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71.86KB ,
资源ID:91328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328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docx

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文章来源:中国信息报2003-8-11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民众消费重点是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家用设备支出比重增加;到新的世纪,像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传统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也已大大下降。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如何?其结构变动有何特点?搞清这些问题,对宏观经济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近几年统计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范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以上规范,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长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尽管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跟西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九十年代平均为24.12%。根据近几年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数

3、量特点,可以把居民消费结构分成三个阶段:1993年和1994年分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大于0.5; 1995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介于0.4-0.5之间;2000年和2001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低于0.4。这三阶段各有特点区分明显,充分地表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2001年我国水果产量6658万吨,是1993年的2.211倍;油料产量2864.8万吨,是1993年的1.588倍。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

4、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粮食79.7公斤,比1989年下降40.5%;人均购买食用油8.5公斤,比1989年增长37.5%;购买牛羊肉、家禽、蛋类、鲜奶、干鲜瓜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在外饮食达到人均314.2元,比1989年增长4.7倍。衣着是两项基本生存资料之一,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支出534元,比1993年增长1.775倍,它的消费比重2001年为10.05%,由1993年的14.24%下降了4.19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向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的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

5、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用品消费增长减缓,主要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数量分别是81.9和92.2,比1993年增长1.44倍和1.07倍;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比1993年增长1.52倍。上述数字表明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步饱和,城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390元,比2000年下降3.9%,表明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在传统电器降温的同时,随着

6、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一些新兴的家用耐用品正在取代传统电器的位置成为现阶段的“消费”热点。如:电脑、空调等。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从1997年1.7部到2001年每百户拥有34部增长20倍,增长幅度最大;在短短的五年间家用电脑的拥有量从97年的2.6台到2001年的13.3台增长5.12倍,2001年空调拥有量为35.8,比93年增加15.36倍。这充分证明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变,新的世纪像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传统家用设备支出比重步入衣着消费的后尘,正在逐步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支出比重变化最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已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

7、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调查显示,2001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消费的比重为8.61%,比1993年上升了4.79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城镇居民交通消费的比重为3.31%,比1993年上升了0.82个百分点;通讯消费的比重为5.30%,比1993年上升了4.0个百分点。 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这是与我国住房及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所有这些,都将导致住房消费比重上升。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在全国57个

8、城市对2.28万名城镇居民进行了买房意向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房改政策对住房需求的拉动效应已经基本释放,城镇居民中有74%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51%的人是为了扩大居住面积和改善居住条件,这说明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已开始从“有房住”向“住好房”方向转变。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比重上升趋势明显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人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增加,绝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都有上升趋势。200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医疗支出343.3元,比1993年增加6.03倍;娱乐文教也是近几年来增长较大的一项。200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娱乐文教支出为690元,1993年仅为194.01元,从1993-2001年

9、,其所占比重从9.19%增至13.00%,绝对支出增加3倍多,教育投入的增加一方面表明了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还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投入的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反映出人们收入的增加。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点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以及娱乐教育方面。而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已经被取代了。而以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但更健康的消费结构由于受到消费观念、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完全形成,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改革现行消费体制。我国消费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消费

10、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彻底打破,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从而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2.推行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快费改税步伐,建立规范、透明的经管体制,千方百计降低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价格。彻底整顿土地转让价格和拆迁补偿费,清理各种摊派和收费,规范住房成本构成,切实降低房价。放开住房二级市场。取消对汽车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积极推进燃油税改革进程。放开轿车价格,鼓励企业竞争。 3.扩大就业渠道。制定再

11、就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其再就业,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标志和条件,也是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前提。 恩格尔系数5月达39.5% 中国城市居民收支四特征【2003.06.24 15:48】 中新网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获悉,今年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受非典因素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增幅明显下滑。目前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支呈现四大明显特征:一、家庭可支配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正逐步到位。非典疫情期间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人均

