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547.06KB ,
资源ID:91415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415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

1、第十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战争的爆发与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39-1940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战争的最初两年,德国法西斯东突西进,迅速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意大利和日本在德国胜利的鼓舞下也纷纷加紧了各自的侵略活动,三国于1940年正式缔结军事同盟,法西斯势力嚣张一时。一、德国入侵波兰与各国的反应德国闪电战与波兰的灭亡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启动了准备已久的“白色方案”,动用优势兵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参与行动的德军共53个师又一个旅,其中包括7个装甲师和8个摩托化师,共计150余万人,坦克2800辆,火炮6000门,飞机1929架,舰艇40艘。在

2、德国机械化部队的闪电般突击面前,波兰军队虽顽强抵抗,但难逃失败的命运。9月1日-8日,德军全面突破波兰防线, 9月17日,德军将波军主力合围于布格河以西。同日,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出兵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9月28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军陆续投降,波兰政府于17日晚逃亡国外(9月30日在巴黎成立流亡政府)。10月5日,波兰境内有组织的抵抗停止。这样,波兰在短短35天内再次面对被瓜分的命运。英法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英、法两国作为波兰安全的保证国,在德军入侵波兰的当天就照会德国,要求德国撤军,否则两国将履行对波兰的保证义务,但德国置之不理。次日,两国紧急磋商,宣

3、布总动员。9月3日,英法先后对德宣战。到9月10日为止,英国的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联邦和加拿大也陆续对德宣战。当时德军主力都在波兰前线,留守西线的部队只有23个师,而英法联军超过80个师,然而,宣战后的英法联军却并没有对德国的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以缓解波兰的压力,而是做了几次象征性的调动后就龟缩在法德边界的阵地内,静观波兰的灭亡。事实上,从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至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之间这段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双方上百万军队各自静坐在己方的水泥工事里相互对峙,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行动,前线的士兵甚至以文体活动打发时光。这种宣而不战的奇特现象被人称为“奇怪战争”(德国人称之为

4、“静坐战”,美国人称之为“假战争”)。苏联筹建“东方战线”波兰战役爆发后,苏联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其西部防御。苏联的计划是尽可能地向西扩展疆界,建立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能阻止德国东进的东方战线。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实际上是苏联筹建东方战线的第一步。根据9月28日德苏两国签定的边界友好条约,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地区为苏联拥有,上述地区拥有1300多万人口,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在11月1-2日,两地分别并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此举使苏联的边界西移300多公里。与此同时,作为东方战线的组成部分,苏联开始加强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控制。1939年9

5、-10月间,苏联分别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签订了互助条约,获得在三国驻军及使用其军事基地的权利。到1940年6月,德国征服西欧后,苏联又迫使上述三国与苏联全面合作,并在8月“自愿”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版图上三个新的加盟共和国。新增领土174000平方公里。苏联筹建东方战线的第三个行动是调整其西北部与芬兰的边界。波罗地海三国并入苏联使苏联大大增加了安全感,但在北方的芬兰边界仍有令苏联不安的隐患,因为列宁格勒距苏芬边界仅32公里,远程大炮可以轰击该城。一旦战争爆发难免战火。因此,苏联于1939年10月11日便开始与芬兰谈判调整边界。苏联的条件是将靠近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北移20-30公里,苏

6、联以卡累利阿东部2倍于此的土地交换,并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租金租界汉科半岛30年。但是苏联的要求遭到芬兰断然拒绝,11月13日,谈判破裂。11月28日,苏联单方面废除1932年两国签定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并召回外交人员。11月30日,苏军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经过近三个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求和。3月7日,苏芬开始和谈,3月12日,苏芬签订和约。根据和约,苏联租借汉科半岛30年并获得了4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北部边界向外推进了150公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最后一个行动是调整与罗马尼亚的边界。1940年6月26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要求归还比萨拉比亚,同时将乌克兰人占多数的北部科维纳“移交”

