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9.39KB ,
资源ID:915176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517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行政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docx

1、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国古代行政制度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 4题;2、判断 9题;3、简答题 3题;4、材料分析 1题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 夏朝的行政体制一、中央行政体制 从夏朝起,形成了以王为至高权威的贵族专政的政治制度即王权专制,是最高统治者,也是行政管理的最高主体,有“后”、“余一人”等称谓。同时还设立官僚机构主要按家庭模式设官定职,和改造议事会,如民主决策机构用以辅佐咨询机构,平等君臣关系。第三节 商朝的行政体制二、地方行政体制 早商地方部族叛乱,盘庚迁殷之后确立了内外服制,即内服及内服官是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为王室服务;外服及外服是诸侯国统治的区域,在诸侯封地任职的官员,

2、其制度的特征是分封制的开始。隶属关系、君臣关系,随中央与诸侯力量对比而变化,商王权力扩大,但也有保护义务强诸侯的较强独立性。第四节 西周的行政体制一、中央行政体制 (一)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周文王指定武王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庶诸子以嫡子优先,嫡子之中以长子优先(二)中央机构 走向制度化,分工更细 周礼 1、周天子:六大权力 2、辅政官员: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3、政务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寇 文教官职 神职色彩依然 “宰”(宫内事务官)二、地方行政体制 (一) 宗法制度 (二)分封制度 (三)礼乐制度 (四)地方行政区划: 三级层次 ; 乡遂制度 宗法制度:源于血缘家族关

3、系。用“大宗” 和“小宗” 的血缘亲疏区别把贵族联系起来,构成等级统治阶梯。大家族族长地位最高,如:周天子相对于前代周王其他诸子、诸侯国君相对于其兄弟子侄、姬姓的王族相对于异姓的贵族、功臣。分封制度:在宗法制度基础上,按照规定的“大宗” 和“小宗” 地位,自上而下,将土地和臣民逐层分封。(嫡子继承制下的需要)三、王权面临的制约 (一)诸侯国君、宗法制度的制约:天下共主,诸侯强则对抗;伊尹放太甲于桐 (二)贵族议事制度:启伐有扈氏、盘庚迁殷、周公摄政(三)宗教信仰:神权影响极大,政务需向神请示占卜第六节 人事管理一、官员选拔 : 血统标准,世卿制(世袭制)三、俸禄 : 世禄制世卿制:下级贵族到上

4、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世禄制:各级封君、职官相应封地收入中交纳给上一级封君、官职的贡赋和劳役的其余部分第二章 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三)变法内容 1、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奠定封建君主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实行“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政策。 3、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 4、 各国先后制定法律。二、各国中央政府行政体制(一)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表现 1、 各国君主名号先后升级 公侯王(战国)帝(齐闵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 ) 2、 在官僚机构中实行文武分职:“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二)官制设置 1、 中枢

5、官员 相 :文官系统的首脑 ;平民亦可充任,称布衣丞相 国尉/柱国 :中央的武职人员;以虎符调动军队 御史 :秘书;后发展为监察官 2、 职能官员第三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二、宰相制度及其变迁总体上:明线:宰相制三公宰相制 尚书台 暗线: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斗争(一)丞相制1、时期:秦至西汉初年2、实质:独相制;位尊权大3、相权内容: (1)立法:草拟、组织草拟法律 (2)司法:劾案百官与执行诛罚之权 (3)军事:军事顾问 (4)行政:百官之首,处理日常政务4、特点: 相权侧重点在于决策的参与权和行政执行中的组织指挥权5、办事机构(设诸曹理事) : 特点丞相的幕僚机构和秘书班子(二)中外朝制 1、时期

6、:汉武帝以后2、原因:经济恢复,内忧外患得到解决,皇权上升3、表现: (1)礼仪上贬低丞相(2)实行中外朝制:内廷和外朝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4、作用:削弱相权、提升皇权,皇帝指挥更有效直接中朝官员:皇帝提拔的高级侍从宫廷侍从官员,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掌握国家政事之决策权外朝官员:以丞相为首的外廷官员政务的执行权(三)三公宰相制1、时期:汉成帝2、一相分三: 丞相 大司徒(民政) 太尉 大司马(军事) 御史大夫 大司空(土木营造) 三公皆为宰相,地位平等,爵轶相等,互不统属,总属于皇帝。相权削弱十分明显。三、列卿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特征:适应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1、九卿虽

