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实习总结第一讲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实习总结一、教材解读(研究、内化)(一)课型定位1、传统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考查课、实验课、综合课2、语文课型:阅读课(教读课、导学课、自学课、练习课、复习课);作文课(指导课、写作课、讲评课);口语交际课(听话课、说话课);综合性学习课(活动课、研究课);3、苏教版三类教学课型:文本研习:阅读对话表达问题探讨:问题探究解决活动体验:情境活动反思(二)教材系统1、范文系统(经典、例文、节选)2、知识系统(语言、文学、文化)3、实践活动 (作业、练习等)系统 基于文本的实践活动 基于资源的实践活动 基于应用的实践
2、活动4、资源(助读)系统(文字、图表)(三)文本要素:作文系统(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系统)文章要素(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文体)文学要素(语言、形象、情感、意象、意境、风格)(四)同化与顺应(建构)读标题、辨文体、识作者、看年代、重文眼、理思路、察倾向、观风格对话:作者文本学者编者学生“我”附:文学鉴赏主要方法1、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2、社会历史批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就内容论形式)3、伦理批评(即道德批评,美善相乐)4、审美批评(印象主义批评)5、文体学批评(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6、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叙事的角度、文本的深层结构)7、文化学批评(从民族文化
3、形态入手,揭示其地域文化特征)8、心理批评(无意识的作用、文学补偿人类欲望、阅读时的分享)9、新批评的细读法(中国式的细读,如穷源溯流、比较品鉴、精细评点)二、教学设计(构想、备课、写教案)(一)教材处理1、从“三观”: 宏观上总揽全局(套册)中观上把握单元(组合线索、承担责任)微观上吃透课文 (有什么,教什么)。2、理“四路” :摸清编者的“编路”;梳理作者的“文路”了解学生的“学路”;安排教师的“教路”3、抓“六点” :特点、重点、难点、疑点、要点、考点4、用“四法”:顺序法、逆序法、变序法、无序法(二)教学设计1、设计程序:(1)确定教学目标;(2)明确重点难点;(3)选择教学方法;(4
4、)安排教学步骤;(5)编制反馈练习2、语文课常规教学步骤:导入课文介绍作者讲述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理清思路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3、关系协调:(1)内容(材料)与策略(方法) (2)课文与单元(3)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 (4)串讲(纵、面)与组合(横、点)(5)教序与学路 (6)预设与生成(7)课内与拓展 (8)板书与课件三、教学呈现(组织、再现)(一)诵读(朗读、默读、背诵)1、朗读范读、领读、齐读、轮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2、默读便于思考;利于提高速度;培养阅读习惯3、背诵加强记忆、巩固知识;深入领会课文;提高说写能力(二)讲授讲述法、讲解法、讲评法、复述法、讲读法、讲演法、
5、讲练法、说书法几种关系:言语与体态、激情与理智、气氛与节奏、放得开(资源)与收得拢(课文)、点与面、深与浅、详与略(三)对话问答、交谈、讨论、辩论(四)活动观察、调查、统计、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游学、实习、见习、网搜、创作等(五)板书(课件)作用: 体现教学意图、理清全文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强化直观形象、便于集中注意、有利巩固记忆、节省教学时间 板书的设计:1、锤炼文字;2、借用符号;3、运用线条;4、制作表格;5、创造图形;6、调谐色彩。(六) 作业(练习与思考)(七)管理(服务)第二讲 说 课彭小明定义:1、广义:指以“说课”为中心展开的,有多种内容组成的系列教研活动
6、。2、狭义:指的是教师以讲述的方式,向听的对象(专家、领导、同事、评委等),就某一教学内容,述说自己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依据的过程。简言之,即主体向客体陈述教学方案。一、一个目标为了上好课,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解说上课、介绍教学方案。二、两个领域1、教学(教材、教法、过程等)2、教学依据(学情、理论)三、三个维度1、教什么(内容:主要内容、前后课文关系、课文特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要点、知识点、考点等)2、怎么教(策略:教学方法、手段、媒介、步骤、措施等)3、为什么怎么教(理念:课标大纲、编者意图、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依据)四、四个环节(一)1、说教材:(1)介绍教材
7、及前后联系(主要内容、单元地位)(2)说出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3)能联系课标、学情、教学理论2、说教法:(1)使用的教学方法(策略、模式等)(2)准备的教学媒体(教具、课件等)(3)说出所选教法的依据(学情、理论)3、说学法:(1)学情(学生、学具、学情)(2)具体说出学法指导的内容(3)学法依据4、说教序:(1)教学过程(步骤、环节、顺序)(2)活动、板书、练习等设计(3)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五、五大原则1、操作性与理论性相结合 2、完整性与重点性相结合3、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4、说明性与说理性相结合5、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六、六项要求1、用普通话,准确简洁生动地介绍 2、教态大方,恰当
8、使用体态语3、内容正确,有详有略,层次清楚 4、理论为“说课”服务,并简要新颖5、板书规范、美观 6、能熟练恰当地采用各种电教仪器第三讲 语文研究性学习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义研究性学习:就是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形式和态度进行的学习。即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基于语文教材,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教材或由语文教材延伸至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简言之,即类似科学研究方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如:卖柑者说:瓯柑研究;愚公移山:下山
