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6 ,大小:678.94KB ,
资源ID:91588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588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docx

1、复旦大学药剂学复习总结药剂学概论笔记绪论:药剂学(Pharmaceutics):研究剂型和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剂型(Dosage forms):为满足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如片剂、胶囊、注射剂、软膏剂等。制剂(preparations):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制成的最终供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片。剂型的分类与重要性:1.药物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口服制剂,包括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非胃

2、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剂型:静脉、肌肉、皮下等多种途径注射剂 呼吸道给药剂型: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皮肤给药剂型: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黏膜给药剂型:滴眼剂、滴鼻剂、眼膏剂、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剂型: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等2.药物剂型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溶液剂、注射剂、洗剂、搽剂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半固体剂型:软膏剂、凝胶剂、栓剂、糊剂等3.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 溶液型:分子分散 胶体溶液型:1100nm细微粒子 乳剂型:100nm乳滴 混悬型:500nm微粒 气体分散型 固体分散型剂型和制剂的重要

3、性:剂型和制剂是传递药物的载体,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供临床使用,合理的剂型能够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剂型可以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同一药物制成不同剂型,作用和用途可能完全不同;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肠溶片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某些剂型有定位靶向作用,如脂质体,结肠定位释药系统;改善药物的稳定性,青霉素G口服易被胃酸破坏,溶液不稳定制成注射用粉针剂;剂型的理化特性直接影响药效,剂型中药物粒子的大小和药物的释放速度。 药剂学研究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和药效特点 多肽蛋白类药物易被酶解、不易

4、吸收注射剂 红霉素在胃酸中分解而且刺激性大肠溶制剂 必须掌握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和转运机制 链霉素在胃肠道不吸收注射剂 扑热息痛肝脏首过效应严重栓剂药剂学的科学体系:工业药剂学(核心内容),物理药剂学(理论基础),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临床药学药剂学的研究内容:1基本理论的创建:如化学动力学,溶解和成型理论在制剂设计中的运用;2生产技术的创新: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设计药物制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以及推广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如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等3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开发:药剂学的主要任务,目的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稳定性。发展方向: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

5、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定:定量、定时、定位4新辅料、新机械的研究开发5中药剂型的整理、研究及创新药剂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开发新辅料、新技术、新机械;研究开发新剂型与新制剂;药品的质量控制。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药物的经皮传递系统;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粘膜给药系统。缓释和控释系统(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systems):用药后能在长时间类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释药部位和释药时间,如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和脉冲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

6、(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通过皮肤贴敷给药达到体内长时间稳定有效血药浓度和治疗作用的缓释或控释系统,具有血药浓度平缓,比较安全和没有肝脏首过效应的特点,但一般药物吸收有限,很难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此应选择适宜的药物,吸收促进方法和制备技术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经由血管注射给药,利用脂质体、微囊或微球等载体将药物有目的地传递至某特定组织或部位的系统。液体制剂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按分散情况可分为:均相与非均相液体制剂;均相分散体系溶液(低分子溶液

7、(真溶液) ,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非均相分散体系 溶胶、混悬液、乳浊液 按分散相大小分类:分子分散系:粒径100nm 液体制剂特点:优点: 分散度大,吸收快,起效迅速 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可减少刺激性 便于分剂量,易于服用,尤适于小儿与老年患者 适合于多种给药途径,如注射、内服、外用缺点: 化学性质不稳定; 贮存、携带不方便; 非均相液体制剂存在不稳定性; 水性制剂易霉败,非水溶剂有不良药理作用。质量要求: 剂量准确、稳定、无刺激性,具一定防腐能力 口服具有良好的味道和口感,分散介质以水为最佳 均相制剂外观澄明、均匀 非均相制剂分散相粒子小而均匀溶剂的基本要求: 对药物具有

8、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化学性质稳定 不影响药效和含量测定 安全无毒、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根据“相似者相溶”规律选择溶剂。常用溶剂: 极性溶剂: 水(首选):广泛应用,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盐类和极性大的有机药物;易霉变 乙醇:20%以上有防腐作用,有生理活性 丙二醇:可供内服和肌肉注射,有吸收促进作用,药用1,2-丙二醇,在皮肤和粘膜有一定促渗作用 甘油:供内服或外用、30%以上有防腐作用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与水互溶,稳定易水解药物,保湿作用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万能溶剂、促进药物吸收,有轻度刺激 非极性溶剂

