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71KB ,
资源ID:91087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087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关系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关系复习资料.docx

1、国际关系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分析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一、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1)文献回顾;1、从前人的研究方法基础深入,从而产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效果。2、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走弯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3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结果。4、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缺陷或不足确认自己的方向。(2)寻找研究问题;三个条件1.所选择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没有答案或是现有答案有缺陷的问题2.所选择的问题应是一个有学术或社会意义的问题3.所选择的问题是研究者有可能回答的问题,即这个问题的难度在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条件之内(3)提出合理假设:有了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提出假设,即可能的答案(4)检验假设:首先要制定出检验假

2、设的标准,举例并进行逻辑论证(5)得出结论:是对一个问题的答案二、国际关系学属于什么范畴?(政治学)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界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第二章一、国际体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国际行为体 国际格局 国际规范国际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组织和个人等 国际格局:国家之间的实力分配和大国间的战略关系国际规范:国家间在长期互动、交往中形成的并对国家行为具有不同约束力的习惯、规则法律等。二、 维也纳体系: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

3、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但是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它开启了用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三、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是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四、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国际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

4、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五、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无政府)为什么国际社会形不成中央政府?(没有军事暴力垄断权)国际道德与国内道德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国家可以违反社会规定,私人不能)六、什么是国家?(国家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一个有国家的世界与一个无国家的世界,何者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世界政府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在没有国家的状态下保持秩序。在没有世界政府的情况下,没有国家人类就会相互屠杀。)第三章:一、国家的基

5、本形态有哪几种?民族国家与其他国家形态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国家的形态有:城邦、分封制国家、君主国家、帝国与民族国家区别:主权成为国家基本构成要素,国家权力在民成为道义原则。其他形态的国家的构成要素只是土地、人口、政府,无需要主权,国家权力在统治者而非民众。二、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国家主权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基本内容: 对内的管辖权,对外独立权,平等权和自卫权 陆地主权 即领土边界 海洋主权 沿陆地基线向外12海里的领海,12到24毗邻区,拥有海政管理权,12至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主权 大陆架自然延伸 领空与太空主权 领空是领土和领海之上的大气层。大气层上外空为人类共有性质;1.国

6、家主权的基本性质不变。对内为最高权威,对外排他性、不可干预性和不可让与性。第四章一、国家利益与对外决策中的地位是什么? 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决策的出发点 决策者在对外决策中最大限度来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 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利益与决策者的利益是一至的。二、民族主义最大的破坏作用是什么1.加剧大国冲突:经常成为大国关系的恶化力量2.破坏国际次序:不加限制的民族自决原则容易引发分离主义和国家解体,从而成为当代破坏国际次序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3.制造民族仇恨: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制造民族歧视、仇恨和排外等行为第五章一、实力与权利的有何区别?(前者为绝对能力,后者为相对能力)权力的性质是什么?(目的与手段的双

7、重性)国际权力的决定三要素?(实力对比、国际规范、相互关系)二、发展与崛起有何区别?崛起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发展是指绝对实力的增长,而崛起是指相对实力的增长大国崛起的条件:1.安全条件基本生存保障 2.政治条件是获得国际承认,内部实现政治稳定。3.经济稳定具有大规模出口能力和技术赶超能力。三、兼并战略、结盟战略、搭车战略有什么区别?兼并战略:是指通过不断吞并他国领土来积累自身死了的决策结盟战略:是指以自己为盟主与世界上尽可能多的强国结成同盟的战略,霸权国家为盟主。搭车战略:结盟战略与搭车战略都是借助其他大国的力量,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霸权国家为盟主,后者试图以本国为盟主。第六章: 一、和平与安

8、全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和平不必然带来安全?和平是指没有战争的状态,而安全是指没有威胁、恐怖和不确定。和平是关于安全状态的概念,而安全是关于安全程度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国际安全划分为“和平”、“非战非和”和“战争”三种性质(和平是安全状态, 安全是威胁大小的程度) 在和平条件下,威胁依然存在二、冲突为什么是合作的基础?合作与和谐有什么不同? 合作基础是:有关双方选择的互相妥协,是建立在冲突上的(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且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同:合作是以利益冲突为前提,和谐不存在利益冲突。第七章一、国际危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国际危机管理