7、给苏联,作为罗马尼亚占领比萨拉比亚22年的“赔偿”。次日,苏联再发最后通牒,要求罗马尼亚四天内交出上述地区,罗马尼亚被迫让步。苏军于6月30日进驻完毕。8月2日,比萨拉比亚地区成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北部科维纳并入乌克兰,此举使苏联增加了5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约400万人口。从1939年9月17日到1940年8月2日,通过建立东方战线,苏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人口猛增2300万,面积增加近50万平方公里。苏联边界向西平均扩移了300-350公里。二、西欧的沦陷与英国的顽强抵抗德国入侵西北欧1940年4月9日凌晨,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这是德国西进的序曲。因为占领丹麦和挪威对于控制北海和波罗的

8、海、保护德国侧翼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保障德国必需的瑞典的铁矿砂的供应。当天的军事行动中德国第一次使用了伞兵。丹麦在半天之内便投降。挪威军民奋起抵抗,英法也派部队参战,但是在苦撑2个月后,挪威还是落入德国的控制之下。在挪威战局还未结束的时候,德国在5月10日向法国、比利时,荷兰发起了出其不意的大举进攻。德军集中了136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7个机械化师),兵分三路展开进攻。右翼以29个师进攻荷、比、卢,吸引联军主力。左翼19个师在马其诺防线正面实施牵制;中路45个师从卢法比边境的阿登山区突进,14日强渡马斯河,直指英吉利海峡。在德军陆空配合的凌厉攻势下,荷、比、卢不堪一击: 5月15日

9、荷兰投降;5月28日比利时投降。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主力40个师被德军装甲部队合围在敦刻尔克港口地区。英国政府从26日开始实施“发电机”计划。动员了英国几乎全部船只,从驱逐舰到游艇,甚至小舢板,昼夜不停地帮助联军渡海撤退。到6月4日中午,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出33万8千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8万人,比利时军队1.5万人。尽管部队的辎重装备丢失殆尽,但是撤退为日后英国反攻保留了骨干力量。敦刻尔克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奇迹之一。英法联军主力自敦克尔刻撤退后,法国北部已门户大开。6月10日,法国政府撤至图尔,13日巴黎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巴黎沦陷,法国政府再撤至波尔多。15日德军合围

10、50万法军,英国在法国剩余的远征军从法国撤退。6月16日,法国改组内阁,由法国一战元勋贝当元帅接替雷诺组建新政府,17日凌晨,法国政府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请求停战,18日法国宣布停止抵抗。这样仅仅6个星期,德国就让自己的夙敌法国附首称臣。6月22日下午,德国受降仪式在贡比涅森林举行,在1919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接受法国停战条件的同一节火车车厢里,法德签定停战协定。但德国的条件比法国当年的条件要冷酷得多:阿尔萨斯和洛林划归德国;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相当于法国本土2/3的国土由德国军事占领,费用由法国支付。西南部除机场外由贝当政府管辖,法军解除武装。7月1日,贝当政府迁往维希,史称维希政府。6

11、月25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在伦敦成立,6月28日,英国承认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不列颠之战法国败降后,英国面临单独对德作战的不利局面。希特勒因此频频挥动橄榄枝实施诱降。但是遭到了丘吉尔为首的英国内阁的断然拒绝。希特勒因此开始准备渡海作战,武力征服英国。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签署了针对英国渡海作战的“海狮计划”。由于德国的海军不如英国,空军却比英国强。因此德国希望先夺取英吉利海峡制空权,进而将英国海军逐出海峡,然后再实施“海狮计划”渡海登陆作战。从1940年7月10日开始,德国集结了2400多架飞机连续不断地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英国方面起初战机不过700架,但是由于英国军民同仇敌忾

12、,英勇奋战,而且凭借先进的雷达站与敌周旋。迫使德国争夺制空权的目标始终未能实现,9月17日,希特勒不得不下令推迟“海狮计划”的实施。此后,空战虽持续进行,但是海狮计划的实施却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至1941年5月11日,德军发动最后一次空袭后,不列颠之战以德国的失败结束。在这次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中,英军以915:1733的代价,粉碎了德国的计划,是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第一次胜利。三、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意大利参战与北非战场开辟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对英法宣战。在6月24日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后,开始将视线转向地中海和北非。当时英国退守本土,在北非的军队不过5万人,而意大利在北非

