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1 词二首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无人眷顾,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逼。下阕写梅花的气节: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依然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卜算子咏梅。他一改陆游借梅自比、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塑造了坚贞不屈、凌寒独放而又谦虚谨慎的梅花形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4个生字,会读文中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3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思。2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品格与精神。 重难点分析: 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两位词人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陆游、毛泽东主席的资料。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导入: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
3、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课件展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自读诗词。课件展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间检查认读,把易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汇报。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预设:易读错的音:著(zhu)碾(nin)妒(d)课件展示三、精读课文,理解词意。1学生自读,解决疑难。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预设: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课件展示2初谈感受 四、品读诗词。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
4、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孤独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课件展示五
5、、研读课文,品味情感。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出示幻灯片你读懂了哪一句?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会到词人的清高。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
6、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通过回忆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 (这些诗词,感悟毛泽东主席乐观、豪迈、勇敢、坚强的人生态度。二、初步感知,积淀学生的情感。 1初读诗词。出示幻灯片 2了解时代背景、积淀情感。课件展示 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自己谈搜集的背景资料
7、:国家三年灾害、美国反华、苏联撤走专家等。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我们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年轻的共和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就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卜算子咏梅。 三、再读诗词,感受梅花的品格。 预设一: 【不畏严寒】(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带着体会读一读这两句。课件展示 预设二: 【乐观谦虚】(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课件展示 四、品读诗词,领悟主席的情感 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决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虽然当时我们国家的处境非常困难,但是我们
8、要像梅花那样,勇于和困难做斗争,挑战自己,这里写出了我们国家领导人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课件展示预设二: 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从这两句我感受到当我们国家摆脱了困境、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作者并不居功自傲而是非常谦虚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预设三: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都盛开的时候,梅花已经凋零了,但他没有悲伤而是隐没在花丛中欣慰地笑。我觉得这两句就是在写作者自己,当祖国从困难之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一定会感觉欣慰而笑的。课件展示 五、对比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悲观、寂寞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9、和雨。) 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是坚强、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性格不同。出示幻灯片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态度面对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们也要像毛主席那样学会面对困难,常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带着感受再读这两首词。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这首词的,在这首词前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反其意”就是立意、想法和陆游不同,“用之”就是用它的词名。七、拓展延伸。1欣赏歌曲红梅赞。课件展示2赞红梅。教师引导学生抒发感受,赞美红梅的美好品格。出示梅花图片,给学生一个
10、感官认识,为理解梅花的精神做铺垫。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读词,根据情况及时指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练习。认读过程要扎实,为后面的理解打好基础。通过工具书、资料,理解词的字面意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读过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从而感受词人的情感。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回顾,体会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对词人有初步的了解。通过交流资料,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读诗词,体会毛泽东笔下梅花的品格与精神。品读诗词,感悟作者借梅花而抒发的情感。通过对比,感受两位词人笔下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体会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将学生在课
11、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情感目标的内化。22 跳水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惊险故事: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
12、间、演示、引导与点拨。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最佳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重难点分析: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2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展示
13、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课件展示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印象。(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课件展示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课件展示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课件展示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五、作业1读熟课文。2把
14、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全文。2说说读懂了什么?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3班上汇报与交流。课件展示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
15、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16、?(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5)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7)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
17、,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三、总结扩展。1通读全文,回归整体。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件展示由生活引向文本内容,从而对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
18、待别人。给学生创造思考,归纳的空间。充分朗读,读中理解。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阅读的基本目标。回忆课文内容,培养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让孩子们能够分析出水手的三次大笑对猴子的放肆和孩子身陷险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让孩子们在思考,补充的过程中,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最佳方案。学文与练笔相结合。23 清贫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