12、可支配收入65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据测算,非典影响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了6元,增幅减少了1个百分点。在华北疫区,非典影响城市居民少收入7.5元,增速减缓了1.1个百分点。非典对城市居民收入尚未造成大的影响。在非典疫情期间5月份居民收入能保持快速增长,同各地采取了得力措施是分不开的。一些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等对受灾较重的餐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部门及个体经营者减收行政经管费和免征三个月的所得税,出租汽车司机减收承包经管费,部分单位给一线职工发放补贴,相应减少了因经营活动受影响而带来的收入损失。社会救济收入及失业保险金增长很快今年15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

13、879.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3%,基本上与一季度的增长速度持平。从15月收入构成来看,首先工薪收入仍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体。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达2756.1元,同比增长10.5%。其次,人均转移性收入为896.3元,同比增长4.9%。但其中的社会救济收入及失业保险金增长很快,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2.9%和42.5%,表明社会保障措施正逐步到位。第三,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66.6元,同比增长了22.7%。第四,人均财产性收入为60.9元,同比增长了19.7%。二、居民消费支出呈结构性增长,医疗保健通信支出增幅走高。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均有上涨15月城市居民人

14、均消费性支出约2627.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649.1元,增长了5.5%。全国城市居民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均有上涨,但结构性增长特征鲜明。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11.8%非典期间人们增加了在家时间,与此相关的家庭日用杂品和耐用消费品增长较快,分别达到22.4%和10.4%。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17.7%5月份,居民医疗器具支出约增长了1.1倍。与此同时滋补保健品支出增长32.9%,药品费增长28.3%,但医疗诊断费用下降了11.0%。交通通信支出增长7.9%5月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20.6%。但由于出游、走动人数减少,交通

15、费支出下降49.7%;为了避免出行时与人群接触,一些家庭提前购买了汽车,致使家庭交通工具支出比去年同月增长了约1.3倍,其中家用汽车增长近10倍,车辆用燃料及配件增长31.4%,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增长25.3%。三、受非典影响居民消费支出下滑,重灾地区服务性消费降幅较大。13个省区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明显下降5月份,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7元,比去年同月只增长了0.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为零增长。因非典影响,城市居民少消费31.5元,使增幅减少6.6百分点。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去年同

16、月明显下降。华北地区5月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3元,比去年同期净减少22元,下降9.6%。其中非典影响支出减少60.5元,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全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下降20.8%5月份,居民户外活动减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服务、家庭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明显下降。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0.9元,比去年同月下降20.8%。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去年同月的26.9%降为21.1%,降低5.8个百分点。受非典影响严重的省市如北京、山西、内蒙古、河北和天津等地的服务性消费支出下降幅度更大,分别比去年同月下降了45.8%、43.5%、35.1%、23.2%和21.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7、支出下降35%。其中,文化娱乐服务下降了73.2%。四、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倾向减弱,受非典影响恩格尔系数上升。恩格尔系数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5月份,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88.2元,同比增长2.8%。表示食品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为39.5%,比去年同月的38.6%上升了0.9个百分点。消费倾向减弱势头有所加剧今年15月消费倾向为72.0%,比去年同期的73.1%下降了1.1个百分点。5月份的消费倾向为73.3%,比去年同月的78.9%下降5.6个百分点。中国三大收入消费群体消费特点分析光明日报星期二 2001年10月 9日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品零售市场,不仅实际发生的购买力已经在5万亿

18、元左右(含众多的城乡集市贸易额),而且未来的消费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目前,除去基本生活吃穿用日常开支,经过多年积累,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大宗购买能力已进入1万元10万元阶段,少数家庭更进入10万元30万元甚至50万元阶段。农村居民除日常生产、生活开支以外,经过积累,大部分也进入了1千元1万元大宗购买能力时期。 关于收入消费水平,仅作城乡两大层次的划分还过于笼统,至少还过于“平均”,因为它忽视了农村少数高收入群体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城市中低收入消费水平的情况。本文在这里试作些新的探索。我认为,在目前的“入世”过渡期,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自的收入消费差距都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与此同时,将城乡收入消费(购

