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64.80KB ,
资源ID:91223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223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5.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5.docx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5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09.2)李昔沂作为教师,必须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才能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每一次,教师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教材分析,尤其是比较远的边下学校的老师,都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能明确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能了解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对

2、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第一单元位 置这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四部分的内容。生活中“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都具有相对性。1、上、下:教学“上下”从3方面进行(1)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如图的:猴子在马的上面,马在猴子的下面。(2)三者比对于三个或多个物体来说,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图中:小鹿在小兔的下面,小兔又在老虎的上面。(3)下面有什么或下面有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前、后: 教学“前后”跟教学“

3、上下”大致相同。在这部分可以选择结合实际教会学生看站牌图。3、左右: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圆的左边有(3)个三角形,右边有(4)个三角形。(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医生(左)手拿着注射器。 老虎握笔的是(右)爪。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 女孩的左边是谁? 小狗的右边是谁?如上左图,如果

4、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像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多种活动,正、反两方面的活动都应设计,如指定一个物体,用行、列说出它的位置,或给出行、列去找对应的物体等,还可以充分利用

5、现成的资源:学生的座位来教学:先让学生用前后、左右说明同学的位置;再按教室的座位介绍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再打乱座位卡,重新找座位。一系列的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逐步深入。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即第几行第几个或第几组第几个等,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仅供学生了解,单元要考核,期末不作为考试内容。 “位置”只是结合生活实际,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

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单元包括两部分的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计算十几减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的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1、“破十法”例:15 9 = 最常用的“破十法”是把被减数拆分成几和10来减几。如:159( ),先把被减数15拆分成5和10,先用10减9得1,再用1加5得6,所以1596。2、“想加算减法”例: 137( ) 点评:“想加算减”是先想减数和几相加得被减数,差就是几。如:137( ),先想7(6)得13,所以137(6)。在教学计算的初始阶段要注意让学生多摆、多圈、多说(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边摆小棒边

7、说来帮助学生理解“破十法”(实物投影演示); 如果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得比较熟练得话,“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就会又快捷又能同时计算两道算式得结果,因此老师可以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在教学时,应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优化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重点让学生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两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发现有一种“破十法”的延伸方法还挺受学生欢迎的,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觉得好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有不妥的可以批评指正:当学完十几减9后,可以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列举出来,让学生计算,并找

8、出规律。让学生发现: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让学生明白,多出的1实际是10减9得出的,所以凡是十几减9,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样,就可以简单归纳:如,129,减9多1,12得3,所以1293;又如:159,减9多1,15得6,所以1296;如果是十几减8,就会多2,如此类推,减7就多3,减6就多4,那么,计算127,想:减7多3,32得5,所以1275;二、 要注意P12做一做第2题和P13的第3题是不同的,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一道是圈减数,一道是圈得数。 P18第13题属于一道开放性题目:只有情境,没有问题,可以根据情境写出加法算法算式或者减法算式:按上下位置可以写

9、出:7613,1367,1376;按颜色可以写出:8513,1385,1358,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3、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头脑解决问题。P19“用数学”是本单元安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前面有所不同,前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直观呈现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数来解决。在这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没有直观呈现,只通过文字来给出(举例),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通过数来解决,只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

10、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一要培养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这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一直是结合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先总体后局部;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先文后图。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者是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行计算;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在情景图中对话框中的信息哪个先哪个后,从而确定计算的方法;二要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三要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出相关问题,四学会怎样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P23是整理和复习,这个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是要求能背过的。要教会学生有规律的背,这个表横

11、看是每一横行的被减数相同,竖看是每一竖行的减数相同,斜着看是每一斜行的差相同,找到了规律,背起来就容易多了。好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方法,就是学生用卡纸作出这些口算卡,正面写算式,背面写得数,用来进行口算训练,看正面可以算得数,反过来验证得数,看反面可以思考得数是十几的有哪些算式,效果很好。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一、教学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这学期主要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1引导操作与探索,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例1(P27)要

12、放手让学生操作(折、拼、摆、剪、做),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到:把两个以上的图形拼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等,这些都是图形的拼组。并在操作中发现、知道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的长度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2通过大量活动,感知各种图形间的关系。(1)例2(P27)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要注意问法,例如: 由(4)个正方形拼成 上图有(5)个正方形 (2)例3(P28)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由(8)个正方体拼成上图有(9)个正方体(3)做一做(P28)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用长方形的纸让学生一卷就做成一个圆柱。P30第7题:

13、是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平常的练习中也会经常出现类似的题目,如:用 做成一个 ,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 正方体的图形有6个面,相邻面不会相对在一条线上,相隔的一个面才会相对,所以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3);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2);而剩下6和5,不在同一线上,但它们在一条线的四个面两边就会如一个盒子盖和顶,因此也相对,所以: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5 )。 补充练习: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读数、写数、数数、数的顺序、大小加减

