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73.76KB ,
资源ID:91698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698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何写论文系列之 SPSS数据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何写论文系列之 SPSS数据分析.docx

1、如何写论文系列之 SPSS数据分析【如何写论文系列之 SPSS数据分析】配对样本 t 检验我们已经知道,为了检验不同群体的某个特征差异,可以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然而如果遇到同一个体进行前后两次测试呢,我们是否可以把前测和后测的数据作为两个群体,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来检验两者的差异性呢?答案是不可以的,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同一个样本实施测试前后的差异,前测和后测由于都是在同一个样本上采集数据,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相关,如果忽略这种相关性就会浪费一定的统计信息,我们必须寻找其他的统计方法检验其差异性。而这就是配对样本 t 检验。什么是配对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是对用于检验配对设计实验中成对

2、定量数据是否存在差异性的统计方法。那么什么是配对设计实验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实验设计方法:1.同一对象处理前后的数据,例如判断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前、后学生成绩是否存在差异性2.同一对象两个部位的数据,例如判断静脉采血与末梢神经采血化验指标是否存在差异3.同一样品两种方法检验的结果,例如判断传统化验手段与新型化验手段是否存在差异4.配对的两个对象分别接受进行两种处理后的数据,例如判断病人使用两种不同降压药对于血压的控制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如何理解成对数据呢?“对”,是把两个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的意思,配对样本 t 检验关注“相关”,即比较的成对数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联系性。第1 项实验的目的是推断其

3、处理(干预)有无作用,剩下的三项实验的目的是推断两种处理的结果有无差别。自变量:定类数据因变量:定量数据什么情况下使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在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配对使用的四种设计方法,在对配对实验进行统计推断时就会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同时还应满足因变量为定量数据。1.同一对象处理前后的定量数据2.同一对象两个部位的定量数据3.同一样品两种方法检验的定量结果4.配对的两个对象分别接受进行两种处理后的定量数据案例研究问题与数据某老师了解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希望研究翻转课堂是否能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于是进行了一项教学实验,选择某年级某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学期初进行学习成绩测试,获得学生的前测成

4、绩,进而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学期末进行后测,获得后测成绩。收集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如下:SPSS 数据分析SPSS 分析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中要求前测、后测的配对数据为不同列,所以我们不像独立样本 t 检验需要做预处理,直接导入 SPSS 分析即可。导入数据我们导入 Excel 中的数据:文件-导入数据-Excel,打开读取 Excel 文件对话框,导入数据。配对样本 t 检验导入数据后,我们在分析-比较均值-成对样本 t 检验中打开配对样本 t检验对话框,将前测数据(学期初成绩)选入配对 1 的变量 1 中,后测数据(学期末成绩)选入变量 2

5、中。我们从成对样本 t 检验中可以发现,配对样本 t 建议可以同时检验多对配对变量,如需检验多对数据,把相应数据选择进相应变量即可。配对样本 t 检验和成对样本 t 检验是同样的含义,只是软件翻译不同而已。配对样本 t 检验的结果怎么看?结果解读我们得到配对样本 t 检验的结果如下,第一个表统计了配对的两个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数据,第二个表统计了配对样本的相关性,第三个表则展示了配对样本 t 检验的结果,为了解读配对变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关注显著性()双尾)的结果。通过显著性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差异性。若显著性0.01,则两变量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差异;若0.01显著性0.05,则两

6、变量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不呈现差异。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配对样本 t 检验在结果解读上要比对立样本 t 检验简单的多。其实利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远没有想象中的难,我们只需要学会统计方法的适用范围、SPSS 操作过程和结果解读就大功告成。很多人对于数理统计的认识都局限于难度高、需要较好的数学功底、需要专业的学习,其实不然。数理统计的原理是建立在数学之上的,但是随着相应统计工具的发展(如 SPSS、SAS 等),我们在没有知晓详细的原理前,就可以借助工具将统计方法实现,得到分析结果,而我们只需要能解读结果就可以实现统计的应用了。都说学习是一个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其实随着时代

7、的发展,这个情况在逐步改观。例如,我们使用手机中的 APP,我们既不需要了解手机的硬件制造过程,也不需要知晓 APP 是用何种计算机语言编写出来的,我们只需要与 APP 的界面“打交道”(交互),借助 APP实现我们想要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关注 APP 如何使用即可,不在需要关注其他底层的环节。这种情况会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会愈显突出。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在当前十分普遍,也十分必要。如果你不是励志成为一名摄影师,为了拍一张好看的照片不需要去学习如何使用单反,而只需要用傻瓜相机就好了;如果你不想当设计师,就不用为了修图而学习 PS(Photoshop),使用手机 APP

8、 的美图功能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专注于我们的主业,聚焦于一个方向。当然,对于数据分析来说,有数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会让你更清晰的了解其背后的原理,我在先前为了让大家觉得统计简单、统计好学,故意省略了原理部分。当我们把这些统计方法的适用范围、SPSS 操作及结果解读学会之后,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再翻回头看看 SPSS 结果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样的,那时候你将会用俯视的视角看数据分析,别有一番天地。怎么把研究结果写到论文里?结论撰写: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学习成绩上在 0.01 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差异。我们可以在论文中

