了那位熟人。对方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惊讶地问道:“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爱因斯坦依然笑了笑,说:“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好一个“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没有谁比20世纪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更有资格说这句话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了,他们不会以衣帽取人,绝不会因我穿得寒碜而小看我。爱因斯坦无疑是一个深知“里子”重要性的人。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里子”和“面子”。对一个人来说,长相服饰是“面子”,精神品格是“里子”;名誉地位是“面子”,学问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是“里子”。爱因斯坦的确没有光鲜的“面子”,可正是因为
29、他把打造光鲜“面子”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了“里子”的塑造上,他才得以成为一个让全世界都敬仰的科学巨人。正是尊贵无比的“里子”,使他穿越苍茫时空,成为后世楷模。 然而,在当今这个越来越看重包装的时代,许多人把“面子”当成了第一追求。他们渴望的是展现在人前的一身光彩和荣耀,他们企求的是他人艳羡的目光和狂热的喝彩。为此,他们不惜耗费自己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有光鲜的衣履,有奢华的享受,有令人炫目的身份和地位总之,他们的“面子”可能十分荣耀,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空虚,他们的学问领域一派荒芜,他们的心眼里除了自己还是自己。这种表里不一的人,只是包装时代泛起的泡沫,绝不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
30、 苦心谋求“面子”的光鲜,不如下苦功去培育过硬的“里子”。因为,对于个体来说,过硬的“里子”是他屹立人间的支柱;对于社会来说,过硬的“里子”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朋友,学会敬重他人和自己的“里子”吧!9文章从爱因斯坦的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10作者在第段中说,尊贵的“里子”能使人穿越苍茫时空,成为后世楷模。请你再举一个例子,证明这个观点。(4分)11某班晓光同学最近一味追求名牌,把很多精力花在对自己的“包装”上,认为这样才够“酷”。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对他进行劝告。(要求:称谓明确,观点正确,语言得体,50字左右)(6分)19、(3分)运用拟人手法(或贬词褒用),(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
31、家的鸟筑巢的习性,(1分)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1分)20、(3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运用叠词,(1分)表现出少年时我的童真童趣(表现出少年时我对麻雀等小鸟的喜爱之情)。(1分)21、(4分)(1)南方老家的的鸟巢:有着战战兢兢的谨慎。(2分)(2)北方的鸟巢:厚重、爽朗、朴素,洋溢着坦荡。(2分)22、(3分)使内容详略得当,(1分)突出鸟巢不同的风味,(1分)触发对人生的感悟。(1分)23、(5分)(1)鸟巢寄托了年少时与鸟相伴的美好回忆。(2分)(2)离开乡村后,已难见鸟的踪迹,内心空落时,鸟巢成为梦中的寄托。(2分)(3)鸟巢引发了我渴望闯荡的锐气。(1分)四、散文阅读(一)散文文体常识:1.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2.散文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