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59.06KB ,
资源ID:91692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692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岳麓版总复习选修1 第1讲 基础过关课.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岳麓版总复习选修1 第1讲 基础过关课.docx

1、高考岳麓版总复习选修1 第1讲 基础过关课第1讲基础过关课考点展示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伴随铁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各诸侯国纷纷出现赋税改革。(2)新兴地主阶层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4)秦孝公时,发出求贤令,将商鞅招到秦国。2.特点和内容(1)第一次变法特点:以政治改革为主,辅之以相应的经济改革。措施(2)第二次变法特点:以经济改革为主,辅之以政治

2、改革,把变法全面引向深入。措施3.结果:商鞅虽死而秦法未变(1)商鞅之死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直接原因: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保护伞。表现:秦惠文王继位后,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后来商鞅被车裂,并诛灭九族。(2)秦法未变:秦惠文王和他的后继者,顺应时代的潮流,继续实施各项改革措施。4.作用和影响(1)作用:商鞅变法是以法家理论为指导的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秦国迅速强盛起来。军事上:“教民耕战”,奖励军功,使秦国形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经济上:土地制度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使秦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3、展,使秦国成为富强之国。政治上:军功爵制的推行、县制的建立、什伍户籍制和连坐法的实施等,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瓦解了分封制,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强化了中央集权。为后来秦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深远影响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商鞅变法通过重法措施,使秦国成为封建时代具有法治性质的社会。变法中的户籍制度,发展经济的措施,尤其是实行郡县制和中央集权等政策法令,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并改国号为魏,

4、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地区,结束了北方割据局面。(2)少数民族的胡文化对中原汉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已经显现。(3)北魏社会矛盾激化北魏实行“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大肆搜刮人民。统治者把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变为奴隶和杂户,随意驱使,任意杀戮。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由于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矛盾日益尖锐。2.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度。由国家筹集,按级别发放。(2)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分土地给农民,土地不得买卖,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纳租调,丁男还要负担兵役、徭役。(3)实行三长制。加强国家对基层的控制。(4)改革朝廷礼仪和社会风俗。(6)实行汉化:改服饰,穿汉装;讲汉话;改汉姓;

5、改籍贯;建立门阀制度;通婚姻;官制和礼制改革。3.历史作用(1)促进了北方封建经济的发展均田制的推行,使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获得较大进步。官营手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民营手工业也日趋活跃。纺织业最为发达。商业日趋繁荣。平城、洛阳、长安等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2)加快了民族融合进程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为北朝末年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3)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异,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和经济繁荣准备了条件。北魏所创立的官秩从品制度和均田制度为后代继承,特别是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考点三王安

6、石变法1.背景(1)军队战斗力下降,与辽、西夏的战争屡屡战败,形成积弱局面。(2)冗官、冗兵、冗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3)北宋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4)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危机日益严重。(5)宋神宗即位,力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2.开始: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3.措施(1)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国家将钱粮以低息贷给农民,收获后归还。均输法:发运使据京师实际需求采购商品,调剂余缺,统一运输。免役法:政府出钱募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特权户减半。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方

7、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数量、肥瘠纳税。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繁荣时,再赊销给商人贩卖。(2)军事制度的改革置将法:政府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军事训练。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实战能力。保甲法:将农户严密组织起来,每10家为一保。农闲练兵、维护治安,战时出征。保马法:由民户代养官马,减少官府负担。设置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形制、材料、质量标准。(3)用人制度和科举、学校的改革用人唯贤唯才:整顿吏治、任用贤才,加强考核。改革科举制度:取消明经科、改革进士科、增设明法科。改革学校教育:太学中增设武学、律学、医学等专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4.结局:历经八年,神

8、宗死后陆续废止。5.评价(1)成果(2)局限考点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3)军事上: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4)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2.开始: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3.内容(1)“二一九法令”政治上: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经济上: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向地主缴纳赎金后,才可归为私有。组织上:由旧有的村社管理。监督农民按时缴纳赎金和完成各种赋役。(2)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政治上:18

9、64年在省、县设立地方自治机构。1870年成立城市杜马(议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地主专权的局面。司法上:效仿西欧司法制度,公开举行审判,建立陪审员和律师制度。教育上:1864年颁布初级和中级教育条例。允许私人办学,大学拥有广泛的自治权。财政上:创办国家银行,取消各部门独立的财权。建立财政监督制度和国家统一的税收制度。军事上:1874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善军法。是俄国军队现代化的开端。4.评价(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经济: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局限性

10、:资产阶级改革任务并没有完成。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内容:改革是妥协的产物,具有残暴的掠夺性的欺骗性。不彻底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考点五明治维新1.背景(1)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2)资本主义萌芽及部分下级武士向资产阶级转化。(3)西南强藩通过改革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倒幕运动的主力。(4)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5)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权。2.内容(1)政治上废除旧体制(2)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a.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b.阶段:分为示范和扶植两个阶段。c.作用:使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近代化。(3)文化教育

11、改革仿效欧美教育制度,颁布教育法令学制。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新闻出版和文化传播事业,促进习俗西化。(4)建立新式军队建立天皇的近卫军“亲兵”。1872年,发布征兵诏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3.历史地位(1)使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2)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民族独立的国家。(3)使日本快速走完了近代化历程。(4)1889年宪法的颁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考点六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

