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678.01KB ,
资源ID:91136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136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讲义.docx

1、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讲义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讲义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基础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一、区域拥有多种类型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跨国界的特定区域。二、区域经济学(一)狭义的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二)广义的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从多学科进行研究)。三、区域开发 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

2、 研究内容庞杂:多学科 (二) 应用性学科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治病的科学,综合,庞杂一、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一) 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全球化、知识经济,区域分工(二) 大国,发展条件千差万别(因地制宜)(三) 为地方政府服务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一) 自然地理学的认识:如平原区、高原区、山地丘陵区(二) 经济地理学的认识1、 类型区:差异性,如钢铁工业区、棉花区2、 系统区: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如流域区、都市圈一、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一) 古典区位理论1、 农业区位论:杜能,德国 2、 工业区位论:韦伯,德国,研究运费、劳动费、聚集因

3、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3、 运输区位论:胡佛,美国(二) 现代区位论1、 市场区位论:市场因素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德国3、 区位经济学:最大利润综合效益最大化一、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1、20世纪50年代;2、美国艾萨德3、胡佛提出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分割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一、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庞杂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一)新经济地理学派(二)新制度学派(三)区域管理学派第五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在时空上的协调发展,目的是实现区域经

4、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二、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调控途径与对策(一)主要途径:1、外部性内部化:生态补偿和环境税。2、公平:区域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二)主要对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道德伦理手段,市场经济手段,政策手段。第六节 区域经济学发展展望一、21世纪区域经济学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一)经济全球化:区域发展失衡,区域分工与合作(二)中华民族的崛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二、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将进一步综合与分化(一)综合性:经济社会各学科的融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如生态学、地理学的融合。三、区域经济学对区域经济运行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

5、济(一)区域经济理论对产业新选择的作用(二)区域经济理论对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三)区域经济理论对解决地区就业问题的作用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第一节 循环经济基本问题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基于3R原理(Reduce、Reuse、Recycle)的物质循环为表现形式、以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手段、以实现减物质化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模式。一、循环经济的意义(一)自然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二)循环经济是减物质化的经济(三)从循环经济看中国可持续发展1、中国需要发展自然资本节约型的经济模式2、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在加大3、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一、循环经济发展途径(一)关注自然

6、资源生产率 生态效率(自然资源生产率)=经济社会发展(价值量)/资源环境消耗(实物量)(二)减物质化需要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三)生态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撑一、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一)政策设计必须遵循的几个关键原则1、污染者付费原则2、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全生命周期)3、排放者责任(如承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处理义务)(二)循环经济政策矩阵表4-1基于治理理论的公共政策体系模型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参与性政策利用市场创建市场资源管理3R循环污染控制法律法规减少补贴明确产权信息公开规划计划环境税民营化和权力分散公众参与标准使用费配额交易禁令押金-返还制度许可证和配额专项补贴绿色采购第二节 三角洲

7、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一)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区域的必然选择(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三)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四)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及其与省内其他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五)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六)发展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8、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分析1、区位优越 2、土地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3、生态系统独特4、经济基础良好,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重视发展循环经济6、后发优势(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分析1、淡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3、大中型工业企业少,不利于企业内部规模循环经济效益的实现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元经济结构明显(1)林业、牧业比重低。(2) 高资源消耗产业、高污染密集产业的比重大。(3)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和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产业比重低。(4)产业结

9、构层次低。(5)二元经济结构明显。5、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6、点轴系统辐射能力低和循环型布局系统不发育7、开放型经济水平低,不利于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循环经济合作8、人口文化素质低,人才相对缺乏,循环经济技术体系薄弱,公民绿色观念淡薄9、循环经济制度不完善(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分析1、经济全球化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国际背景2、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3、中国政府和山东省政府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国家和山东省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

10、重视5、黄河三角洲(东营)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挑战分析1、绿色贸易壁垒将削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2、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严峻3、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污染产业转移将加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4、周边区域发展的威胁5、中国和山东省的循环经济制度不完善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广义循环经济的内涵,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以

11、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循环经济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根据循环经济倡导的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再重组、无害化等原则,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建设循环型社会,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2、基本原则(1)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原则(2)知识经济与循环经济融合原则(3)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社会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4)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相结合原则(5)系统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因地制宜原则(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我国计划用50年左右

12、的时间(2000年-2050年)实现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2006年,人均GDP约为全国水平的2倍),并且考虑其生态环境脆弱,可以设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即能源及资源生产率、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循环型网络布局系统,建成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循环型社会。根据诸大建的C模式,中国在2020年前,应推行1.5-2倍数发展战略,沿海地区推行4-5倍数发展战略(环境压力倍数为1)。以此为参考,结合黄河三角