9、条件有哪些?一是事发突然,用于解决冲突的决策时间比较有限二是国家重大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三十冲突本身有升级为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危险管理条件:(1)挑战方有可能部分地放弃已获得的重大利益(2)双方或多方都有解决国际危机的意愿。(3)在较短时间内存在沟通、妥协的渠道和方法二、国际维和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国际维和中的“有和平可维持”的含义是什么?一是防止已经发生的军事冲突蔓延和升级,二是促使促使已经发生的军事冲突结束。 和平可维持是指军事冲突双方有意愿暂时体停止打击对方的军事行动。第八章一、 中国的战略核威慑经历了那些阶段?怎样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第一阶段:1964年之前,这个阶段的战略被称为心理威慑或

10、抵消性威慑,即视美国的核力量为“纸老虎”,使美国的核力量对中国不形成威慑。第二阶段:在1964之后,这个阶段称为存在性威慑,中国开始拥有和武器能力,但还没有可靠运载能力或有效的报复手段。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时期的战略称为最低威慑,建立不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而是考虑中国的核武器报复能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个时期最低可信威慑,这时中国的核威慑的可信是建立在核武器的机动能力上。 国家利益维护:(1)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决定的。中国近代饱受战乱和贫困之苦,深知和平的珍贵,这种经历和认识促使中国外交追求

11、和平与发展的目标。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2)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九章一、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意识形态对身份的认同有什么作用?第一,为人们提供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想框架。第二,帮助人们明确他们的行为目的和行动指南。第三,帮助人们建立共同的政治身份认同。 意识形态一致的人们自然地认为他们同属于一个群体,并以此区别

12、于其信仰不同的人。现代政党政治是典型代表,不管民族、种族是否一致只要他们的政治信仰一致时,他们就会在政治上支持,反对与他们不同的政党。第十章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是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行使主权的,只有国家主权存在,才能保证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才能保证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原则:互不侵犯原则是指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其他方法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侵犯另一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3)民族自决原则:国际法上民族自决原则的含义是指,被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民族,有采取国际法确认的一切合法

13、手段,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主权国家,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民族经济的权利。(4)善意的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是指一个国家应善意履行联合国宪章提出的各项义务,善意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各种义务,善意履行其作为缔约国参加的有效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各种义务。当其参加的国际协议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发生抵触时,应优先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十一章一、在国际分工中,什么是水平分工、垂直发工和混合分工?(1)垂直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产业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如日本(2)水平型:水平差不多的国家之间的分工,既有产业部门

14、之间的分工,也有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大多是水平型形式的国际分工。(3)混合型:同一部分国家是“垂直型”,而同另一部分国家是“水平型”的分工形式。三种国际分工的形式,由垂直型国际分工为主,演变成了以混合型分工为主十二章一、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区别是什么?区域化的动力是什么?区别权力的过度与否是判断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根本区别区域化的动力: 1.其他国家地区的竞争压力2.换季全球化的压力3.追去一体化的效益4.增强与领国的政治和安全互信十三章一、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何者将受到更多关注? 传统安全主要是指领土完整 ,即主权不受侵犯 ,危及主权安全的主要是外来的军事威胁。一般来讲

15、 ,非传统安全主要涉及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在中国的安全环境中 ,周边问题居特别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 ,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主要来自邻国。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 ,我国周边由外来军事威胁而造成的危及国家主权的传统安全问题 ,一直被普遍关注。但对由非军事威胁而产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在 90年代初 ,我国周边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显现 ,但还够不成战略威胁 ,但到了 90年代末问题明显严重了 ,而且 90年代初并不突出的国际金融危机、信息安全和恐怖主义破坏活动也成为严重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新世纪 ,我国周边安全问题还将有程度加深、范围扩大的趋势 ,并会影响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

16、关系 ,对此必须加强研究及防范。所以非传统安全将受到更多关注国际大事件: 如: 1中越南海争端 2.中菲关于黄岩岛问题 3.日本全国筹款企图购买钓鱼岛 4.神舟九号发射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3名航天员择机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也将搭载飞船进入太空,这也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1、国际政治行为体:指的是国际社会中拥有自己特殊利益,参与对外政治活动并发挥与自己职能相符作用的实体。2、国际政治体系:指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3、国际政治的结构:也称国际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主要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

17、构。4、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5、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种学术总称,是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6、国际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7、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利态势转变的各种结果。8、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国际斗争

