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0.73KB ,
资源ID:91245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245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概述.docx

1、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概述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概述本章主要讨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以勾画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轮廓,为后面深入讨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作必要的铺垫。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目前,国内的教科书通常把“产业”定义为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然而,同一企业有许多不同特征,用不同视角去审视企业的各类共同特性,可将同一企业划归于不同的“产业”。这样必然导致“产业”划分的随意性、企业产

2、业归属的杂乱性。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理论,界定“产业”边界的立足点,与其说是出于理论上的严密性,还不如说是出于现实的可用性。也就是说,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划分的基准企业某类特性,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服从于产业经济学经济分析的需要。在本书中,我们认为 “产业”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产业组织层面上,二是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当我们分析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市场关系时,“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划分的依据是只有生产同一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彼此间才会发生竞争关系,以这类企业集合产业为对象,才有可能进行同一产业的竞争和垄断分析。否则我们对企

3、业间的市场关系就缺乏判断的标准。当我们要研究整体经济运行中企业间错综复杂的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或者说当我们需要考察整个产业的状况,以及不同产业间的结构与关联时,我们所使用的产业定义则较为宽泛,“产业”可以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这种产业定义有较大的伸缩性,既可以有较广义的概念,如费希尔在1935年提出的第一产业(农业与畜牧业)、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也可以是较狭义的概念,如石油产业、机械产业等。通过这种产业的定义与划分,我们就能以“产业”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分析各产业部门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分析产业间均衡状态,

4、揭示出社会经济总量失衡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部门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分析,掌握其演化规律,进而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并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总体而言,我们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一旦我们对产业进行了清晰的定义,那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就明确,即产业经济学不仅涵盖了研究市场和企业的微观运行的产业组织理论,同时也研究整个产业及产业间的互动关联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及产业集群等。同时,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应用性质,产业经济学还研究产业政

5、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产业组织理论与微观经济学都研究产业内部企业的行为。但是,两者间的研究内容存在重要的差别。微观经济理论通常集中分析完全竞争以及垄断这样的极端的市场结构。然而产业组织更为关注寡占市场的企业行为。产业组织研究实质上是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逐步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如不完全信息、进入壁垒、交易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政府行为等,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

6、竞争。此外,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即产业组织研究要回答在什么类型的市场上,企业才能行使控制价格的垄断势力?在什么类型的市场上,卡特尔才能运行?企业是否行使了策略性行为,是否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企业的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如何?政府如何改善市场运行的绩效?等等。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另一重要研究范围。在亚洲各国,政府具有干预市场的传统,较多地强调政府管理而不是市场的自由放任,代表性国家当属日本和韩国。由于这些国家在经济过渡时期市场发育不良,产业结构的非均衡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得到解决,或者说通过市场调节的成本很高,充分

7、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仍然表现出严重的非均衡问题,并且有关法律和政策不完善、不配套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如何使各产业部门间均衡、协调、有序发展,通过相应的产业结构政策来“追赶”其它先进国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课题。因此,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产业间的关联以及产业布局与集群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政府实施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基础与指导。研究产业结构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从历史起源看,产业的出现和形成源于劳动分工。人类历史

8、上三次社会大分工创造了不同的产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得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第二次大分工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则产生了商业。一般认为,现代工业始于手工业,现代服务业则始于商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大生产使得产业进一步细分,如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工业内部可以分为冶金、造船、机械、电子、食品、纺织、造纸等产业,服务业则可分化为商业、金融、通讯、旅游、教育、信息等一系列产业。当前中国国家统计局主要采用了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方法。克拉克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并提出了著名的克拉克定理。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

9、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中国国家统计局首先把所有产业部门划归第一、二、三次产业三个门类,其次,在三个大的门类下划分了几个大类,第一产业分为农、林、牧、渔业四个大类。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

10、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大类。在这些大类下又进一步细分成各种中类和小类。这种分类方法遵循了国际上通行的行业划分原则。表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三次产业分类类别、名称及代码类别门类大类类别、名称第一产业A农、林、牧、渔业01农业02林业03畜牧业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B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1其他采矿业 C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

11、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燃气生产和供

12、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建筑安装业49建筑装饰业50其他建筑业第三产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铁路运输业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54水上运输业55航空运输业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59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62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63批发业65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66住宿业67餐饮业J金融业68银行业69证券业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K房地产业72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租赁业74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76专业技术服

13、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80环境管理业81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83其他服务业P教育84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87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中国共产党机关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T国际组织98国际组织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国际上,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

14、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主要研究市场运行。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产业组织理论被认为是研究与市场联系着的不易以标准教科书上的竞争模型分析的经济学领域。另一本工具书产业组织理论手册则更明确地将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为微观经济学中主要关注于市场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进过程的密切关系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广泛领域。阿宁德亚森(AnindyaSen)在牛津大学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论文集的导言中认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管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 可见,产业组织理论

15、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市场。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于一些极端的情况,如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而产业组织则主要关注于研究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形,如寡头竞争、垄断竞争等不完全竞争性市场的研究。通过对市场运行的研究得出对特定市场绩效、社会福利与竞争秩序的判断,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简单地说,即是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及其与市场结构、绩效的密切关系,特别强调针对产业中的具有相互依赖或市场互动特点的企业市场行为的研究,包括价格竞争、产品定位

16、、广告和研发等。产业组织的理论主线是比较清晰的,主要存在三个重要的理论学说,分别是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派,他们主导着产业组织的发展,并对公共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自由放任的市场理念曾经占据了主流的位置。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机制并不总是有效率的。当市场失灵时,可能需要对市场实施一定程度的干预。研究产业组织的兴趣就起源于人们希望了解认识大型企业或企业联盟行为对产品性能、价格等市场元素的影响,其发展贡献直接表现在各国反垄断法和竞争