19、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重难点分析: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课前
20、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讲述故事,新课导入。 1讲述方志敏的故事。(注重他在狱中的经历,强调他的为人品质。) 课件展示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何谓“清贫”?出示课件学生先尝试解释,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讨论,确定“清贫”的意思。课件展示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指名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相机进行矫正。(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的主体是“一桩趣事”,是详细
21、介绍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体介绍自己的观点和情况。三、品读“趣事”部分,朗读对话,品味语言,加深理解。1自读课文第2-8自然段。简要说出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2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课件展示3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国民党士兵的凶恶、贪婪,体会方志敏的从容、淡定和对国民党士兵的蔑视。4圈划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课件展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重点词句。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体会:(1) 体现国民党士兵贪婪的;(2) 体现国民党士兵凶狠的;(3) 体现方志敏从容镇定的;(4) 体现方志敏清廉为公的;(5)
22、体现方志敏对敌人蔑视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认读重点生字新词。2复述一件“趣事”。教师了解学生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人称的变化。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让学生谈谈感受。课件展示学习提示:从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联系有关的语句来谈一谈。学生谈感受时可以从方志敏的角度来谈,也可以从革命者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比的角度来谈。2品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思考: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充叙述有什么表达作用?。课件展示3品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前面的内容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注意让学生关注这样几个点:(1)方志敏的“清贫
23、”与“洁白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2)“战胜困难”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三、升华认识,拓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1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课件展示 2“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课件展示3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课件展示四、拓展延伸。1阅读郭沫若盛赞方志敏烈士的话。课件展示2小话题。思与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精神还需要吗?课件展示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学生对文本整体概括能力的初次尝试,培养对重要语句的提携能力。课题是文
24、章的眼睛,先从学生已知的“词语”入手,再逐步丰富学生对课文人物精神的理解。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话题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渗透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主抓关键,关注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语言感受,学习由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入手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和提升认识。既是对第一课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使课堂结构流畅自然,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了解补叙对方志敏品格的深入剖析。提炼文本,理解“清贫”真正含义,让学生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本课思想情感目标的达成。
25、联系实际,学会迁移,引发思考,关注表达。24* 儿子的采访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儿子采访爸爸的梦想是什么?爸爸告诉他自己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是睡得着觉;第三个是笑得出来。儿子不理解,就如实地写出了我眼中的爸爸。这个在儿子看来不值得推崇的爸爸,他的愿望却值得我们品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儿子的采访中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从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这个人。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重难点分析
26、: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畅谈理想,埋下伏笔。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请大家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同学们,闭上眼睛,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美丽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学生各抒己见。) 二、阅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 1自由阅读,了解儿子采访爸爸的过程,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课件展示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情况。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
27、得出来。课件展示3再读课文,了解儿子在采访过程中的反应,体会儿子的心情。课件展示 4读课文中儿子的作文我眼中的爸爸,谈谈对爸爸的认识,体会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个愿望。 在学生谈对这部分的理解和对“爸爸”的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联系老师的话来体会。三、自由结组,表演课文故事,深化对课文的理解。1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排练。教师可以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适当分组,适当分配内容,有的表演采访过程,有的表演后面的“父子交流”部分,有的朗诵儿子的作文展示课件2学生表演。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围绕以下话题交流:1爸爸的愿望的确与众不同,你能理解吗?你们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着、笑不出来的时候吗? 2你认为爸爸的
28、愿望容易实现吗?谈谈自己的理解。3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 4教师小结:有一位禅者说过:众生就像牛一样,被尘世中的种种俗事束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悲哀。但不管我们人生道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我都祝福你们孩子们“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平平淡淡才是真。 展示课件播放歌曲五、作业。回家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问问他们对这三个愿望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把采访记录在小本本上。采访表格如下:采访记录父母愿望原因我的感受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将自学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故事表演,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人物,以及故事所蕴含的哲
29、理。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这三个愿望看似简单,有时还真的难以实现。通过畅谈理解、感受,逐步理解爸爸三个愿望的深刻含义。 语文即是生活,让语文走进生活,指导生活。25* 挑柴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清新、极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我”第一次砍柴的经历,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砍柴路上,伙伴们撒欢蹦跳、大呼小叫;沉寂的山场中,伙伴们挥刀砍柴;头挨头,吃干粮嚼得脆响;西斜的阳光中追着影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欣赏并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围绕中心句进行主题研讨。2抓住“第一次”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体会文中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