9、配以图表和文字描述分析结果:研究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判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后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翻转课堂后与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学生成绩在 0.01 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差异,进一步比较其均值发现,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高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详见表 1。表 1 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后学生成绩配对样本 t检验论文案例我们选取如下论文作为案例进行说明:谢幼如,盛创新,杨晓彤,伍文燕.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34-40.本研究以某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于行动研究的干预(见实验处理:应用PLS提升大学生E-LSE教学行动)

10、,采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作为数据,利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自我效能感提升情况,具体研究详见论文中的阐述。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独立样本 t 检验。为什么说独立样本 t 检验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呢?这要从我们研究设计开始说起,研究一般是建立在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对于一部分研究对象(这部分研究对象称之为实验组)施加这种新方法(我们称之为干预),另一部分研究对象(这部分研究对象称之为对照组)不施加新方法,最后用数据对比两组的差异,用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例如:对比使用翻转课堂和不使用翻转课堂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对比使用新药品和不使用新药品对病人血压的影响;当然,我们不

11、一定必须有一组干预才能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也可以为了比较两个不同群体而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例如:对比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差异;对比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体重差异;什么是独立样本 t 检验?概念: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两组不同群组直接定量数据的差异情况,是差异性检验的一种方法。自变量:定类数据因变量:定量数据什么时候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自变量为定类数据且仅为两组时;2.适用于因变量为定量数据;3.各个观察值相互独立,不能相互影响,即满足独立性。这个一般根据专业背景考察,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数据就可能存在非独立性问题,也就是不同数据会相互影响,而不同

12、学生身高可认为相互独立,彼此不相互影响;4.各个样本均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即满足正态性。独立样本 t 建议对于数据资料的正态性存在一定的耐受能力,一般认为样本量大于 30 即可满足正态分布。5.各个样本所在总体方差相等,即满足方差齐性。很多同学对于这个概念不太了解,这没有关系,在 SPSS 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时,自动会进行使用 Levenes检验来方差齐性,我们只需要根据相应结果解读数据即可。案例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深入了解独立样本 t 检验如何进行。研究问题与数据某老师了解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希望研究翻转课堂是否能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于是进行了一项教学实验,在 某年级 1 班使用翻转课堂

13、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 2 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之后收集了两个班的成绩进行分析。我们初步收集到的数据如下: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导入 SPSS,并没有办法进行分析,我们首先需要做数据的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变量划分为了能让 SPSS 进行分析,我们需要把数据处理成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用不同列表示的方式,即一列为班级,一列为成绩,数据如下:自变量类别编码进行完上一步,我们还需要对因变量进行编码,因为 SPSS 无法识别“1 班”、“2 班”这样的类别划分,我们必须把他们编码为数字,例如我们用 1 代指“1 班”,2 代指“2班”。编码:1:1 班(实验组);2:2 班(对照组)。这里

14、我们用 Excel 的查找替换功能将 1 班替换为“1“,2 班替换为“2”。SPSS 操作导入数据首先,我们导入 Excel 中的数据:文件-导入数据-Excel,打开读取 Excel 文件对话框,导入数据。独立样本 t 检验导入数据完成后,我们在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 t 检验中打开独立样本 t检验对话框,将自变量班级选入分组变量,因变量成绩选入检验变量。SPSS 结果怎么看?结果解读:SPSS 分析完成后,将出现以下统计结果,结果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组统计中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等。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则展示了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首先,进行的是莱文方差等同性检

15、验,判断样本是否方差齐性。先根据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判断方差是否齐性。若显著性0.05则方差齐,看第一行“假定等方差”的结果;若显著性0.05则方差不齐,看第二行“不假定等方差”的结果。接着,基于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选择相应的行读取结果。通过显著性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差异性。若显著性0.01,则两群体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差异;若0.01显著性0.05,则两群体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不呈现差异。如果有同学还是不理解上面的表述,那么我们可以把以上的表格拆分为下面的表格,首先是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接着是平均值等同性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的另一种说法)。怎么把研究结果写到论文里?结论撰写:经过

16、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学习成绩上在 0.05 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差异。但是,我们在论文中如何运用学术语言描述这个结论呢?首先,我们要将SPSS 的结果整理成以下三线表中的形式,三线表是学术论文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表格样式。我们一般情况下,不把 SPSS 的结果直接粘贴到论文中去,而是进行整理和简化,你在国外学术论文中不会看到直接使用SPSS 输出表格,有些国内作者图省事会直接使用 SPSS 输出表格作为结果呈现,我们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同时,我们还应用“*”或“*”表示出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情况。对上述结论我们应该进行如下描述,并配以表格说明:研究采用

17、独立样本 t 检验判断是否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翻转课堂的学生成绩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在 0.05 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差异,进一步比较其均值发现,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高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详见表 1。表 1 是否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绩独立样本 t检验论文案例我们选取如下论文作为案例进行说明:杨俊锋,崔丽霞,吴滕,潘慧,洪河条.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2):50-56+77.该论文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近端和远端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等维度进行了差异性检验,从而判断近端与远端是否影响教学行为等维度。研究设计中确定了不同的两个群体作为分组(即自变量),而使用课堂教学行为等作为因变量。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统计方法判断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性。具体研究详见论文中的阐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