13、的军队已将近50万人,因此,他决定将英国人赶出非洲,建立意大利的非洲帝国。1940年7月-9月,意大利军队开始向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洲战场因此开辟。最初意大利军队进展顺利,但自年底英军援军赶来后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到1941年5月中旬,意大利军队被赶出东非。非洲战事只局限于北非地区,而意大利在北非也开始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于1941年2月1日要求德国出兵北非。1941年2月,德国派隆美尔中将率两个师赴北非参战,3月下旬,德军在北非成功地发动了反攻。此后,北非战场主要变成了英德间的较量。地中海战场与德意协同作战意大利在进兵非洲的同时还希望将地中海据为己有

14、,首先利用其潜艇的数量优势希望将英国海军逐出地中海。但是配备了雷达的英国舰队在海战中屡屡获胜,特别是1940年11月11日,英军航空兵奇袭停泊在塔兰托军港内的意大利舰队,首开航母舰载机突袭敌军海军基地并获完全胜利的先例。此役消灭了意大利海军一半的力量,使地中海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意大利丧失了在东地中海的立足之地,剩下的两艘战列舰被迫转移至那布勒斯。1940年11月12日,德军最高统帅部研究援助意大利,决定派谴一个航空队与意大利协同作战。12月德国第十航空军经过对舰攻击训练的500多架飞机从挪威调到意大利。由于德军的干预,地中海的形势仅仅一个多月就发生了逆转:英国的光辉号航母遭到重创,被迫赴

15、美国大修,英国只好另调航母支援地中海舰队。意大利进攻希腊与德国出兵巴尔干巴尔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0年10月,德国出于控制东欧油田的企图,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此举事先未同意大利沟通,因此墨索里尼以侵略希腊作为回答。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但遭到了希腊军队的顽强抵抗。11月初,希腊进行反攻,意大利27个师反被希腊16个师围困并不全歼一个师。到11月22日,意大利军队被赶出希腊。狼狈不堪的意大利只好又请求德国的援助。德国对于巴尔干野心由来已久。因为它不仅是从南翼包围苏联的基地,而且是从地中海遏制英国的要地,同时罗马尼亚的石油也是德国所渴求的。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利用匈牙利和

16、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的领土纠纷,先是支持匈、保要求,后又以对罗马尼亚提供安全保护的方法迫其满足匈、保要求,后支持罗马尼亚法西斯分子安东尼斯库政变,1940年5月29日,罗马尼亚宣布参加轴心国集团,10月德军进驻罗马尼亚产油区。这样,匈、保、罗都站在了德国一边。但好景不长,1941年,南斯拉夫发生政变,再加上意大利在希腊的失败,迫使德国推迟进攻苏联,先进攻巴尔干。1941年4月6日,德国、意大利与匈牙利共同出兵南斯拉夫,连续三昼夜轰炸贝尔格莱德。4月14日,南军队投降,4月17日,南签订投降书,前后仅用11天。但南斯拉夫抵抗并未停止,4月15日,铁托建立军事委员会领导抵抗运动。在进攻南斯拉夫的同时

17、,德国分兵进攻希腊,经过克里特岛的激战,6月1日希腊全国沦亡,政府流亡英国。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缔结1940年德意横扫西欧的侵略业绩吸引了日本,也加快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彼此勾结,共同瓜分世界的步伐。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国和意大利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三国彼此尊重在欧洲和东亚的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遭第三方攻击时,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相互援助。至此法西斯同盟真正建立。三国军事同盟的签订标志着法西斯阵营的确立。 第二节战争的扩大联盟的建立1941-1942与反法西斯1941年法西

18、斯国家疯狂侵略扩张进一步升级和反法西斯联盟逐步形成的一年。这期间随着苏德战争爆发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苏两个大国卷入战争,参战各方彼此宣战,欧亚战场紧密联系起来,二战真正演变为世界规模的大战。一、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侵略扩张的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向东扩张,从苏联手中夺取生存空间。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第21号作战命令,“在对英作战尚未结束之前,德国三军即应准备用速战速决方式来击败苏联。”该指令代号为“巴巴罗萨”,即十字军东征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意即红胡子)。最初进攻日期定在5月15日。但由于德国4月发动对巴尔干的进攻,进攻苏联日期推迟。1941年4月30日

19、,希特勒将进攻日期定在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国如期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当时,德军动用了150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的近40个师的军队,共计550万人,坦克4300辆,飞机5000架,在长达2000年英里的战线上全面推进。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当天苏军66个飞机场被炸,1200多架飞机被摧毁。一个月内又有7564架飞机被击毁。头三个星期,苏军28个师被击溃,德军突入苏联300-500公里。到7月8日,苏军109个师被消灭,其中坦克师20个,步兵师89个。到11月苏军损失700万人,300万被俘,损失坦克24000辆,飞机16000架。11