18、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政策。9、均势:从客观上看,是指国家间或其他国际主体间在利益关系的相互作用下,国际社会各种势力相互作用和牵制,彼此抵消形成的一种特殊稳定状态。从主观上看,指一些国家或国际社会主体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一种追求稳定的艺术与策略。10、认同:来自社会心理学,指某行为体11、理论: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12、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具有阶级性)13、观念: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的形象,有时是一种表象。14、学说:学术上系统的主张或见解。15、均

19、势:由多种制动力构成的一种系统内部的稳定状况。16、现代主义:指一种文化,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依赖的文化,张扬理性、自由,破除封建因素在内,也是西方历史、文化的符号。17、后现代主义:一种涵盖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几乎所有学科的“理论集群”。18、后现代主义:从认识论上,即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对任何现象持否定态度,方法上强调多元化,而不是二元对立,价值论上强调对以往的一概否定,把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东西重新重视。19、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游戏理论,是决策主体在相互对抗中,双方或多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集合。20、广义的冷战思维:在冷战期间,两大集团对峙、两

20、大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实质是一时形态对立划线。21、狭义的冷战思维: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主的一种意识形态与观念,是一种对手思维,绝对安全,不理解别国的利益需要,强权政治,用争霸史、挑战史的眼光看待新兴国家,推行渔翁战术。22、国际机制:在某一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愿望汇聚而成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其中原则是对事实、因果关系及公正的信念;规范是由权利与义务所确定的行为标准;规则是对行为的特别规定或禁令;决策程序则是做出和执行共同选择时所通行的实践。23、国际机制

21、:指有关国际关系特定问题领域的、政府同意建立的有专门成套规则的制度。1、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军事战略、外交政策、国际伦理、国际教育、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心理学。其中最重要的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2、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渊源:历史学、政治学、哲学、地理学、国际法学、政治经济学。3、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领域:历史、政治、经济、地理、人口、外交、国际法、伦理学、宗教、科技等。4、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一战时期:国际关系理论是权力政治的潜台词,冲突、暴力不可避免,国际关系中道德、民主、伦理、正义是相对

22、的,受制于权力政治,同时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认为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卡尔二十年危机:权力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道德、民主、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政治不能脱离权力,政治活动是权力与道德的结合。两战期间,理想主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二战后:现实主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国际关系理论走向成熟。20世纪60年代初,行为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裂,第三世界崛起。20世纪70年代被称为“后行为主义阶段”和“新现实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学派。20世纪90年代后,制度主义成为 及关系分析的一个主要框架,引入经济学概念。5、均势理论经历的阶段

23、:18151914年:、三个阶段:梅特涅体系(18151854)、俾斯麦体系(18541907)、两大军事集团对峙(19071914)、均势的核心在于防止单方面优势的获得或者说单翼霸权的出现,实现和平稳定、自身结构。、梅特涅体系的特点:防止任何一个国家遭受侵略,利益均沾,并使大国获益合法化;脆弱性;不稳定性。、俾斯麦体系的特点:意识形态因素兴起,包括民族主义;外交事务不再是精英事物,公众的作用上升;经济利益集团形成,对国家政策施压;军官演变成强有力的军事压力集团。、19071914年体系的特点:分散的自动调节体系;每个大国为保持平衡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均势成为理性的产物;有一个平衡者在其中起平

24、衡作用;各方所追求的目标十分有限,不是一种零和游戏;均势体系不是消除战争的工具,战争成为手段是被允许的。19191939年:、世界局势发生变化:美国成为世界性强国,走上了向外扩张道路,回到了欧洲;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欧洲不再是铁板一块(最深刻的变化);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特点:主要资本主义瓜分世界完毕,但分配不均,隐藏了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害怕苏联而联合对抗苏联;给德国的崛起留有后路。、结论:一战后欧洲均势不复存在;凡尔赛会议解决德国问题(领土、赔款、海外殖民地)以及对付社会主义的兴起;出现了两大世界体系的均势(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及社

25、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二战后:、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战胜国,因意识形态而于战后瓜分实力范围,并争夺和冲突。、特点: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对国家间关系起主导作用;美国回到欧洲,成为世界“均势”的操纵者;美国通跨大西洋合作建立均势,世界权力中心始终在欧洲;世界均势体系中的角色相对减少(美苏),形成“两极均势”;美苏两国之间的“均势”实质上不存在,而是包裹着意识形态的外交,是不均衡的,实质上是意识形态的均势;美苏均势因意识形态包裹是“恐怖平衡”。6、均势的积极作用:防止建立世界霸权;建立均势体系,保障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安全;抑制战争的爆发;小国、弱国可以通过推行均势战略,来保护自