9、还是移山?赤壁赋:赤壁是三国赤壁吗?明月几时有:古诗中的“月”范进与孔乙己之比较;胡同文化:巷弄文化广告语与语文二、语文研究性学习渊源1、萌芽:18世纪,欧洲,自然主义教育观,卢梭:“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2、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观,杜威“问题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3、发展: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欧美,结构主义教育观,布鲁姆“发现学习”,施瓦布“探究式学习”4、形成: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如欧美“主题探究学习”,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台湾“综合活动”,香港“专题学习”5、我国:1999上海教委召开“上海市中学研究型课程
10、研讨会”;2000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纳入“综合实践活动”;2001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特征1、研究的模拟性 2、过程的亲历性3、主体的自觉性 4、学习的合作性5、内容的问题性 6、领域的开放性7、目的的创新性 8、方法的科学性四、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1、资料性研究性学习 2、课文研究性阅读3、课文拓展研究性学习 4、多篇课文比较研究性学习5、语文课题(专题)研究性学习 6、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7、跨学科综合研究性学习五、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1、观察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3、访谈研究法 4、实验研究法5、文献研究法 6、比较
11、研究法7、历史研究法 8、行动研究法9、个案研究法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1、问题提出(选题、定题) 2、分工合作(策划、方案)3、研究思考(调查、查阅) 4、成果呈现(报告、论文)4、总结反思(答辩、交流)七、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呈现:1、调查报告 2、科学报告 3、结题报告4、学术论文 5、文献综述 6、汇报展示附(1):调查报告 格式1、调查的问题(调查目的;问题的价值)2、调查的方法(调查情况及方式:问卷、访谈)3、结果与讨论(问卷统计、分析;访谈结果分析、综合)4、结论与建议附(2):研究报告 格式1、问题的提出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研究的方法与过程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结论6、
12、讨论与建议附(3): 结题报告 格式1、课题的概况课题的由来;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2、课题研究的成果核心概念;主要内容;成果呈现方式;体会与教训3、课题研究的不足,及尚需深入探讨的问题附(4) :学术论文 格式1、标题2、作者3、摘要(200字左右)4、关键词(38个)5、正文(序论、本论、结论)6、注释(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社或期刊出版年月或刊物期数页码)7、参考文献附(5):文献综述基本内容: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字数:在2000字以上写作过程:1、搜寻资料 2、统计分析 3、概括归类 4、简单阐述八、教师指导“三不原则”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
13、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附:常见科研课题题目形式1、XXX的现状和展望2、 XXX对XXX的启示3、 XXX的调查研究4、 XXX的研究综述5、 关于XXX的思考6、 XXX的探讨7、对XXX的几点看法8、关于XXX的研究9、 XXX初探10、浅议XXX11、 XXX对XXX的影响12、 XXX之我见13、 XXX与XXX比较研究九、语文研究性学习错误倾向1、语文研究性学习绝对化倾向2、语文研究性学习片面化倾向3、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式化倾向4、语文研究性学习非语文化倾向十、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 1、重过程(形成性评价) 2、重体验(情意目标)3、重自评 4、重差异评价5、重描述(定性评价) 6、重反思
14、(诊断性评价)7、重应用(知识的运用)附:参读书目:1、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语文教育学引 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语感论 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9、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等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10、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张隆华、曾仲珊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1、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李杏保、顾黄初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附:参读刊物1、语文建设(语文出版社)2、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 5、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 6、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7、中学语文(湖北大学) 8、学语文(安徽师大) 9、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浙江)10、中学语文教与学(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1、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 12、课程教材教法(