20、月,德军侵入苏联850-1200公里。 苏军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的溃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苏联政府主观上对德国战略意图的判断失误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战前有确切的情报表明德国的侵略迫在眉睫,但是斯大林过分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力,对于英国提供的情报更是怀有偏见。他曾表示:“你看,他们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拿德国人吓唬我们;又拿我们当作怪物去吓唬德国人,这显然是要挑唆我们互相残杀。”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月6日,希特勒签订“台风”作战计划,集中78个师,180万人,坦克1700辆,飞机近1390架进攻莫斯科。10月15日,苏联政府开始撤离,斯大林留守莫斯科,并于11月7日照常举行阅兵式鼓舞士气

21、。在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德军的进攻受阻。同时由于冬季提前来临,德军没有装备御寒冬装,所以非战斗减员严重。从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军损失15。5万人,坦克777辆,大炮数百门。12月8日,德军因严冬全线转入防御。“台风”作战计划破产。此后苏军抓住战机,从1942年1月8日开始,苏军全线反击,到1942年4月,德军损失83万人,坦克1300多辆,大炮2500门,汽车15000多辆。德军溃败100-250公里。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战争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着德国闪击战的破产,迫使德国进入持久战。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南下决策与美日矛盾升级1940年德国在欧洲的胜利鼓舞了日本,认为

22、英法荷的败退是日本南进的好时机,1940年7月日本决定南进,9月23日派部队进入法属印度之那北部。日本的侵略引起了美国的反应,9月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但日本在27日与德意签署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后,有恃无恐继续向南挺进。1941年7月24日,再次进兵印度之那南部,以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于8月1日宣布禁运石油等全部物资(除棉花和粮食)给日本。美日关系行将破裂。10月,日本主战派代表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决心在12月初对英美开战。为此,根据山本五十六的计划,日本组建特谴舰队远途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参战1941年12月7日,由山本五十六大将指挥的特混舰队经

23、过12昼夜,3500海里的长途航行,抵达珍珠港附近。清晨7时55分开始,从6艘巨型航母上起飞的300多架飞机对停留在港内的美国舰队发起了两轮猛烈的空袭。当时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国战舰包括8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 28艘驱逐舰,5艘潜艇在内的大小86艘舰只。结果美国损失了18艘战舰,包括8艘战列舰(4艘战列舰被炸沉,4艘遭重创),3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188架飞机被炸毁,159架被炸伤,仅剩43架可以作战。伤亡3615人,其中死亡2343人,伤1272人,另有961人失踪。日本只有29架飞机和5艘潜水艇被击毁击沉,人员伤亡不足100人。这是二战中继德国进攻苏联后又一次举世震惊的突然袭击,它宣告了

24、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此后,中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自由法国也先后对日宣战。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还于12月8日,日军开始进攻菲律宾、泰国、马尼拉、香港。同时,天皇表示对英美直接宣战。3天后,11日,德意对美宣战。同日下午,美国对德意宣战。自此,欧洲战场与亚洲战场连为一体,战争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诞生战时苏美英的接近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都表示援助苏联。丘吉尔在6月22日当天晚上发表声明说要给予苏联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他说“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

25、是,这一切,同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一下,已黯然失色了。因此苏联人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人的危难,正如苏联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 7月12日,苏英签订关于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决定,约定双方相互援助,不单独媾和。这是英美苏三大国走向军事同盟的第一步。8月10-13日,罗斯福、丘吉尔在大西洋上的军舰上进行秘密会晤,14日发表大西洋宪章,宣称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表示了反纳粹暴政的决心。9月29日到10月1日,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三国会议,签订了一项美英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的议定书。10月30日,美国宣布给苏联10亿无息