7、隶属三公,但与皇帝可以直接发生联系 2、其实际职务和职责可因皇帝意旨发生改变第四节 官员管理一、选拔 任子:高级官员子弟备选为官的制度。纳訾:依据财产补官的制度。察举(自下而上)P117 : 是通过对地方官员的考查、推荐,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推荐出来,以便朝廷直接任用,或者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后加以任用的一种人才选拔出来。察举作为一项正式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从汉文帝时期开始的。察举制度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其一,它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规定,凡是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被察举,确立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其二,它确立了取士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其三,它将察举分为岁

8、举和诏举,岁举每年举行,科目主要有举孝廉、举秀才、贤良方正等,诏举是临时性的特科。征辟(自上而下): 皇帝征聘社会名士贤才,为“征召” 高级长官(公卿郡守)自行辟除士人, 为“辟除”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知道了解)一、三省制的演变(一)尚书省1、尚书台独立:曹丕称帝后,不再隶属于少府,独立于宫廷。 南梁时改称尚书省。 2、内部组织机构 (1)两位主官:录或领尚书事重臣担任,实际首长。 尚书令正式首长 南北朝时期成为实际首长 (2)其他人员3、地位:渐为政务性职能机构(二)中书省1、前身 : 西汉 中书官 掌管宫中书记的小官,多以宦官充任2、设立 背景: (1)

9、 尚书省职权扩大影响皇权 (2) 审理奏章、草拟旨诏等机要之务成空缺 曹操 设置秘书令、监 掌尚书奏事曹丕 改秘书令、监为中书令、监,正式设置中书省机构,逐渐成为新的中央中枢决策机构(西晋)。3、职能 审理奏章、草拟诏命文书、掌管机要决策4、意义 封建统治者集权专制的产物,限制尚书令的权力。5、组成 首长:中书令、监其下:中书侍郎、中书舍人、中书通事 (三)门下省1、前身 : 秦汉朝廷侍中2、设立 :曹魏设立侍中省,参与尚书、中书政务东晋 改称门下省,设立门下省机构(独立)3、机构 :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等4、意义 :既钳制了中书省职权的行使,又使门下机构参与对具体政务的处理。(四)三省制度

10、的意义(记忆)前承秦汉后启隋唐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南北朝政归门下,隋唐时期三省长官联合执政;为隋唐三省制度下三省职能在行政运行中有效结合提供了原型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一、地方行政管理层次的调整(一)背景战乱、割据、人口流动,导致州和郡的数量猛增管理层次混乱、机构臃肿、效率低下1、州郡数量激增2、州郡划小、设置过滥二、军政一体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1、州以上都督诸州军事、监诸州军事、督诸州军事;地方高级武官兼管行政2、州州牧、刺史多兼军职 ;行政、军事、司法、监察诸权常由刺史兼都督衔3、郡郡守多兼领军职,加将军、护军之号单车刺史(不领军职的刺史,权位低下)为时人耻笑,无将军之号的郡守也

11、为人耻 4、军镇 在北方政权完全的军事化管理区域 地位同于州 多在边界地带 2、侨州郡县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连年混战,北方人民和世家大族为避战乱大批南迁。为安置流亡江南的士族维护其特权,东晋、南朝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的地名设置州郡县侨州郡县 大批南迁人士保持原籍贯和地名,所以在南方出现了大批北方的州郡名,只是在前面加一个“南”字。(1)维护世家大族利益,维护统治秩序(2)弊端: 管理混乱影响行政效能;影响财政税收(3)积极作用: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为隋唐后我国经济中心南迁奠定(二)九品中正制曹丕1 选官:专职举士的中正官(汉代是中央和地方各级长官)2 标准:簿阀:家世出身 状:行为德才的评状,包括

12、政绩 品:人之等第。共九品南朝以后,寒门受到重用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第一节 隋唐的行政管理(知道了解)一、三省体制的定型与调整(一)三省分权的共同决策体制隋文帝:1、 确定三公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2、 确定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尚书行政 中书诏令 门下封驳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二)二省执要、尚书奉行体制隋文帝时:尚书省不设长官唐太宗时:1、 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成为奉行机构(1)将宰相议事之所从尚书都省搬出 (2)剥夺尚书仆射决策参与权2、 提高中书、门下两省地位(1)先后设立宰相议事之所(2)扩大两省的职权 “知制诰” “涂归” 调整意义: 1、 分

