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75KB ,
资源ID:91068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068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docx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虽有槁暴 B 或师焉,或不焉C 乃瞻衡宇 D 君子不齿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古今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B既窈窕以寻壑C善万物之得时D将有事于西畴3下列句子中对“之”意思的把握准确的是 悟已往之不谏 悦亲戚之情话 其翼若垂天之云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之二虫又何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A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有 B 代词有C 助词“的”有 D 动词“到、往”4下列句子中文

2、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复驾言兮焉求B既自以心为形役C彼且奚适也D而莫之夭阏者5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怀帝阍而不见C遂见用于小邑 D宾主尽东南之美 6下列加横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D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矫首而遐观(远) 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庄稼成熟)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相)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 亲

3、故多劝余为长吏B风飘飘而吹衣 泉涓涓而始流C悟已往之不谏 感吾生之行休D问征夫以前路 农人告余以春及9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B于是怅然慷慨C既窈窕以寻壑D奚惆怅而独悲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夫晋,何厌之有? B 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复驾言兮焉求?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二、语言表达11 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您帮他修改。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周 华5

4、月18日不得体的词改 正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填入上表,有几个写几个。三、句子默写12名句默写。(1) ,控蛮荆而引瓯越。(2)策扶老以流憩,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烟光凝而暮山紫。1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表达作者顺随自然变化、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的人生态度。(2)王勃滕王阁序中从动静、高下等角度描绘秋空秋水阔远绚丽图景的句子是“ , ”。(3)庄子逍遥游中以植物为例来强调“小年”之“小”的句子是“ 。”14根据情境提示,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

5、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2)归去来兮辞中以问路这一细节体现诗人归心似箭心情的句子是:“ , 。”(3)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 ,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意义。A“有”通“又”;B“不”通“否”;C“衡”通“横”。【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

6、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

7、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2C【解析】试题分析:A词义范围不一样,B窈窕:深幽曲折,D专指农事。【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和词义范围的变化等。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主要根据其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平时要根据经典例句来识记。本题要对所给句子中的“之”逐一分析,然后判断选项正误,可以排除法。A句是代词;C句取消句子独立性;

8、D句是代词,句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答题关键词“句式”“ 不同”。A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句;B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C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D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你需要总结记

9、忆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进行巩固。下面是老师以被动句式为例教给你怎样去总结。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

10、。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

11、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A项“为”表示被动;B项被动句,朝见,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朝见。C项“见”表示被动。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的常见题型。考生平时要牢牢掌握高考规定考查的十五个虚词,分别为:为 、之 、则、者、其、而、乎、何、且、若、所、因、焉、以、于、与。 题中“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之:往,动词。ABC三项均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考生需结合课内文本进行积累。考生要“三抓”, “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

12、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D【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注意词性,文言

13、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D项宰:县令,官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分别是介词,被;动词,做、担任。B项,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都是介词,把。【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高考常考的18各文言虚词,考生要系统的积累。比如题中的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是吾师也,若

14、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

15、种:(1)“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2)“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3)“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6、”“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义词。“惆怅”古今皆指失意、感伤。A项,古义:做官。今意: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B项。古义:感慨。今义:大方,情绪激昂。【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义差别编辑。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

17、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题中所考的词语,都是词义转移。1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特殊文言句式。特殊文言句式概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A与之相同。B句是定语后置句;C句也是宾语前置句,但属于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D句是被动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光临到 决定不得不 磋商商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与否。光临应该用于别人到自己家;决定不得体,语气生硬,显得没有礼貌;磋商意为互相商议,交换意见。

18、磋商用于正是比较大的场合,比较正规,商量显得亲切。12(1)襟三江而带五湖(2)时矫首而遐观(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潦水尽而寒潭清【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19、,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13(1)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3)朝菌不知晦朔(5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鹜”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

20、避免笔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4(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

21、共鉴。【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

22、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15(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遥”、“飏”、“舳舻”“拨”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