13、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现状, 在2020年前,应推行4-5倍数发展战略。在2021-203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实现环境压力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应推行5-7倍数发展战略。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一)循环经济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1)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积极发展林业,提高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比重;积极发展高科技农业和都市农业,推广已经成熟的生态农业模式,试点新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生态都市农业模式,并逐步推广

14、,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的融合。(2)积极发展轻工业,控制重工业的比重,实行适度重型化,协调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大力发展加工工业,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强传统工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以提高工业附加值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自然资源消耗多和生态环境破坏大的行业如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试点发展循环经济,并逐步推广工业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产品经济向功能经济的转变。(3)大力发展服务业,迅速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改变第三产业滞后的现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服务业,如环境信息服务业;在自然资源消耗多和生态环境破坏大的行业如物流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并逐步推广服务业循环经济。(4)

15、大力发展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和生态恢复建设产业,迅速提高其比重,协调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之间的关系。(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研究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农业组织与产业关联研究 (1)在农产品生产层次上,开展农业清洁生产。(2)在农业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及其内部,积极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3)农业产品及其加工制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的循环经济,如农产品粪便沼气池沼液、沼渣种植业。(4)采用循环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包括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和有机农业产业化模式。(5)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化链时,要重视循环型农业系统的开放性,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循环和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循

16、环,如饮食业的废弃饭菜-养殖业模式,湿地-芦苇-造纸业模式。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农业布局研究 (1)重视循环型农业立体布局和集群布局。(2)根据区域循环型农业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适度提高饲料饲草作物、园艺作物(如花卉)、蔬菜作物、经济林(如冬枣、鸭梨、蜜桃)、防护林(如沿海防护林)、畜牧业、渔业和高科技农业、都市农业的用地比例,以满足循环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3)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和循环型农产品市场区位优势,如根据日本、韩国、济南、青岛、北京、天津等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循环型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布局,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和富营养的循环型种植业、循环型畜牧业、循环型果业和循环型

17、园艺业等高附加值农业及其循环型加工业。近中期的发展重点是逐步推广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在生态环境质量高的局部地区适度发展有机农业。(4)循环型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布局。(5)在东营和滨州等大中城市,依托良好的科技基础,积极建设循环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并在其周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工业发展研究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工业组织与产业关联研究 (1)企业小循环如东营经济开发区方圆公司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除含有铜、金、银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铂、钯、硒等稀贵金属元素,通过先进的净化工艺,将这些稀贵金属元素富集起来形成铜阳极泥,再进行提取、加工,实现了铜原料中有价元素的

18、综合回收利用。(2)企业间网络内部循环(3)企业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循环如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回收社会上的废旧活塞及其他铝废料,建设废铝再生项目。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工业布局研究 (1)根据原料指向削弱、循环型产品市场指向增强、集聚循环经济指向、动脉企业与静脉企业协调布局的规律调整工业布局,如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向东营区、滨城区以及东营临港产业区、滨州临港产业区、潍坊沿海产业区、莱州临港产业区等集中布局,以接近国内外市场,并建设静脉企业如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企业,根据产业生态联系,考虑“废物”运输成本,进行企业布局重组,逐步形成循环型企业集群,实现集

19、聚循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东营为核心的经济发达地区重点承接重加工工业如采矿、冶金和化工机械制造业、动力设备制造业、造船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建筑机械制造业等的转移,而以滨州为核心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承接原材料工业如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电力、建材工业等的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下问题:当前的许多规划,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点工业选择仍然依据传统的经济效益标准,对其采用循环经济模式重视不够,必将扩大线性经济的覆盖面,为未来全面发展循环经济造成新的障碍。认识只接收无污染、轻污染产业转移的局限性。为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

20、展,有学者提出只接收无污染、轻污染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这种观点虽然有利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但由于许多重工业如火力发电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部分塑料制品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都是污染密集产业,如果限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接收这些产业的转移,必将制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理论与实践证明,许多循环经济模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生态效益,而且经济效益也较高,如济南钢铁企业集团循环经济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不能以某产业是否破坏生态环境作为接收产业转移的依据,而要以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

21、益和社会效益的总和是否大于零作为限制标准。以区域生态承载力为界限,按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后的综合效益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选择转移产业,如循环型机械制造业、循环型电力工业,从宏观上控制接收产业转移的规模。(3)循环型公司的空间分析。调查表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公司增长战略与方法主要是基于线性经济的水平一体化扩张、垂直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难以解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今后,应鼓励公司采用水平一体化、闭环一体化和基于产业生态联系的多样化增长战略与方法,逐步形成循环型公司。如滨州市的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目前以玉米深加工为龙头的产业链模式:用玉米生产淀