17、政策的不断发展之中,并为政府与公众提供了甄别企业不当行为、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工具。在竞争政策领域,以结构行为绩效为主线的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是既定市场结构下市场绩效的决定因素。在哈佛学派看来,垄断的市场结构及其带来的垄断行为是许多市场中的持续性特征。哈佛学派的观点一度对政府的公共政策形成很大影响,使得反垄断政策主要着重于对市场结构的高度重视,并将判断市场结构是否垄断作为竞争政策的主要依据。芝加哥学派则秉承自由主义的传统,强调价格体系对企业的作用,认为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正是由于一些企业效率的提高,才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增加

18、和规模的扩大。表现在公共政策上,他们认为对市场结构较为垄断和集中的产业的反垄断政策和干预是对大企业的惩罚,其结果往往是与效率原则相悖的。而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企业的市场行为。现实世界中寡头竞争市场表现出的有趣现象及普遍性,使得新产业组织理论最为关注寡头市场中企业间的策略性行为。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在许多市场特别是寡占市场,企业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企业都会考虑到其竞争对手的反应。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并不仅仅单纯由市场结构决定,在更多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行为与其竞争对手的行为密切相关。博弈论方法的迅速发展为产业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企业间策略性行为的有力工具。因此,从新产业组织的角度,

19、公共政策不应将焦点集中在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上,而应关注企业是否采取了策略性的市场行为,从而对公平竞争是否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相应地,当前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已经从单纯重视市场结构转向对企业不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和控制。目前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亚洲新兴国家,政府在反垄断和公共政策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些努力与成效直接来自于产业经济学家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政府为保护自由竞争、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其中,公共政策最明显的突破在于反垄断法的起草和立法通过。2006年夏天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对反垄断法草案的第一次审议,在2007年8月30日该法案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

20、会正式审议通过,决定于2008年8月1日起实施,成为中国最全面的一部竞争法规。该法案的起草过程吸收了产业组织的研究理念及先进国家及亚洲各国反垄断的经验,着重针对当前我国现行的反垄断行为、国有企业兼并、行政垄断等内容,体现了产业组织研究对于我国当前的公共政策的重大意义。(三)政府管制政策产业组织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另一个贡献体现在政府管制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政府对电力、煤气、城市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实行政府管制是理所当然的,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此外,在某些产业,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

21、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施蒂格勒(G. Stigler)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政府管制在很多产业中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发生了管制失败。究其原因,在于管制者被被管制者所“俘获”。此后,德姆塞兹(Demsetz)、佩尔兹曼(S.Peltzman)和贝克尔(Beker)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政府俘获理论。芝加哥学派在政府管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管制经济学,同时其否定政府管制的观点也对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放松管制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从世界各国的管制经验看,政府管制政策已经从管制放松管制再管制(激励性管制)发展。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

22、依照中国的学术研究传统,产业经济学并不仅指产业组织理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产业的概念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部门”,例如农业、工业、商业等,学科专业也相应设立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门类,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由于长期封闭式发展,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了许多年。这种学科体系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被证明是极不科学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产业经济学最初受日本学者的影响较深,强调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随着欧美的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开始被引入中国,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开始逐渐转型,将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欧美产业经济学体系与以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与规则政策等

23、为研究重点的日本产业经济学体系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本书所采纳的产业经济学框架。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于后发国家利用产业结构转换来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后发国家带来了由于强制性结构转换不恰当而造成资源使用更大浪费的危险性。因此,产业结构理论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成为我们将产业结构的研究纳入产业经济学的整体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理由。(一)产业结构理论传统上,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着重于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揭示产业间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因此,产业

24、结构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为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即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发后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总之,产业结构不仅涉及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涉及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方面的研究。从宽泛的视角来看,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还包括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和产业竞争力等内容的研究。产业关联又被称为产业联系理论,是产业结构理论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产业之间投入产出联系。与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相比,它更细致和精确地研究产业之间的质的联系和量的关

25、系。主要研究方法为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把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技术关系量化为投入产出关系,以此分析这一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特征。它的特点是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经济学区别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为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群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产业集群与其他企业组织一样是伴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而诞生的。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一些经济集群现象,特别

26、是同类产业的空间集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批飞速发展的产业集群区,产业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鞋和针织品等在内的多种领域。这些被称为新产业区的地区,其主要特点都是以大量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产业活动的集群体。这些空间上集中的企业,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可看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符合产业经济学的定义,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研究分支,但它又有别于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内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方式、形成机理、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如何提高企业

27、的生产率、刺激企业创新机理,以及对产业集群的区域效应进行归纳总结。产业布局则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人们对于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其观察的视角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现代产业布局理论已从为了具体企业取得最大利润而作出的区位决策,发展为考虑区域整体效益的最优化研究。研究产业布局,可以为如何合理、协调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提供相关的公共政策。(二)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一个主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早期的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通过国家力量,调配资源驱使国民经济朝着既定的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构政策在现实中的大规模运用,发生在二战后的日本

28、、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些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复兴的艰巨任务。一些战后获得独立地位的国家,迫切希望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更想通过有效的经济建设,向世界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所有这一切都对产业政策,特别是产业结构政策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在中国,比较明确、自觉地提出和执行产业政策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在此之前,中国实行高度集权、包罗万象的计划经济,产业政策包括在经济计划中。1978年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产业政策是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转换理论与后发优势理论是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理论基础,其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是以广

29、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作为指导。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经济学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张伯伦(E.H.Chamberlin)和罗宾逊夫人(J.V.Robinson)开创了关于不完全竞争产业的理论研究。此后,受到启发的美国经济学家们试图建立一种分析不完全竞争产业的、以应用性和经验性为主的研究,使得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并在1941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承认,成为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需要指出的是,欧美的“产业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