9、脂肪油:如植物油,易酸败、皂化、多用于外用制剂,受碱性药物影响 液体石蜡:供口服和外用,胃肠道不分解也不吸收,润肠通便,可与非极性互溶,溶解生物碱挥发油 乙酸乙酯:供外用,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故常加入抗氧化剂溶解度(solubility)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所溶解的溶质量。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相容),药物的多晶型影响,温度,PH,粒子大小,同粒子效应溶解速度(dissolution rate)指单位时间内溶解溶质的量增加溶解度的方法:给药物接上水溶性或脂溶性基团;制成盐类;应用潜溶剂;加入助溶剂;使用增溶剂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种溶剂在某一比例时

10、,药物溶解度比在各种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出现极大值,该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该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cosolvent)常用于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溶媒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PEG)300或400助溶剂:加入另外一种物质时,由于形成络合物、复合物或可溶性盐等,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如咖啡因苯甲酸钠咖啡因;茶碱氨茶碱举例:一些有机酸及其钠盐: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等;酰胺化合物:尿素、烟酰胺等增溶剂:难溶性药物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药物溶解度增大。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增溶原理:具有亲水亲油两种基团,可在固/

11、液,或液/液界面定向排列,降低两相间界面张力或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到达一定浓度,会形成胶束(micelle),增加药物溶解度。非极性药物的增溶:溶解在胶束的烃核内部;半极性药物的增溶:非极性部分插入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极性部分插入到亲水区,定向排列,极性药物的增溶:安全分布在胶束的栅栏层(亲水基之间)中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 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增加药物溶解度 防腐剂 矫味剂 着色剂 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其它附加剂增加药物与制剂的稳定性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活螨;液体制剂1毫升含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不超过100个;外用药品1g或

12、1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常用的防腐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有效防腐,防发酵能力强,与尼泊金类合用效果好 苯甲酸 防腐作用靠未解离的分子,离子几乎无防腐作用,pH值对苯甲酸抑菌作用影响大,降低pH有利。最适pH为4 苯甲酸钠 水中溶解度大于苯甲酸,酸性溶液中作用好,pH超过5,作用明显降低,用量应增大(不少于0.5)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羟苯烷基酯类,尼泊金类) ,本身有协同作用 化学性质稳定,防腐作用优良 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有效,酸性溶液中作用强,微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 抑菌作用随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减小(如羟基甲酯,乙酯等) 乙醇 含乙醇20的制剂即具有防腐作用,中性或碱性

13、溶液,含醇量需25以上 季铵盐类 苯扎氯铵(洁尔灭)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低温时形成腊状固体,易潮解,无刺激性 山梨酸 对霉菌、酵母菌抑制力好 防腐作用基于未解离分子,酸性水溶液中作用好,pH4.5最适宜 溶液型液体制剂: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均匀分散,外观均匀澄清的液体制剂,可口服,也可外用溶液剂(solution):药物(指低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溶质为不挥发性药物,溶剂多为水,也有用醇或油作溶剂,根据需要可加入助溶剂、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溶液剂制备方法:1溶解法:一般程序为称量溶解(1/21/3溶剂)过滤再加溶剂使成足量,搅匀质量检

14、查包装。有助溶效果的溶剂可以先加入,适宜较稳定的药物的配制2稀释法:将某些药物预先配制成浓溶液,临用前稀释至需要浓度。注意挥发性药物的浓溶液会挥发损失,易氧化药物可先将溶剂冷却后再溶解药物。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亦可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溶剂制成浓芳香水剂。制法因原料不同而异:化学药物和纯净挥发油用溶解法或稀释法;含挥发油的植物药材多用蒸馏法;多作为矫味剂糖浆剂(syrups):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5。蔗糖为营养物质,易染菌、进而发生酸败、变质;高浓度蔗糖含量近饱和,渗透压大,可抑制微生物生

15、长繁殖,有防腐能力;蔗糖浓度较低时,应加入防腐剂。分类:矫味糖浆:单糖浆、陈皮糖浆;药用糖浆:止咳糖浆分散体系中分散相大小与特征液体类型 微粒大小 (nm) 特 征 低分子溶液剂 100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 非均相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 混悬剂 500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 非均相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 胶体溶液及其制剂胶体分散体系包括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分散相质点大小均在1100nm亲水胶(高分子溶液):均相分散体系;稳定体系,不需加稳定剂;粘度与渗透压大;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亲和力;Tyndall效应不明显;小量电解质无反应,大量时能引起盐析;易形成凝胶疏水胶(溶胶):多相分散体系;

16、不稳定体系,需加稳定剂;粘度与渗透压小;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没有亲和力;Tyndall 效应明显;小量电解质即可引起沉淀;易发生聚集沉淀。高分子溶液的结构和性质:1牢固的水化膜 稳定的主要因素分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团(如COOH,OH,NH4等极性基团),能发生水化作用,在分子周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阻止质点相互聚集;少量电解质不会发生聚集;大量电解质或脱水剂(乙醇,丙酮等)破坏水化膜,发生沉淀2荷电性 稳定的另一主要因素 3蛋白质的等电点,另外还有较高的渗透压,凝胶型和触变性,动力学不稳定和热力学稳定体系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盐析 高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后,由于电解质强烈的水化作用,破坏了高