19、买能力)适当融合后再作划分,便可有新的发现,即消费需求业已形成各具特征的三大消费群体。这是新时期增强消费政策针对性的思维起点。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值此“入世”过渡期,中国确实形成了这样的三大动态群体,从而形成了三大群体各自的消费特点。1.高收入支持的“先导型”消费群 基本状况: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8840元,家庭户均年收入56520元;人口约4460万人,1400多万户,占城市人口的10%、总人口的3.5%。未扣除当年储蓄额的购买力总量为8400多亿元,占全社会消费购买力总和5万亿元的17%左右。因而属于以城市为主体的富裕型、极富裕型的消费群体。 从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高收入群体

20、中比例最大,占31%,专业技术人员位居第二,占25.2%,随后是自由职业者,占17.8%,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9.5%,商业服务人员占8.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占4.4%,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占3.5%,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占0.1%。此外,无论怎样划分,公司老板、经管阶层高级职员、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私营企业家、高科技领域的成功者、演艺界知名人士等等家庭应当跻身于其中。 在目前中国的消费供给水平、供给结构之下,边际消费倾向历来最低的高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已经降至15%以下,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准。同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相比较,现有大众化的消费供给已经过时,而更高层次的精品化、个性

21、化消费供给有待开发。在消费品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其导向作用,积极开发代表中国未来的消费品生产。2.中等收入支持的“升级型”消费群 基本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纯收入60007000元,家庭年均收入2100025000元,包括占农村人口10%、城市人口80%的4.45亿人,1.3亿户,未扣除当年储蓄额的购买力总量在2.89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购买力总和近60%。以城市绝大多数居民户和农村中少数比较富裕的居民户为主体,主要由政府公职人员、国有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个体经营者及其家庭构成。同高收入群体内存在差别一样,中等收入群体内也可再分出高中低,其中,较高者甚至接近高收入群体的下限

22、,而较低者可能只是低收入群体的上限。 中等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边际消费倾向居中,正处于从小康型向富裕型、从讲求消费数量向讲求消费质量转变的阶段,加上多年储蓄积累,已构成最具当前消费购买能力和消费开始多样化的群体,是继高收入群体之后最为活跃的、强有力的跟进力量。其消费结构开始加快变动、转型、升级,购买力指向以中低档个人住宅、私人轿车为主,与目前的消费品供给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而,化解其供求矛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某些消费政策,就可收到“99度1度”,促进即期购买,较快释放购买力存量的明显效果。3.低收入支持的“培育型”消费群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

23、家庭年均收入在70008000元,包括占城市人口10%、农村人口80%的6.89亿人,约2亿居民户。未扣除当年储蓄额的购买力总量在1.38万亿元,约占全社会消费购买力的27%。以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农村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主要包括城市部分下岗职工、退休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农民等等其及家庭。 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最强,但收入增长较慢,恩格尔系数在50%左右,消费能力尚于处为大宗购买积聚力量的状态。因此,增加其收入是增加其消费的关键,迫切需要国家收入消费政策的培育和扶持。这一群体的需求同现有的供给能力较为适应,同目前的消费品供给结构矛盾较少,是目前中低档消费的主要市场,也是“想买而缺少钱

24、”,最讲实惠的消费群体。大幅度增加其收入至关重要,但也非常艰巨。 在低收入、培育型消费群体之外,还有占农村人口10%以下,8000万人、2000万户,人均年收入7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勉强摆脱衣食困扰的更低收入群体(包括尚不足温饱的3000万贫困居民和城市衣食堪忧的少数贫民),其恩格尔系数通常仍然在60%以上。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三大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中、高收入群比重在沿海地区和特大城市更高、更集中一些,在中西部地区会相应降低。 光明日报提出消费群体的分布概念其意义在于按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消费政策,培育市场。消费断层影响消费市场释放潜力国家统计局严先溥 对企业来说,市场

25、是性命攸关的事。我国地广人多,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然而奇怪的是,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过早地出现了供给相对过剩与内需不足的矛盾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居民压抑消费需求有密切关系,并非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消费断层与结构失衡,给企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与产品结构的有序替代造成了困难,导致市场结构失衡 从消费市场结构看,目前我国的市场或许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大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我国的消费市场,无论是境外人士还是我国的企业家们都抱有极大热情。出现这种热切希望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从市场容量推算,认为我国地广人多,13亿人口,一人买一件,一户购一台,市场需求有多大?二是从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