22、粉,副产品生产饲料反哺农业,淀粉生产葡萄糖,葡萄糖生产果葡糖,副产品母液生产赖氨酸,赖氨酸废料提取生物蛋白作饲料反哺农业,形成了一个动态农产品深加工循环圈,是闭环一体化化扩张的典范。根据集聚循环经济效益规律,鼓励公司的生产制造企业尽量采用企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并依据产业生态联系进行布局。鼓励公司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通过与社会的大循环,从外部环境获取原料,并可以减少“废物”的环境污染。如滨州市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并集聚布局,形成了国家生态示范园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鼓励公司根据产业生态联系通道,进行空间扩张,并依据循环经济效益合理布局不同产业链环节。(4)循环型工业集群

2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典型的循环型工业集群还没有形成,大多数是主要基于线性经济的工业集聚如东营经济开发区,没有形成社会网络和生态网络;少数循环型工业地域结构如山东鲁北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了较完善的生态网络和经济网络,但社会网络不发育,因此,要引导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工业地域结构向循环型工业集群转变。根据工业发展和布局现状,重点引导东港和东青高速公路沿线(一级发展轴线)的东营胜利工业园、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临港工业园、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205国道沿线(二级发展轴线)的滨州临港产业区,邹平-广饶-莱州湾沿线(三级发展轴线)的滨州魏桥纺织邹平工业园

24、、潍坊沿海产业区、莱州临港产业区等逐步形成循环型工业集群,并加强工业集群之间的产业生态联系,形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纵一横的循环型点轴布局框架,带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宜采用循环型点轴布局模式。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现状,确定东营为一级循环型增长极,滨州为二级循环型增长极。根据通道的运输能力、城市和产业布局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确定东港和东青高速公路沿线为

25、一级循环型发展轴线,205国道沿线为二级循环型发展轴线,邹平-广饶-莱州湾沿线为三级循环型发展轴线。目前,要重点引导东港和东青高速公路沿线的东营胜利工业园、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临港工业园、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205国道沿线的滨州临港产业区,邹平-广饶-莱州湾沿线的滨州魏桥纺织邹平工业园、潍坊沿海产业区、莱州临港产业区等逐步形成循环型工业集群,并加强工业集群之间的产业生态联系,形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纵一横的循环型点轴布局框架,带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导向战略模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模式应由目前以自

26、然资源导向战略模式为主转向以循环型区位导向战略模式为主。(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1)在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条件优越的地区,培养循环经济技术发展极。(2)根据区域发展现状,重点在东营、滨州两个核心城市,依托地方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如鲁北企业集团),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上,改造形成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加强与区内外的循环经济技术合作,逐步建成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区域。(3)东营、滨州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条件较优越,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目标。(4)根据区域人地关系现状,将水资源节约技术、煤炭等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森林资源节

27、约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海洋动力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技术、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技术如土壤修复技术等,作为区域循环经济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的重点。(5)采用循环型非线性创新战略模式。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领域(1)将污染密集度高和总产值大的纺织业、石油开采、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电力、热

28、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近期和中期的前期发展战略重点产业,根据循环经济6R原则对其进行改造。(2)将机械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即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量中贡献大(含潜在)的产业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近中期发展战略重点产业。(3)将短缺程度大进口难度高的水资源利用量大的行业如种植业、钢铁工业、矿业、印染业、电力工业等,海洋动力、风力、地热资源、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近中期发展战略重点产业。(4)废钢、铜等废旧金属以及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纸张、污水、秸秆等的回

29、收利用产业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是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领域。(6)消费领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领域。(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熟循环经济技术如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海水“一水多用”技术、清洁发电与盐碱联产技术、废水再循环利用技术、铬渣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等的应用与扩散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领域。(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空间(1)东营(一级循环型增长极)和滨州(二级循环型增长极)以及东港和东青高速公路沿线(一级循环型发展轴线)、205国道沿线(二级

30、循环型发展轴线)、邹平-广饶-莱州湾沿线(三级循环型发展轴线)。(2)东港和东青高速公路沿线的东营胜利工业园、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临港工业园、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205国道沿线的滨州临港产业区,邹平-广饶-莱州湾沿线的滨州魏桥纺织邹平工业园、潍坊沿海产业区、莱州临港产业区。(3)种植业集中分布地区(水资源消耗的集中地区)。(4)各大中城市是消费的集中地。(5)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自然保护带(区)。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制性政策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31、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计划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规范(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性政策(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参与性政策第三节 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研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一、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区域(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指区域(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竞争中,遵循循环经济的6R原则,以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为基础,通过区域(都市圈)各组成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作用、相互配合与合理布局以及都市圈与外部区域之间循环经济相互作用形成的能为区域(都市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带来实质性功效的区域(都市圈)竞争优势。(二)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特征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及与其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1) 以都市圈主体之间相互比较、较量为前提。(2)遵循循环经济的6R原则。(3)都市圈内各组成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突破城市界限,协同作用、相互配合与合理布局,通过都市圈循环经济一体化而形成的竞争优势是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4)从内圈层中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