14、法计算等知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口手一致地准确数数。三、教学建议这个单元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主要让学生通过数一些具体事物如小羊、花生、豆子、小棒等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用算珠理解数位的意义,学会数的写法。1、P32、33例1到例3是数数,属于第一个难点。在数的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不知道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如49的下一个数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桌轮流数、师生轮流数、一个数数一个当评判等;2、P3

15、4、35例4、例5是读数和写数,理解数位的意义第二个难点是,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去理解每一个数位的意义,(如例4中的教完24后可以让学生拨出42,说说“4”“2”所表示的意义,加深理解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P36第2题呈矩阵排列的百球图,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不仅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了100个球的数量,而且还渗透了估计的方法,估计数量时,要有一个参照物,这里可以一行为标准,又可以每10个红球或蓝球为标准。不仅渗透了估计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十个十是100的认识。3、第三个难点是探究第38页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

16、趣的排列,可在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互相讨论,然后再在班上交流。除了书上的问法还可以问:找双数、单数;78的前一个数是多少,后一个数是多少等,充分利用好这个百数图。4、在教学10以内数的大小时,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方法一:数数的方法:按照数的顺序,排在前面的数比较小。如比较37与35的大小,因为37在35的后面,所以3735 方法二:位数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每个数的位数有多少,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小的数。方法三:数位比较的方法:如果两个数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即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等,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

17、的那个数就大。如35与23中,十位上32,所以3523;52与58中,28,所以52 58。4、P40页的例9,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指导学生有规律进行比较,并告诉学生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了用符号“、”外,还可以用语言来表述。老师们出题要注意,比较“多一些”和“少一些”的两个数相差不要太大,比较“多得多”和“少得多”的两个数相差要大一些。5、P44第8题,通过估计糖豆的数量,既让学生感知数量,又渗透了区间套的思想逐步缩小范围,一步一步向准确数迈进。实践活动:摆一摆 想一想这里对实践活动做了一个尝试,安排了一个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这个活动是给定一定数量的圆片,让学生在数位表中去摆,看能摆出多少

18、个不同的数。当是2个时,可以摆出3个不同的数,当是3个时,可以摆出4个不同的数,在教学中先由师生组成一个小组示范: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明确记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 所摆数的个数比用的个数多1。 不遗漏、不重复的摆法是:先把全部放在个位或十位上,再逐一向另一个数位移动。 也可以用数的组成每写一个数,就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得到另一个数。)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一、教学内容这单元包括部分的内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例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例2、3、4)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例5),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19、(例6),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例7、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购物消费都使用用人民币,因此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非常多,这也包括我们一年级的学生们,从家长有意或无意的叫他们帮忙买东西中,从平时零花钱的使用中,大多数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知道人民币分硬币和纸币两种,相当一部分学生己经能比较熟练的换算和计算人民币,但是,学生之前对人民币的认知是不系统和不完整的,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多进行一些模拟换钱的活动。从活动中体验和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前先让学生在家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跟家长玩等价的换钱游戏,然后在课堂上拿

20、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师生、生生之间也玩等价的换钱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元、角、分的简单换算;在教学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跟爸爸、妈妈去商场购物:商场的商品是怎样标价的?它们各表示多少钱?你买了什么,是怎样付钱的,售货员阿姨找你多少钱?然后教师就情境再现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计算。教学建议。 1、P47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建议让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从币值看:元、角、分;从质地看:纸币、硬币;从版次看:新版、旧版。除了书上的人民币外,还有新版的5元没出示。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辨别人民币,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上会印有中国人民

21、银行或有国徽标志其中一项,而外币是没有的。还要告诉学生书上的人民币左下角有一条红色的斜线是表示这些都是样币,只作为学习之用。2、P48例2、例3是换币学习。使学生知道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是10,即:1元10角 ;1角10分。建议学生进行换比游戏,加深对人民币进率的理解。3、P50人民币的认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商品的价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一般都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的,而一年级学生还没学小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材只出现到角的标签,并且回避了小数的意义,只是通过(P50例6)结合几种商品的标签,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由此认识商品价签的含义。只出单

22、名数的计算(如0.4元0.7元);如果要出复名数的题目,也不要涉及进位或退位,(如1.2元0.5元)。这样调整后,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容易些。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和用数学解决问题。三、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1、这个单元的口算教学都是结合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列式解答时要探讨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多摆小棒说说各种算法,在练习形式上可以用“开火车”“接龙”“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游戏来巩固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每节课前都要进行口算训

23、练。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这一单元的口算只要求学生会进行计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2、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都是P62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和P68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时让学生多摆小棒,多说算理,加深理解,加以巩固。3、P72例3、4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要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明确“谁与谁比”“谁多谁少”,也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也可以说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可以补充已知两个条件,进行提问题的练习,例如:小明有8本书,小花有9本书。引导学生提出(1)小明和小花一共有几本书?(2)小明比小花少几本书?(