12、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1895年的“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严复译述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介绍西方进化论的观点。2.概况(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内容4.结果:失败(1)标志:戊戌政变。(2)原因5.历史意义(1)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以实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为总目标,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2)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启发和张扬了国人的

13、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在意识形态方面起了破旧立新的作用。6.经验教训(1)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为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历史根据。(3)中国近代化道路曲折漫长。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乎秦国国情。(2)得到了统治者的坚定支持。(3)商鞅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4)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2.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不同点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14、侧重点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侧重于富国强兵相同点结果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3.俄国1861年改革只能走自上而下道路的原因(1)从下层群众看:18591861年间俄国曾出现革命形势,但是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资产阶级软弱且缺乏领导能力,再加上农民的觉悟低,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同时沙皇政府还有足够的镇压力量,所以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企图归于失败。(2)从统治阶级看: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政府认识到农奴制度必须废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在形成,某些地主已看到农奴制不如资本

15、主义剥削更为有利可图。4.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1)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的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新兴社会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为明治维新提供了社会基础。(2)武装倒幕后,改革派实际上控制了国家政权,为改革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3)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全面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文明成果,对日本社会的落后因素进行改造,加快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4)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集中力量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5.近代俄国、日本和中国三次改革的成败及启示(1)比较比较项俄国日本中国背景国际环境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进步潮流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强侵略中国帝国主义阶段,瓜分世界、资

16、本输出潮流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受工业革命影响,一些部门出现机器生产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封建专制不强,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改革准备较充分较充分不够充分改革者的实力有实权的亚历山大二世西南大名、中下级武士等,实力强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实权的皇帝措施的有效性有效可行有效可行一纸空文,无法实施(2)启示要有高水平的领导集团,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注意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联合一切进步力量等。要掌握领导改革的实权。要重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要乐于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等。1.(2016山东济宁期末)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

17、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重,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

18、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材料一共四句话,第一、二句为内容,第三、四句为影响,从中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免而耻”“严刑峻法”“恐惧和贪欲”等方面分析。答案(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2.(2016黑龙江大庆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乾隆帝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材料二鲜卑族“尚

19、勇、纯朴,好射猎”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团结、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造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的断胡语、改胡姓、禁胡服,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孝文帝不顾民族差异想通过改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来“中夏正音”,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本民族的进步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他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向往和好大喜功,是不顾本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冲动,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否定。摘编自付义汉孝文帝迁都改革与北魏亡国析(1)概括上述材料中对北魏孝文帝的不同看法及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

20、魏孝文帝其人其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可取之处。解析第(1)问,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张之洞持肯定态度,而乾隆帝和付义汉持否定态度,其理由从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等方面去分析。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分析可取之处。答案(1)看法:第一种是肯定。理由: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看法:第二种是否定。理由: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摒弃了鲜卑民族文化,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本民族进步。(2)可取:整顿吏治,打击腐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加快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孝文

21、帝高远的眼光、大无畏的勇气与决心、坚强的意志,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3.(2017河南洛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贱,用近求远。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续资治通鉴(1

2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经济工作的看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材料二“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材料三“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三方面总结;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第(2)问,从市场经营、经济政策、关注民生几个方面去分析。答案(1)措施:市易法;均输法;青苗法。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2)看法:政府不能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关注民生。4.(2017福

23、建厦门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经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材料二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到外国的压迫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因此,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地理上的分隔,即起伏不平的山区地形加

24、强了日本的氏族传统和地区独立主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日本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2)依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一中概括,概括时要注意层次性。第(2)问,首先要把材料二读透,然后分清材料的层次和意思,再根据各层次内容进行提炼归纳。答案(1)看法: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今后,日本人要自己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对西洋文明不能强搬硬套。(2)背景:地理环境上,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紧凑,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的传播,地理上的分隔,加强了日本的氏族传统和地区独立主义;文化传统上,从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到以“东方

25、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它所盼望的东西;体制结构上,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5.(2017山东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

26、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解析第(1)问,据材料“俄罗斯专制制度”及所学工业文明、俄国农奴制度分析作答。第(2)问,“一个奇特现象”是指: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全面学习西方,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直到生活习惯的西化;但同时也要保留本国的传统文化,如天皇制、武士道精神

27、;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现象。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或工业革命的影响)。“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2)理解:可以从明治维新特点角度回答,也可以从明治维新具体内容方面回答,还可以直接对材料进行解释和举例。(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如: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严重滞后;又如:全面西化的同时还保留自身民族传统和文化;再比如:明治维新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但也“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如形成近代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神道崇拜等。6.(2016河北邢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

28、京失败。在湖南之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梁启超传材料二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

29、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套,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光绪大事汇鉴(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变法失败的认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光绪觉悟

30、康有为之不足恃”“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等信息归纳总结。第(2)问,结合所学,据“朕之权力实有未足”得出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据“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得出缺乏改革环境;据材料二“妥速筹商,密缮封套,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得出不讲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缺乏经济基础、维新派力量弱小、忽视民众力量等。答案(1)原因: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导致政变发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的环境;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