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52KB ,
资源ID:91061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9106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docx

1、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事业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快我省护理事业建设步伐,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全省护理事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省护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具体体现在:一是护理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制定。制定出台了广东

2、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护士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护士(助产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2014年版)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年版)广东省持续改善护理服务重点工作等文件,从执业、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二是护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5年底,我省注册护士总数达25.4万人,较2010年增长了53%,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0年的1.61人提高到2.35人,全省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基层护理力量进一步加强,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护

3、理工作的护士数达5.6万人;大专及以上层次护士比例进一步增加,全省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所占比例为53.4%,其中三级医院72.3%,二级医院45.2%;与英国开展联合培养护理硕士项目,粤港护理管理交流项目有效推进;先行先试护士执业证书核发职能交由行业自律管理,全省护士执业证书已全部转移到县(市、区)行业组织核发。省护理学会大力探索专科护士培训,共培养了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等14个专科共1639名专科护士,并为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培养了44名专科护士。三是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创新。落实扁平化管理模式,不断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激励护士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

4、工作机制。四是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建立覆盖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护理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成立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协助落实全省护理质量控制有关工作。五是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优质护理服务100%病房全覆盖,97%的二级公立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护理工作,

5、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建设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事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而随着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巢化等带来的影响日益加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医疗保健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也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护理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与经济社会进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省护理事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护士数量与卫生强省的要

6、求差距较大,护士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拓宽,护理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调动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亟需健全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和岗位管理,优化护理队伍结构,完善护理管理组织,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高治疗护理成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专业、主动、有效、连续的护理服务。(

7、二)基本原则。1.整体规划,分级落实。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家整体工作部署制定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进行业务指导和评估检查;各地级市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2.优化结构,提升能力。不断增加注册护士总量,盘活护理人力,提高护理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护士岗位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提升服务能力。3.规范行为,保障安全。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服务指南,加强护士执业准入和执业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4.创新管理,拓宽服务。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

8、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省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护士人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护士执业注册工作更加规范。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至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护理专业内涵更加丰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临床弹性排班和表格式文书书写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护士临

9、床服务能力,结合职称等,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和执业规则等进行科学管理,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2015年2020年性质1. 注册护士总数25.4万38.2万预期性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353.5预期性3. 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1:1.071:1.25预期性4. 三

10、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6:10.4:10.8:10.6:1约束性5. 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5:10.4:10.7:10.5:1约束性6. 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数5.4万8.5万预期性7. 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95%约束性8. 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2.5-3:1约束性9. 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1.5-1.8:1约束性7. 二级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培训比例/90%

11、预期性8. 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比例/100%预期性9. 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90%预期性10. 设立护理院、护理站的地级市比例/90%预期性11.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90%预期性12. 开展优质护理的县级人民医院/100%预期性13. 三级综合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比例/80%预期性 四、主要任务(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树立护理先进典型。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的要求,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与媒体共同挖掘在平凡护理

12、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典型,多渠道宣传护理先进典型,优化护士社会形象,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根据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根据医院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动态调整护士人力,充分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护士人力配备。 3.建立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以培养护士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目标,科学规范护士岗位培训,

13、根据国家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指导各地级市开展培训工作,强化“三基”“三严”,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老年护理人员、助产士等的培训,切实提高护士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4.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结合实际落实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护士(助产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完善护士人力配置。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并根据不同护理单元收治患者病情、床位规模等指标实现合理科学的层级配置。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

14、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5.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按照国家工作部署开展全省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继续完善已开展培训的专科培训内容,结合实际增加相对成熟的专科开展培训。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探索设立专科护士岗位,不断提高专科护士待遇,为专科护士的有效使用提供相应的条件。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继续探索专科护士及助产士门诊制度。探索建立个案管理师岗位。6.体现服务价值,提高护士满意度。逐步减轻护士劳动强度,通过提高护理价格体现护理服务价值,合理提高护士夜班劳务费,提高传染病、精神病、急诊、危急重症、产科、儿科等高风险、高强度工作岗位的岗位津贴,进一步改善护士福

15、利待遇,不断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落实护理安全质量目标。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实际,落实专科护理领域的安全质量目标,细化有关内容并具体落实,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安全性。医院要为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供环境、护理用具、后勤保障等硬件支持。 2.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比例。继续落实广东省持续改善护理服务重点工作方案相关要求,持续提高护理