24、3)小花比小明多几本书?第1个问题求总数,用加法,第2、3题都是求相差数,用减法。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一、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上一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上册学生已认识整时和半时,这里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直观观察钟面和用实物或课件动态演示,实际操作拨一拨,使学生认识到钟面上有12大格、每个大格有5小格,共60小格。清晰地了解时与分的关系:当分针走过1小格就是1分,走过一圈就走过了60小格,是60分;当分针走过一圈,时针刚好走1大格,是1时;所以1时60分。直观地认识到1时60分。在这基础上,要学生学会5分5分地数,熟记分针指着1就是5分,分针指着2就是10分。分针指着

25、3就是15分、以在读钟表的过程钟能快速准确地读出钟面的时间,同时又为分针不是刚好指着数字,需要在5分5分的基础上1分1分地数出时刻做好准备。注意时间的分钟数不到10的两种写法:如果分钟数不到10,如P81例1:9时5分,文字表示法记作:9时5分,数字表示法则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记作9:05。这是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引导。注意教会学生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看“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时针在哪两个数字之间,就看这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几确定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指着几或指着几过几小格,确定是几分;这样就可以说出钟面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在练习时为了清晰的看出分针指着

26、哪一格,还可以用尺子把分针画长一点。这一单元,老师们反映比较难,读分针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读时针,当时针不是正好指着整时时,学生往往弄不清,究竟是几时几分。对此,老师可以通过拨钟面,加强几时多一点的教学。也就是拨出整时,再多拨一点点或回拨一点点,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确定时针指的是几时。如有条件,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个钟表,经常性地认读。将认读时间作为一个长期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时间。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说话。教材中釆用12时记时法,不用24时记时法,老师在教学时就注意用上午、下午、晚上,帮助学生说出时间。 第八单元找规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和探索数字的排列规律。在教学中注意

27、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摆、涂)、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按照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新增加的内容。本单元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让学生知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至少重复3次),就可以说这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个单元只学不考,在单元测试中考而在期末不考。在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寻找规律的方法:1、寻找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方法图形简单排列规律是指两个或多个图形按同一排列顺序依次出现。要寻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可以先观察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形状不同或颜色不同),再看看它们是否按同一排列顺序依次出现,如果按同一排列顺序依次重复出现3次,就是

28、它们排列的规律了。如:( )( )它的排列规律就是与交替重复出现5次,所以后面应该接着画“”和“”。又如:( )( )它的排列规律就是、和三种图形按的顺序排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后面应该接着画“”和“”。在解决这一类题目时,不但要看清该画什么形状,还有看清该涂什么颜色。2、寻找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的方法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是指每组图形中的一种的数量不再是一个,而是两个或以上,要寻找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可以先观察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形状不同或颜色不同),每个图形连续出现几次,再看看它们是否按同一排列顺序依次出现,如果按同一排列顺序依次重复出现3次,就是它们排列的规律了。如:( )( )。它们排

29、列规律是一个“”、三个“”依次排列,重复出现3次以上,所以后面应该接着画“”和“”。3、寻找数字与图形排列规律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是每组图形中每种图形个数的变化规律。要寻找数字与图形排列规律,可以先数出每组图形中每种图形个数,由图形个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数字的变化规律。如: 2 3 2 3 ( )( )不难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是2个“”、3个“”依次排列,所以后面应该填“2”和“3”。4、寻找稍复杂的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数字排列规律都是相邻两项是“等差”的,要寻找它们“等差”的规律,可以用相邻两项作比较,是前多后少(即减去同一个数),还是前少后多(即加上同一个数),这个数就是“等差”规律的“差”

30、。如:1,4,7,10,( ),( )。先用第一项和第二项相比,第二项是第一项加“3”;再看第三项是否也是第二项加“3”,第四项是否等于第三项加“3”,验证这个“差”是相等的之后,再用第一个括号前一项加“3”的得数填入括号里,下一个括号同样可得。本题中应填“13”、“16”。教学建议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加大难度。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能力。 可以设计这样的系列活动:猜一猜: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想下一个图形是什么。找一找:针对同一种排列,让学

31、生从不同角度(如形状、颜色、数量等)观察寻找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安排用学具卡片设计规律的活动。摆一摆:让学生自选或给学生提供材料,设计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演一演: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发现的规律。如声音、动作、节奏等。(如用拍拍手、跺跺脚表示规律等等)。通过身体语言来感受规律。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同时培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第九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收集整理数据和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统计,如订校服要订几套男生的服装?几套女生的服装?开大食会要买哪些食品会有更多同学喜欢?解决这些生活中的事情都离不开统计。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我们可以知道事物出现的数量的多少,进行一些比较。而对数据收集整理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呈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