26、出发,认为中国未来经济总量扩大会相应增大需求,这将增强对产品的吸纳能力。这种推论有没有道理呢?有它一定的道理。一般情况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之后,一国经济就会步入加速发展期,这时市场对产品的吸纳能力会大大增加。而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100美元左右时,经济发展加速将会结束,此后才可能出现产品生产过剩、市场萎靡的情况。 我国目前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远没有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水平,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市场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和十大新兴市场之首。然而奇怪的是,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过早地出现

27、了供给的相对过剩与内需不足的矛盾,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与内需的萎缩并存的特异现象。一些企业在抱着满腔热情投入生产之后,发现这个市场并不如想象的那么诱人。一些不知市场深浅的企业甚至亏损。那么,我国的消费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市场特征如何,消费结构怎样,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需要我们依据详实的统计数据,用理性的眼光加以分析。 市场的特殊性 买方市场的结构性与相对性。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呈现出购买者占据有利的支配地位,商品供过于求的市场态势,但这种商品市场的过剩,只是在市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暂时的和相对的过剩,是一种在较低层次和较低水平上的过剩,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得很清楚。 其一,需求压抑

28、与相对过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连年的降息也并未有所抑制。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17万亿元,增长17.4%,增幅比近两年同期平均增幅高8.9个百分点。这远超过已实现的购买力的增长,说明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居民压抑消费需求有密切关系,并非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其二,非稳定与相对稳定。从我国目前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看,产品积压、滞销的多是质量不高、货不对路的商品,而适应当前居民消费水平的部分市场畅销的商品仍显不足,从而形成了以下矛盾现象:一方面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有些产品及其服务还不能较好地满足需要,如居住

29、和交通,以及医疗保健、精神文化消费等,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还比较低。一方面适应日益增长的较高层次需求的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一哄而上的一般消费品又无人问津。 其三,消费断层与结构失衡。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呈阶梯状态,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导致了消费断层的产生,一部分乡村及城镇居民还只能满足基本的温饱,给企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与产品结构的有序替代造成了困难,导致市场结构失衡。 消费的层次分明使潜在大市场难以持续扩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产业间、地区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收入的分化又导致了居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分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表现为不

30、同收入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购买能力。这种分化使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的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首先,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少数人集聚了相当多的财富。据国家统计局对4万个城镇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占总量20%的“高收入者”拥有42.5%的财富。然而,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的消费能力并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大。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并不能解决我国目前的“商品滞销”问题,难以成为经济的主要消费力量。 其次,对大多数中低收入消费者来说,经济实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费主流。所以,现在消费市场出现了一种特殊分层,一方面,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对千元级、万元级的消费已基本满足,另一方面,低

31、收入阶层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尚需逐渐成长。从消费层次上看,现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虽然潜力巨大,但是相对于他们的消费目标还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而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数万元、十万元级的工业品消费,如住房、汽车等)仍在积蓄之中。这种消费层次的差异,在市场需求方面表现为更加多样化的细分,这对我国目前还比较粗糙的市场供给来说,是一种新的要求,因而也影响了不同收入阶层消费潜力的发挥。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面临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低档过剩、高档供给不足的结构转换时期。产品结构需要升级,产业结构也需要升级。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当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后,随着收入上升而出现的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是极其迅猛的,小康型的消费结构不同于过去的温饱型的消费结构,而从小康型向富足型迈进时还增加许多新的消费领域。我国现在在很多传统产业饱和的同时,还有许多新产品和新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同时,由于过去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我国有不少商品的绝对价格要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向市场转型一段时间内,这种偏高在所难免。种种迹象显示,在一些最具有潜力的重要产品上,如汽车、电信、住房等,价格水平还远远未能达到国际通行、且具可比性的水平。而相对于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而言,我国的价格总体水平不低。目前,除去基本生活吃穿用日常开支,经过多年积累,相当一部分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