16、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继续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3.建立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坚持临床责任护士、组长和护士长三级质控,建立医护共同抵御医疗风险机制。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选择敏感度较高的护理质量成效指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定期监测、反馈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为导向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效益。

17、4.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通过对口支援、远程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基层护士的培养,提高其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肿瘤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将护理纳入全省对口支援体系建设内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落实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实地指导、进修和培训等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基层护士夜班劳务费,实现不同聘用方式的基层护士同工同酬。(三)加强护理科学管理。 1.完善护士执业管理制度。根据患者与群众健康需求和护士执业能力,结合医学和护理专业发展,落实卫生强省工作要求,探索实施护士区域化注册及护士多点执业工作,盘活护士人力资源

18、,提高护士人力使用效率及效益,密切医疗、护理、康复协作,促进护理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2.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区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按照扁平化管理原则,建立能级合理、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简政高效的护理管理组织。探索护理管理人才培养前移机制,建立护理管理人才储备库。有条件的医院要逐步设立护理副院长或在医院管理层增加护理管理人员,分管护理工作。3.逐步实施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到2020年,80%的三级综合医院应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护士活力。要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

19、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其他医疗机构应积极探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制度。 4.建设智能化护理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现有资源构建智能化护理平台,探索以智能输液、护理辅助决策支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监控等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创新智能化护理体系建设,创新、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服务形式,强化移动医疗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同时,为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等提供技术支撑。逐步

20、实现护理资源共享、服务领域拓展,护理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5.大力推行弹性排班。以连续、均衡、层级、责任、弹性为原则,根据专科特点,结合医疗安排、护理工作量、护士意愿,实行弹性排班。鼓励医院建立机动护士库,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探索设立计时护士岗位,合理缓冲临床战时人力紧张局面,增加高峰时段、薄弱时段、夜班时段的护士人力,确保各班人力和技术力量符合临床需求。6.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根据国家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遵循精简化、表格化、规范化的原则,在医疗机构进一步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探索制定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在保障患者安全、体现护理服务内涵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医院应通过移动终端实现

21、床边护理文书录入,切实减轻临床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负担,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的法律意识培养,落实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工作,减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1.推进老年护理相关工作。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探索制定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的机构标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促进、长期护理等服务。建立健全老年护理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并指导落实,加大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养力度

22、,探索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继续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相关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护理、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加快社区护理发展。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建设,增加社区护士人力配备,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社区护士培训,使其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大型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联合团队等,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患者

23、等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3.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推动多学科融合与协作,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联系,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提高医疗效率,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4.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索建立护理员规范管理制度,不断丰富护理队伍层次,探明确护理员、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要求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按照国家工作部署加强护理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组织开展护理员的

24、培养工作,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 (五)加强护教协同,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规范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精神、护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评判能力培养。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 (六)

25、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等。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 (七)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护理领域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交流,继续推动与英国联合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项目,继续落实现有的粤港合作项目,探索与其他国家建立交流合作项目,学习和借鉴先进护理理念、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加强在护

26、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 五、重大工程项目 (一)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新入职护士培训:到2020年,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100%参加培训,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切实提高新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2.专科护士发展计划:继续按照临床需求选择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发展专科护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3.护理管理人才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培训比例达到90%以上。4.社区护士拓展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开展

27、社区护士培训,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培训全覆盖,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能力。5.中医护士能力提升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开展中医护理管理人员、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专科护士培养,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培训,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到2020年,争取支持每个地市设立一所护理院或一个护理站,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安宁疗护中心;加快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规范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一支由护士和护理员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能力;鼓励老年护

28、理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等,依据指南和规范制定符合服务对象健康需求的护理措施;落实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落实安宁疗护机构准入、服务规范、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健全并完善相关机制,逐步提升全省安宁疗护服务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将护理工作发展纳入建设健康广东、推进卫生强省、强基创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

29、步实施。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推动护理工作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落实。 (二)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多方合力。 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抓好规划组织实施,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发展改革(价格)部门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包括护理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教育部门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规范护理专业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严格临床护理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教育质量;财政部门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护士队伍建设,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等相关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

30、薪酬制度,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重点向包括护理岗位在内的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倾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联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完善护理职称评定,简化评定程序,评定侧重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贯彻落实规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断沟通协调,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要注重抓示范点的建设,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典型推动,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如期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加强指导评估,保证工作效果。 省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制定监督评估方案,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各地市、各单位规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各地市、各单位要配合做好规划的评估工作。2018年底,我委将对各市(区、县)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