17、分子的水化膜,使高分子发生沉淀 脱水 加入脱水剂(乙醇,丙酮等)能破坏水化膜,发生聚集 复凝聚 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由于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沉淀。 pH4.5 明胶带正电,阿拉伯胶带负电高分子溶液的制备:胶溶 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过程称为胶溶溶解过程:有限溶胀无限溶胀溶解,易将胶体粉末撒于水面上另其充分吸水自然膨胀而胶凝,如直接把水加到粉末上,则往往粘结成团,难制成高分子溶液,有的高分子溶液有限溶胀非常缓慢,需要加热来加速溶解,如明胶及琼脂有限溶胀 表面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体积膨胀,形成水化膜,不可搅拌无限溶胀 水分子继续向内渗入, 进一步溶胀,可以搅拌溶解 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

18、溶液溶胶(Sol):由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多分子聚集体)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质点小,分散度大,具强烈布朗运动,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发生聚集,聚集后可能形成沉淀。溶胶的结构:1具有双电层结构 固体微粒自身解离或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有电荷,这些电荷再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在微粒表面形成吸附层和扩散层2具有电动电位(电位) 吸附层与扩散层带有相反的电荷,当胶核运动时,二者之间产生电位差。电位高低与稳定性有关3具有水化膜 胶粒外形成水化膜溶胶的稳定性:电解质作用 过量的电解质可使扩散层变薄,电位降低,胶粒易合并聚集高分子化合物的保护作用 溶胶中加入亲水性高分子,可吸附在溶胶粒子表面形

19、成保护层,使胶粒不易聚集,提高了溶胶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为保护胶体。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增溶、乳化、润 湿、杀菌、去污、起泡和消泡等) 结构特点: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分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 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易被酸,钙镁等破坏,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较耐酸钙镁,可与高分子阳离子药物产生沉淀 高级脂肪醇磺酸酯胆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也不易水解 阳离子型具有杀菌作用,如苯扎溴铵,水溶性大,在酸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两性离子型如卵磷脂、豆磷脂(卵磷脂不稳定容易水解氧化)非离

20、子型表面活性剂 (毒性小,品种多,应用广泛)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通用名:聚山梨酯,商品名 Tweens) ,水溶性,常用于增溶和乳化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商品名Spans),亲油性较强, 一般作水/油型乳剂的乳化剂,或与吐温类配合用作混合乳化剂 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共聚物(通用名:泊洛沙姆 ),可用于静脉乳剂 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水或油的综合亲和力,HLB为一经验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020HLB值38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作W/O型乳化剂HLB值816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

21、作O/W型乳化剂HLB值1518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作增溶剂HLB值7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适合作润湿剂HLB值13之间适合消泡剂HLB值1316之间适合去污剂HLB值的加和性:简单二组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为热力学不稳定性,需加入乳化剂乳剂的分类 按形成过程:水包油(O/W)型 ;油包水(W/O)型 ;复乳W/O/W ;O/W/O 按乳粒大小:(1)普通乳(emulsion)1100m; 乳白色不透明液体。(2)亚微乳 (Submicroemulsio

22、n) 0.11.0m ; 常作胃肠外给药载体,静注乳剂(0.25 0.4 m )(3)纳米乳(nanoemulsion) 100nm ;光线可透过乳剂而不折射,肉眼可见为透明液体,可称纳米乳或微乳(microemulsions) 乳剂的特点: 液滴分散度大,吸收快,起效迅速 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外用乳剂可改善对皮肤、黏膜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静脉注射乳剂分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静脉营养乳剂可作为高能营养输液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 乳化剂的种类 两相的比例(相体积比或相体积分数)理论上,分散相的最大体积分数为75 实际上, 一般为2550,过大过小,均不稳定 乳化剂(emuls

23、ifying agent,emulsifier)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并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牢固乳化膜乳化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类 分子中有较强的亲水/亲油基,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层乳化膜 高分子溶液 主要来自天然动植物及纤维素衍生物,形成多分子膜 固体粉末 一些不溶性固体粉末,能被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乳化膜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 高级脂肪酸盐类 O/W型如硬脂酸钠(钾) W/O型如硬脂酸钙 十二烷基硫酸钠:常与鲸蜡醇合用 磷脂 乳化能力强,用量少,形成O/W型乳剂;可内服或外用,纯品可作注射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最常用,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和溶液pH值影响,配合使用可得到不同HLB