16、人民出版社)第四讲 语文教材讨论:教教材还是用教材?一、教材概念泛指:大语文教材,书面的和非书面的特指: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响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等专指:语文教科书二、教材分类:1、图书类教材 2、视听类教材3、电子类教材 4、现实类教材附:我国古代语文教材1、蒙学教材(三、百、千)2、选学教材文选类:昭明文选等诗选类:诗经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语选类: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3、经学教材(四书五经)4、作文教材(属对、笔法类等)三、教材要素:1、范文系统(定篇、例文、样本、用件)2、知识系统(语言、文学、文化)3、实践活动 (作业、练习等)系统 基于文本
17、的实践活动 基于资源的实践活动 基于应用的实践活动4、资源(助读)系统(文字、图表)四、教材内容1、语言文字、文学与文化(通过语言学习)2、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言语实践活动(学习语言)3、语文知识与策略(关于语言的学习)附:教材结构1、说明或前言(编辑意图、编排体例、教学要求等)2、目录3、正文(课文、注释、重点、提示等)4、练习5、附录(插页、插图、表格等)附:教材编写方式:选文章、组单元、做注释、配练习、附短文、加附录五、教材类型:1、分编型文言白话; 文学汉语; 阅读写作; 读本练习; 课内课; 多分法2、合编型:范文选编法、主次配合法、综合组元法组元法:以时间为主线、以作者为主线、以
18、国别为主线、以文体为主线、以知识为主线、以话题为主线、以能力为主线、以活动为主线、以手法为主线、以语言为主线、以问题为主线六、教材编选标准:教科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科书的时代性与经典性;教科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科书的思想性与实用性; 教科书的可读性与可教性; (文质兼美、适合教学)七、教材使用:宏观上总揽全局(套册)中观上把握单元(组合线索、承担责任)微观上吃透课文 (有什么,教什么)。八、教材处理原则:1、整体性与重点性相统一;2、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3、目的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方法:顺序法、逆序法、变序法、无序法程序:1、确定教学目标;2、明确重点难点;3、选择教学方法;4、安排教学步
19、骤;5、编制反馈练习第四讲 语文课文各类文体的教学记叙文的教学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生活的文章。它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诸如新闻、通讯、故事、游记、速写、特写、日记、传记、访问记、回忆录,甚至叙事性很强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记叙文体。记叙文在中学语文课文中篇目多、比例大、范围广、体式多样,教学时间长,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地位很重要。如何教好这种文体呢?我们认为一要有基本的要求,二要有恰当的方法。一、记叙文教学的要求1、知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的要素一般应是齐全的,特别是真人实事的文章,如
20、消息,这类文章属“完整性叙述”文体;也有六要素不完整的,只有其中的几个要素,属“不完整叙述”文体,两者要分清。2、讲人称。叙述的角度、视点叫“人称”,是记叙文教学的又一内容。一般而言我们只承认有第一人称(我字叙事,限知叙述)和第三人称(他字叙事,全知叙述)。但我们也得知道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并且叙事的人称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转换。如祝福中开头用第一人称,中间转入第三人称,结尾又回到第一人称叙述,是典型的例子。3、抓线索。线索是记叙文的内在“脉络”,是贯穿于全文的“道具”。古人云:“一线在人,错综复杂材料惟吾所施。”可见其重要性。从性质上说,线索可分为主观线索(感情、认识、思想线索)和客观线
21、索(事件、人物、物件线索)两种;从形式上看,线索有单线和复线(双线、多线)之分。双线有明暗双线、虚实双线、主次双线,如药是典型的明暗双线,包身工是典型的虚实双线。4、理顺序。顺序是指文章的材料先后安排。记叙文顺序有时间顺序,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空间顺序,如雨中登泰山;认识线索,如荔枝蜜等三种。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辨明。5、知表达。记叙文是以记叙(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文体。叙述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事物、环境所作的交代、介绍和说明。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追叙、逆叙,总叙、分叙,详叙、略叙,预叙、复叙,意识流叙述、环状叙述等等。但在中学只要求学生掌
22、握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即可。描写是对人物、事件、事物、环境的具体形象的刻画、描绘,按其性质可分为: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但在文章的分析和讲解过程中我们还常常提到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动态描写、对比描写、白描、工笔等等手法。6、说结构。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合和外部框架。记叙文的结构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归纳起来,也只有三种,一是横式结构(块状结构),是指由几个材料穿连而成的文章;二是纵式结构(线状结构),是指由一个材料叙述描写而成的文章;三是纵横式结构,是前两者结合的产物。但我们分析解读记叙性文体时,不但涉及文章的结构形式,而且要鉴赏记叙文的结构艺术,
23、如悬念、伏笔、照应、铺垫、误会、巧合、蓄势、急转、拖延、抑扬、开合等等。甚至还要归纳结构的模式,如滚雪球式结构(如猎户)、串珠式结构(如土地)、屏风式结构(如风景谈)、三叠式结构(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7、发题旨。记叙文教学在人物、事件等内容分析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概括中心思想,这就是发题旨。发题旨可从下面四种常见的方法入手,一分析事件人物,二分析议论和抒情部分,三分析文章的题目,四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发题旨还可让学生熟悉记叙文“点题”的方式:明点(开宗明义、片言居要、卒章言志)、暗点(旁敲侧击、象征暗寓),一次性点题、多次性点题(反复点题、逐层点题)等等。8、学语言。记叙文的语言清楚明白