26、己的利益和国家安全。7、均势的缺点:不确定性:对实力的估量、评判以及比较时没有一个 十分可信的方法。不现实性:在国际社会中,每个国家都有最大限度增强自己实力的欲望,都在力争一个起码的安全保障而不是力量均衡。不充分性:均势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局限和弊端。8、均势的局限和弊端:均势战略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实现真正和平;大国常以反对别国霸权,维持均势为名而谋求本国霸权之实;均势的基础是权力关系,均势战略常常为大国服务,而小国和弱国往往成为均势的牺牲品。9、1979年新现实主义的突破:提出以国际系统结构为研究中心,是结构分析模式。把国际系统结构的概念引入现实主义的分析框架,认为任何系统都有自在性、独立

27、性,使之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变量。认为权力虽重要但只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国家更重视安全(最重要的突破)。分析国际问题的视角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体系层次入手,更重视力量布局及其互动。对国际关系中因果关系的修正,从古典的单向转向互动双向性。在研究方法上吸收了行为主义的定量分析法,更偏重于推断演绎。10、新现实主义对经典现实主义的修正: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虽然重要,但是更关注安全而非权力,而现实主义更重视权力,这是最大的修正。在国际关系的因果关系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向于一个方向,而新现实主义认为因果关系是双向作用的结果。此外,不仅同一个层次的行为体之间有双向的互动,而且新现实主义

28、认为,对国际原因的考察,不能从单位(单元)的层次,而必须从结构(系统)的层次上进行分析。新现实主义将国际政治的对抗本质归结为主权国家间的无政府状态,而现实主义将国际政治对抗性本质归结为人性本恶。两者都认为,不同国家的行为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但是,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否认这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治”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在研究方法上,现实主义强调归纳综合的方法,而新现实主义强调推断演义的方法。11、 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只不过把内容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巧实力更多是一种艺术。12、新新

29、之争的三个方面: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中心,自由主义强调全球的相互依赖、多元化趋势。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的生存是第一位的,要尽力发展实力,维护优势地位;自由主义认为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军事实力作用下降,合作领域扩大,权力不再是唯一方面,国家利益内涵在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国际关系主导。在方法上,现实主义强调体系、权力分配模式,大国互动核心就是权力分配;自由主义更强调权力的均衡状态,不仅仅是大国间关系。13、新新之争的主要分歧: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作用、结果-关于国际合作-关于收益-关于国家优先目标-关于意图和实力-关于制度和机制。14、新新之争的内容:都承认了无政府状态,但对性质、作用、结果有不同看法:新

30、现实主义十分重视它的作用,但新自由主义不以为然。在合作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上,新现实主义认为有合作但成本很高,很难维持,国际合作更依赖于国家权力,但新自由主义认为可以通过机制来维持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强调从国际合作中获得相对收益,而新自由主义重视绝对收益。都关注福利和国家的经济安全,但新自由主义更关心福利的实现,新现实主义则与政治密不可分,更关注综合安全。新现实主义更关注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而非意图,意图就是由实力决定的,新自由主义更关注意图、偏好和价值选择。都承认机制和制度的作用,但新现实主义更强调缺少权威的无政府状态下有限的国际组织、机构发挥的协调作用,而新自由主义虽然承认无政府状态,但认可制度

31、、机制可以规范秩序,发挥作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冲突的风险。15、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主要问题 战争根源、和平条件 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当前的国际体系概念 结构无政府状态 全球社会、符合相互依存主要角色 民族国家 国家以及非国家(国际组织、个人)主要动机 国家利益、安全、权力 人类需要体质变革可能性 低 高理论来源 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 广义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16、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理论的挑战:根本性的批批判,对所有传统理论进行批判:认为国际社会不存在普遍法则,提倡多元、多范式、多理论,反对二元对立分析模式。认为整个世界不是二元结构,应看成文本,在文本中比较,提倡对文本阅读,否定传统话语和研究方法,认为没有真理可言,真理即知识霸权。在研究方法上,反省、结构,不需要理性和逻辑分析,依靠直觉解释文本,否定传统,强调延异。17、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国家主义:对国家主权进行重读,否定国家中心论;国家行为体不是单一意图的行为体,以及超国家现象、行为体、机制的出现;认为非国家行为体无所不包,利益集团、个人、社团等;认为国家即提供公共物品,保障公共福利,解决搭便车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