24、;司盘类(spans) HLB38,W/O型乳化剂;吐温类(tweens) HLB值816,O/W型乳化剂;其它:泊洛沙姆(poloxamer)高分子溶液:种类多,亲水性强,一般为O/W型乳化剂,在乳滴周围形成多分子乳化膜。常用品种:明胶 O/W型乳化剂,形成的乳化膜因pH值变化而带不同电荷,易受溶液电解质或pH影响产生凝聚作用阿拉伯胶 常与西黄耆胶、琼脂合用,阿拉伯胶适宜乳化植物油或挥发油,可用于内服。西黄耆胶 O/W型乳化剂,乳化能力较差,一般与阿拉伯胶合用,增加乳剂的粘度固体粉末:一些能够被油水两相润湿的不溶性固体微粒,可吸附在两相界面形成乳化膜,防止分散相液滴接触合并。常用品种:o/w

25、型:易被水润湿者,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w/o型:易被油润湿者,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性质、处方组成、乳剂类型、制备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乳化剂乳剂的稳定性:分层(乳析):乳剂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液滴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产生原因: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可逆性絮凝:分散相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形成疏松聚集体。可逆性 产生原因: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相比等因素有关。转相: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乳剂类型的改变。合并与破裂:乳剂中液滴周围的乳化膜被破坏导致液滴变大称合并。合并的液滴进一步分成油水两层称为破裂。

26、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发生水解、氧化等,导致酸败、发霉、变质的现象。添加防腐剂可改善乳剂的制备:油中乳化法;水中乳化法;机械法;纳米乳的制备(含有大量乳化剂HLB值介于1518);复乳的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suspensions) 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分散相微粒一般在0.1m10m之间,也可达50m,干粉形式,临用时加水分散下列情况可考虑制成混悬剂: 要求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不能以溶液剂给药 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 两种溶液混合时溶解度降低的药物 为了产生长效作用或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 掩盖口服药物的不良味道不宜制成混悬

27、剂的药物 毒剧药 剂量小的药物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符合一般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颗粒应细腻均匀,颗粒大小符合给药途径的要求 微粒不应迅速沉降,沉降后不应结成饼状,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混悬剂的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 取决于主药性质 物理稳定性 既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又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处方设计应考虑微粒沉降与聚集减小粒度r(最有效);增加介质粘度 ;调节介质密度以降低( 12) 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混悬微粒表面的电荷与介质中的反离子之间可构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微粒周围形成水化膜,微粒的电荷与水化膜均能阻碍微粒的合并;加入电解质时,电位与水化膜发生改变,稳定性受到影响,疏水性药物对电解质更敏感。

28、絮凝:向混悬剂中加入适当电解质,使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在2025mV),混悬颗粒变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沉降,这一过程称为絮凝,絮凝沉淀物振摇后容易再分散成为均匀混悬液。混悬剂中的稳定剂:混悬剂属于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保持其稳定,需加入各种稳定剂;稳定剂主要起润湿、助悬或絮凝的作用润湿剂(wetters):疏水性药物配制混悬剂时,必须加入润湿剂;润湿剂应具有表面活性的作用,能被吸附在微粒表面,增加其亲水性。常用的润湿剂:HLB值介于711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聚氧乙烯蓖麻油、泊洛沙姆等助悬剂(suspending agent):能够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药物微粒的沉降速度;能够吸附在

29、微粒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粒聚集或结晶的转型;有些助悬剂能够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静置后,形成凝胶,不易沉降。振摇时可以从凝胶转为溶胶,容易倾倒;常用的助悬剂:低分子助悬剂:糖浆,甘油 (供外用)高分子助悬剂:天然:阿拉伯胶,西黄耆胶,琼脂;合成或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卡波姆、聚维酮(PVP)硅酸盐类: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触变胶:单硬脂酸铝植物油溶液絮凝剂:同一电解质因用量不同,可以起絮凝作用,也可起反絮凝作用;常用絮凝剂主要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一些氯化物(三氯化铝)制备方法:分散法:亲水性药物(如氧化锌)药物干磨至一定程度加水或与水极性相近的分散介质研磨至适宜分散度加入其余液体至全量疏水性药物(如硫磺) 先将药物加润湿剂研磨其它液体研磨 加水稀释至全量物理凝聚法:通过溶剂转换使药物析出细小的结晶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微粒大小及其分布,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光散射法等沉降容积比和絮凝度测定,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重新分散性和电位测定注射剂与滴眼剂 注射剂的分类 溶液型:包括水溶液和油溶液,如干扰素-1b 注射液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混悬型:难溶于水或要求延长药效的药物,如鱼精蛋白胰岛素和乙型肝炎疫苗 乳剂型:不溶于水的药物,如环孢素亚微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