13、散决策权2、 分离决策权与执行权(三)三省职能及其设置(记忆)(四)政事堂宰相体制1、 演变:门下中书“中书门下”(宰相机关) 2、 办事机构: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 3、 集体宰相制:四、 道(一)道设立目的监察地方 派出的监察官名称变化频繁 和哪个朝代相似?(二)节度使 特殊的道沿边地区初仅统军不能治民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高级行政长官第三节施政过程(三)诏书形成过程草诏三种()宰相整理议政结果形成“词头”,中书省“知制诰”草诏()皇帝派宦官宣布要点,中书舍人记录并草诏()皇帝向“知制诰”面授要点 审诏 P88(皇帝)中书舍人拟稿,中书侍郎和中书令修润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审议1

14、)同意则交尚书省执行2)不同意则涂归/封还中书省修改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审议同意则交尚书省执行斜封墨敕则不经过门下第四节 官员管理三 品阶、勋爵制度(一)品阶1、 职事官 :具有实际职守的官员 九品三十等2、 散官 : 具有官员身份而无实际职守的官员 对同一人而言两者不一定一致作用:使官员既可按年资、劳绩正常晋升散阶,享有一定政治、经济待遇,又可使才华出众但资历较浅者充任高职、管理国家。(三)标准“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官署职掌之不同在才能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三曰扬清激浊,

15、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四曰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六曰断决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七曰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卫之最;八曰兵士调集,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九曰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十曰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最;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十二曰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十三曰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十四曰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十五曰详录典正,词理兼举,为文史之最;十六曰访查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勾检之最;十八曰职事修理,供承强济,为监掌之最;十九曰功课皆充,丁匠无

16、怨,为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时,收获剩课,为屯官之最;二十一曰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居多,为方术之最;二十四曰讥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二十五曰市廛(chan)不扰,奸滥不行,为市司之最;二十六曰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二十七曰边境肃清,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 (四)结果: 升降 俸禄第六章 宋代的行政管理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一、二府三司制特点: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宰相权力 “两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独立,掌财政(“计相”)1、中书门下 :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2、枢密

17、院: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3、三司 :全国最高财政事务管理机构长官:三司使;职权广泛,直接对皇帝负责;盐铁使(工商收入及兵器制作)度支使(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户部(户口赋税酒)。二府三司制与三省宰相制的区别:1、三省宰相制决策程序上的分权体制2、二府三司在皇帝直接控制决策权的前提下,进行行政事务的分类分工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效率,影响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总特点:路、州、县三级; 各级官员之间制约关系错综复杂;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路1、改唐朝之“道”而来,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初衷:对地方征税、监督2、 四监司分管地方事务,直接对中央负责 (1)经略安抚司(

18、帅司) : 军务(2)转运使司(漕司) : 主管财政和吏治,间或过问治安、刑狱、监督(3)提点刑狱司(宪司) : 司法 长官:“提点某路刑狱公事” (4)提举常平司(仓司) : 赈灾、茶、盐专卖2、 特点:(1)不设最高长官,无主管机构(2)四监司辖区并非完全吻合,交叉治理之处甚多,且侧重于监察权(3)长官多以文官充任,变动性强第四节 官员管理一、选拔(一)科举 139页起 宋代是科举制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科目出现由繁至简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以进士一科取士的基本格局。宋元选官制度:宋朝继承唐朝的科举制度,常科有“取解试”和礼部试(省试),考试的内容仍然是进士科重诗赋,诸科重帖经墨义。制科不如唐朝

19、兴盛。宋朝的科举制度远比唐朝完善:增加了殿试,定立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进士同出身的制度,确立科举考试三年一次的制度,以及关于防止科举考试舞弊的规定等。到元朝,由于蒙古贵族有一套自己的选官制度,故科举考试出现一个中落时期,并且在科举考试中杂有民族歧视。(了解知道)1 、三级考试;省试、殿试及第后可直接做官2 、扩大取士名额;缩小考生限制3 、规章制度更为严格第七章 辽、金、元的行政管理第一节 辽的行政管理一、中央政府 统治区域南部:汉人和渤海人(农耕)北部: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游牧业)“因俗而治”三、施政过程(一)行政决策及其方式特点: 1、 保留许多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的遗风;捺钵政治中心

