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62.64KB ,
资源ID:91518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518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河津二中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河津二中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docx

1、山西省河津二中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河津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 考试题(历史)(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近代学者王国维作殷周制度论谓:“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A. 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嫡长子继承制是

2、宗法制的核心C. 兼顾政治统治和血缘道德 D.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答案】C【解析】从“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表明王国维认为,宗法制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可以有助于分封制的形成和维护,从而维护周朝的政治统治,而同时,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的亲疏,通过同姓不婚的规定,可以在婚姻制度中设置血缘道德制约规则,从而完善社会当中的婚姻关系和行为,故D正确;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统治的制度是分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而宗法制并非地方行政制度之一,它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族内和国家权力划分制度,故A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

3、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分析各选项,A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本题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政治特征3.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

4、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A.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B.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C. 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D. 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可知汉朝的法律对秦朝法律也有很多的继承,A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可知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

5、代法律。4. 下表根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整理而成。根据表中、所代表的官僚机构职责,判断其所对应的官僚机构分别是官僚机构机构职责掌典领百官。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通“专”)判省事。掌佐天下执大正,而总判省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B. 尚书省、礼部、中书省、户部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D. 户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制令决策 ;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6、 ;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因此C项正确。5.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 汉代内外朝制度 B. 汉代察举征辟制C. 隋唐三省六部制 D. 宋代设参知政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材料观点认为从汉至明清皇帝为加强权力,不断发展新的权力机构约束原有的权力中心,比如宰相。汉朝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参知政事都是为了分化或削弱旧权力中心而设置

7、的。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度没有此功能,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察举征辟制【名师点睛】“推恩令”主要影响: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科学基点。以往人们研究和反思汉武帝时期社会变革,往往都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基点,这是不对的。笔者认为,应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为基点。“推恩令”告诉我们: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是统一的;武帝时期政治变革的意义远远超过思想变革;武帝最崇尚的儒学不是五经,而是孝经;武帝不仅是“崇尚儒学”,而是“儒术合流”;武帝时期的“儒术合流”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百家合流中的“有机合流”;百家的“有机合

8、流”是武帝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科学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不着眼于“百家合流”,就会犯路线或方向性错误。6.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 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朝作出最后决定的还是皇帝,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

9、意见,排除A;内阁没有丞相的法定地位,排除C;D与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虽然最后作决定的还是皇帝,但皇帝必须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表现7.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中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可以看出中

10、国古代的官吏在任官前的出身,因此反映了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 C项正确。A不对,材料显示部分官员来自平民而非地主阶级。B不对,材料的隐含信息说明部分官员仍来自社会上层。D不对,不应说“完全”“公平、公正”,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8.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体现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B. 从侧面反映了雅典

11、民主政体的情况C. 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D. 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的特点。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民主有很大影响,但希腊民主的根源应该是工商业的发展,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其它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9.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

12、对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因“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而使原告输掉了官司,表明了此时期的罗马法律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这也是公民法的局限性,所以正确的B项,CD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0.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A.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 大革命后的法国C.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

13、 统一后的德意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由材料“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信息可知,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是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11.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

14、;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作者的主旨最准确的理解是A. 作者强调必须建立集权有效的中央政府 B. 作者强调议会中心才能体现人民主权C. 作者主张总统权力必须受到国会的制约 D. 作者肯定美国联邦制共和制【答案】D.12.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 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认识。联系所

15、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之下,强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即“制衡”)。而“锤子、剪刀、布”彰显的是“单向制约”,三者之间不存在“制衡”。综上可知ABD三项的说法均不正确,排除。C项表述准确,故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概况及认识13.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A. 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 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16、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反映了法国共和制的建立过程尽管艰难,但是它依然长期存在下去了,主要是由于这部宪法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在法国的展开,法国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保守势力,故选C;A、B、D三项不符合史实。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4.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17、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 B. 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C. 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 反映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关键词为“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体现不出维护中国的司法自主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 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体现出了对于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有利于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故C项正确;此材料仅体现出了租界法律的一种变化,无法体现清朝法律与西方兼容,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

18、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15.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 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 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

19、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华北捷报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因此选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

20、领、制度和政策等。16. 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较有名的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 土地革命、解放战争C.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相关的时代背景为北伐战争;由“打倒土豪,分田地”可知相关的时代背景为土地革命,故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21、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17.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A. 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D. 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的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

22、变”的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论述的是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18.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巴黎公社革命已经在1871年3月爆发,A项在时间上错误;“工农联盟”没有有效巩固

23、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排除B;材料明显说的是要摆脱农村的剥削关系,而“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排除C;D项符合题中材料强调的让“乡下劳动者”等得利,希望得到农村群众支持的意图,故选D。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19. 下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 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 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 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 主流民

24、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A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愿望;B不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是为了扭转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D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主流民意;C符合题意。考点:新中国外交点评: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从题型上看,近年以选择题为主, 2011年的天津文综考查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江苏单科考查日内瓦会议、上海单科考查万隆会议,海南单科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此外,2011的福建卷和上海卷还分别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 美国记者

25、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A. 1945年重庆谈判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C. 1955年万隆会议 D. 1971年联合国大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故选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

26、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21.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一直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不能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也不能充分反映材料,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根据“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

27、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活跃在世界维和的外交舞台上,故D正确。22.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A. 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 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 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胡志明所说的涉及到越南问题的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在此会议上由于中国的努力达成和平解决

28、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1953年提出的;C项是1971年恢复的;D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名师点睛】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的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2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

29、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B、D项,材料反映的实质是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D;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到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故C项正确。【名师点睛】本题易错项为D,容易忽视了日本要求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缘于其经济实力的增强。24.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

30、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抓住题干中“长时期的和平”的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美苏冷战,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D项正确。【名师点睛】 B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2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

31、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答案】D【解析】题干中“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表述了中国、印度、欧盟国家的崛起,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中国、德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国际联盟实力的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主要力量,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故D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24分,27题13分,28题13分,共50分)2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