26、贷款,11月7日,美国宣布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上述事实表明,随着战争的扩大,三大国的联合日益紧密。这为反法西斯阵营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前期基础。26国联合宣言签署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欧亚战场从此联系起来,参战双方都在加强自己的联盟。12月11日,德意日三国外长在柏林签定共同作战军事协定德意日联合行动的协定,内容共4条:一,宣布三国坚持对英美作战直至胜利,否则决不收兵;二,三国允诺不单独与对手媾和;三,三国在战争胜利后重建新秩序的过程中应根据1940年9月27日的同盟条约紧密合作;四,条约立即生效。法西斯同盟加强迫使民主国家加快了联盟的步伐。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作战计

27、划。为协调各同盟国联合作战,美国草拟了一项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各缔约国支持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保证使用全部资源与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约定不与敌人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该方案经英、苏等国修改后,通告当时的26个盟国大使。1942年1月1日,26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签字仪式。26国联合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第三节战争的转折1942-19431942-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这期间无论是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还是北非战场,都出现了战略性标志。这是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来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消长的必然结果。一、 苏德战场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苏军莫斯科保

28、卫战和冬季反击战结束后,苏军急需休整,德军也在重新部署,因此在漫长的雨季,苏德战场出现了相对的沉寂。从6月28日,德军发起进攻,苏军且战且退,到7月24日,苏军后退了150-400公里,德军进抵顿河,直接威胁斯大林格勒,由此揭开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序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规模空前的战役。从1942年7月17日德寇进抵顿河大河湾开始,直至1943年2月2日,苏军全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为止。历时200天,方圆10万平方公里,双方投入兵力达200万人以上。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1942年11月-1943年初,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包围歼敌30万,其中俘虏91000人,击毙147200人,34000

29、伤员。同时其他方向的反攻使德军损失将近80万人。德军司令保卢斯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的关键性战役,它是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开始。 库尔斯克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德国实行全国总动员,在充实兵力后于1943年7月再次发动全面进攻。这次德国配备了先进的武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在内共集中了2700辆坦克和2000多架飞机,南北夹击库尔斯克地区向德军防线突出的两个苏联方面军。战斗于7月5日打响,由于苏联事先获得了准确的情报,因此苏联集中了3400多辆坦克和2100多架飞机应战。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苏德展开了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双方投入了大约1200辆坦克,结果,德军惨败,

30、损失坦克400多辆,伤亡一万多人。到7月23日,战线恢复到战前态势。库尔斯克战役标志着苏德战场战略转折的完成。二、北非战事结束非洲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战争补给成为获胜的关键。这意味着谁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权,谁就可以保障从欧洲到北非的海上交通线,从而使前线部队获得给养,继续战斗。反之,给养的缺乏将使得部队无法作战。事实上,北非的战役主要是围绕着港口和交通干线进行的拉锯战。1942年6月隆美尔率部队攻占了北非重要的港口托卜鲁克港。并进一步逼近了离亚历山大港仅100公里的阿拉曼,开罗告急,英国朝野震动。但是由于德军战线拉得太长,给养跟不上,所以不得不停下来休整。而英国借机补充装备和人员,派遣蒙哥马利

31、指挥作战。经过周密准备,10月23日晚对德意军队发起反攻。双方投入30多万人,坦克2000辆,打了一场二战中最大的消耗战。战斗在11月4日结束。德军损失59000人,坦克350辆,大炮400门;英军损失13500人,坦克432辆。此后,英军乘胜追击,12月13日收复托卜鲁克。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开端,此后德意军队在北非的形势日趋恶化,随着火炬计划的实施,德意军队被赶出非洲已经出现曙光。丘吉尔在回忆录中高度评价了阿拉曼战役的意义:“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火炬计划阿拉曼战役结束后仅4天,英美盟军便在北非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登陆行动。行动的代号是“火

32、炬计划”。1942年11月8日凌晨,11万英美盟军在800多艘军舰和运输船的掩护下分三路登陆。在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同时登陆,维希政府的20万驻军纷纷倒戈,联军由西向东直指突尼斯,与英军遥相呼应。1943年3月下旬,英美盟军会师,围歼德意25万大军。5月13日,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北非战役结束。从1940年7月意大利入侵西北非开始,北非战事持续2年零10个多月。德意军队损失95万人,飞机8000架,舰船240万吨。盟军的胜利彻底扭转了非洲和地中海战场的局势,为日后进入欧洲做好了准备。意大利投降北非战事结束后,意大利便直接暴露在盟军的打击之下。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战役进行的同时,英美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登陆,这是在1943年4月北非德军被肃清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