24、、生动有趣,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记叙文的语言又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因此上课时要特别重视。语言的学习主要靠朗读、背诵、运用。还应特别指出的是记叙文中的成语、典故、警句、谚语、俗语、格言等佳句是中学生主要摹仿的对象,要学生多读多背,积累体味感悟。二、记叙文教学的方法1、研读法。记叙文,特别是文学性记叙文,往往语意隽永,耐人寻味。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以利于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深刻的主题。研读的方法,一般采用品味、评析、设疑、咏吟、引申、比况诸法,以求层层深入。研读时从下面几点入手:看题目。题目是“文心之窗”,看题目常常可以看到作者深沉的用意。如药,表面上看好像是指给人治病的“
25、人血馒头”,但仔细研读,会发现原来是一语双关,指的是探求疗救社会之“救”。找文眼。记叙文往往有文眼,即文章中蕴含主旨的句子。找到这种文眼句,对理解课文内容常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小桔灯取材“小”,但含义深,如果抓住“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文眼句,便可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明重点。教材编者对入选的课文,常有重点提示,教者若能引导学生研读“提示”,学生便可明白文章重点之所在。如最后一课课前标明的重点是:一、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二、恰当运用修辞可起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在上课时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26、,这篇课文也就算学好了。析难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各个方面都可能出现难点,预习时让学生标出难点,上课时提出难点,然后通过讨论解决难点,这就为深入分析文章扫除了障碍。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像“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样的语段,就是难以理解的地方。如能以搞清“伟大”、“伟绩”、“武功”等词意为契机,扩展开去,便可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2、朗读法。在记叙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俗语说得好:“万法读为本”嘛。通过朗读可以
27、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熟悉语言的结构和规律,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此外,通过朗读还可以测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起到检查的作用;可以巩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果,进一步领会已经学到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朗读一般要求学生由低到高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流利的朗读,理解的朗读和表情的朗读。语文教师要在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重音(语法重音、逻辑
28、重音、心理重音)、语调、速度等方面作出正确的指导。3、讨论法。讨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旨在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把问题引向深入。学生在答辩中有利于发展智能,训练表达能力。讨论法的重点,在于如何有准备地组织有价值的话题进行讨论。问题过于简单的讨论无意义,问题太难又无法展开讨论。故选择的课文、问题要适度,有东西可以讨论,有讨论的价值。讨论法可以运用提问、谈话、辩论等形式进行。4、仿写法。叶圣陶先生指出,“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教课文,在于让学生以“范文”为例,达到会读会写的目的,是为“学以致用”。仿写法即基于此,边讲边练,讲一精彩的片段或全文,即可让学生
29、进行仿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仿写可仿结构、仿题材、仿主题、仿手法、仿语言、仿韵律等等。议论文的教学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理为主要目的,运用判断、推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的文章式样。议论文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议论文包括社论、编者按、演讲稿、声明、宣言、序跋、读后感、杂文、思想漫谈、政论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等。记叙文以情感人,使人有所“动”;说明文以知予人,使人有所“得”;论文文则以理服人,使人有所“信”。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的议论文。这些议论文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抵制错误思想,坚持真理,纠正谬误有直接的教育作用。议论文教学对
30、于学生逻辑思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教好议论文呢?我们认为一要有基本要求,二要有恰当的方法。一、议论文教学的要求1、抓论点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从逻辑上说,论点应是作者要证明的未知判断。比较复杂的议论文论点往往可分中心论点和小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小论点即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分观点,是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为证明中心论点而分述的思想。论点要求:正确,即观点符合客观实际,概念准确无误。鲜明,论述观点要明确,不含糊;语句表达要确切,不模棱两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集中,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不可有若干个异行观点,或者说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并且有典型的“论点句段”。深刻,即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能揭示事物、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哲理。新颖,观点要有创见,有作者独到的见解,有所思考有所发展。2、找论据论据是议论文的基础要素,是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从逻辑角度讲,论据是真实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