20、;辽帝的行营 一年四季四处游猎故称为“四时捺钵”;商议军国大事。2、 行政决策中存在明显的氏族制度残余(1)各部落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2)母权制的遗留第二节 金的行政管理一、中央政府 特点:分为奴隶主贵族专政和封建君主专制前后两个阶段(一)勃极烈制度:浓厚的氏族制度残余(二)从三省到一省制第三节 元的行政管理一、中央政府2 事务性机构 宣政院宗教、民族事务 政教军三位一体二、地方政府总体:行省(宣慰司)路州县(一)行省制的确立南宋灭亡以后 正式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10个行省长官统掌一省军政财大权意义补充了解: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的建置。行省制的特点。行省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在政治制度史上的重

21、要地位。元代地方政府行政系统隶属关系的复杂性和混乱性。路、府、州及县。元朝将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名称与中书省相同。行省之下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蒙古管理官)一员,掌握并监察辖区的行政。第八章 明的行政管理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一、宰相制的废除和内阁制的确立洪武初年 中书省 中枢机构 洪武十三年 废中书省和宰相制度 设立四辅官,暂协理政事洪武十五年 设内阁大学士 内阁制度之萌芽永乐年间 内阁制度确立、稳定,但事权小和品级低洪熙、宣德年间 内阁权力扩大,大学士实具宰相权力(票拟);品轶提高正统年间 首辅制度嘉靖、万历 内阁权力发展到顶峰万历以后 内阁权力骤降(宦官

22、专政)比较内容宰相制度内阁制度 职务设置定员定制无定员定制地位宰相为法定最高行政长官与六部为法定上下级关系内阁首辅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有些阁员品轶低于尚书)与六部无法定上下级关系职权决策参与权,行政指挥权;职权法定决策参与权,只遵旨草拟旨诏不参与施行职权易变(皇帝信任)还有两个和内阁关系密切的机构:1翰林院 :主管文化事务;与内阁关系密切 2通政司 :收纳奏章二、 司礼监宦官官僚机构之重心职权:掌奏章、批红大权明中后期,权力扩张,超过内阁成为皇帝代言人下属机构:文书房三、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提高(正二品),成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变化:1户部、刑部开始实行按地区划分部属机构的制度2 六科给

23、事中,对六部监督第三节 施政过程一、行政决策及其方式(二)票拟与批红明中期以后程序:部院提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1、 内阁大学士中仅首辅有票拟权2 、明宣宗开始宦官享有部分批红权(2)考察内容:政绩+违法渎职行为(重点)考核结果:8个等级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方式: 京察:6年一次 外察:3年一次;朝觐考察;巡视考察第九章 清的行政管理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中枢决策机构)存在时期:清朝前期1雏形:努尔哈赤时期,议政五大臣+八旗旗主2完备:皇太极时期: 议政大臣+八旗旗主+宗室贵族+汉族大臣3衰落:自康熙时期开始 ,设立南书房以与之抗衡雍正年间,军机处取而代

24、之三、军机处雍正设立秉承皇帝旨意办理机密大事的中枢决策机构(一)从南书房到军机处巩固皇权,设立适应皇帝意志的中枢决策机构(二)设置意图和作用1 适应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2作用 :办事速密;方便皇帝对国家政务的集权独裁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三)机构组成特点1 官职级别简单:仅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2 军机大臣为兼职: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遴选3 人数无定额4 名目众多5 首席军机大臣主持军机处事务,与一般军机大臣之间无法律上隶属关系,均直接对皇帝负责(二)理藩院1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官职全部由满族官员或蒙古族担任2分管由西北陆路而来的外交事务第三节 施政过程三、军机处承旨拟办工作内容:1 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2 撰拟皇帝谕旨3 皇帝的决策顾问4高级官员的人事决策权、任免权相比内阁票拟,程序简化迅速 ,但要求极度保密注意:任何题目在答题时必须先注明是哪个朝代;答题时要完整写成一段,不能只写要点,如1、2、3、单这样几点陈述是不行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